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五四制)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五四制)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0 20:41:38

文档简介

(
202
2
.
4
)六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学校、姓名、考试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涂黑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主观试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
4.保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5.评分以答题卡上的答案为依据。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掺和(chān) 粗糙(zāo) 虚无缥缈(miǎo)
B.娴熟(xián) 抽噎(yē) 哄堂大笑(hònɡ)
C.追悼(dào) 鸿毛(hónɡ) 锲而不舍(qì)
D.惆怅(chànɡ) 急遽(jù) 潸然泪下(shān)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展览 脱僵 张灯结彩 奄奄一息
B.匍匐 幼稚 精兵减政 翻箱倒柜
C.包裹 明媚 开山鼻祖 热泪盈眶
D.沸滕 沉郁 饶有趣味 一涌而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全神贯注地看着课本,根本没有听到外面的敲门声。
B.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C.我们班的李华同学每天都在胡思乱想,老师表扬他是一个懂得创新、很有想法的孩子。
D.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把顾客招来。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效发挥家长的教育主体作用,是做好特殊时期学生教育的关键。
B.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的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C.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气象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多个地区出现干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气温持续升高、降水量明显减少。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李星华,是李大钊的女儿。文中对父亲的描写多处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大致可分为三类:与自己的前后对比、与亲友的对比、与敌人的对比。
B.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沈从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对于最能表现老北京独特习俗的内容进行了详写。文章详略安排得当,主次分明。
C.《匆匆》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D.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而立之年”指30岁,“不惑之年”指40岁,“古稀之年”指70岁。
6. 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②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
③观众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全靠艺人们用说唱来描述。
④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A. ④②③① B. ①③②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②④①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4分)
7.默写填空。(11分)
(1)终日不成章, 。(《迢迢牵牛星》)
(2)千锤万凿出深山, 。(于谦《石灰吟》)
(3)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4)有意栽花花不发, 。
(5) ,事非经过不知难。
(6)请完整默写出李贺的《马诗》一诗。
, 。
, 。
(7)八月十五,中秋之夜,身处异乡的人思念家乡,不禁吟诵起唐代诗人王建《十五夜望月》中的诗句: , 。
8.阅读韩翃的《寒食》一诗,请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 (3分)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A. 诗的第一句,“无处不”的双重否定,极大地强化了肯定语气,烘托出春意浓酽、满城沉醉其间的富丽盛况。
B. 诗的第二句,描摹皇宫垂柳随风摇曳之态,一个“斜”字,明写柳而暗写花。
C. 诗的第三句,一个“传”字,既是形象的动态描绘,又意味着依照等级次序,逐一分赐,封建制度下的森严的等级次第昭然在目。
D. 诗的第四句,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袅袅的轻烟在王侯贵戚们的府第飘散开,表现出一派承平气象。
9.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题目。(10分)
【甲】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 告子上》)
【乙】昔有一少年,家甚贫,伐薪①自食,夜则映月读书。邻村有富者,衣锦食肉,常以此炫于众。一日富者出猎,左右②持弓,鹰犬随后,途与少年遇。富者曰:“尔③贫如此,尚④不及吾之鹰犬。”少年不应⑤。富者复曰:“尔随我后,与鹰犬同逐狐兔,先得者赏尔!”少年曰:“吾虽家徒壁立,然志存高远,非若等⑥鼠类可比! ”左右欲殴之,少年张目斥⑦之:“尔辈⑧亦鹰犬也!”不顾而去。
【注释】①薪:柴。 ②左右:左右随从。 ③尔:你。 ④尚:还。 ⑤应:回答。⑥若等:你们。⑦斥:斥责。⑧尔辈:你们。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思援弓缴而射之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
③常以此炫于众
④左右欲殴之
(2)请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伐薪自食,夜则映月读书。
(3)你从【甲】文中获得的启示是: ;【乙】文写少年故事,你受到的启发是: 。(4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18分)
儿时年味
陇耕
①我们村口有一株蜡梅树,当山上树叶凋零时,它便已开满了洁白、浅黄的花蕾,在寒风中举眉高歌,似乎在提醒人们:蜡梅报喜,春节将至。于是,房前屋后便被浓浓的年味笼罩起来,和着童年的记忆在空气里蔓延开来。
②杀猪是村里的传统年俗,在我小时候是很盛行的,如今已很少见了。那个时候,一般的农户,只有在娶媳妇或盖新房时,才会杀猪。唯独过年是个例外,即使家里没有养猪,也要去街市买上一头回来宰杀。经济条件好一点儿的,一户人家就得杀上一头。家境一般的,就会与亲戚邻居合伙儿,几户人家杀一头年猪。我们这些孩子,就远远地望着大人们“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残忍行径,边看边跺脚,事后还免不了唏嘘一阵子。年猪被大卸八块后,会送一些给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来往较密的邻居也会送上一些。过年前大家就先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联络感情,好好热闹一番。
③村里的春节离不开爆竹。一串串火红的鞭炮,犹如一条条响尾蛇,盘在门前,缠在街道,吐着火舌信子,被激怒只需要一秒。胆大的就直接划火柴去点燃,胆小的就会先点燃一根香,然后缓缓靠近引线。特红的爆竹,引线很短,一不留神,它会炸到自己。尽管威力不怎么样,但总归会让人猝不及防,受些惊吓。我们这些小伙伴们,会买各种各样的爆竹,摔炮、划炮、冲天鼠、降落伞……这些爆竹能上天、能下水,让人乐此不疲。
④红红的春联,如同酿成的甜甜的蜜。这时候,裁红纸,买浆糊,村里几个会写毛笔字的老人就要忙碌好一会儿,家家户户都要排队请他们写春联。门楣上贴好了火红的春联,窗户里沾上了漂亮的窗花。粮仓、畜圈、柜子等处的春联,都是表示热烈的喜庆与希望。另外还有单联,不同地方,春联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对面贴“出门见喜”,树上贴“根深叶茂”等等。
⑤年三十的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这一整天家里的“大厨”都围着厨房转。炒菜、红烧鱼、炖猪蹄、酿豆腐、血鸭、冬笋腊肉、红薯粉……大锅里炖着整只鸡,整个房间都飘着香味。每道菜端上来时,我都要轻抬下巴,好像一不留神口水就会流出来了,接着是一阵狼吞虎咽,让人不觉感慨:夕阳西下,吃撑的在老家。
⑥不须迎向东郊去。过去拜年都是走家串户,而且要早起。天还没亮就要起来,跟着小伙伴们,踏上拜年的旅途。尽管此时天还是漆黑的,家家户户却已经在烧炭盆烤火了,我跟在队伍后面,嘴里不停地喊出一句句祝福语。被拜年的人,笑容满面,出门握手,寒暄祝福。接着就往我们口袋里塞糖果、花生、瓜子。告别了这家,我们又匆匆跑向下一家。
⑦春在千门万户中。正月十五以前,外公总要带上我去邻村或邻县的远房亲戚家拜年,屋里也要留个人看家,以免别的亲戚拜年扑空。对于那时的我而言,拜不拜年不打紧,重要的是许久未见的小伙伴,以及长辈们塞过来的压岁钱。有时候,小伙伴去了其他地方拜年,使满心期待却不见人影的我,仿佛一泄气皮球,脸上再也寻不到春节的喜庆。大人们刚吃完中午饭,我就要撒野闹回家,任由亲戚如何挽留,也无济于事。
⑧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当我还沉浸在回忆的喜悦中,不知从哪儿飞出一道悠扬的鸣笛声。我知道,列车该出发了。
10. 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共介绍了哪些和过年有关的风俗?(5分)
11.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4分)
12.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结合加点的内容,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
一串串火红的鞭炮,犹如一条条响尾蛇,盘在门前,缠在街道,吐着火舌信子,被激怒只需要一秒。
13. 文章多处引用诗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20分)
那夜的歌声
邹 冰
①我至今还清晰记得,那一夜的戈壁滩很冷。炉膛的火苗跳跃着,把铁皮做的烟管烧得通红,坐在炉子上的铝壶在夜里依旧欢快地唱歌。
②我洗漱完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却听到隔壁女兵们在唱熟悉的军歌:“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
③直到后半夜,歌曲一首接着一首,朦朦胧胧。后来愈来愈真切,是女兵们在夜里唱歌,是压低声音在唱的。
④天亮后,住在我隔壁的女兵们就要退伍回老家了。那夜是她们在团里的最后一晚。那一夜女兵们的歌声有点特别,和站哨的士兵夜里用粗糙的嗓子唱歌不一样,柔软牵肠,如一泓清泉慢悠悠流淌,一朵洁白的云彩缓缓飘移。
⑤我坐起来在屋里踱步,尽量不发出声响。看来,今夜,我肯定是睡不着觉了。让她们尽情唱吧。我用手在黑暗里打拍子。
⑥差不多也是十八岁的年纪,这些女兵们移防到塞外军营,当时是我去接站的。她们一下火车,就被祁连山下十月的寒风打了一个跟头。女兵们住在我隔壁房间里,夜里炉膛的火灭了,冻得她们蜷缩着不肯出被窝,几个人在夜里唱歌,拼命用手擂我的墙。我披着军大衣顶风过去给她们引火。第二天,我教她们如何在临睡前封炉子,才不致于炉火在半夜熄灭。
⑦天开始泛白,女兵们在唱《战友之歌》,歌声非常整齐:“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把我们结成一个钢铁集体,钢铁集体……”
⑧我在屋子里和着女兵的歌也在低声地合唱:“战友,战友!为祖国的荣誉,为人民的利益,我们要并肩战斗夺取胜利,夺取胜利!”
⑨我的泪水挂在腮边。是的,这些移防过来的女兵们,很快就适应了戈壁滩上的恶劣气候。她们也爱美,偷着改肥大的军裤,让我训得满脸泪花。她们的坚强与乐观超出了她们的年龄。
⑩她们也经常向我抱怨,皮肤粗糙了,嘴唇干裂了。当真正要离开的时候,她们却万般不舍,一夜未眠,唱歌到天亮。
清晨,欢送老兵的火车站台上歌声一片。军歌嘹亮,声音大得让人听不见火车汽笛声。哭红眼睛的女兵们向我敬礼,然后和男兵一起唱军歌。火车站的军歌和昨晚女兵们唱的军歌不太一样,有男兵加入的军歌显得雄壮激昂。
四个女兵站在月台上,大方地唱起《相逢是首歌》:“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许多年了,现在想起那夜女兵们唱了一夜的军歌,熟悉的旋律仿佛就在昨天。
她们在聚会上一起唱歌,唱的依旧是那首《战友之歌》,还有那首《相逢是首歌》。
(选自2021年8月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4.文章第⑨段写“我的泪水挂在腮边”,“我”为什么流泪?(6分)
15. 文章多处写了歌词的具体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6. 有人认为删去第⑥段后文章更为简洁,且上下文更为连贯,不影响文意理解。你认为该不该删去?为什么?(4分)
17. 文章主要描写戍守边塞的女兵形象,但文中还写了她们爱美(偷改军裤)、抱怨等事情,你认为这样是否有损女兵形象?请简要阐述理由。(6分)
四、综合性学习(共10分)
18. 班级要开展“生活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
(1)班级戏剧节展演前,同学们准备在舞台两边张贴一幅对联,请根据上联,选出最恰当的下联。(3分)
上联: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
下联:
A. 人间哀乐,人前人后人生里   B. 抑扬褒贬,评事评理评人生
C. 生旦净丑,演人演戏演古今 D. 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
(2)你所在的小组要出一份“文学手抄报”,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①请为“文学手抄报”的文学专栏命一个名字,并阐述理由。(3分)
②你心目中的“文学”是什么?请仿照下面的句子,再续写完整的语句。(4分)
文学,是一座充满智慧的知识宝库:孤独的时候,文学是你最忠实的朋友,让你有了精神的伙伴。文学, : 的时候, , 。
五、写作(共60分)
19.题目:我快乐,因为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内容积极健康,阳光向上;
②600字左右;不得抄袭和套作;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生姓名、校名等;
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20
2
2
.
4
)六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
1.本试题题目满分为150分。作文中含卷面分5分,阅卷时可视书写情况分五等酌情赋分。
2.本试题中,凡是需要灵活回答的主观性试题,大意正确即可得分。“大意正确”须由本题阅卷小组集体认可。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D 2.C 3.C 4.A 5.B 6.D (以上每小题3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4分)
7. (1)泣涕零如雨 (2)烈火焚烧若等闲 (3)千磨万击还坚劲 (4)无心插柳柳成荫
(5)书到用时方恨少 (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7)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共11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添字、漏字本空不得分) 8. B(3分)
9. (1)①引,拉 ②因为 ③炫耀 ④打 (4分,每个1分)
(2)靠砍柴为生,夜晚他就照着月光读书。(2分,意思对即可)
(3)示例:启示是: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启发是:做人要有志气(或:做人要人穷志不穷)(4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共38分)
(一)10. 示例:杀猪、点爆竹、写春联、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5分,任答5点即可)
11. ①照应标题;②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喜庆的氛围;③开篇点题,引出后文对过年习俗的描写。(4分,每条2分,任选两条,意思对即可)
1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鞭炮”比作“响尾蛇”,(1分)“盘”“缠”“吐”等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鞭炮摆放的样子,(2分)“被激怒只需要一秒”贴切地写出了鞭炮引线燃烧之快,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2分)(共5分)
13. ①使文章语言形象生动,言简意赅,有感染力;②描绘了春节喜庆热闹的氛围,有利于表达作者对儿时过年的怀念之情;③升华主题,使读者回味无穷。(4分,每条2分,任选两条,意思对即可)
(二)14.为歌声中的深厚情感而感动:为女兵们在戈壁滩上的成长而欣喜;为女兵们坚强乐观、顽强不屈的精神而感动;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不舍;为战士们不畏艰苦、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而自豪。(6分,每条2分,答出3条即可)
15.文中详写歌词的具体内容,充分表现了女兵们对部队的热爱,以及对战友的不舍、对军营的留恋,从而彰显女兵积极向上的精神,突出新时代人民子弟兵的光辉形象。(4分,大意对即可)
16.示例:不应该删去。第⑥段(属于插叙)补充交代当初女兵们刚到塞外军营时受冻的情形,一方面表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与女兵们后来的成长形成对比,从而体现出女兵们不畏艰险、坚强乐观的精神,表现女兵们对军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丰富女兵形象。(4分)
17.示例:没有损害女兵形象。写女兵们爱美和抱怨,一方面体现了她们作为女性对美的追求;另一方面也能够表现女兵们为了保家卫国、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更加饱满。(6分,每条2分,大意对即可)
四、综合性学习(共10分)
18.(1)D(3分)
(2)①示例:青春絮语。(1分)同学恰值青春少年,希望在此栏目中,挥洒青春热情,倾吐少年心声,借助文学,努力成长。(2分)
②示例:是一杯香浓甘甜的奶茶 疲倦 文学是你的茶香 让你有了追梦的动力 (4分,内容体现前后的对应性)
五、写作(共60分)
19.(1)内容分值(55分)
一等(55—48) 二等(47—37) 三等(36—25) 四等(24—0)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什么内容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病多
字体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潦草 字迹难辨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2)卷面分值(5分)
(3)注意事项:
第一,内容切题且合乎情理,可评为一等卷。
第二,语言朴实无华但有一定功力的也可以评为一等卷。
第三,虚假造作的文章不能评为一等卷。
第四,经查证为全文抄袭的判为四等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