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五单元
21.5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学习目标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新课导入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文意梳理
朗读指导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译文:满怀愁绪看着太阳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奔赴天涯。
广大,广阔。这里形容诗人离别京城时的无限愁绪。
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指诗人将要去的地方远离京城。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落花并不是无情之物,它化作春泥培育更多的花。
落花
精读课文
1.这首诗是怎样写“离愁”的?
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2.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
精读课文
3.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
精读课文
4.理解和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理解: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新花(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赏析:①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精读课文
4.理解和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②诗人移情于物,借落花翻出新意,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高度赞美新生命!
③比喻,表示自己虽然已成“落红”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此减退,今后仍为国家贡献自己力量,尽自己责任。境界高远,比喻精妙。
精读课文
5.三、四句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对新生命的赞美;
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
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合作探究
1.哪些诗句表现诗人孤独、悲壮而豪迈的复杂心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首句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增添了一种日暮途穷、凄凉伤感的氛围。第二句: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离愁别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一起。
合作探究
2.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离别的忧伤;
回归的愉快;
积极的人生态度;
对国家民族的执著忠诚;
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
牺牲自己,培养下一代的无私奉献精神。
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报国之志、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的感情。
文章主旨
诗的前两句描述离京的情景,表达愁苦的心情。三、四句移情于物,从浓郁的伤感中摆脱出来,表明自己虽遭挫折,辞官离京,但绝不会一蹶不振,会继续为国家、为人民效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先抑后扬,跌宕起伏
文本特色
下列对《己亥杂诗(其五)》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
B.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予以讽谏,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和对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C.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人以拟人化手法赋予落花情感,即使化作了春泥也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成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
课后练习
B
解析:B.诗人辞官归故里时心情复杂: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回归的喜悦,还有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此诗中没有以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当政者进行讽谏,也没有表达对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21.5 己亥杂诗(其五) 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3.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2.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三、导读理解
1.重点字词
浩荡:广大,广阔。这里形容诗人离别京城时的无限愁绪。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天涯:指诗人将要去的地方远离京城。
落红:落花。
2.这首诗是怎样写“离愁”的?
明确: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3.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
明确: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4.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明确: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
5.理解和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明确:(1)理解: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新花(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赏析:①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②诗人移情于物,借落花翻出新意,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高度赞美新生命!
③比喻,表示自己虽然已成“落红”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此减退,今后仍为国家贡献自己力量,尽自己责任。境界高远,比喻精妙。
6.三、四句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明确: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自我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1)《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梓州射洪人,唐代文学家。
(2)《望岳》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别号__________,__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__诗人。
(3)《登飞来峰》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__________之一。
(4)《游山西村》的作者是__________,南宋诗人,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
(5)《己亥杂诗(其五)》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2.理解性默写。
(1)杜甫《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
(2)《游山西村》一诗中表达失望处见到希望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寓了自己虽已辞官却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情志与追求。
(4)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生中,难免会受到不良风气的干扰,我们只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就不会为之所惑,正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歌的一、二两句中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来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后心情的__________。
(2)第三、四句是这首诗的精华,请你作简要赏析。
4.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幅实景,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2)品读诗文,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
归类摘抄 批注
诗句 修辞 内容 主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对偶 青山接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小路曲折,像是陷人绝境,却忽然在转弯处看到另一个美妙去处。 表达作者对山西村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蕴含着“人处于困境中,只要坚持不懈,就有可能绝处逢生”的哲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陈子昂 伯玉
(2)杜甫 子美 少陵野老 唐 现实主义
(3)王安石 介甫 半山 唐宋八大家
(4)陆游 务观 放翁
(5)龚自珍 璱人 定盦
2.答案:(1)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2)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4)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5)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3.答案:(1)白日斜 天涯 痛苦(愁苦)
(2)示例一:这首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示例二:诗歌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红”和“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4.答案:(1)白日斜;吟鞭东指
(2)①比喻
②纷纷飘落的花并不是没有感情的,它即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
③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坚定信念及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写作手法的能力。实景是指诗人亲眼所见之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诗人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指,感觉前面就是远离京城的天涯海角了。故这两句中的“白日斜”“吟鞭东指”即为实景。
(2)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①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诗人将自己比作“落红”,将国家比作“花”。
②由表格中两诗的对照可知,答案应是对诗句的理解概括。注意“落红”是指“飘落的花”。
③从“化作春泥更护花”可知,诗人虽然犹如落花般离开了官场,但他时刻心系国家,并非从此袖手旁观,而是要像春泥一样,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报国,体现出他把自己全身心都奉献给国家的坚定信念和无私精神。21.5 己亥杂诗(其五)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3.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2.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三、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四、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停顿。
2.在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3.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品味,进入意境,想像画面。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鼓励学生放声读,大胆读,力求有所提高。
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要求声音要洪亮、节奏要准,要读出韵律。
五、检查字词
1.重点字词
浩荡:广大,广阔。这里形容诗人离别京城时的无限愁绪。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天涯:指诗人将要去的地方远离京城。
落红:落花。
六、精读课文,把握文章
1.这首诗是怎样写“离愁”的?
明确: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2.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
明确: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3.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明确: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
4.理解和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明确:(1)理解: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新花(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赏析:①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②诗人移情于物,借落花翻出新意,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高度赞美新生命!
③比喻,表示自己虽然已成“落红”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此减退,今后仍为国家贡献自己力量,尽自己责任。境界高远,比喻精妙。
5.三、四句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明确: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七、合作探究
1.哪些诗句表现诗人孤独、悲壮而豪迈的复杂心情?
明确: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首句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增添了一种日暮途穷、凄凉伤感的氛围。第二句: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离愁别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一起。
2.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明确:离别的忧伤;回归的愉快;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国家民族的执著忠诚;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牺牲自己,培养下一代的无私奉献精神。
八、本文主旨
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报国之志、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的感情。
九、写作特色
先抑后扬,跌宕起伏
诗的前两句描述离京的情景,表达愁苦的心情。三、四句移情于物,从浓郁的伤感中摆脱出来,表明自己虽遭挫折,辞官离京,但绝不会一蹶不振,会继续为国家、为人民效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后练习
下列对《己亥杂诗(其五)》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
B.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予以讽谏,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和对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C.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人以拟人化手法赋予落花情感,即使化作了春泥也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成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B.诗人辞官归故里时心情复杂: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回归的喜悦,还有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此诗中没有以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当政者进行讽谏,也没有表达对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