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著作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等文学、戏剧作品。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理解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阅读文学名著的愿望。
自主预习
一、科技名著
(一)《本草纲目》
1、作者: 是 杰出的 。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 著作。
2、内 容:《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 。
3、影响:这部巨著,总结了 。
4、传播、被翻译:17世纪初 ,又陆续被翻译成 等多种文字。
(二)《天工开物》
1、作者: 。
2、内容: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 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3、影响:《天工开物》一书, 。
4、传播、被翻译:这部书后来 。
5、地位:被誉为 。
(三)《农政全书》
1、作者及内容: 科学家 。全书 。
2、地位:是明代末年 。
一、科技名著
1、作者档案
姓名:
生活年代:
地位:
代表作:
李时珍
明朝
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一、科技名著
——《本草纲目》
李时珍通过自己的医疗实践,深感医生对药物的辨识和使用至关重要,有必要对古代的药物学书籍加以整理和补充,编写一部新的医药学著作。
李时珍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并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向人们请教。他不辞辛苦,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药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2、成书
一、科技名著
——《本草纲目》
①记载了药物1800种
3、内容
②收录药方11000多个
③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④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192万字
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4、意义
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一、科技名著
——《本草纲目》
5、传播、被翻译
《本草纲目》自问世以后,广为流传,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本草纲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记忆名录》。
一、科技名著
——《天工开物》
宋应星(邮票)
1、作者及成书
宋应星自幼勤奋好学,读了很多书,知识面十分宽广。他中了举人以后,担任过地方官,公务闲暇时就专心致志地研究科学技术,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究,编写了《天工开物》一书。
一、科技名著
——《天工开物》
2、内容
《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 这部书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全书18卷,分别记载谷物、纺织、染色、谷物加工、制盐、食糖、食油、陶瓷、冶铸、舟车、锤锻、煤石烧制、造纸、五金、兵器、矿物颜料、酒曲和珠玉等内容,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P78)材料研读: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明朝时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中国自古就有“士农工商,以农为本”的观念。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重农的思想。
一、科技名著
——《天工开物》
3、影响
《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4、传播、被翻译
5、地位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一、科技名著
——《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也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1、作者及内容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2、地位
《农政全书》书影
课堂检测
1、重庆的时珍药房曾经排名中国药店连锁药店百强榜第15位。药店的名字取自于我国明朝时期一位著名的药物学家。这位药物学家著有( )
A.李时珍 B.《本草纲目》 C.孙思邈 D.《千金方》
2、明朝某著作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后来传到国外,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著作是(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3、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这体现出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A. 明朝影响周边国家 B. 出现总结性传统科学技术巨著
C. 四大发明陆续传到西方 D. 出现培养军事人才的新式学校
B
A
B
以上著作的共同特点:全面、具体和翔实;具有总结性和实用性;虽无突破和创新,但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自主预习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
(1)修建目的:为了 。
(2)起止地点:形成了 ,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3)构成:以 为主体,由 等组成,形成了一个 。
(4)特点: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 修筑的。
(5)作用:长城处于 。
2、北京城
(1)营建:明朝的北京城是在 的基础上,经过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通过靖难之役成为明朝的第三个皇帝后,迁都 。
(2)布局和功能:明朝北京城有 。宫城即 ,今称 ,是北京城的 。整个北京城平面呈 字形,由 纵贯南北,从 都以这条 对称展开。北京城的建筑,最为雄伟壮丽的是 ,是当时世界上 。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明朝建立以后,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贵族鞑靼、瓦剌诸部仍然不断南下骚扰抢掠。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在明朝的200多年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工程。
(1)目的
明长城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
(2)起止地点
嘉峪关
秦长城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
鸭绿江
辽东
临洮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
(3)构成
明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为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长城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
明长城有些城墙平均高度为7—8米,城基宽6—7米,顶宽平均为4—5米。城墙的外侧设有高约2米的垛口。垛口上有望口和射洞。在长城沿线重要位置上还修建关城,是重要的防御据点和关卡,著名的有山海关、居庸关、平型关、雁门关、嘉峪关等。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有"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居庸关,在北京昌平境内,为明长城重要关口之一;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八达岭”。两旁高山屹立,翠嶂重迭,中间有长达18.5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居庸关为古代北京西北的屏嶂。
八达岭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在山西代县城西北雁门山腰,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关城为明洪武七年(1374年)所建,被人称作“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嘉峪关为明长城西端的终点,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西门外有石碑,上刻“天下雄关”四字。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
(4)特点
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建的。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
(5)历史地位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奋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想一想: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2、北京城
(1)营建
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成为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以后,选定北京为都城,从1406年开始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的营建,1420年基本建成,次年正式迁都北京。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2、北京城
(2)布局和功能
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它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是北京城的核心。
皇城在宫城外面,周长9000多米,设有6个门。
内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周长约23千米,设有9个城门。
外城在内城南面,设有7个城门。
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2、北京城
(2)布局和功能
北京城的建筑,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王府、城垣、城楼、官衙、仓库、寺观、桥梁、大街小巷、工商场所、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2、北京城
(2)布局和功能
城墙周长3.4公里,有六门。
紫禁城建筑总面积15万平方米,有各类殿宇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小说和艺术
西游记
水浒传
明朝三大著名小说
三国演义
说说这是哪些名著里的场景?
三、小说和艺术
1、小说
先秦散文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朝时候,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尤其是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最著名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
《三国志通俗演义》书影
《水浒传》书影
《西游记》插图
1、小说
三、小说和艺术
《三国志通俗演义》,俗称《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
俗称《三国演义》
罗贯中
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这后,长篇说史的小说大量涌现出来。
全书结构宏伟,脉络细密,情节跌宕起伏。
①成书:
②作者:
③内容:
④艺术特点:
⑤地位:
三、小说和艺术
被亚、欧、美诸国译成60多种文字
1、小说
三、小说和艺术
《水浒传》
元末明初
施耐庵
书中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提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①成书:
②作者:
③内容:
④艺术特点:
明代中期
吴承恩
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智慧的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勾画出神奇光怪的情境,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小说的语言生分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
1、小说
三、小说和艺术
《西游记》
①成书:
②作者:
③内容:
④艺术特点:
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1、小说
三、小说和艺术
《西游记》
明代小说的影响
明代的这三部小说,虽然主题和风格各异,但都规模宏大,结构严整,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语言生动,问世后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并对以后的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小说
三、小说和艺术
2、书画艺术
三、小说和艺术
明朝时期,书画艺术继续发展,出现了书法名家董其昌、绘画名家徐渭等。
3、戏剧表演
三、小说和艺术
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牡丹亭》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课堂检测
1、小林在阅读《三国演义》时,读到了“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描写的是( )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2、“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哇......电视剧《水浒传》来自原著小说《水浒传》,请问该电视剧和小说呈现了哪个时期一群传奇英雄( )
唐朝 B. 宋朝 C. 元末明初 D. 清朝
3、明清时期,通俗文学形式的小说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优秀长篇小说,其中出现“猴王宝座,水帘洞”等场景的小说应是(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C
B
B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医学:
科技名著
明长城和北京城
北京城:
目的
明长城:
《本草纲目》
工艺:
《天工开物》
农业:
《农政全书》
规模
结构
地位
修建者及时间
布局及特点
小说和戏剧
小说
戏剧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牡丹亭》
课堂小结
明朝科技发展的原因:
①农业生产水平高,手工业技术进步,商业经济和城市经济繁荣,为传统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科学家自身的努力;
③对西方自然科学的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