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生活、工作、战斗过十余年,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诗人兼剧作家贺敬之,为延安写下了一首诗——《回延安》。通过标题,我们可以推测他若干年前在延安待过。当他再次回到延安,又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
导入
回延安
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01
02
03
感知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深情厚谊。
朗读品味语言,把握“信天游”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解析人、事、物、景,理解“延安”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学习目标
1.自由朗读。
2.选读诗节。
3.听读《回延安》朗诵,对比与艺术家诵读的异同。
初探情感基调
糜子( ) 登时( ) 油馍( )
脑畔( ) 眼眶( )
méi
dēng
mó
pàn
kuàng
字音:
节奏:
轻重缓急及传递情感的不同。
尤其关注省略号的朗读技巧。
例如:
(激动地)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深情地)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大声地)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喜悦地)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激动地)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这首诗歌,读起来直白、热烈、豪迈,作为一篇叙事诗,在叙事的过程中渗透情感,别有一种味道。
1.全诗分成五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整体感知
抒写诗人离开延安十年以后,再踏上延安土地时的兴奋、激动,以及见到亲人时的喜悦之情。
回忆自己在延安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和延安的血肉关 系及母子情深,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描述亲人们欢聚一堂,亲切叙旧的热烈场面。
喜看延安的新面貌,表达了诗人对延安建设成就的欣喜和赞美之情。
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延安的光明未来,表达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作者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过程)为线索。
1.诗的第一部分是如何新颖地写出作者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的?
作者离别延安已达10年之久,日日夜夜都想念她。现在回来看望她,正所谓“近乡情更切”,越是接近,心情越是激动。但作者却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反衬出非同一般的兴奋心情。一开头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想尽快看到延安的心情。展示出作者心潮翻滚、思绪万千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深沉的爱和眷恋的表现。
研读诗歌
2.体会作者在这一部分是怎样通过一系列动词表现情感的?
一“抓”一“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情景。而“双手搂定宝塔山”中的一个“搂”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的怀念之情。“唱”“笑”“招”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最后一个“扑”字,则更加洗练,表情达意更加强烈、准确。
3.分析“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的表达效果。
“千声万声”所表现的是连声呼唤,“千”“万”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呼唤声之多,表达了对延安的思念之深。“母亲延安”直接把延安称作母亲,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延安的关系揭示了出来。
4.诗歌第二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这两种修辞有什么作用?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兴中兼比,以“树梢”、“树枝”、“树根根”的一体关系,引起并喻写出自己和延安山水、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兴中兼比,以“羊羔羔”吃“妈”的奶长大,引起并喻写出延安人民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兴中兼比,以大生产运动中“东山”、“西山”的茂盛庄稼,引起并喻写出自己投身其中锻炼、学习。
这三个兴中兼比的诗节,又构成排比的形式,逐节递进地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
5.分析诗歌第三部分是如何描绘诗人和亲人热烈欢聚的动人情景的。
诗人在这里通过描写延安乡亲对诗人的盛情接待的情景表达了炽热的感情。写亲人欢聚的场面,突出了烧热的炕、生起地上的木炭火,热上加热,选取有地方特色的食物,既亲切又真实地写出延安人民争先恐后看望诗人的情景。
首先
诗歌描写老、中、青三代人与诗人的对话,突出了亲人欢聚的情景。
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话题由延安而飞越千山万水,内容从全国形势到长江、黄河汹涌澎湃。由延安看到全中国,由10年前想到今天可喜的变化。
其次
最后
这里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延安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
6.怎么理解“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7.这部分运用哪种修辞描绘了延安城秀丽如画的新面貌?具体谈一谈。
主要运用整齐的排比句,使延安欣欣向荣的新姿跃然纸上。此外还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表达自己游览延安新城的兴奋和喜悦。延安焕然一新,诗人无限感慨,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8.赏析“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延安比作母亲,把延安发生变化说成“换新衣”,十分亲切,抒发了诗人对延安旧貌换新颜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9.诗歌第五部分诗人除了歌颂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又表达了自己内心怎样的愿望?
这一节艺术地概括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呼应前文,热切期望英雄豪迈的延安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永远站在最前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愿望: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
1.背诵全诗。
2. 课外阅读莫耶《延安颂》、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吴伯箫《记一辆纺车》及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
3.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话题,运用比兴手法写一段话。(100字左右)【选作】
布 置 作 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