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29 18:0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一)
班级 姓名
第6课《雪》
?【学习目标?】
1、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2、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及文章的内涵 。
3、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难点】
1、南方雪景与北方雪景中蕴含的意义及作者的情感倾向。
2、文章的内涵。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选取其中至少两个词语,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bó shí měi yàn xiāo shì tuì jìn
( ) ( ) ( ) ( )
lǐn liè shēng téng zhī fěn lián
( ) ( ) ( )
写一段话: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 ):升入天空;往上升。
(2)( ):寒冷刺骨。
(3)( ):消除、处理、解除。
(4)( ):学识渊博,见多识广。
(5)( ):消退尽。
三、听课文朗读,整体感受课文。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
四、阅读分析(1-3小节) (小组合作探讨)
1、课文第1小节至第3小节,描写了江南柔雪,也描写了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这幅雪景图有何特点?是怎样描写的?
2. 作者对江南的雪有没有遗憾?从文中哪些话可以看出来? 为什么遗憾?
五、阅读分析(4——6小节) (小组合作探讨)
1、课文第4小节至第6小节,写朔方飞雪的磅礴气势和朔方飞雪的精神。充满激情的读读这部分,然后探讨:北方的雪有哪些特点?有什么个性?作者是如何具体描绘的?
2、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情感?
六、归纳总结:
七、练习: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第7课《雷电颂》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特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2、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3、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选取其中至少两个词语,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pì nì wū huì xī lì bèng shè
( ) ( ) ( ) ( )
bō nong nüè dài léi tíng tuō ní dài shuǐ
( ) ( ) ( ) ( )
写一段话: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 ):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2)( ):肮脏的;不洁净的。不干净的物体。
(3)( ):坚固锐利。又形容语言、文辞、感觉、目光等的尖锐锋利。
(4)( ):四散喷射。
(5)( ):用狠毒残忍的手段对待人。
(6)( ):犹豫不决的样子。
(7)( ):形容在泥泞道路上行走的状貌。比喻办事拖沓不爽快或语言不简明扼要。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结构。
1、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雷电颂其实是作者在颂谁?
2、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四、品味语言修辞(分小组讨论)
1、《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2、在前面的朗读中,我们还发现,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以什么特别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3、《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五、概括总结
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8课《短文两篇》(日、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日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并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文词兼美、意蕴悠远的古典诗文,请把你收集到的你最喜欢的诗词在全班交流。
2、简介作者及历史背景
二、基础知识
根据拼音写汉字。
yáng gǔ yī cuō huī héng é
( ) ( ) ( )
三、研读赏析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在《日》一文中,作者要突出的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在《日》一文,作者引用了哪两个故事?有什么作用?
3、作者追求的理想人生是什么?哪些文字是作者庄严的宣言?
4、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5、既然“月的光是死的光”,作者在末尾处为何引用“姮蛾奔月”的传说?
6、两文的主题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你有什么启示?
四、布置作业
以日或月为内容,写一篇充满感情的短文或一首小诗。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二)
班级 姓名
第9课《海燕》
?【学习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了解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了解散文诗体裁特点。
2.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勇敢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的乐观、战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了解时代背景,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2、了解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及解题: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作家,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的小说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很大。
这是一首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文学的体裁,它是富有诗意的散文。作为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高尔基,为什么在1901年3月要写这样的散文诗呢?其实,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一九0五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作者以“海燕”为题,一是醒目,可以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二是可以躲过沙皇检查机关的耳目。
二、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cāng máng fěi cuì jīng líng
( ) ( ) ( )
wān yán dǎn qiè
( ) ( )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 ):空旷辽远。
(2)( ):胆量小;畏缩;害怕。
(3)( ):鬼怪;神灵。机灵;聪明机智。
(4)( ):蛇类曲折爬行的样子。曲折延伸。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 段):写暴风雨 ,海燕高傲地飞翔,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动表现了对暴风雨的渴望。 ?? 第二部分( ~ 段):重点描写暴风雨 ,海燕搏风击浪,积极战斗,以其欢乐的情怀,必胜的信念,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 第三部分( ~ 段):描绘暴风雨 的奇观,反复抒写海燕呼唤暴风雨的战斗豪情。?
四、学习第一部分:? 1. 怎样划分两个层次?? ????
2.思考:在暴风雨到来前,周围的环境怎样?海燕有什么表现??
3.精读品析:
A.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提示:这里用了 和 修辞手法。“苍茫”描写 的气势;“黑色的闪电”运用 手法精确、传神,寥寥数字展现了海燕 的雄姿;“高傲地飞翔”总写海燕的行动,“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是 的写法。这一句从 、 两方面突出了 的姿态。
B.“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
提示:这里用拟人的 手法,用“ ”写出勇敢低飞,触及海浪;“ ”写出迅猛高翔,锐不可挡。写海燕斗志昂扬,渴望 。
4. 合作交流:
(1)、把描写海鸥、海鸭、企鹅的(动作、心理)词语找出来。
(2)、这篇散文诗歌颂的是海燕,为什么还要海鸥、海鸭和企鹅?
(3)、文章描写海面景象——风云雷电,以及大海、暴风雨有什么作用?
五、小结:如果让你在“海燕”前面加一个修饰性的词语,你认为应该是什么?
的海燕
六、(学习第二.三部分)
?(一).合作探究: 1. 写暴风雨迫近时环境起了怎样的变化?
2.在这险恶的环境中,海燕的表现怎样?
(二).精读品析(本文是如何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
①狂风紧紧抱着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②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③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七、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用具体事物表示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的写作方法。
请大家细读课文,填写下列空白:?
海燕象征( )。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 )。
暴风雨象征( )。
太阳象征( )。
乌云、闪电、狂风象征( )。?
? 八、小结: 这篇散文诗描写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的形象,谱写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第10课《组歌》
?【学习目标?】
⒈ 注重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⒉ 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重难点】
⒈ 注重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⒉ 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选取其中至少两个词语,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zhíniù qiáo cuì kuì zèng zhēn dì
( ) ( ) ( ) ( )
cuǐ càn xiāng qiàn kù xiào hǎi shì shān méng( ) ( ) ( ) ( )
cháng xū duǎn tàn qiān shān wàn hè shèng qì líng rén
( ) ( ) ( )
写一段话: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 ):坚持己见,固执任性。
(2)( ):真切的理论和精义;奥妙所在。
(3)( ):黄瘦;瘦损.枯萎;凋零.困顿.烦恼。
(4)( ):形容光彩夺目。
(5)( ):无数的高山和深沟。路途遥远险阻。
(6)( ):以骄横傲慢的气势压人。
三、听读,整体感知形象及作者情感
1、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颂。
2、 默读思考: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的浪 的雨
四、学习《浪之歌》。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2.理解海浪的形象。
五、学习《雨之歌》。
1、作者在短小的篇幅里分别用了哪几种形象来描绘雨?
2、雨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作者借雨歌颂了什么?
3、为什么“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根据第三段文意回答。
4、用一句话概括1-4段的内容。
5、解释第六段中“吻”和“拥抱”在文中的意思。
6、这首散文诗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七、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