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剖析 新人教必修4(12.短文三篇)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课文剖析 新人教必修4(12.短文三篇)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2-16 17: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文剖析
热爱生命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第一层,抒写他对生命的独特感受。“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作者以对词语含义的“特殊”理解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起笔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紧接着以“度日”为例进行具体说明,作者给与生命密切相关的一个词语“度日”赋予双重含义:对类似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对类似“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则“要停下来细细品尝”,“领略美好的时光”。作者用这一奇异的对比深深吸引读者的注意,表明他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与下文“哲人”对生活的消极态度形成强烈对比。]“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语)[第二层,作者把“哲人”与自己对生活的不同态度和理解作比较,用“哲人”反衬自己对生命的热爱。与作者“慢慢赏玩”“细细品尝”的生活态度不同,“哲人”消极地看待生活,把生命“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以致“白白虚度此生”。“哲人”与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不同,源于对生命的理解不同。哲人认为,生命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不堪生之重压”;而作者则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的。最后,作者引用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格言作结:“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作者对这句话没有任何评论,但是他的意图却一目了然。“虚度此生”的“哲人”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哲人”,而是真正的“糊涂人”。“希望”不在虚无缥缈的来世,而在生命本身。]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第三层,表明作者对死的态度。作者热爱生命,但是又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是不是自相矛盾呢?不是。作者说:“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作者用最精粹的语言阐明了生与死的辩证关系。死亡,一直是困扰人类的巨大问题,也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生年不满百,长怀千岁忧”,乐生痛死是人之常情,但是蒙田并不因此而畏惧或逃避死亡。作者在《直面死亡》这篇文章中写道:“对死亡的熟思也就是对自由的沉思。谁学会了直面死亡,谁就不再被奴役,就能无视一切束缚和强制。谁真正懂得失去生命并不是件坏事时,谁就能坦然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事。”蒙田豁达的生死观来自他对死亡本质的洞见。]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第四层,说明作者对生的态度。作者认为热爱生命首先是要享受人生,更重要的是要讲究方法,学会享受人生。怎样享受人生呢?作者认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而对生活的关心,就是对时间的关心,因此,作者抓紧时间,“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有效地利用时间,“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作者用这样的方法“增加生命的分量”,享受生活的乐趣,他的生命即使到了暮年也“过得丰盈饱满”“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蒙田在文中写道:“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这些激动人心的句子让我们感到,蒙田的《热爱生命》就像一首庄严的生命颂歌,也像是为我们吹响了生命进军的号角,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热爱生命》是蒙田的代表作之一。它篇幅短小,寥寥数语,却道出了生命的真谛。它指示我们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同时也要坦然地面对死亡,表现了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崇高的精神境界。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我很能想像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因为只是经验才教导我们说,头比脚更为必要)。然而,我不能想像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牲了。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第一层次,说明“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作者说,人可以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一句话,人可以没有肉身,但是不能没有思想;没有了思想,人便不是人,而是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牲了。由此从反面说明: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帕斯卡尔的这段话看似晦涩难解,实际上是反映了一个被我们所忽视的客观存在。人的伟大不在人的自身,而在人的思想。例如,帕斯卡尔这样的圣哲贤人早就离我们而去了,他们的肉身早已不再存在,但他们是伟大的,因为他们的思想仍然长留人间。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的思想,他们又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呢?]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第二层,用比喻和对比的方法进一步说明“人的尊严(或者“伟大”)就在于思想”。作者将人比作“一根苇草”,说明人的脆弱、渺小,宇宙和宇宙里的任何一个微小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都可以把人毁灭。但是人比宇宙要高贵:人知道自己要死亡,知道宇宙对他具有绝对的优势,人有思想;而宇宙对自己的优势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也会死亡,它没有思想。由此作者推出: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能思想的苇草——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第三层,作者从时间与空间、有限与无限的角度进一步说明人的伟大在思想。作者说,人自身无法填充无限的空间与时间,“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对于无限的空间和时间即宇宙来说,人永远如一个渺小的“质点”,微不足道。但是人由于思想,“却囊括了宇宙”。作者在文中一再强调,因为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所以,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人追求自己的尊严,应当求之于“思想”,而不应当求之于“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也就是追求物质财富的享受和所谓的长生不老。这些句子点明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作者把这个问题提到了“道德原则”的高度。]
作者在这篇短文里告诉我们的基本观点是,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尊严),或者说,人的伟大(尊严)在于思想。因此,人应当追求自己思想的崇高,而不应当追求物质的享受和生命的长寿。
我们要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含意,必须了解帕斯卡尔的人生。这篇短文是他人生的真实记录,是一种真切的生命体验。这位英年早逝的哲学家在他短短三十九年的生命当中,有一多半时间是在病魔缠身中度过的,才十八岁身体就开始羸弱不堪,二十刚出头就患了中风,糟糕的健康状况甚至令他终生没有结婚。正是这种切肤之痛使他相信一个人的自然生命同一棵苇草没有什么区别,脆弱到可能因为一口气、一滴水而被毁灭。然而另一方面,帕斯卡尔又实在是世间罕见的天才。他生长在一个税务员的家庭里,多少有些专制的父亲强迫他学习语言,却禁止他接触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但他在十二岁的时候便无师自通地掌握了欧几里得几何学。十六岁,帕斯卡尔以一篇《圆锥曲线几何》论文轰动了法国学术界,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帕斯卡定理。十九岁,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手摇计算机。后来他又对极限概念做出了精彩的阐述,为微积分的发明奠定了基础。在数学之外,帕斯卡尔的物理学成就同样为人称道,除了著名的《真空论》,“帕斯卡定律”也无人不晓。当然,更不要说他的《思想录》在哲学史上占据的崇高地位。一个如此脆弱的躯体内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思想能量,帕斯卡尔本人不正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吗?对于他的一生,恐怕没有比这个比喻更为贴切的评述了。可以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他的一首心灵的自我赞美曲。
信 条
下边是我的信条:
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智慧并不在高等学府的大山顶上,倒是出自主日学校(教会办的只在星期日授课的儿童学校,以教授宗教内容为主)里孩子们玩的沙堆中。下边就是我学到的东西。
文章第一部分,开宗明义指出本文中心:“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作者说,智慧不在高等学府,而在孩子们玩的沙堆中,新颖别致的见解引起读者的兴趣。
有东西大家分享。
公平游戏。
不打人。
交还你捡到的东西。
收拾好你自己的一摊子。
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
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
吃东西之前要洗手。
便后冲洗。
热甜饼和冷牛奶对你有好处。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画画画儿,唱唱歌,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
每天睡个午觉。
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
要承认奇迹。别忘了聚苯乙烯(一种树脂材料)培养皿里的那粒小不点的种子:它的根往下生,茎叶往上长,没有人真正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为什么,而我们大家也都差不多是这么回事。
在那杯皿里的金鱼、老鼠、小白鼠甚或那粒种子,它们都会死去。我们也会。
再就是记住迪克们和琼们(意思是孩子们。迪克和琼为英美国家男孩和女孩常用的名字)的识字课本,以及你从那上面学到的头一个字——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字——一个大大的“看”字。
你需要知道的任何东西都在上边那些条条里。金规矩(语出《圣经》。其内容是要求人们像希望别人对待自己那样去对待他人)、爱和起码的卫生。生态学、政治学、平等观念以及健康的人生状态。
第二部分,列出在幼儿园学到的十六条人生的信条。作者认为“你需要知道的任何东西都在上边那些条条里”。它囊括了“金规矩、爱和起码的卫生。生态学、政治学、平等观念以及健康的人生状态”等等全部的知识。
拿上边的任何一条,推衍到老练、通达的成年期中,实践于你的家庭生活,或者你的工作,或者你的社区,或者你的生活圈子,都行。它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想想这样一个世界,它将许愿给我们大家——整个的世界——每天下午三点钟都有小甜饼和牛奶,然后盖上我们的毯子睡一觉;或者,要是所有的政府都奉行这么个基本政策,交还它们捡到的东西和收拾好它们自己的一摊子。
这仍然是个忠告,不论你们年纪多大——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
第三部分,作者说明幼儿园的这些规则的普遍意义。所有这些规则,都可以应用到成年,实践于家庭、社会、生活、工作之中,甚至可以用到政府行为中。
本文最重要也最精彩的是第二部分。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
这些看似朴素的语句内蕴丰富而深刻,阅读时要一句句、一字字认真反复地推敲。“有东西大家分享”,一个人不可独自占有地球,有东西大家分享,分享才能产生价值,才有共同的幸福,这是一种平等的观念;“公平游戏”,公平是做任何事情的基本准则,处理人与人、团体与团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必须遵守这一条基本的游戏规则;“不打人”,不以暴力解决问题,遇到矛盾要学会心平气和地讲道理;“交还你捡到的东西”,任何所得都要通过自己的劳动,不要有丝毫坐享其成的侥幸;“收拾好你自己的一摊子”,人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自己对别人都要负责;“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不要贪婪,不要侵占国家和他人的财产,不要有任何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行为;“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要学会道歉,学会承认错误,学会宽容别人,这是“金规矩”;“吃东西之前要洗手”,讲究卫生,保证身体健康;“便后冲洗”,遵守公共的卫生规则;“热甜饼和冷牛奶对你有好处”,这是说不要偏食,要吃那些你不喜爱但却很有营养的食物;“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每天睡个午觉”,学习、休息,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德、智、体均衡发展;“别忘了聚苯乙烯培养皿里的那粒小不点的种子”,它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根往下生,茎叶往上长,根扎得深,茎叶才能长得高;任何生命都会死去,“我们也会”,这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根本法则,因此要珍惜生命,珍惜人生有限的时间;“记住迪克们和琼们的识字课本,以及你从那上面学到的头一个字——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字——一个大大的‘看’字”,这是说,我们要认真地“看”世界,“看”人生,认真地“看”周围的一切,不要稀里糊涂地混日子:这个句子既强调了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性,也指出了体会人生意义、领悟生命价值的重要性。作者在文章的最后突出规则中的一条:“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这是强调面对纷繁复杂、险象环生的社会,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让我们的世界充满友爱,充满真情,更加和谐。
写作特色
《热爱生命》,逻辑思路清晰严密。文章开头从“度日”这个词的含义入笔,写出作者对人生的态度,与下文“哲人”对人生的态度形成对比,然后从探究态度不同的原因出发,引出作者与“哲人”对人生本质的不同理解,以上在对比中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生命作为一个自然流程,包括了生与死两个阶段,于是作者先说明自己对死的看法,又说明自己对生的看法。短短的一段文字,把生命的各个方面都论述得非常周到全面,令人惊叹。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标题便显示了文章的写作特点,用一个恰当的比喻,既表明了人的弱小,又揭示了人的伟大高贵,说明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信条》,课文把人生的原理简化为幼儿园学过的基本规则,化大为小,化繁为简,化深奥为浅显,构成其突出的写作特色。
主旨探究
对于这三篇文章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热爱生命》表达了作者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享受生命赋予的快乐,让生活过得丰盈充实,对于死亡也不会觉得烦恼的人生体验。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文章旨在告诉人们一个哲理:人本身很脆弱,伟大之处在于能思想,因此,人应该“努力好好地思想”。
《信条》表达了人们在生活中,实际上只需要遵守那些最基本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在幼儿园里就学过。
对于这三篇短文的主旨,你的看法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