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0 09:1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题
选择题
1.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面对严重的危机,苏俄政府实行( )
A.工业化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2.列宁指出:“仅靠摧毁资本主义,还不能填饱肚子,必须取得资本主义留下的全部文化并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基于这种认识,苏维埃政府( )                 
A.废除土地私有制 B.实行自由贸易
C.加速农业集体化 D.提出工业化方针
3.据斯大林在《粮食战线上》一文中统计,20世纪上半叶,苏联某年度国家收购粮食达4.34亿普特(一普特等于16.38千克)。同年,苏联计划在东部地区建立一批工厂,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企业参与。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工业化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严重依赖外资
B.农业集体化步伐大大加快
C.余粮收集力度巨大,为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D.践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4.1923年,在苏联境内允许存在的现象有( )
①在市场里进行自由贸易 ②私人租赁经营一些工矿企业 ③农民将富余的粮食出卖 ④外国资本在俄国允许范围内进行投资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5.下列关于新经济政策影响的评价,错误的是( )
A.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有利于恢复苏俄的国民经济
C.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的基础
D.标志着苏联的成立
6.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道路。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主要是因为实行了(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7.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在寄信人地址栏写的国名应该是( )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D.俄罗斯
8.1927年苏联的粮食收购量比上年减少30%,斯大林认为这是小农经济分散性导致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苏联(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发展商品经济
C.大力推行工业化 D.实行农业集体化
9.阅读下表,分析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中的地位
1913年 1928年 1937年
世界第5位 世界第5位 世界第2位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两个五年计划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
10.“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这一描述反映了苏联实行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市场经济体制 D.苏联模式
11.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 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 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重工业发展迅速
C.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 D.完成农业集体化
12.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
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
13.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上述说法反映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B.战后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
C.苏联“一五”计划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4.“新经济政策允许农民将土地当成是自家所有来使用,也允许他们根据市场价格进行产品交易……一些商人的商店在内战期间被国有化,他们现在可以重新管理商店,且政府允许开展小规模的私人制造产业。”材料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重要特点是( )
A.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人民当家作主
B.巩固工农联盟,促进了经济恢复
C.把社会主义同市场、资本主义联系起来
D.没有尊重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
15.由斯大林所开创的经济建设模式即“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
A.斯大林模式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D.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16.“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这一描述反映了苏联实行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市场经济体制 D.斯大林模式
17.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苏联模式”。这一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苏联的“二五计划”的完成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18.普京在评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态度是( )
A.完全肯定 B.全盘否定
C.客观公正 D.不置可否
19.根据图中所示年份和数据判断,当时苏联正处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
B.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
C.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
20.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业增长14.5倍,轻工业只增长3.9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41%,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这种状况与下列哪一政策或模式有关(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
21.1928—1929年,苏联遇到了“谷物收购危机”,进而影响工业化建设。为加快农业发展,剥夺富农的财富和生产资料,斯大林决定从1929年开始以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进行迅速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很多地方只用几个月就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到1937年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达到93%。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
A.违背了农民的主观意愿
B.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C.为工业化的发展积累资金和原料
D.顺利改造了生产关系
22.某班进行辩论会,以下是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辩论会的主题是( )
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反方:它使该国经济发展中的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A.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C.日本明治维新的利弊
D.苏联模式的利弊
23.1921年春,为缓解危机,恢复和发展生产,苏维埃俄国在列宁领导下调整政策,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等”。这一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24.苏联全盘集体化运动开展后,全国各地互相竞赛,一些地方用武力威胁等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在集体化高潮中,消极怠工等成为普遍现象,在不少农庄中,收获粮食时的损失率高达20%~40%。下列对材料中农业集体化运动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片面追求集体化的速度
B.违背了农民自愿原则
C.挫伤了农民劳动积极性
D.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25.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这反映了苏联模式(  )
A.十分重视农业发展
B.完全放弃工业化道路
C.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
D.延续了余粮收集制
二、非选择题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6月的一天,23岁的美国人阿曼德·哈默,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他用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用船运到苏俄去销售。这件事被列宁知道后,他热情邀请哈默前来克里姆林宫会面。列宁说:“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刚刚制定出的新经济政策就是要求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的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它将为你们提供很好的机会。”
——《世界上下五千年(现代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制定新经济政策的背景,说明该政策“新”在何处。
材料二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行业)。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斯大林实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取得的成效。
材料三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3)根据材料三,分析罗曼·罗兰评价的是什么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体制包含哪些“消极”的东西。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列宁到斯大林,一直在调整苏联(俄)的建设政策,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0-1890年,俄国生铁和钢的产量分别增长了10倍和3倍,石油产量由50万普特增加到3.77亿普特,煤开采量由1830万普特增加到5.56亿普特。列宁说,俄国只用了“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完成的转变”。
——郑祖链《近代各国改革的比较》
材料二 列宁指出:“我们在这一点上遭到了严重失败,开始作战略退却。”也就是说,在战略上,先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和国家调节下的自由贸易,以此作为中间环节,迂回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
——摘编自戴锐《列宁社会主义改革思想述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60年代后俄国工业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俄国“战略退却”的含义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退却”的效果。
(3)改革是一个国家打破发展困境,打开发展新局面的有效途径,请再举一例予以说明。
答案
1-5CBDAD 6-10DCDBD 11-15BCDCC 16-20DDCBD 21-25CDBDC
26、(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经济。“新”: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效: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3)体制:苏联模式。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用指令性计划来发展经济,效益低下等。
(4)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搞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平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等。
27、.(1)变化:19世纪60年代以后,俄国工业发展迅猛,国内生铁、钢、石油产量、煤开采量大幅提高。原因: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2)含义:利用资本主义的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效果: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3)北魏孝文帝改革(或商鞅变法、明治维新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