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阅读鉴赏-寓言故事(试题)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升初语文-阅读鉴赏-寓言故事(试题)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9 21:4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冲刺】2022小升初语文-阅读鉴赏-寓言故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鸭子和狼
清清的小河里,小鸭子在戏水玩耍。
小鸭子玩得真快活。谁知远处一只狼突然出现在小河边,一把抓住了小鸭子,要吃掉它。
“你要吃我吗?狼先生!小鸭子扁着嘴说”,“我有个请求,如果你答应的话,我甘愿让你吃掉”。
“你有什么请求,快说!别浪费我的时间。”狼回答道。
“好吧,我告诉你,”小鸭子不慌不忙地说,“我觉得自己的声音很像您,反正现在也要死了,我想叫几声给你听一听。”
“好,你叫吧!”狼说罢,暗自想道:反正它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于是,小鸭子伸长脖子,“嘎嘎嘎嘎”地叫起来。
狼听了摇摇头,大声地说:“不对,不对,你叫错了!我叫给你听听。”
说罢,狼就“嗷嗷嗷嗷”地叫给小鸭子听。这时,恰好一只猎狗从这里路过……
1.小鸭子被狼抓住,它的请求是:____________它的真实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猜猜“甘愿”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寓言没有结局,请你给故事写个结尾。(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真正的好孩子
在一棵大树上,住着喜鹊、黄莺和乌鸦。她们的孩子都长大了,自己也老了,飞不动了。
一天,她们一起在一棵树上晒太阳。喜鹊说:“在树林里要数我的女儿长得最(漂亮 明亮)。”黄莺说:“在树林里要数我的女儿歌声最(美丽 动听)。”乌鸦在一旁不说话。不过,她觉得自己的女儿也很好,因为小乌鸦最爱妈妈了。
这时,小喜鹊回来了。她已经吃饱了,照着湖水欣赏自己美丽的身影。老喜鹊喊:“孩子,给我一只蚱蜢,我饿啊!”小喜鹊装作没听见,理也不理老喜鹊。
小黄莺也回来了,她也吃饱了,正停在树枝上唱歌。老黄莺喊道:“孩子,我饿了,给我一条卷叶虫吧!”小黄莺不(耐烦 耐心)地说:“烦死了,你没看见我正在唱歌吗?”
小乌鸦也回来了。她带来一只又肥又大的蝈蝈喂给老乌鸦吃。
老喜鹊和老黄莺不约而同地说:“小乌鸦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4.在文中的括号里用“√”选择合适的词语。
5.大树上住着三种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第二自然段,用“ ”画出乌鸦在心里“夸赞”小乌鸦的话。
7.用“﹏﹏﹏”画出老喜鹊和老黄莺一起夸赞小乌鸦的话。
8.在文中的三个孩子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
两棵树
农夫在地里同时种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第一棵树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个枝干,积蓄力量,默默地盘算着怎样完善自身,向上生长。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凝聚起来,开始盘算着开花结果。
第二年春天一到,第一棵树便吐出了嫩芽,魅着劲向上长。而另一棵树刚吐出嫩叶,便迫不及特地挤出花蕾。
第一棵树目标明确,忍耐力强,很快就长得身材茁壮。另一棵树每年都要开花结果,刚开始着实让农夫吃了一惊,非常欣赏它。但由于这棵树还未成熟,便承担开花结果的责任,累得弯了腰,结的果实也酸涩难吃,还时常招来一群孩子的石头的袭击。更有甚者,孩子会攀上它那虚弱的身体,在掠夺果子的同时,也损伤着它的自尊心和肢体。
时光飞转,终于有一天,那棵久不开花的壮树轻松地吐出花蕾,由于养分充足、枝干强壮,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而此时那棵急于开花结果的树却成了枯木。农夫诧异地叹了口气,将那棵瘦小的枯木砍下,烧火用了。
有时,不急于表现自己的人恰恰正是最富有竞争力、生命力最强、最有前途的人。
9.第一棵树的目标是___________,另一棵树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哪个成语形容第一棵树最贴切?( )
A.事实胜于雄辩 B.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量力而行 D.厚积薄发
11.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A.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B.同一块地里,同时种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结局不一定相同。
C.积累不够就急于表现,只能昙花一现,甚至会给自己带来伤害;而谦虚忍耐,善于积累的人就会长久地享受成功的喜悦。
12.另一棵树的最终命运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如此令人叹息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更有甚者,孩子会攀上它那赢弱的身体,在掠夺果子的同时,也损伤着它的自尊心和肢体。”此时这棵虚弱的果树可能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凭毛虫帅哥》,按要求答题。
①有只毛毛虫,名字叫帅哥,他头上有撮翘起的毛,就像秋天的白茅草。他住在一棵大树上,楼上住着姐姐阿花,楼下住着弟弟阿牛。
②姐姐对她的两个弟弟说:“毛毛虫最重要的本领是会伪装。”
③“要是我,就干脆装死,多简单哪!”帅哥喝了一口茶, 地说。
④“帅哥,你再这样懒下去早晚会被小鸟吃掉的,到时候我们可救不了你!”姐姐阿花 地教训帅哥。
⑤冬天,树上的叶子掉光了。
⑥远处飞来一只饥饿的小鸟,他正在搜捕猎物。他没有发现树枝下的帅哥,却发现了阿花和阿牛。“救命啊!救命!”阿花和阿牛 地呼救。
⑦“我得救救他们哪,可是我该怎办?”帅哥着急了。他发现脚下有块亮闪闪的玻璃片,帅哥马上抓起玻璃片,迎着太阳光使劲晃起来。玻璃片反射的强烈的光直刺小鸟的眼晴,小鸟吓得飞走了,阿花、阿牛得救了。
⑧“再好的伪装,也比不上智慧和勇敢。”帅哥懒懒地说。
14.填空。从下面选择合适的词,将答案按顺序写在答题卡上。
严厉 使劲 懒懒
15.阿花认为,毛毛虫最重要的本领是_____________。
16.“帅哥着急了。”他着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17.第⑦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
1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理解
最后一只乌鸦的最后一句坏话
万斌生
(1)报忧不报喜的乌鸦,遭到无情地剿杀。
(2)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只乌鸦了。
(3)最后一只乌鸦仓惶逃命,飞上了下临万丈深渊的悬崖绝壁。
(4)然而人们并不放过它,勇敢的猎捕者们历尽艰辛,不辞劳苦地追了上来,密匝匝地包围了它,原始的箭弩和现代的火枪织成了天罗地网,一同指向世界上最后一只乌鸦。
(5)乌鸦振了振翅膀,想飞越深渊,飞到对岸去,可是它立即发现,对岸是同样的天罗地网。
(6)乌鸦欲飞又落,① 。//开端
(7)围猎的人群中,有人在举枪瞄准,有人在拉满弓弦,眼看这最后一只乌鸦就要粉身碎骨了。
(8)“且慢!”一位首领模样的人发话了,“这是最后一只乌鸦,它死了乌鸦就绝种了。不能不教而诛。让我来问问它,看它能不能改恶从善。”
(9)大家表示同意。
(10)② 。一些人不甘落后,也随之走上悬石。
(11)“乌鸦,你好。”首领说,“只要你答应一个条件,我们就不杀你,马上放了你。”
(12)乌鸦问:“什么条件呢?”
(13)“很简单。只要你答应从此以后改掉讲坏话的习惯,像喜鹊那样多多报喜就行了。”
(14)“这——”乌鸦沉吟着,“我又报喜又报忧,行不行呢?”
(15)首领还未回答,围猎者们已经怒吼起来——
(16)“不行!”
(17)“这家伙讲惯了坏话!”
(18)“本性难改!”……
(19)③ 。//发展
(20)就在这时,乌鸦猛然发现:④
(21)“呱!危险!”乌鸦大声喊道,“别过来,别过来!大石要塌了,大石要塌了!”
(22)“死到临头,还在讲坏话。”首领恼怒道,“预备,放——”//高潮
19.“沉吟”一词有两个意思:①犹豫,迟疑;②喃喃自语。文中选择第( )个意思。联系上下文推想乌鸦“沉吟着”的内心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其实有多处对 “悬石”这一环境的描写,认真读全文,环境描写排序恰当的一项为:(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①首领走上拱桥般的悬石。
②停在突出悬崖的一块拱桥般的悬石上。
③由于涌向悬石的人太多,那悬石已经松动,悬石周围的石屑、泥土纷纷坠落,可惜人们并未察觉,还在向悬石涌来。
④他们一边怒吼,一边向乌鸦栖身的悬石涌了过来。
21.按照写作顺序,写出这篇小小说开端、发展、高潮部分的主要内容。
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人们常用“乌鸦嘴”喻指那些多坏话而令人讨厌的人。小说是否为我们塑造了最后一只乌鸦的多说坏话、令人讨厌的形象?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者在题目中用两个“最后”,用意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你写写故事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
鹰王和它的鹰后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远离人类的森林。它们打算在(密 秘)林深处定居下来;于是挑选了一棵高大的枝繁叶茂的橡树,就在最高的一根树枝上开始筑巢,打算夏天在这儿孵养小鹰。
鼹鼠听到这些消息,大着胆子来警告鹰王。
“这棵橡树,”它说,“可不是安全的住所,它的根几乎烂光了,随时随地都有倒掉的危险,最好不要在这儿居住。”
老鹰需要借助鼹鼠的见识?那躲在洞里的鼹鼠!难道它否认老鹰的眼睛是锐利的吗?这鼹鼠是什么东西,它竟胆敢干涉鸟大王的事情?
鹰王不跟鼹鼠多啰嗦,它瞧不起这样的劝告。它立刻动手筑巢,当天全家就搬进去了。一切都很顺利,生出来的小鹰都是可爱的小家伙。
(可是 于是),一天早晨太阳正升起来的时候,鹰王打猎完了,带着一家子(丰盛 丰富)的早餐,从天空的高处飞回家来时,它看见它的那棵橡树已倒掉了,它的鹰后,它的子女,都已经摔死了。
“我多么不幸啊,”它哭道,“因为我把最好的忠告当做耳边风①命运就对我的骄傲给以这样严(厉 历)的惩罚。我从来不曾料到一只鼹鼠的警告竟会是这样千真万确的,这岂不是怪事吗?”
“因为你瞧不起我,” ②鼹鼠骄傲地回答道,“你不肯想一想,我就在地底下打洞。因此一定和树根非常接近,树根的好坏谁也没有我知道得更清楚的了。”
25.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字或词。
26.理解词语的意思。
句①中“骄傲”的意思是:___________句②中“骄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照样子写词语。
例:随时随地(ABAC)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鹰王夫妇来到__________,挑选了____________筑巢。鼹鼠__________,鹰王_______。结果那棵橡树倒了,鹰后和子女都摔死了。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这是一只____________的老鹰。
29.给文章取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
30.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获得的启示是( )
A.越是高大的树,越是容易倒塌,要远离它。
B.不要多管闲事,因为别人不一定会听取。
C.对于别人提出的忠告要虚心听取,不要轻视,否则会酿成大祸。
七、阅读理解。
试金石
相传,有一次,由于太阳神阿波罗的疏忽,天上的几头神牛降临到墨塞尼亚这个地方,溜进了一座庄园里。
这事被麦鸠利发现了。他听说墨塞尼亚那个地方的人有一个不好的名声——贪图小便宜,不守信用,便想证实一下,看是不是真的。
他找到了这几头牛,并把这几头牛赶进树林里藏起来。他这样做的时候,故意装着像小偷偷东西一样,神色慌慌张张,还故意让一个放牧的老头儿看见。这个老头儿是庄园里的仆人。他每天替主人在树林或有草的地方放牧——一群纯种的母马。他也看见了那几头牛,正想要赶着那几头牛去讨好他的主人,可被麦鸠利抢先了一步。
麦鸠利把牛藏在树林里,来到老头儿面前,和颜悦色地对老头儿说:“这件事只有你知道。你要是保证不说出这件事,我定挑一头膘肥的母牛送给你。”
老头儿听说要送他一头母牛,心里非常高兴,他指着旁边的一块石头说:“去吧,别担心,我的嘴就跟那块石头一样,不会泄露偷牛的秘密的。”麦鸠利把一头母牛送给老头儿,假装走了。
过了一会儿,他又转回来了。这次,他扮成一个牧人的模样四处张望,装着找牛的样子,来到老头儿身边。他装作非常着急的样子,对老头儿说:“喂,老头儿,你看见几头肥壮的牛没有?那是我刚花两千金子买回来的。不晓得是哪个缺德的人偷了我的牛。”他一边说,一边四处看,显得十分着急。他见老头儿不肯说,就附在老头儿的耳边,对他说:“你要是说了,我送你一头母牛,外加一头公牛。”老头儿一听,面露喜色。他生怕被别人抢了先,赶紧说:“我刚才看见一个人偷了你的牛,你到那片树林里去找找看,这块石头作证,我绝对没有说谎。”
麦鸠利哈哈大笑,又变成了原来的样子,说:“你这人真不够朋友,说话不讲信用。怎么当着我耍两面三刀的把戏?”
老头儿眨巴着眼睛,正要狡辩,舌头却不能动了。他想转身走掉,但腿变得麻木起来,脚像生了根,钉在那里。
当麦鸠利证实了人们的说法后,为了惩罚老头儿,并给其他人以警告,就将老头儿变成了一块石头。后来,人们便把这块石头叫作试金石。
31.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读了故事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请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文中哪些情节让你感受到想象的神奇?请至少写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读了故事,你认为文中的老头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
35.关于“试金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金石是一块检验人是否贪图便宜、不守信用的石头。
B.试金石是一块检测事物是不是金子的石头。
C.试金石是为了惩罚贪图小便宜,不守信用的人,并给其他人以警告。
36.读了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蚂蚁和蜗牛
①一只蜗牛在河岸边慢腾腾地爬动。
②爱管闲事的蚂蚁看见了,他们很有兴趣地围绕着蜗牛看,还在那里七嘴八舌地评头品足呢!一只蚂蚁自以为很有学问,他说:“我知道,这是田螺,常年生活在河滨里,这会儿,准是爬到河岸上来溜溜达达哩!”
③一只蚂蚁朝蜗牛看了半天,反驳他朋友的观点,说:“不对,不对!这是骆驼!你看他的背脊上有一个驼峰,是专门贮藏水份和脂肪的呀!”蜗牛听了他们的言论,忍不住发笑地说:“你们别胡说啦!我不是田螺,也不是骆驼。我的名字叫蜗牛,是一种软体动物。”两只蚂蚁听了,接嘴说:“对,对!是蜗牛,是蜗牛!一点不错。你是牛的种族,所以,你的头部长了一对犄角,跟牛一模一样!”蜗牛不再理睬它们,叹了口气,顾自朝前爬去。
④非但少见多怪,还要不懂装懂,这种喜欢瞎起哄的人,常常会闹笑话、出洋相。
37.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蚂蚁对蜗牛的特点相当了解。( )
(2)从第②自然段可以知道蚂蚁很有学问。( )
(3)从第③自然段蜗牛的言行可知,蜗牛对蚂蚁的言论觉得好笑,对他们的自以为是无语了。( )
38.选择题,把序号填在括号内。
(1)这篇短文的文体属于( )
A.寓言 B.小说
C.散文 D.说明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评头品足”的意思是( )
A.蚂蚁取笑蜗牛。 B.蚂蚁口才很好。
C.蚂蚁对蜗牛进行评论。 D.蚂蚁评价蜗牛的头和品尝蜗牛的脚。
(3)一只蚂蚁认为蜗牛是骆驼的原因是( )
A.蜗牛长着驼峰。 B.蚂蚁对蜗牛毫无认识。
C.蜗牛的壳专门贮藏水份和脂肪。 D.蜗牛的样子与骆驼相似。
(4)“这种喜欢瞎起哄的人”指的是( )
A.像蚂蚁一样喜欢笑的人。 B.像蚂蚁一样喜欢聊天的人。
C.像蚂蚁一样喜欢评论的人。 D.像蚂蚁一样说话、做事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的人。
39.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精彩阅读
小螳螂学艺
小螳螂长得很威武,他认定自己长大了会有出息,所以谁也看不起。
一天,小螳螂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学武术!”于是,妈妈找到了武林高手猴子先生那里。猴子先生一看小螳螂手中有两把大刀,就答应收小螳螂为徒。猴子先生让小螳螂跟着师兄们练习。 可是,小螳螂虽然有大刀,却连猴先生最小的徒弟猴四都打不过,在练习的时候还把腿伤了。
小螳螂觉得自己不适合练武,于是对猴子先生说:“老师,我学不了武艺,我想改行学木匠。”
小螳螂来到木匠熊先生那里拜师。熊先生见小螳螂手中的两把大刀像锯子,就收留了他。熊先生要打两个箱子,让他锯几块木板。小螳螂用自己手中的锯子锯呀,锯呀,锯了半天,也没有锯开一块木板。小螳螂感到很泄气。
□老师□小螳螂又向熊先生告辞说□我干不了木匠活儿□
小螳螂垂头丧气地往家走去。田野里,麦苗儿青青,螳螂妈妈正在田野里举着她的大刀捉虫呢。她一眼看见学艺归来的儿子,高兴地迎了上去:“孩子,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小螳螂低下了头:“我,我什么也没有学到。”妈妈听了儿子的话,并没有责备他,而是说:“孩子,学不了武术和木匠,你可以 ”
从此,小螳螂
40.为第5段□选择恰当的标点符号。( )
A.“ 。” “ !”
B.“ , ” ,“ !”
41.短文中小螳螂跟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过本领。
42.在本学期中你学会了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请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 改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近义词的方式理解: 告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时阅读时,除了上面的方法,我还会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搞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43.仿照例子用加点字造句:猴子先生一看小螳螂手中有两把大刀,就答应收小螳螂为徒。
_________________一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联系短文内容,请结合生活实际预测一下妈妈的话和接下来的故事(填在文中横线上)。
十、阅读理解。
贪心的狐狸
大杨树上有个马蜂窝,马蜂飞来飞去蜇人,真可恨!老农看见了,就拿一只口袋,套住马蜂窝,用绳子紧紧系住袋口,扔在树底下,回家吃饭去了。
梅花鹿和羚羊跑过来,它们发现了口袋,以为里边准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梅花鹿叫道“我先看见的,该归我。”羚羊喊道:“是我先看见的,该归我。”它们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这吵吵嚷嚷的声音让一只尖耳朵狐狸听见了。它鬼头鬼脑地溜过来,看见梅花鹿、羚羊跟前放着一个圆鼓鼓的口袋,心想:里面准是一块大肥肉,足够我吃两顿的。
①预测一下狐狸会怎么做:
于是,狐狸转了转眼珠,抓了抓耳朵,想了个坏主意。它说:“别吵了,别吵了!我来给你们评评理。”梅花鹿和羚羊说:“你很聪明,一定有好办法。我们听你的。”狐狸一听,心里高兴极了。它眯起眼睛,清清嗓子,装出一副公正的样子□说□那这样吧□你们谁跑得快□口袋归谁□现在就比赛□从这儿跑到小河边□再跑回来□梅花鹿和羚羊拼命地向小河边跑去。
②预测一下狐狸会怎么样:
45.边读边预测,将预测内容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46.在文中的“□”里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47.梅花鹿和羚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争吵起来。
48.狐狸用什么方法得到了那只口袋?在正确答案后的括号里画“√”。
(1)骗梅花鹿和羚羊说这口袋是自己的。( )
(2)与梅花鹿和羚羊比赛谁跑得快。( )
(3)骗梅花鹿和羚羊赛跑,把它俩支开。( )
49.这个故事说明了( )
A.狐狸很聪明。 B.梅花鹿和羚羊很傻。
C.贪心的人没有好下场。
十一、阅读理解。
乌鸦和百灵鸟
乌鸦真不明白,百灵鸟为什么能够唱出那么动听的歌来。人们一谈起百灵鸟,都会称赞它。
乌鸦想:我要是能像百灵鸟那样,有一副天生的嗓子,那该有多好啊!乌鸦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去向百灵鸟请教;求百灵鸟帮它达到目的。
百灵鸟告诉乌鸦:“要想有一副好嗓子,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得每天清早起得早早的,不管春夏秋冬都要坚持练习,这样长期不断地练下去,一定会获得成功。”
乌鸦还没听完百灵鸟的话,就怏怏(yànɡ)地飞走了。
害怕困难的人,什么也不会得到。
50.短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
51.怎样才能有一副好嗓子呢?百灵鸟是怎么说的,用“ ”在短文中画出来。
52.乌鸦练成好嗓子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把这句话找出来,抄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
水珠和大浪
从山崖上滴下来的小水珠,正好滴在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它决心把石头滴穿。
这件事让河中的大浪知道了,大浪便哈哈大笑口对小水珠说口嘿口凭你那点力气口能把石头滴穿口真是笑话口
小水珠说:“不信,咱俩比比看!你把河边的石头打个洞,我滴穿这块石头。九百九十九天以后,看看是怎样的结果?"
“容易,容易!"大浪哈哈大笑,觉得小水珠小得可怜,九百九十九天肯定不会滴穿石头,而自己的力气大着哩,别说能给石头打个洞,就是把石头摧毁也容易!大浪立即答应和小水珠赛一赛。//
从此以后,小水珠对准石头的一个点,滴呀滴呀,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白天黑夜,坚持不懈,辛勤地工作着。而大浪却不同,高兴时“哗——”地冲一下,不高兴时就懒洋洋……//
九百九十九天过去了,小水珠便来找大浪:“你快来看吧,我已经把这块石头滴穿了,银色的小圆洞还透光呢!”
大浪一听,着急了,赶快使出全身的力气,“哗——哗——哗”连续几声,可是河边的石头仍然一动也不动。//
54.给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55.将短文分成三段,在文中用“||”标明,概括出第二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文中第2自然段里大浪对小水珠说话时的神态属哪一种,在括号里打上“√”。
①虚心( )
②藐视( )
③高兴( )
57.用波浪线将文中描写内心活动的句子画出来。
58.读这篇短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阅读
披上虎皮的羊
郑渊洁
有一只山羊,在森林里与那些跟它一样弱小的动物们生活在一起。平时它们都集体外出,走路都格外小心,就连吃草的时候也还得随时东张西望,提心吊胆地警惕着猛兽的侵袭。山羊觉得自己活得太委屈了,自己要是能像虎豹那样威风该多好。
一次山羊独自走到森林边上,忽然发现地上有一张虎皮,也不知是哪一位猎人丢下的。开始,山羊还有些害怕,不敢上前去捡这张虎皮。几经犹豫后,山羊壮了壮胆,拾起了虎皮,它觉得挺有趣的。突然它灵机一动:要是我穿上这身虎皮,不也会很威风吗?谁会发现我是一只假虎呢?于是,山羊把虎皮披在自己身上,在森林里走着。
当山羊走到自己的住地的时候,那些和自己一样弱小的动物突然看到“老虎”来了,都跑的跑、躲的躲,四处逃窜。山羊见此情景,心里觉得自己果然很了不起。现在,自己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山羊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向一片草地走去。
山羊停在草地上,原来那些伙伴都不认识它了,一个个离它远远的。于是,披着虎皮的山羊自由自在地在草地上吃起草来。
正当山羊香喷喷嚼着青草的时候,突然一只豺狼朝它走来。披着虎皮的山羊猛地吓得浑身颤抖起来,连那只已停下脚步迟疑不前的豺狼都有些莫名其妙。是豺狼已看出来这是一只假虎吗?显然还不是。只是羊自己清楚自己的底细,它一辈子都是豺狼虎豹的口中食,一见到这些猛兽就会胆战心惊,以至于它此刻根本就忘了自己还披着老虎皮。
所以说,徒有虚假外表而无真正本领的人,是经不住实际检验的,一旦让他们面对考验,空虚的内心很快便使他们败下阵来。
59.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东张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莫名其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山羊为什么要披上老虎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披着虎皮的山羊看到豺狼为何发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请找出点明寓意的语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和这个故事类似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做)
十四、课外阅读
池塘里有几桶水
从前,有个有智慧的国王在大臣们的陪同下,来到御(yù)花园里散步。国王看着前面的池塘,忽然心血来潮,出了一个题目问身边的大臣:“这池塘里一共有多少桶水?”众大臣一听,面面相觑(qù),全都答不上来。国王下令:“给你们三天时间考虑,谁回答上来,有重赏!”
大臣们用桶量来量去,怎么也量不出一个确切的数值。三天很快过去了,他们仍然一筹(chóu)莫展。就在这时,一个少年走进宫殿,声称自己知道池塘里有多少桶水。国王命令那些战战兢兢(jīnɡ)、满头大汗的大臣带少年去看池塘。少年笑道:“不用看了,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国王一听,乐了:“那你就说说吧。”少年眨了眨眼说:“这个问题的关键取决于桶的大小。如果那个桶和这个池塘一样大,那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的一半大,那就是两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三桶水……”
“好,完全正确!”国王哈哈大笑,重赏了这个少年。
65.联系短文,解释下列词语。
面面相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面对国王提出的问题,大臣们是怎样做的?结果如何?(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读了这个故事 ,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的练习。
权力
熊、灰狼、狐狸组成一个强盗团伙,常常肆无忌惮地袭击羊群,使羊群不得安宁。
羊群中的头羊决定采取分化的办法对付这伙强盗。于是采用进谗言、挑拨离间等办法,但都没有成功,因为黑熊、灰狼、狐狸团结得很紧密,它们并不相信谣言。后来头羊死了。死前,它把位置交给一位年轻的羊。这位年轻的羊并没有直接上任,而是提出了一个令大家十分吃惊的计划。它说,要请黑熊、灰狼、狐狸其中的一个来担任羊群的头领。
对此,大家都坚决反对。但是被委以重任的年轻山羊却坚持自己的主张。它把这一决定传递给黑熊、灰狼、狐狸。它们都十分兴奋,谁要是当上羊群的头领,就意味着拥有整个羊群的指挥权,这里的好处太多了。
可是,由谁来当这个羊群的头领呢?
黑熊想:我在团伙中力气最大,作的贡献也不小,这羊群的头领应该由我来当。
灰狼想:我在团伙中最为凶猛,咬死的山羊最多,论贡献我最大,这羊群的头领应由我来当。
狐狸想:我在团伙中是智多星,很多点子都是我想出来的,我起的作用是最大的,这羊群的头领应由我来当。
为此,它们争执起来,谁也不服谁。就这样僵持起来,火气越来越大。黑熊首先起了杀机,它决定用武力除掉灰狼和狐狸。
黑熊趁灰狼不备时忽然向它发起了攻击,一下子就咬断了灰狼的脖子。
黑熊还准备向狐狸下手。
狐狸看出黑熊的心思。它处处防备着黑熊,同时,准备除掉黑熊。它找到一个经过猎人伪装的陷阱,陷阱上面只有一层树枝。于是,它便躺在上面假装睡觉。因为狐狸身子轻,并没有陷下去的危险。黑熊发现有了动手的机会,于是它猛扑向狐狸,可狐狸却迅速地躲开了,黑熊却一头栽进了陷阱里。
剩下的只有狐狸了,它对羊群已构不成威胁了。
这时,众羊才知道,权力原来只是一个陷阱。
68.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肆无忌惮:_________________
挑拨离间:_________________
69.在黑熊、灰狼、狐狸组成的强盗团伙中,它们自己认为自己的强项各是什么?
黑熊的强项:_________________
灰狼的强项:_______________
狐狸的强项:_________________
70.年轻的头羊提出一个怎样的计划?这个计划为什么令大家十分吃惊,而让强盗团伙十分兴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本文结尾说“权力原来只是一个陷阱”,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只蚂蚁偶然爬上了一幅地图。一位男孩看见了,惊喜地欢呼:“哈!小蚂蚁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哟!小蚂蚁越过太平洋啦!”
小蚂蚁听了很(满意 得意),心想:“啊!地球上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都被我(征服 打败)了,我多伟大!得赶快回去,向伙伴们(荣耀 炫耀) 一番!”于是,他调头向大树下的巢里爬去。
不想,归途中他不知被什么挡住了去路,好不容易爬到一半,一阵风又吹得他腾空而起,飘荡在一片汪洋之中。幸好,又被那位男孩看见了,那孩子一面伸过一根枯枝,带他脱险,一面叹息道:“唉,真可怜,连这么个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小蚂蚁一面喘气,一面疑惑不解:“什么?连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我不是战胜过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么?”
面对赞颂,需要的不是陶醉,而是深思:自己是否名副其实?
72.读第2自然段,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73.理解“名副其实”的意思,在说法正确的括号里打“√”,错误的画“×”。
(1)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名副其实”的意思就是“名不副实”。 ( )
(2)用联系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小蚂蚁自认为的名声与自己的实际能力不符合,所以“名副其实”的意思应该是“名声与事实相符合”。 ( )
74.按照短文内容填空。
小蚂蚁以为自己登上了_______,越过了_______, 结果自己连_______和_______都过不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
75.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76.“我不是战胜过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么?”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课外阅读。
针瞧不起线
针紧张地缝(fénɡ fènɡ)完一件衣服后,把腰杆儿挺得直直的,显出十分骄傲的样子。
她眼睛朝(cháo zhāo)天对线说:“线妹妹啊,你得好好感谢我,如果不是我领着你,你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
线安静地坐在桌子上,没有回答。
针休息了一会儿,又以极其傲慢的姿态在一件衣片上走上穿下。她认为回头看一下也是多余的,反正线会紧紧地跟着她。她缝完了这件衣服,又骄傲地挺直腰杆儿,正想把自己夸耀一番时,突然看到线站在一旁,裁好了的衣片还是衣片,只不过是在衣片上多了一些她的足迹罢了。
线这时开口了,她说:“ 针大姐啊,我如果不跟着你,你的劳动不也是白费吗?”
77.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7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样子 ( )的姿态
( )地坐着 ( )地跟着
79.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骄傲:近义词( ) 反义词( )
安静:近义词( ) 反义词( )
80.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线非常小气,喜欢生气。
B.针瞧不起线是不对的,好朋友之间不应该闹矛盾。
C.要想把事情做好,就要懂得团结合作,如果骄傲自满,就会把事情弄糟。
81.你喜欢文中的针还是线?并说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发挥你的想象,针听了线的话后,会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认真阅读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乌鸦兄弟
乌鸦兄弟俩同住在一个窝里。有一天窝破了一个洞。
大乌鸦想:“老二会去修的。”
小乌鸦想:“老大会去修的。”
结果,谁也没有去修。后来洞越来越大了。
大乌鸦想:“这一下老二一定会去修了,难道窝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
①小乌鸦想:“老大一定会去修的,难道窝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
结果又是谁也没去修。
一直到了严寒的冬天,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大雪纷纷地飘落。乌鸦兄弟俩都蜷缩在破窝里,哆嗦地叫着:“冷啊!冷啊!”
大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二还耐得住吗?它一定会去修了。”
②小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大还耐得住吗?它一定会去修了。”
83.读到文中①处,我预测结果是____,这是根据 ____________做出的预测。
84.读到文中②处,我预测故事的结局是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九、课外阅读。
①鲤鱼拖住鱼钩,撕撕扭扭地到法庭去告状。它对法官哭诉道:
②“鱼钩真是把我们鱼类害得好苦呀!它三番五次要谋杀我们一家人,它作恶多端,罪行累累――我的嘴唇皮是被它钩破的,现在左边还有一块伤疤;我的弟弟已经被它陷害了;我的老婆,半个月前也险些遭了它的毒手。还有,两天前,它在河中央拦路抢劫,我叔叔的尾巴,被它钩掉了几片鱼鳞!”
③法官记下鲤鱼全部的状词,才又讯问鱼钩说:“被告人鱼钩,你有什么说的?”
④“公正的法官先生!”鱼钩不慌不忙地说道:“鲤鱼说的全部是事实,但是对于它一家人贪吃钓饵这件事,它为什么却一字不提呀?”
86.请为短文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 )
A.哭诉的鲤鱼 B.鲤鱼告状 C.鲤鱼的故事 D.被告人鱼钩
87.第②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
88.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罪行累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89.如果你是法官,你觉得鲤鱼有理,还是鱼钩有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阅读。
蚯蚓和白菜
从前,有一只勤(qín)劳的蚯蚓,它经常在白菜地给白菜们松(sōng)土,因此白菜们长得又肥又大。
一天, 蚯蚓(像 象)往常一样给白菜松土。它遇到了一棵高傲(ào)的白菜,白菜趾(zhǐ)高气扬地对蚯蚓说:“土老帽,你来干什么?”蚯蚓客气地说:“我在帮你松土呀! ”白菜嘲(cháo)笑蚯蚓说:“就你,还想帮我松土?真是笑死我了。”蚯蚓听了,生气地说:“如果没有我,你就会枯死的!”白菜不想听蚯蚓说的话,昂着头,轻视地说:“我不信, 瞧你(那 哪)黑不溜秋的样子,只会影响我的美丽!去去去,你走开,我(再 在)也不想看到你了!”
从此,没有蚯蚓。土地变得很硬(yìng)很硬,那棵白菜的叶子慢慢地黄了,就这样, 白菜因得不到营养而枯死了。
90.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91.结合上下文,我会猜文中带点词的意思。
昂着头: _________________
轻视: __________________
92.在文中找出表示白菜对蚯蚓态度的词语。
趾高气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3.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其中的道理。( )
①我们不应该骄傲自满,瞧不起别人。
②白菜高傲、美丽,高高在上。
94.你一定读过很多童话故事书,你最喜欢的一篇童话故事是《______________》。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它想叫几声给狼听听。 骗狼叫几声,吸引其他动物来救自己。
2.心里完全愿意,没有勉强。
3.猎狗听见狼的叫声,猛地朝河边奔去。狼看见飞奔过来的猎狗,心里一惊,一溜烟儿逃跑了。
【解析】
1.
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短文写了小鸭子在小河里戏水玩耍时碰见了一只狼,小鸭子対狼提了一个请求,由“我觉得自己的声音很像您,反正现在也要死了,我想叫几声给你听一听”可知,小鸭子的请求是它想叫几声给狼听听。狼答应了小鸭子的请求,可狼认为小鸭子的叫声与自己一点也不像,于是狼就“嗷嗷嗷嗷”地叫给小鸭子听,这时恰好一只猎狗从这里路过,由此可知,小鸭子请求学狼叫的真实目的是骗狼叫几声,吸引其他动物来救自己。
2.
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甘愿:心甘情愿,指心里完全愿意,没有勉强。在文中指如果狼答应小鸭子的请求,小鸭子则心甘情愿的被狼吃掉。
3.
本题考查想象写话的能力。
本题要为故事写个结局,故事写的是小鸭子为了吸引其他动物来救自己,于是想办法让狼开口叫,由“这时,恰好一只猎狗从这里路过……”可知,狼的声音吸引了猎狗,那么结局可能是狼被猎狗吓跑了,也可能是被猎狗抓住了。据此展开想象,为故事写一个结局即可。
4.漂亮 动听 耐烦
5. 喜鹊 黄莺 乌鸦
6.不过,她觉得自己的女儿也很好,因为小乌鸦最爱妈妈了。
7.小乌鸦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8.小乌鸦,因为小乌鸦关心、照顾自己的妈妈,是真正的好孩子。
【解析】
4.
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应该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漂亮:指的是容貌美丽。
明亮:指的是发亮或发光;光线充足;耀眼的强烈光亮。
文中指喜鹊的女儿长得很美丽,应选择“漂亮”。
美丽:好看;漂亮。
动听:听起来使人感动或很感兴趣。亦有使人感到优美悦耳的意思。
文中指黄莺女儿的歌声很优美,应选择“动听”。
耐烦:不怕事情烦琐;有耐性。
耐心:指心里不急躁,不厌烦。
文中指小黄莺非常烦恼的说话,应选择“耐烦”。
5.
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由文章第一段“在一棵大树上,住着喜鹊、黄莺和乌鸦。她们的孩子都长大了,自己也老了,飞不动了。”可知,大树上住着喜鹊、黄莺和乌鸦这三种鸟。
6.
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
第二段主要写了三只鸟夸赞自己的孩子,喜鹊认为自己的女儿长得最漂亮,黄莺认为自己的女儿歌声最动听,乌鸦认为自己的女儿很好,因为她很爱自己的妈妈。所以乌鸦在心里“夸赞”小乌鸦的话为:不过,她觉得自己的女儿也很好,因为小乌鸦最爱妈妈了。
7.
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
文章写了喜鹊、黄莺都夸赞自己的孩子,但是当母亲有困难时,孩子却置之不理,老喜鹊想要吃蚱蜢,小喜鹊装作没听见,理也不理老喜鹊。老黄莺想吃卷叶虫时,小黄莺非常的不耐烦。只有小乌鸦带来一只又肥又大的蝈蝈喂给老乌鸦吃。所以老喜鹊和老黄莺不约而同地夸赞小乌鸦,夸赞的话为:小乌鸦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8.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文中的三个孩子,小喜鹊非常美丽,小黄莺的歌声非常动听,但是当母亲有需求时,它们却置之不理。唯有乌鸦的孩子小乌鸦是一个孝敬母亲的人,它会带又肥又大的蝈蝈喂给老乌鸦吃,小乌鸦关心、照顾自己的妈妈,是真正的好孩子。将自己喜欢的理由写出来即可。
9. 吸收养料,积蓄力量,完善自身,向上生长 吸收养料,凝聚起来,开始盘算着开花结果
10.D
11.C
12.另一棵树成了枯木,被农夫砍下烧火用了。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它还尚未成熟,便承担开花结果的责任,累得弯了腰,结的果实也酸涩难吃。
13.不该急于求成,应该踏踏实实。
【解析】
9.
本题考查文章阅读的理解,信息的提取。
结合第1自然段的内容,抓住关键词语“盘算(心里算计或筹划)”后面的内容就是分别写了每一棵树心里订下的目标。
10.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运用。
实胜于雄辩:事情的真实情况比雄辩更有说服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原意是桃树和李树不主动招引人,但人们都来看它们开出的鲜花,采摘它们结出的果实,在树下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的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量力而行: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厚积薄发: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结合第一段中写的第一棵树“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个枝干,积蓄力量,默默地盘算着怎样完善自身,向上生长。”可以知道用厚积薄发来形容更贴切。
11.
本题考查文章中心的理解 。
可以结合两棵树一开始的目标,及他们在后续中的表现:第1棵树“久不开花的壮树轻松地吐出花蕾,由于养分充足、枝干强壮,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第2棵树“急于开花结果的树却成了枯木。农夫诧异地叹了口气,将那棵瘦小的枯木砍下,烧火用了。”及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内容来结合得出道理。
12.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
另一棵树怎样了可以结合第4自然段中的内容作答“急于开花结果的树却成了枯木。农夫诧异地叹了口气,将那棵瘦小的枯木砍下,烧火用了。”形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可以结合第3自然段中的内容“这棵树还未成熟,便承担开花结果的责任,累得弯了腰,结的果实也酸涩难吃,还时常招来一群孩子的石头的袭击。”来作答。
13.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作答时,要想象自己就是那棵虚弱的果树,可以结合自己的“身体虚弱”的原因来进行表达(不该急于求成,未等身体茁壮,便开花结果,引来孩子掠夺果子,也伤了自身),也可以结合孩子的行为,表达作为树的感受(应爱护植物)。
14. 懒懒 严厉 使劲
15.伪装
16.阿花和阿牛被饥饿的小鸟当作猎物了。
17.帅哥利用玻璃片救下了阿花、阿牛。
18.再好的伪装,也比不上智慧和勇敢。
【解析】
14.
考查词语搭配。
严厉:严肃而厉害,一般指做错事情后给予的厉害的、高层度的惩罚,不姑息。
使劲:用力。
懒懒:懒洋洋。
形容帅哥说话时懒洋洋的状态用“懒懒”,形容姐姐阿花教训帅哥的语气严肃而厉害,用“严厉”,形容阿花和阿牛用力呼救用“使劲”。
15.
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二段姐姐对她的两个弟弟说:“毛毛虫最重要的本领是会伪装。”可得出答案。
16.
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前文“远处飞来一只饥饿的小鸟,他正在搜捕猎物。他没有发现树枝下的帅哥,却发现了阿花和阿牛。”可知阿花和阿牛被饥饿的小鸟当作猎物了,帅哥着急该想什么办法救它们。
17.
考查概括段落大意。
第⑦段主要写帅哥抓起玻璃片,迎着太阳光使劲晃起来。玻璃片反射的强烈的光直刺小鸟的眼晴,小鸟吓得飞走了,阿花、阿牛得救了,简单概括为帅哥利用玻璃片吓走了小鸟,救下了阿花、阿牛。
18.
考查概括文章的主旨。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阿花和阿牛虽然伪装得很好,但是差点成了小鸟的美餐,最终靠帅哥的智慧和勇敢得救,说明再好的伪装,也比不上智慧和勇敢。
19. ① 我该怎么办?只报喜我做不到啊!
20.B
21. 报忧不报喜的乌鸦遭到了剿杀 人们怒吼乌鸦既想报忧又要报喜 乌鸦告诉人们大石要塌,人们执意杀它。
22.没有,文中的乌鸦坚持实事求是、仗义执言,在危险发生时及时告诉人们。
23.突出乌鸦直言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保持自己的本色,不怕责难,坦诚而正直。
24.“轰”的一声,周围的大石都塌了下来,人们都被压在了石头下。
【解析】
19.
本题考查多义词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14段中人们要求乌鸦只报喜,乌鸦作为一种报忧的生物,在这种情况感到了为难,所以才会商量“我又报喜又报忧,行不行呢?”,“沉吟”在这里是“犹豫”的意思,故选①。
乌鸦正犹豫是否听人们的要求,猜想它的内心活动,例如:我本来就是报忧的,现在让我报喜,那我两个都报看能不能行。
20.
本题考查句子排列。
第六段中写乌鸦的动作,因此②符合;第10段由前面“让我来问问它,看它能不能改恶从善。”可知首领要问话,因此①符合;第19段由前面人们的怒吼和乌鸦大喊“别过来”可知人们这时候都围涌过来,因此④符合;第20段联系下文乌鸦大喊“大石要塌了”可知,人们涌向悬石,导致了大石坍塌,故③符合。正确的排序是:②①④③,故选B。
21.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可以根据文章中的开端、发展、高潮提示,进行简洁概括,例如:开端是人们打算剿杀最后一只乌鸦;发展是人们怒吼乌鸦既想报忧又要报喜的行为;高潮是乌鸦提醒人们危险来临,人们不听。
22.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文中的乌鸦虽然只报忧,但是它却是在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并且在人们即将遇到危险时及时提醒人们,恰恰体现了它的是正直、坦诚、执着,并不令人讨厌。
23.
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含义。
标题“最后一只乌鸦的最后一句坏话”中用两个“最后”,是为了强调乌鸦作为直言者这一形象的重要性,如果最后一只乌鸦消失,那么人类将无法提前感知到危险,只会更加沉溺于虚假的荣光而无法自拔,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不怕责难。
24.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由第20段“那悬石已经松动,悬石周围的石屑、泥土纷纷坠落,可惜人们并未察觉,还在向悬石涌来”可知这时候大石已经坍塌,人们却不听乌鸦劝告,执意围涌剿杀,故事结局很有可能是乌鸦被杀死,人们也随着崩塌的悬石,一同坠下了万丈深渊。
25.秘 于是 丰富 历
26. 自满、不虚心。 很自豪。
27. 百发百中 无法无天
28. 远离人类的森林 在一棵高大枝繁叶茂的橡树上 警告鹰王不要在这棵树上居住 不听劝告 瞧不起这样的劝告、骄傲
29.鹰王和鼹鼠
30.C
【解析】
25.
考查字词辨析。
密林:树木长得很密的树林。
可是 :表示转折,前面常常有“虽然”之类表示让步的连词呼应。
于是:连词。表示后一事接着前一事,有时表示因果关系。
表示后一事接着前一事用“于是”。
丰盛:又多又好(指物 质方面)。
丰富:(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等)种类多或数量大。
形容早餐又多又好用“丰盛”。
严厉:严肃而厉害。
26.
考查字词解释。
骄傲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表示贬义,指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另一个意思是自豪,表示褒义。句①结合前文可知,鹰王不听鼹鼠的劝告,认为自己的是对的,最终酿成悲剧,可知这里的骄傲是贬义,表示自满、不虚心。句②结合前文可知鼹鼠对鹰王的劝告是正确的,因此可知鼹鼠此时的心情是自豪。
27.
考查词语仿写。
ABAC式的词语还有不屈不挠、再接再厉、古色古香、任劳任怨等。
28.
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一段“鹰王和它的鹰后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远离人类的森林。它们打算在密林深处定居下来;于是挑选了一棵高大的枝繁叶茂的橡树,就在最高的一根树枝上开始筑巢,打算夏天在这儿孵养小鹰。”“鼹鼠听到这些消息,大着胆子来警告鹰王。”和“从天空的高处飞回家来时,它看见它的那棵橡树已倒掉了,它的鹰后,它的子女,都已经摔死了。”可得出答案。
29.
考查给文章拟写标题。
文章主要写鹰王不听鼹鼠的劝告,在橡树上做窝,最终橡树倒了,鹰后和子女都摔死了。故事主要围绕鹰王和鼹鼠展开,因此可以将题目拟为“鹰王和鼹鼠”。
30.
考查理解文章的主旨。
结合故事内容可知鹰王不听鼹鼠的劝告,在橡树上做窝,最终橡树倒了,鹰后和子女都摔死了。因此可知对于别人提出的忠告要虚心听取,不要轻视,否则会酿成大祸。
31.本文讲的麦鸠利想证实墨塞尼亚那个地方的人贪图小便宜,不守信用的事。
32.为什么麦鸠利要用这种方法来惩罚他们呢?
33.老头儿眨巴着眼睛,正要狡辩,舌头却不能动了。他想转身走掉,但腿变得麻木起来,脚像生了根,钉在那里。
34.贪图便宜,不守信用
35.C
36.诚信是为人之道,也是立身处世之本。
【解析】
【分析】
31.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文中的主要情节,简洁概括即可。起因是神牛误入墨塞尼亚,麦鸠利想测试这地方的人;经过是麦鸠利化身两个人贿赂老头说出秘密,老头上当;结果是老头变成一块石头。例如:麦鸠利证实了墨塞尼亚的人不守信用,并将这人变成石头的故事。
32.
本题考查阅读策略与方法。
联系文章内容,提出与文章有关的问题即可。例如:老头为什么要以一块石头作证?
33.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想象十分神奇的地方写下来即可。例如:天上的几头神牛降临到墨塞尼亚这个地方,溜进了一座庄园里。
34.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文中的牛明明不是老头喂养的,却因为给他好处而想占有,可见他贪小便宜;一开始答应麦鸠利保守秘密,转头又因为利益诱惑而出卖麦鸠利,可见他不守信用。
35.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文中最后一段“当麦鸠利证实了人们的说法后,为了惩罚老头儿,并给其他人以警告,就将老头儿变成了一块石头。”可知这块“试金石”就是用来警告人们不能贪图小便宜,要诚实守信。故C项正确。
36.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
文中老头因为没能信守承诺,被惩罚成了一块石头,图小便宜吃大亏,我们要做一个不贪图眼前利益,而是讲道德、讲信用的人。
37. × × √
38. A C A
C
39.不懂装懂,喜欢多管闲事的人,常常会闹笑话、出洋相。
【解析】
【分析】
37.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一只蚂蚁自以为很有学问,他说:“我知道,这是田螺,常年生活在河滨里,这会儿,准是爬到河岸上来溜溜达达哩!”蜗牛听了他们的言论,忍不住发笑地说:“你们别胡说啦!我不是田螺,也不是骆驼。我的名字叫蜗牛,是一种软体动物。”等句子可知蚂蚁对蜗牛的特点不了解。
(2)仔细阅读文章第二自然段,可知蚂蚁都是在瞎起哄,并不能看出蚂蚁很有学问。
(3)仔细阅读文章第三自然段,结合内容“蜗牛不再理睬它们,叹了口气,顾自朝前爬去。”可知,蜗牛对蚂蚁的言论觉得好笑,对他们的自以为是无语了。
38.
(1)本题考查文章体裁的理解。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结合文章内容,以及文章最后自然段告诉我们的道理,可知本文是寓言。
(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评头品足:原指社会上一些无聊的人评论妇女的容貌,现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
在文中指“蚂蚁对蜗牛进行评论”。
(3)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仔细阅读文章第三自然段,结合内容“一只蚂蚁朝蜗牛看了半天,反驳他朋友的观点,说:“不对,不对!这是骆驼!你看他的背脊上有一个驼峰,是专门贮藏水份和脂肪的呀!”可知一只蚂蚁认为蜗牛是骆驼的原因是蜗牛长着驼峰。
(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仔细阅读文章内容,可知蚂蚁们自以为是的评论蜗牛,所以“这种喜欢瞎起哄的人”指的是像蚂蚁一样喜欢评论的人。
39.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
结合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内容“非但少见多怪,还要不懂装懂,这种喜欢瞎起哄的人,常常会闹笑话、出洋相。”可知答案。
40.B
41.猴先生、熊先生
42. 换个工作 告别 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请教别人
43. 妈妈 看到我在玩耍 破口大骂
44.选择其他的,自己会的东西。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得干事情。
【解析】
【分析】
40.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加标点的能力。
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加逗号,引用的话用引号,“老师和小螳螂又向熊先生告辞说”之间表示话还没讲完,用逗号,“我干不了木匠活儿”表示强烈的语气,用感叹号。
41.
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猴子先生一看小螳螂手中有两把大刀,就答应收小螳螂为徒。”以及“小螳螂来到木匠熊先生那里拜师。熊先生见小螳螂手中的两把大刀像锯子,就收留了他。”可知,短文中小螳螂跟猴先生、熊先生学习本领。
42.
本题主要考查对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掌握。
理解词语的方法有:联系上下文理解,向老师、同学请教,上网查询,找近义词法,联系生活实际等。
从“老师,我学不了武艺,我想改行学木匠。”可知,联系上下文,“改行”指的是小螳螂不学武艺,改学木匠。
“告辞”意思:原指向主人辞别,现在通用指辞别。用找近义词的方法可知,“告辞”的意思为辞别。
43.
本题主要考查用关联词造句的能力。
“一……就……...”表示条件关系,造句时,需要注意:如:老师一发现小明的学习状态反常就立刻找她谈心。
44.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预测能力。
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测,要有一定的依据。引导学生通过把故事里的内容、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作为预测的依据来确定预测的内容。文章的题目、文中的插图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但预测的内容不一定和原文一致。
联系上下文,妈妈教育之后,小螳螂发现自己的优点,在潮湿的地方站岗。从此,小蟑螂成为优秀的站岗员,专心做事。
45.把梅花鹿和羚羊支走,把口袋据为已有。 狐狸得意地打开口袋,马蜂一下子全飞出来了。狐狸扔下口袋没命地逃。马蜂紧追上去,把狐狸蜇得直打滚儿。
46.,:“,,。。,。”
47.口袋归谁的问题
48.(3)√
49.C
【解析】
45.
本题考查边读边预测。
解答时,需要紧扣题干所呈现的现象和所表达的观点,进行概括归纳,再结合自身日常生活体验与积累作答。
①当梅花鹿和羚羊为了袋子该归谁所有的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看到了,以为袋子里是块肥肉,想独吞。围绕“狐狸怎么做才能把口袋据为已有”来预测即可。
②由开头“老农看见了,就拿一只口袋,套住马蜂窝,用绳子紧紧系住袋口,扔在树底下”可知,口袋里面的是马蜂窝。围绕“狐狸打开口袋看到马蜂窝时的情景”来预测即可。
46.
本题考查给语段中未加标点的语句加上标点。
给句子加标点要按照朗读的语气、语速、语感以及语义来确定加什么样的标点符号,“清清嗓子”“那这样吧”“你们谁跑得快”“从这儿跑到小河边”都是句子中的一般性停顿,后面用“,”,“口袋归谁”“现在就比赛”“再跑回来”都是陈述句的末尾,后面用“。”,“装出一副公正的样子说”中“说”提示下文,后面用“:”和“”,答案为:它眯起眼睛,清清嗓子,装出一副公正的样子,说:“那这样吧,你们谁跑得快,口袋归谁。现在就比赛。从这儿跑到小河边,再跑回来。”
47.
这道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从第二自然段“梅花鹿和羚羊跑过来,它们发现了口袋,以为里边准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可以知道,梅花鹿和羚羊以为口袋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说是自己先看见的,口袋应该归自己。所以梅花鹿和羚羊为口袋归谁的问题而争吵起来。
48.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你们谁跑得快,口袋就是谁的。你们现在就比赛,从这儿跑到小河边,再跑回来”可知,狐狸骗梅花鹿和羚羊赛跑,把它俩支走了,然后它得到了那只口袋。故(3)正确。
49.
本题考查了文章的寓意。
熟读文章内容可知,文章写了梅花鹿和羚羊为谁该得到袋子而争吵,狡猾的狐狸为了得到袋子故意支开它们,结果被袋子里的马蜂蜇得直打滚,说明了贪心的人没有好下场,故选C。
50.5
51.“要想有一副好嗓子,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得每天清早起得早早的,不管春夏秋冬都要坚持练习,这样长期不断地练下去,一定会获得成功。”
52.没有。乌鸦还没听完百灵鸟的话,就飞走了,也没有按照百灵鸟的话去做。
53.害怕困难的人,什么也不会得到。
【解析】
【分析】
50.
本题考查了对自然段的辨析。
每个自然段前空两个字的格,每个自然段结束后,另起一行空两格。由此可知,本文共有5个自然段。
51.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结合文中百灵鸟的话回答,由原文“要想有一副好嗓子,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得每天清早起得早早的,不管春夏秋冬都要坚持练习,这样长期不断地练下去,一定会获得成功”可知,按要求把句子画起来即可。
52.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认真阅读原文,通过原文“乌鸦还没听完百灵鸟的话,就怏怏地飞走了”可知,乌鸦没有坚持练习,所以不会有像百灵鸟那样的好嗓子,因为它不愿付出努力,害怕困难。
53.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寓言的理解。
题干要求我们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认真阅读原文,前面都是在讲述故事,只有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根据故事而总结的道理。由原文“害怕困难的人,什么也不会得到”可知,按要求把句子写下来即可。
54.,,“!,,。”
55.写小水珠和大浪两种不同的工作态度。
56.②
57.大浪哈哈大笑,觉得小水珠小得可怜,九百九十九天肯定不会滴穿石头,而自己的力气大着哩,别说能给石头打个洞,就是把石头摧毁也容易!
58.做什么事情都要像小水珠那样坚持不懈,不要像大浪那样,有点本事就自以为是瞧不起别人。
【解析】
【分析】
54.
本题考查的是给短文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一句话没有结束用逗号,说话的内容用上引号,感叹语气用感叹号,一句话结束用后引号即可。
55.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文段的内容进行划分,文章的第一部分是1——4自然段,描写的主要是小水珠和大浪准备进行比赛。文章的第二部分是第五自然段,描写的主要是小水珠和大浪不同的态度。文章的第三部分是最后两个自然段描写的主要是大浪和小水珠不同的境况。
56.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大浪便哈哈大笑,对小水珠说: “嘿,凭你那点力气,能把石头滴穿?真是笑话!”可以得出大浪对小水珠说话时的神态属于一种蔑视的态度。
57.
本题考查的是找出文段中的心理描写。
首先明确心理描写指的是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本题中文段中内心活动的句子是“大浪哈哈大笑,觉得小水珠小得可怜,九百九十九天肯定不会滴穿石头,而自己的力气大着哩,别说能给石头打个洞,就是把石头摧毁也容易!”
58.
本题考查的是开放性题目。
根据文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本段文字中描写的主要是小水珠是一个坚持不懈,而大浪是一个自以为是。所以明白的道理可以围绕“要坚持不懈”“不要自以为是”等方面来展开描写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
59. 形容这里那里的到处看。 指感觉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60.如:想威风的山羊捡到虎皮,穿上虎皮后,在同伴面前很威风,在豺狼前却胆战心惊。
61.为了像虎豹那样威风。
62.大概意思为:它清楚自己的底细。
63.徒有虚假外表而无真正本领的人,是经不住实际检验的,一旦让他们面对考验,空虚的内心很快便使他们败下阵来。
64.滥竽充数
【解析】
【分析】
59.
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联系上下进行理解。
东张西望:形容这里那里的到处看。
莫名其妙:指感觉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60.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通过阅读文章可知,文中主要讲述了一只山羊捡到了一张虎皮,穿上虎皮后,在同伴面前很威风,在豺狼面前却心惊胆战。据此概括作答,大意符合文意即可。
61.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题不难,文中有文字信息可供参考分析。
结合文中第二段内容“突然它灵机一动:要是我穿上这身虎皮,不也会很威风吗?谁会发现我是一只假虎呢?”可知,山羊披上老虎皮是为了能像老虎一样威风。
6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作答。
结合文中第五段内容“只是羊自己清楚自己的底细,它一辈子都是豺狼虎豹的口中食,一见到这些猛兽就会胆战心惊,以至于它此刻根本就忘了自己还披着老虎皮”可知,披着虎皮的山羊看到豺狼会发抖的原因是因为它自己清楚自己的底细,它一辈子都是豺狼虎豹的口中食,一见到这些猛兽就会胆战心惊。
63.
本题考查学生寻找关键句子能力。解答时注意看清题目要求,在文中找出点明寓意的语句并写下来
文中讲述了想威风的山羊捡到虎皮,穿上虎皮后,在同伴面前很威风,在豺狼前却胆战心惊的故事。从中告诉了我们徒有虚假外表而无真正本领的人,是经不住实际检验的,一旦让他们面对考验,空虚的内心很快便使他们败下阵来。故点明寓意的语句在最后一段,即“徒有虚假外表而无真正本领的人,是经不住实际检验的,一旦让他们面对考验,空虚的内心很快便使他们败下阵来。”
64.
本题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能力,结合平时的积累完成作答。
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寓意为徒有虚假外表而无真正本领的人,是经不住实际检验的,一旦让他们面对考验,空虚的内心很快便使他们败下阵来。类似的故事有狼假虎威、 驴蒙虎皮等。
65. 你瞧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形容恐惧得发抖或小心谨慎、非常害怕的样子。
66.大臣们用桶量来量去,怎么也量不出一个确切的数值。三天很快过去了,他们仍然一筹莫展。
67.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换个角度想想,问题也许就会迎刃而解。
【解析】
【分析】
65.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面面相觑:你瞧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互相望着,都不说话。文章中指的是众大臣你瞧我,我看你。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战战兢兢:形容恐惧得发抖或小心谨慎、非常害怕的样子。文章指的是大臣们恐惧得发抖或小心谨慎、非常害怕的样子。
66.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仔细读文章作答。
文章第二自然段“大臣们用桶量来量去,怎么也量不出一个确切的数值。”这是大臣们做的;从第二自然段的“三天很快过去了,他们仍然一筹莫展。”是结果。
67.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章主要讲了一个智慧的国王在花园散步时,对大臣们提出了一个池塘里一共有多少桶水的问题,大臣们都回答不出,最后一个少年答出来了。告诉人们在问题面前,要学会用多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考虑。结合自己的理解组织语言作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68. 非常放肆,毫无顾忌和畏惧。 挑起是非争端,制造矛盾,使人闹不团结。
69. 黑熊认为自己力气最大,做的贡献也不小。 灰狼认为自己最凶猛,咬死的羊最多。 狐狸认为自己是“智多星”,很多点子都是它想出来的。
70.年轻的头羊提出了要请黑熊、灰狼、狐狸其中的一个当羊的头领。吃惊,是因为让敌人来当自己的头领会威胁到羊群的安全。兴奋,是因为拥有整个羊群的指挥权,好处太多了。
71.权力是个可怕的陷阱,要正确、理性地对待权力。
【解析】
【分析】
68.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在第一段第一句“熊、灰狼、狐狸组成一个强盗团伙,常常肆无忌惮地袭击羊群,使羊群不得安宁。”中能找到“肆无忌惮”,通过这句话知道熊、灰狼、狐狸在袭击羊群时仗着自己强大非常放肆,毫无顾忌和畏惧。
所以“肆无忌惮”的意思是非常放肆,毫无顾忌和畏惧。
在第二段的第二句“于是采用进谗言、挑拨离间等办法,但都没有成功,因为黑熊、灰狼、狐狸团结得很紧密,它们并不相信谣言。”能找到“挑拨离间”,通过这句话知道是羊群想要挑起是非争端,制造矛盾,使熊、灰狼、狐狸闹不团结。
所以“挑拨离间”的意思是挑起是非争端,制造矛盾,使人闹不团结。
6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第五段“黑熊想:我在团伙中力气最大,作的贡献也不小,这羊群的头领应该由我来当。”中能知道黑熊的强项是力气最大,做的贡献也不小。
在第六段“灰狼想:我在团伙中最为凶猛,咬死的山羊最多,论贡献我最大,这羊群的头领应由我来当。”中能知道灰狼的强项是最凶猛,咬死的羊最多。
在第七段“狐狸想:我在团伙中是智多星,很多点子都是我想出来的,我起的作用是最大的,这羊群的头领应由我来当。”中能知道狐狸的强项是:“智多星”,很多点子都是它想出来的。
70.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过题目知道是要在文章中找到头羊提出的计划,在第二段的最后一句“它说,要请黑熊、灰狼、狐狸其中的一个来担任羊群的头领。”中知道了头羊的计划是要请黑熊、灰狼、狐狸其中的一个当羊的头领。
通过第一段“熊、灰狼、狐狸组成一个强盗团伙,常常肆无忌惮地袭击羊群,使羊群不得安宁。”知道熊、灰狼、狐狸经常袭击羊群,结果头羊却提出让敌人来当自己的头领,这会威胁到羊群的安全,所以羊群很吃惊。
通过第三段的最后一句“谁要是当上羊群的头领,就意味着拥有整个羊群的指挥权,这里的好处太多了。”知道拥有整个羊群的指挥权,好处很多。所以熊、灰狼、狐狸很兴奋。
71.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是一个主观题,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权利诱使黑熊、灰狼、狐狸上当,使它们的团伙四分五裂,从而解除了它们对羊群的威胁。
72.得意 征服 炫耀
73. × √
74. 珠穆朗玛峰 太平洋 小土堆 小水洼 自己是否名副其实
75.一只蚂蚁
76.我战胜过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
【解析】
【分析】
72.
考查选词填空。
“满意”因满足自己的愿望,符合自己的心意而快乐;“得意”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根据词语意思,结合上下文语境,小蚂蚁听到小男孩的话语,应该是非常得意。
“征服”施加影响或运用力量、手段使对方就范或折服;“打败”战胜对方。根据词语意思,结合上下文语境,小蚂蚁觉得地球上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都被它折服了,应选“征服”;
“荣耀”良好的名声或社会名望;“炫耀”夸耀的意思。根据词语意思,结合上下文语境,小蚂蚁准备向小伙伴夸耀自己的本领,可用“炫耀”。
73.
考查理解词语的意思。
“名副其实”用近义词理解,其近义词 :名实相符、名不虚传。故题干说法错误。“名不副实”是其反义词。
用联系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小蚂蚁自认为的名声与自己的实际能力是不符合,“名副其实”的意思应该是“名声与实际能力相符合”。
名副其实是指成语是指名声和实质相一致,没有弄虚作假,夸大自己的名声。
74.
考查了按照短文内容填空的能力。
按照短文内容填空,要求先熟读短文内容,在熟练掌握短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填空练习。
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只蚂蚁听到一位小男孩的赞美之词,以为自己真的能够征服地球上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了,得意非凡,却不料被一阵风吹得腾空而起,才知道自己原来连一个小水洼都跨不过去。
根据短文内容:小蚂蚁以为自己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越过了太平洋,结果自己连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赞颂,需要的不是陶醉,而是要深思:自己是否名副其实?
75.
考查了给短文加题目的能力。
一般来说,短文的题目就是短文主要内容的体现,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只蚂蚁听到一位小男孩的赞美之词,以为自己真的能够征服地球上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了,得意非凡,却不料被一阵风吹得腾空而起,才知道自己原来连一个小水洼都跨不过去。
文章告诉我们,面对赞颂,需要的不是陶醉,而是深思:自己是否名副其实。根据短文内容,短文的题目可以是“小蚂蚁”。
76.
考查理解句子。
“我不是战胜过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么?”是一个反问句。我们可以将其改为陈述句。
去掉句中的“不是”“么?”句末加句号,其他不变。我战胜过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
77.féng√ cháo√
78. 骄傲 傲慢 安静 紧紧
79. 傲慢 谦虚 宁静 喧闹
80.C
81.我喜欢线,因为线谦虚不骄傲,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82.针羞愧地低下了头,小声地说:“你说的对,咱俩各有各的用处,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把事情做好。”
【解析】
【分析】
77.
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辨析。
缝,多音字,[fèng]:①接合的地方。②缝隙。[féng]:①用针线将原来不在一起或开了口儿的东西连上。②姓。
文中“缝完一件衣服”中“缝”的读音为féng,指将衣服逢好。
朝,多音字,[cháo]:①朝廷(跟“野”相对)。②朝代。③指一个君主的统治时期。④朝见;朝拜。⑤面对着;向。⑥表示动作的方向。⑦姓。 [zhāo]:①早晨。②日;天。
文中“眼睛朝天”中“朝”的读音为cháo,指眼睛看向天。
78.
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
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本题可在文中找到答案,也可自己搭配。如:美丽的样子、优雅的姿态、笔直地坐着、悄悄地跟着。
79.
本题考查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写出词语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骄傲: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近义词:傲慢、高傲、自傲;反义词:虚心、谦恭、谦虚。
安静: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近义词:沉寂、幽静、宁静;反义词:喧嚣、热闹、嘈杂。
80.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概括。
文章写了针瞧不起线,认为线没什么用,当线没有跟着针时,针也显示不出自己的作用,最后线告诉针,如果没有它,针也起不到作用。所以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做事要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不要骄傲自满,逞个人英雄。选C。
A错误,文章没有说明线非常小气,喜欢生气。
B“针瞧不起线是不对的”这句话是对的,但是文章不是想要告诉我们好朋友之间不应该闹矛盾。
81.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文中的针骄傲自满,瞧不起线。文中的针谦虚不骄傲,从不炫耀自己的成绩,当线说自己没什么用时,针也不生气,只是用行动告诉针,如果自己不跟着线,线也发挥不了自己的作用。所以文中的针是值得自己喜欢的,将自己喜欢的理由写出来即可。
82.
本题考查想象写话的能力。
文中针刚开始是傲慢自满瞧不起线的,最后听到线说的话,针应该感到羞愧,对线承认错误等,围绕这个方面来展开描写即可。如:针会说:“线妹妹,我不应该那么傲慢,我们一起好好工作吧。”
83. 又是谁也没去修 课文内容:“谁也没有去修”
84. 两只乌鸦仍然谁也没去修,结果冻僵了。 依据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一是天气寒冷,二是两只乌鸦互相推卸责任的想法。
85.有困难要共同努力去解决,不要靠别人,不能推卸责任。
【解析】
【分析】
83.
本题考查阅读策略与方法。
根据上文可知乌鸦兄弟住在一起,当窝开始破洞时,两个人都想着对方会去修,结果都没管导致洞越来越大。文中①处是小乌鸦想着大乌鸦会去修的,可以预测又是谁也没去修,因为窝才破洞时也没人去修,两个都在推脱。
84.
本题考查阅读策略与方法。
文中②处是小乌鸦想着大乌鸦一定会去修,可以预测他们仍然没有去修,身子都冻僵了。因为前两次他们都互相推脱,导致洞越来越大。学生也可以反向预测结局,如冻僵后又缓了过来,认识到各自错误,及时修补破洞。
85.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
乌鸦兄弟都认为对方耐不住寒冷,一定会去修破洞了的窝,结果事态越发严重。告诉我们有困难时要及时解决,不能推卸责任,也不能只依赖别人,否则只会酿成大祸。
86.B
87.鱼钩真是把我们鱼类害得好苦呀!
88.指犯罪的行为多得无法计算。
89.如果我是法官,我觉得鲤鱼有理。因为鱼钩用利益去引诱鲤鱼,而且手段非常残忍,导致鲤鱼家族损失惨重。
【解析】
【分析】
86.
本题考查文章标题。
合适文章标题的可以提取文中关键字词,让读者一目了然,文中主要写了鲤鱼到法庭去告状的事情,而且用了拟人的手法,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B项最恰当。
87.
本题考查找出文中的关键句。
第②段主要写鲤鱼向法官诉苦鱼钩给它们带来的危害,自己、弟弟、老婆、叔叔都因此受到伤害,因此关键句是该段第一句“鱼钩真是把我们鱼类害得好苦呀”。
88.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罪行累累:指犯罪的行为多得无法计算。文中指鲤鱼哭诉鱼钩给它们带来的伤害非常多。
89.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诶。
开放性题型,两方都有理,选择一方理由说清楚即可。比如:我觉得鱼钩有理。鲤鱼一家人是因为贪吃鱼饵才受伤的,而鱼钩不是能独立承担罪责的主体,应该让鲤鱼去找鱼钩的主人去。
90.划去:象 哪 在
91. 仰着头。 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92.嘲笑 轻视
93.①
94.卖火柴的小女孩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