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名称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二)教案
教材内容 教材第17~18页“试一试”,“练一练”,第3~7题。
目标 1.在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重点 探索并理解比例基本性质,运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 能正确地写出比例,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过程 引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说什么是比例?并举例说明。 2.判断下面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说说你的理由。 12:6和8:4 1.5:0.5和5:1
探新 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1.仔细观察,认真填空。 12:6=8:4,6:4=3:2 我们从中发现,( )叫做比例的项,( )叫做比例的外项,( )叫做比例的内项。 学生汇报: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列式计算,说说你的发现。 12:6=8:4 两个外项的积:12x4=48 两个内项的积:6x8=48 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发现吗?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3.举例验证,得出结论。 (1)我们的发现对吗?再写几个比例验证一下。 小组为单位,举例验证。 (2)可以把6:4=3:2写成分数形式 =,说说在比例里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 4.即时练习。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8和5:10 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8和5:10 所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是看 (1)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同; (2)两外项的积是否等于两内项的积。
巩固 1.教材P18“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判断的依据。 2.教材P18“练一练”第4题。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教材P18“练一练”第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教材P18“练一练”第6题。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5.教材P18“练一练”第7题。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说说思考的方法。
小结 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1):
(2):
(3):
作业 (课后余下习题。)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