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1-10 10:50:36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司机开车时需要系安全带
B.运动员跳远时需要助跑
C.投出的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紧车闸
【答案】D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并能利用惯性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解答】A、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突然停车时,由于惯性造成的伤害,不符合题意.
B、助跑是利用惯性,可以使运动员跳得更远.不符合题意.
C、铅球出手后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不符合题意.
D、捏紧车闸要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来解释.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惯性及惯性的应用.注意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要与外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区别开来.
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司机开车时需要系好安全带 B.运动员跳远时需要助跑
C.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紧车闸 D.投出手的铅球继续向前运动
【答案】C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并能利用惯性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解答】A、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突然停车时,由于惯性造成的伤害,不符合题意.
B、助跑是利用惯性,可以使运动员跳得更远.不符合题意.
C、捏紧车闸要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来解释.符合题意.
D、铅球出手后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惯性及惯性的应用.注意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要与外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区别开来.
3.下列与惯性有关的生活现象中,为了防止物体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锤头松了,将锤柄向下撞击地面,锤头紧套在锤柄上
B.洗过手后,用力向下甩手,可以甩掉手面上的水珠
C.汽车行驶时,驾驶员需系安全带
D.跳远运动员为了跳得更远,在起跳前总要助跑一段距离
【答案】C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锤头松了,将锤柄向下撞击地面,锤头紧套在锤柄上,是利用惯性,不合题意;B.洗过手后,用力向下甩手,可以甩掉手面上的水珠,是利用惯性,不合题意;C.汽车行驶时,驾驶员需系安全带,是防止惯性,符合题意;D.跳远运动员为了跳得更远,在起跳前总要助跑一段距离,是利用惯性,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即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有时需要我们利用惯性,有时我们需要防止惯性,这需要多观察,注意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的是(  )
A.汽车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
B.火车启动时,速度越来越大
C.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在空中飞行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答案】B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A、汽车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高速运动状态不容易停下来,所以会向前倾,不符合题意.
B、火车启动时,速度越来越大,这是由于牵引力大于阻力的原因,所以与惯性无关,故符合题意;
C、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初速度很大,在失去推力以后,由于惯性,仍然继续向前运动很远,不符合题意.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不能立即停下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并且能运用惯性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5.如图所示是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翻腾的瞬间,若她从3m板起跳后下降过程中的某时刻,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她将(  )
A.匀速直线下降 B.保持静止
C.匀速直线上升 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
【答案】A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运动员在下降过程中的某时刻,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运动员将沿外力消失的一瞬间的方向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匀速直线下降.
故选A.
【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在力消失的一瞬间,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静止下去.
6.足球比赛是很多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在比赛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力踢足球时脚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受到惯性力作用
C.不踢球时球会慢慢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在草坪上滚动的足球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答案】A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A、用踢足球,脚对球施加力,足球飞走了,同时脚感到疼,说明足球对脚也施加了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作用,故B错误;
C、不踢球时球会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受到了阻力的作用,而不能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C错误;
D、在草坪上滚动的足球速度越来越慢,说明运动状态在改变,因此是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
(2)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之为惯性;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受的力为平衡力.
7.(2018八下·山西月考)下列运动中运动状态不变的是(  )
A.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
B.皮球竖直向下与地面碰撞后弹回
C.物体从静止开始竖直下落
D.自行车保持5米/秒速度不变沿平直公路运动
【答案】D
【知识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A、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运动状态是变化的,不符合题意;
B、皮球竖直向下与地面碰撞后弹回,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不断变化,运动状态是变化的,不符合题意;
C、物体从静止开始竖直下落,速度越来越快,运动状态是变化的,不符合题意;
D、自行车保持5米/秒速度不变沿平直公路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不发生变化,运动状态没发生变化的,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指的是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能发生变化,否则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变了.
8.如图所示是小强同学在体育课上“原地掷实心球”项目测试中球出手后的情景.不计空气阻力,从球出手到落地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重力在不断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B.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球在下降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均减小
D.球最终落地,是由于球具有惯性
【答案】A
【知识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解析】【解答】解:A、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是重力在不断改变它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
B、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和方向都在改变,即运动状态改变,因此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错误;
C、球在下降过程中,高度降低,速度变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错误;
D、球最终落地,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不计空气阻力,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2)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3)球下降时,高度降低,速度变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4)由于重力的作用,球最终落向地面.
9.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是(  )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答案】D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上的运动是实际实验,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运动是推理,是理想实验,故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上的运动是实际实验,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运动是推理,是理想实验.
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初速度相同,应使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10.司机小郑在一次急刹车后,总是感觉脖子疼.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判定他得了“挥鞭伤”,怀疑伤是指汽车受后方或侧方撞击或急刹车时,由于司机的身体被安全带固定,颈部因加速、减速运动而形成的骨或软骨组织损伤.因此我们可以得出,造成挥鞭伤的主要“元凶”是(  )
A.重力 B.惯性 C.弹力 D.支持力
【答案】B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挥鞭伤是指汽车受后方或侧方撞击或急刹车时,驾驶员或乘员颈部由于惯性,在汽车加速、减速运动过程中形成的骨或软组织损伤,叫做“挥鞭伤”.所以造成挥鞭伤的主要“元凶”是颈部的惯性.故选B.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1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运动时具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C.物体在地球上有惯性,在太空中也具有惯性
D.刹车时,人要向前倾倒,是因为人具有惯性
【答案】A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A、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物体的惯性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物体在地球上有惯性,在太空中也具有惯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刹车时,因为人具有惯性,所以人要向前倾倒,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所处的位置、没有关系. 
12.(2017八下·长春月考)如图所示,小车运动时木块向右倾倒,则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情况是(  )
A.一定向左加速 B.一定向右加速
C.可能向左减速 D.可能向右减速
【答案】D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1)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向右减速运动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减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右倾倒;
(2) 木块随小车一起运动,当小车突然减速或加速时,木块下端随车减速或加速,木块上端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由题图可知,此时,木块向右倾倒,说明木 块上端相对于下端向右运动了,说明木块下端随小车相对向左运动了,推知小车可能向左加速或可能向右减速。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运动,原来静止的保持静止,也可理解为“静者恒静、动者恒动”,据此分析回答。
13.用绳子拉着一个小石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假设小石块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则它将(  )
A.立即停止做匀速直线运动 B.落到地面上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
【答案】C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如果石块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石块由于惯性,将保持绳子断的那一瞬间的速度永远匀速运动下去,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1)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由于具有惯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规律;
(2)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4.下列现象与惯性有关的是(  )
A.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
B.水银的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投出的篮球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
【答案】D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A、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不包括力学的知识,更与惯性无关,不合题意;
B、水银的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反映了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与惯性无关,不合题意;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反映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与惯性无关,不合题意;
D、投出的篮球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结合选项中的描述可判断哪一个是与惯性有关的知识.
15.(2016八下·株洲期中)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跳远时快速助跑
【答案】C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A、拍打衣服前,衣服和灰尘一起静止,当拍打时,衣服运动,灰尘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灰尘从衣服上掉下来,是利用惯性;
B、将足球踢出后,足球不再受到力的作用,但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射入球门,是利用惯性;
C、限速行驶是防止遇到紧急情况,车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能马上停下来,所以C选项是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D、助跑的目的是让运动员在起跳前有一个较大的速度,起跳时,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他起跳前的速度,从而能跳的更远,这是利用了惯性.
故选 C.
【分析】惯性定律是指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根据惯性定律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16.许多交通事故对人造成的伤害与惯性有关,为了减少此类事故,汽车装有:A、驾驶室前方的气囊;B.座椅上方的靠枕。若汽车的前方受到撞击,    对驾驶员起保护作用;若汽车的后方受到撞击,    对驾驶员起保护作用。(选填“A”或“B")
【答案】A;B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若汽车的前方受到撞击,会使汽车的速度减小,人由于惯性会向前冲,安全气囊可以防止人体向前冲撞而受伤;当汽车后方受到撞击时,汽车突然加速,人由于惯性先后撞击,为了保护头部不受伤害,在座椅上方安装了靠枕。
【分析】考查惯性知识。
17.在研究阻力对运动物体影响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    .
【答案】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等的速度
【知识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解析】【解答】解:在研究阻力对运动物体影响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让小车到达水平面就具有相同的速度.
故答案为: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等的速度.
【分析】本实验影响小车运动距离远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摩擦力的大小;二是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大小.因此探究小车滑行的距离与摩擦力的关系时,就必须确保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18.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   运动状态.
【答案】匀速直线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由牛顿第一定律可以推理得出: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称为平衡状态.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
【分析】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个结论叫做牛顿第一定律.现实生活中,物体受平衡力时,同样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19.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 (或安全气囊),这主要是为了防止高速行驶的汽车在      时,乘车者由于      而撞伤,使用安全带(或安全气囊)可以起到保护安全的作用。
【答案】急刹车;惯性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前排司机和乘客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紧急刹车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司机和前排乘客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撞到挡风玻璃发生伤害,使用安全带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所以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 (或安全气囊)。
故答案为:急刹车;惯性。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汽车刹车时,如果没有安全带的保护,驾驶员会因为自身惯性向前运动而发生事故,所以要让安全带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
20.(2017八下·滦南期中)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      .在实际问题当中,当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时,物体受到的力是      力.
【答案】不变;平衡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 【解答】解:①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由于具有惯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规律.运动状态不变.
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会保持原来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只到有外力改变这种状态.
②在实际中,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即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的时候,运动状态也是可以保持不变的.
故答案为:不变;平衡.
【分析】①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由于具有惯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规律.实际上不受任何外力的物体是没有的,但不能否定其正确性,因为我们总可以找到在某一个方向上不受力或某一个方向上受合力为零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牛顿第一定律所说的“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②物体在某一方向上所受的合力为零,实际上就是物体所受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三、实验题
21.实验室里,小明和同学们做如图所示的实验.他们使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接着在不同材料的水平表面上继续运动.实验完毕后,同学们讨论时提出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他们回答:
(1)同一辆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可使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   相同.
(2)小车在平面上运动过程中,水平方向   (填“有”或“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3)如果运动的小车在一个光滑的平面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小车将处于   状态.(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1)初速度
(2)有
(3)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在探究小车的运动情况与阻力的关系时,应控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因此,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让小车的初速度相等;(2)小车在平面上会慢慢的停下来,根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知,水平方向有摩擦力的作用;(3)当小车在一个光滑的平面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即阻力完全消失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再受到力的作用,速度将不再减小,因此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先要搞清楚要研究的量是什么,在控制其他量不变,才能保证实验的可靠性;从物体运动状态来判断是不是受平衡力。
四、解答题
22.为什么理发师在抖动毛巾时,能将毛巾上的头发抖出来?
【答案】解:理完发后,理发师用力抖动布毛巾,毛巾在力的作用下改变原来的静止状态而运动,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发屑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发屑就会从毛巾上掉下来了.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23.衣服,特别是化纤衣服,穿久了就会沾上一层灰尘.拎起来拍打几下就可以去掉衣服上的灰尘.请你用惯性的知识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答案】拎起衣服时,衣服和灰尘都处于静止状态;衣服受到拍打(力的作用)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灰尘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和衣服分离,所以拍打可以去掉衣服上的灰尘.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答:拎起衣服时,衣服和灰尘都处于静止状态;衣服受到拍打(力的作用)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灰尘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和衣服分离,所以拍打可以去掉衣服上的灰尘.
【分析】解释惯性现象时的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阐明其原来的运动状态;
②说明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运动状态改变了;
③说明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④说明结论.
五、综合题
24.如图所示,拨动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时,小球并没有随金属片飞出.
(1)小球不动,是因为    ,利用相同的原理,请你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    .
(2)请从运动和力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问题:    ,回答:    .
【答案】(1)小球有惯性;踢出去的足球继续向前运动
(2)为什么簧片会使金属片飞出 ;弹力作用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1)小球和金属片原来都是静止的,金属片受力弹出后,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小球没有飞出;如:踢出去的足球继续向前运动;
(2)问题:为什么簧片会使金属片飞出?回答:因为金属片受到弹力作用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1)小球有惯性;踢出去的足球继续向前运动;
(2)为什么簧片会使金属片飞出?弹力作用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分析】(1)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举出一个与惯性有关的事实即可;
(2)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由此提出相关问题.
25.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汽车安全带
汽车安全带是用于保护驾乘人员安全的装置.
如图甲所示,安全带结构一般由软带、卷带装置等部分组成.汽车正常行驶时,卷带装置中的卷收器借助如图乙所示的弹簧,使软带随身体的移动而自由伸缩且不会松弛.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安全带能在人尚未移动时拉紧软带,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待冲击力峰值过去时,适当放松安全带,避免因拉力过大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卷收器内的敏感元件将驱动锁止机构锁住卷轴,使软带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
(1)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系上安全带可以有效防止驾乘人员由于惯性而造成伤害.这时人和车具有的    能也急剧变化.
(2)将安全带拉伸,卷收器弹簧的弹性势能将   (选真“变大、变小、不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突然拐弯时,安全带能自由伸缩
B.汽车突然启动时,安全带能对人起到保护作用
C.为了安全,安全带要尽可能系得松一些
D.用手快速拉安全带,安全带不能被拉动
(4)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对人的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大概是图中的(  )
A. B.
C. D.
(5)试在下图方框中画出卷收器收软带时的杠杆模型工作原理简图.
【答案】(1)动
(2)变大
(3)D
(4)B
(5)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1)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系上安全带可以有效防止驾乘人员由于惯性而造成伤害.这时人和车具有的动能也急剧变化;
(2)将安全带拉伸,卷收器弹簧的弹性形变的程度变大,故弹性势能变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起到安全作用,汽车突然拐弯时,安全带不能自由伸缩,A错误;
B.汽车突然刹车时,安全带能对人起到保护作用,B错误;
C.为了安全,安全带要尽可能系得紧一些,C错误;
D.用手快速拉安全带,安全带会被锁住不能被拉动,D正确.
所以正确的选项为D;
(4)发生碰撞前安全带对人的拉力较小,发生碰撞时,汽车突然停止运动,由于惯性人会向前运动,安全带的拉力增大,当汽车停止运动后,安全带对人的拉力又会减小,所以符合要求的图象是B;
(5)如图所示,轴中心相当于支点,弹簧的外边缘相当于动力,即如图就是动力臂;支点到比较细的轴的边缘的距离是阻力臂,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是一个省力杠杆;
故答案为:(1)动;(2)变大;(3)D;(4)B;(5)如上图.
【分析】(1)一切运动的物体都有动能,且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3)汽车刹车时,如果没有安全带的保护,驾驶员会因为自身惯性向前运动而发生事故,所以要让安全带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
(4)根据发生碰撞时,力的变化做出选择;
(5)该装置在收软带时,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故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来即可.
1 / 1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司机开车时需要系安全带
B.运动员跳远时需要助跑
C.投出的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紧车闸
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司机开车时需要系好安全带 B.运动员跳远时需要助跑
C.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紧车闸 D.投出手的铅球继续向前运动
3.下列与惯性有关的生活现象中,为了防止物体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锤头松了,将锤柄向下撞击地面,锤头紧套在锤柄上
B.洗过手后,用力向下甩手,可以甩掉手面上的水珠
C.汽车行驶时,驾驶员需系安全带
D.跳远运动员为了跳得更远,在起跳前总要助跑一段距离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的是(  )
A.汽车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
B.火车启动时,速度越来越大
C.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在空中飞行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5.如图所示是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翻腾的瞬间,若她从3m板起跳后下降过程中的某时刻,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她将(  )
A.匀速直线下降 B.保持静止
C.匀速直线上升 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
6.足球比赛是很多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在比赛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力踢足球时脚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受到惯性力作用
C.不踢球时球会慢慢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在草坪上滚动的足球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7.(2018八下·山西月考)下列运动中运动状态不变的是(  )
A.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
B.皮球竖直向下与地面碰撞后弹回
C.物体从静止开始竖直下落
D.自行车保持5米/秒速度不变沿平直公路运动
8.如图所示是小强同学在体育课上“原地掷实心球”项目测试中球出手后的情景.不计空气阻力,从球出手到落地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重力在不断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B.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球在下降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均减小
D.球最终落地,是由于球具有惯性
9.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是(  )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10.司机小郑在一次急刹车后,总是感觉脖子疼.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判定他得了“挥鞭伤”,怀疑伤是指汽车受后方或侧方撞击或急刹车时,由于司机的身体被安全带固定,颈部因加速、减速运动而形成的骨或软骨组织损伤.因此我们可以得出,造成挥鞭伤的主要“元凶”是(  )
A.重力 B.惯性 C.弹力 D.支持力
1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运动时具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C.物体在地球上有惯性,在太空中也具有惯性
D.刹车时,人要向前倾倒,是因为人具有惯性
12.(2017八下·长春月考)如图所示,小车运动时木块向右倾倒,则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情况是(  )
A.一定向左加速 B.一定向右加速
C.可能向左减速 D.可能向右减速
13.用绳子拉着一个小石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假设小石块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则它将(  )
A.立即停止做匀速直线运动 B.落到地面上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
14.下列现象与惯性有关的是(  )
A.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
B.水银的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投出的篮球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
15.(2016八下·株洲期中)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跳远时快速助跑
二、填空题
16.许多交通事故对人造成的伤害与惯性有关,为了减少此类事故,汽车装有:A、驾驶室前方的气囊;B.座椅上方的靠枕。若汽车的前方受到撞击,    对驾驶员起保护作用;若汽车的后方受到撞击,    对驾驶员起保护作用。(选填“A”或“B")
17.在研究阻力对运动物体影响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    .
18.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   运动状态.
19.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 (或安全气囊),这主要是为了防止高速行驶的汽车在      时,乘车者由于      而撞伤,使用安全带(或安全气囊)可以起到保护安全的作用。
20.(2017八下·滦南期中)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      .在实际问题当中,当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时,物体受到的力是      力.
三、实验题
21.实验室里,小明和同学们做如图所示的实验.他们使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接着在不同材料的水平表面上继续运动.实验完毕后,同学们讨论时提出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他们回答:
(1)同一辆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可使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   相同.
(2)小车在平面上运动过程中,水平方向   (填“有”或“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3)如果运动的小车在一个光滑的平面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小车将处于   状态.(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四、解答题
22.为什么理发师在抖动毛巾时,能将毛巾上的头发抖出来?
23.衣服,特别是化纤衣服,穿久了就会沾上一层灰尘.拎起来拍打几下就可以去掉衣服上的灰尘.请你用惯性的知识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五、综合题
24.如图所示,拨动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时,小球并没有随金属片飞出.
(1)小球不动,是因为    ,利用相同的原理,请你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    .
(2)请从运动和力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问题:    ,回答:    .
25.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汽车安全带
汽车安全带是用于保护驾乘人员安全的装置.
如图甲所示,安全带结构一般由软带、卷带装置等部分组成.汽车正常行驶时,卷带装置中的卷收器借助如图乙所示的弹簧,使软带随身体的移动而自由伸缩且不会松弛.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安全带能在人尚未移动时拉紧软带,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待冲击力峰值过去时,适当放松安全带,避免因拉力过大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卷收器内的敏感元件将驱动锁止机构锁住卷轴,使软带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
(1)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系上安全带可以有效防止驾乘人员由于惯性而造成伤害.这时人和车具有的    能也急剧变化.
(2)将安全带拉伸,卷收器弹簧的弹性势能将   (选真“变大、变小、不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突然拐弯时,安全带能自由伸缩
B.汽车突然启动时,安全带能对人起到保护作用
C.为了安全,安全带要尽可能系得松一些
D.用手快速拉安全带,安全带不能被拉动
(4)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对人的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大概是图中的(  )
A. B.
C. D.
(5)试在下图方框中画出卷收器收软带时的杠杆模型工作原理简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并能利用惯性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解答】A、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突然停车时,由于惯性造成的伤害,不符合题意.
B、助跑是利用惯性,可以使运动员跳得更远.不符合题意.
C、铅球出手后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不符合题意.
D、捏紧车闸要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来解释.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惯性及惯性的应用.注意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要与外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区别开来.
2.【答案】C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并能利用惯性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解答】A、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突然停车时,由于惯性造成的伤害,不符合题意.
B、助跑是利用惯性,可以使运动员跳得更远.不符合题意.
C、捏紧车闸要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来解释.符合题意.
D、铅球出手后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惯性及惯性的应用.注意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要与外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区别开来.
3.【答案】C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锤头松了,将锤柄向下撞击地面,锤头紧套在锤柄上,是利用惯性,不合题意;B.洗过手后,用力向下甩手,可以甩掉手面上的水珠,是利用惯性,不合题意;C.汽车行驶时,驾驶员需系安全带,是防止惯性,符合题意;D.跳远运动员为了跳得更远,在起跳前总要助跑一段距离,是利用惯性,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即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有时需要我们利用惯性,有时我们需要防止惯性,这需要多观察,注意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4.【答案】B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A、汽车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高速运动状态不容易停下来,所以会向前倾,不符合题意.
B、火车启动时,速度越来越大,这是由于牵引力大于阻力的原因,所以与惯性无关,故符合题意;
C、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初速度很大,在失去推力以后,由于惯性,仍然继续向前运动很远,不符合题意.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不能立即停下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并且能运用惯性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5.【答案】A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运动员在下降过程中的某时刻,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运动员将沿外力消失的一瞬间的方向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匀速直线下降.
故选A.
【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在力消失的一瞬间,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静止下去.
6.【答案】A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A、用踢足球,脚对球施加力,足球飞走了,同时脚感到疼,说明足球对脚也施加了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作用,故B错误;
C、不踢球时球会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受到了阻力的作用,而不能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C错误;
D、在草坪上滚动的足球速度越来越慢,说明运动状态在改变,因此是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
(2)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之为惯性;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受的力为平衡力.
7.【答案】D
【知识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A、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运动状态是变化的,不符合题意;
B、皮球竖直向下与地面碰撞后弹回,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不断变化,运动状态是变化的,不符合题意;
C、物体从静止开始竖直下落,速度越来越快,运动状态是变化的,不符合题意;
D、自行车保持5米/秒速度不变沿平直公路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不发生变化,运动状态没发生变化的,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指的是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能发生变化,否则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变了.
8.【答案】A
【知识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解析】【解答】解:A、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是重力在不断改变它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
B、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和方向都在改变,即运动状态改变,因此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错误;
C、球在下降过程中,高度降低,速度变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错误;
D、球最终落地,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不计空气阻力,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2)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3)球下降时,高度降低,速度变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4)由于重力的作用,球最终落向地面.
9.【答案】D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上的运动是实际实验,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运动是推理,是理想实验,故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上的运动是实际实验,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运动是推理,是理想实验.
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初速度相同,应使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10.【答案】B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挥鞭伤是指汽车受后方或侧方撞击或急刹车时,驾驶员或乘员颈部由于惯性,在汽车加速、减速运动过程中形成的骨或软组织损伤,叫做“挥鞭伤”.所以造成挥鞭伤的主要“元凶”是颈部的惯性.故选B.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11.【答案】A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A、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物体的惯性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物体在地球上有惯性,在太空中也具有惯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刹车时,因为人具有惯性,所以人要向前倾倒,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所处的位置、没有关系. 
12.【答案】D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1)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向右减速运动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减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右倾倒;
(2) 木块随小车一起运动,当小车突然减速或加速时,木块下端随车减速或加速,木块上端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由题图可知,此时,木块向右倾倒,说明木 块上端相对于下端向右运动了,说明木块下端随小车相对向左运动了,推知小车可能向左加速或可能向右减速。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运动,原来静止的保持静止,也可理解为“静者恒静、动者恒动”,据此分析回答。
13.【答案】C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如果石块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石块由于惯性,将保持绳子断的那一瞬间的速度永远匀速运动下去,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1)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由于具有惯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规律;
(2)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4.【答案】D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A、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不包括力学的知识,更与惯性无关,不合题意;
B、水银的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反映了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与惯性无关,不合题意;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反映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与惯性无关,不合题意;
D、投出的篮球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结合选项中的描述可判断哪一个是与惯性有关的知识.
15.【答案】C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A、拍打衣服前,衣服和灰尘一起静止,当拍打时,衣服运动,灰尘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灰尘从衣服上掉下来,是利用惯性;
B、将足球踢出后,足球不再受到力的作用,但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射入球门,是利用惯性;
C、限速行驶是防止遇到紧急情况,车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能马上停下来,所以C选项是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D、助跑的目的是让运动员在起跳前有一个较大的速度,起跳时,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他起跳前的速度,从而能跳的更远,这是利用了惯性.
故选 C.
【分析】惯性定律是指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根据惯性定律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分析.
16.【答案】A;B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若汽车的前方受到撞击,会使汽车的速度减小,人由于惯性会向前冲,安全气囊可以防止人体向前冲撞而受伤;当汽车后方受到撞击时,汽车突然加速,人由于惯性先后撞击,为了保护头部不受伤害,在座椅上方安装了靠枕。
【分析】考查惯性知识。
17.【答案】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等的速度
【知识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解析】【解答】解:在研究阻力对运动物体影响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让小车到达水平面就具有相同的速度.
故答案为: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等的速度.
【分析】本实验影响小车运动距离远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摩擦力的大小;二是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大小.因此探究小车滑行的距离与摩擦力的关系时,就必须确保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18.【答案】匀速直线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解:由牛顿第一定律可以推理得出: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称为平衡状态.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
【分析】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个结论叫做牛顿第一定律.现实生活中,物体受平衡力时,同样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19.【答案】急刹车;惯性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前排司机和乘客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紧急刹车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司机和前排乘客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撞到挡风玻璃发生伤害,使用安全带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所以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 (或安全气囊)。
故答案为:急刹车;惯性。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汽车刹车时,如果没有安全带的保护,驾驶员会因为自身惯性向前运动而发生事故,所以要让安全带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
20.【答案】不变;平衡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 【解答】解:①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由于具有惯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规律.运动状态不变.
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会保持原来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只到有外力改变这种状态.
②在实际中,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即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的时候,运动状态也是可以保持不变的.
故答案为:不变;平衡.
【分析】①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由于具有惯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规律.实际上不受任何外力的物体是没有的,但不能否定其正确性,因为我们总可以找到在某一个方向上不受力或某一个方向上受合力为零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牛顿第一定律所说的“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②物体在某一方向上所受的合力为零,实际上就是物体所受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21.【答案】(1)初速度
(2)有
(3)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在探究小车的运动情况与阻力的关系时,应控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因此,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让小车的初速度相等;(2)小车在平面上会慢慢的停下来,根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知,水平方向有摩擦力的作用;(3)当小车在一个光滑的平面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即阻力完全消失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再受到力的作用,速度将不再减小,因此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先要搞清楚要研究的量是什么,在控制其他量不变,才能保证实验的可靠性;从物体运动状态来判断是不是受平衡力。
22.【答案】解:理完发后,理发师用力抖动布毛巾,毛巾在力的作用下改变原来的静止状态而运动,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发屑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发屑就会从毛巾上掉下来了.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23.【答案】拎起衣服时,衣服和灰尘都处于静止状态;衣服受到拍打(力的作用)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灰尘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和衣服分离,所以拍打可以去掉衣服上的灰尘.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答:拎起衣服时,衣服和灰尘都处于静止状态;衣服受到拍打(力的作用)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灰尘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和衣服分离,所以拍打可以去掉衣服上的灰尘.
【分析】解释惯性现象时的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阐明其原来的运动状态;
②说明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运动状态改变了;
③说明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④说明结论.
24.【答案】(1)小球有惯性;踢出去的足球继续向前运动
(2)为什么簧片会使金属片飞出 ;弹力作用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1)小球和金属片原来都是静止的,金属片受力弹出后,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小球没有飞出;如:踢出去的足球继续向前运动;
(2)问题:为什么簧片会使金属片飞出?回答:因为金属片受到弹力作用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1)小球有惯性;踢出去的足球继续向前运动;
(2)为什么簧片会使金属片飞出?弹力作用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分析】(1)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举出一个与惯性有关的事实即可;
(2)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由此提出相关问题.
25.【答案】(1)动
(2)变大
(3)D
(4)B
(5)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1)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系上安全带可以有效防止驾乘人员由于惯性而造成伤害.这时人和车具有的动能也急剧变化;
(2)将安全带拉伸,卷收器弹簧的弹性形变的程度变大,故弹性势能变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起到安全作用,汽车突然拐弯时,安全带不能自由伸缩,A错误;
B.汽车突然刹车时,安全带能对人起到保护作用,B错误;
C.为了安全,安全带要尽可能系得紧一些,C错误;
D.用手快速拉安全带,安全带会被锁住不能被拉动,D正确.
所以正确的选项为D;
(4)发生碰撞前安全带对人的拉力较小,发生碰撞时,汽车突然停止运动,由于惯性人会向前运动,安全带的拉力增大,当汽车停止运动后,安全带对人的拉力又会减小,所以符合要求的图象是B;
(5)如图所示,轴中心相当于支点,弹簧的外边缘相当于动力,即如图就是动力臂;支点到比较细的轴的边缘的距离是阻力臂,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是一个省力杠杆;
故答案为:(1)动;(2)变大;(3)D;(4)B;(5)如上图.
【分析】(1)一切运动的物体都有动能,且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3)汽车刹车时,如果没有安全带的保护,驾驶员会因为自身惯性向前运动而发生事故,所以要让安全带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
(4)根据发生碰撞时,力的变化做出选择;
(5)该装置在收软带时,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故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来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