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16 最苦与最乐(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16 最苦与最乐(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0 20:2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学
化学
16 最苦与最乐
文章主旨
本文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两个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论证了“负(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道理,启迪我们直面人生,承担责任,并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结构图示
最苦与最乐
考点提炼
把握中心论点
[问题]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对应训练见第5题)
[点拨] 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或主张。把握中心论点的方法有:①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而不能是问句。有时,中心论点前会有提示性语言。如在开头,有“我认为”“我们要”“我们应该”等文字;在结尾,有“总之”“综上所述”等文字。②从位置上看,中心论点常出现在文章标题、开头、过渡句(段)、结尾等地方。③如果文章中没有明确提出中心论点,就需要我们提炼文章的关键信息,分析概括出中心论点。
[解答] 负(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拓展链接
梁启超巧对
  “戊戌变法”前,梁启超到广州拜见两广总督张之洞。梁启超锐意改良,对张之洞抱有极大的期望。张之洞拿着拜帖,见落款为“愚弟梁启超顿首”,很不高兴,于是出联刁难:“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这上联狂傲无礼,且拒人于千里之外。梁启超气度不凡,坦然对出下联,请来人回送张之洞。联文是:“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对答不卑不亢,高雅硬朗,气势慑人。张之洞一看,马上出衙迎接,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玄奘悲天悯人,西行取经,历尽千辛万苦,终将佛学经典带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司马迁虽遭腐刑,但不忘自己的使命,创作出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史记》;林则徐在鸦片祸国之际,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勇气挺身而出,披肝沥胆,虎门xiāo烟。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圣贤毫杰忧国忧民,常把种种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从未将其xiè却,正如曾子所说:“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悲天悯人(  )   xiāo(  )烟   xiè(  )却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文段中“披肝沥胆”的“沥”意思是:    。“死而后已”的“已”意思是:    。
(4)文段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依然任重道远。
B.他辞去了所有的兼职,如释重负,终于可以一心一意地教书了。
C.我们敬爱的王老师知识渊博,讲起课来海阔天空,令我们大开眼界。
D.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他们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奋斗者号”13次下潜深海,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潜水领域达到领先世界水平。
B.面对智能制造的大潮,企业不能“等靠要”,而应视创新为生命,主动拥抱新技术、融入新领域。
C.202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41个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5.2%,同比上升到8.7个百分点。
D.当拥有了先进教育工具时,使每个人的网络素养能否与时俱进,成为开展未来教育的先决因素之一。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     ,     。
    。    。
①担当精神,是我们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②大圣人孔子在为我们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的同时
③也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标准:做一个有担当精神的人
④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A.②③①④     B.④①②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担当的力量
①和父亲聊到他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农忙时,需要帮父母挑担子,最开始20斤的担子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后来慢慢适应了,30斤、40斤、50斤,只是肩上的茧越来越厚了。他说,自己多挑一点,爹娘就少干一点。简短平实的话,却令人回味。在父辈们十几岁时,他们就有了用稚嫩的肩膀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那么,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②而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
③担当的力量源自爱。(A)是什么给了木兰放弃采桑织布的生活,选择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勇气 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孝心。(B)是什么给了鲁迅不惧威胁利诱,把钢刀一样的笔锋刺向敌人心脏的骨气 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使命感。(C)是什么给了焦裕禄忍受病痛的折磨,为兰考艰苦奋战治理“三害”的坚守 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拳拳报国之志。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迎难而上、百折不屈、公而忘私、积极奉献,以担当的精神挺起整个民族的脊梁。他们这些人,一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④担当的力量源自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教师的担当是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春蚕到死丝方尽;军人的担当是手握钢枪保家卫国,一腔热血沃疆土;党员干部的担当是危难面前那一声“共产党员跟我往前冲”的呐喊,是“四有”书记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是时代楷模燕振昌“克勤克俭,忠诚敬业,勤勉热心,求真务实”的真心。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担当的力量源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神圣使命,笃行学习报国之志,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⑤担当的力量源自传承。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弘扬,将会形成激励我们年轻一代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担当,是融入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共同的精神信仰,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到“一寸丹心图报国”的于谦,这些民族之魂把千钧重担扛在肩上,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支撑。
⑥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传承祖辈父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与品格,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以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6.选文第③段中的A、B、C三个画线句能否调换位置 为什么 (3分)



7.从全文看,担当的力量源自何处 (3分)


8.选文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答案
16 最苦与最乐
1.(1)mǐn 销 卸 (2)毫杰 豪杰
(3)往下滴 停止 (4)排比
2. C A项,“任重道远”的意思是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运用恰当。B项,“如释重负”的意思是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运用恰当。C项,“海阔天空”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D项,“悲天悯人”的意思是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运用恰当。
3.B
4. A 语段给出的语句中提到了《论语》,而所选语句中与之衔接最紧密的是②句;结合词语“同时”“也”,可知③句排在②句之后;①句对“担当精神”进行阐释,排在③句之后;④句点明“担当精神”的现实意义,排在最后。
5. 本题考查中心论点。通读全文可知,本文是关于“担当”的论述,第①段由“和父亲聊到他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引出的“那么,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概括了作者的观点,即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答案] 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6. 本题考查语句的层次、顺序。细读这三句话可知,A句举的是木兰的例子,B句举的是鲁迅的例子,C句举的是焦裕禄的例子,很明显这三个例子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排列的,同时与后文“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
[答案] 不能。A、B、C三句分别举木兰、鲁迅和焦裕禄的例子,与后文“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一一对应,而且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所以不能调换位置。
7. 本题考查筛选提炼信息。第②段是总领段,引出下面的③④⑤段,每段第一句即为中心句。由此可知,担当的力量源自爱、责任和传承。
[答案] 担当的力量源自爱、责任和传承。
8.举例论证、引用论证。举孟子、林则徐、陆游、于谦有担当的例子,并引用他们关于担当的名句,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担当的力量源自传承”这一分论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