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2课时)共58张PPT+教案+课时作业+课文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2课时)共58张PPT+教案+课时作业+课文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9 23:58:27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17《记金华的双龙洞》PPT
统编版 四年级 下
新知导入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同学们,你们参观过溶洞吗?你能讲一讲你的溶洞探险经历吗?
第一课时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着叶圣陶先生到浙江的金华双龙洞去感受一下溶洞的神奇吧!
揭示课题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新知讲解
叶圣陶 (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文化教育界的巨匠。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脚步集》,童话集《稻草人》等。
作者简介
新知讲解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借助字典进行理解。
2.朗读课文,标记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初读课文
新知讲解
一簇

臀部
蜿 蜒
zhè

tún
wān yán

漆黑

我会认
新知讲解
识字方法

zhè


tún

对比识记
新知讲解















zhè
luó

juān
zhǎi

jiān
tún

é


sǔn
duān
yuán
我会写
拼音开关
都含有“月”,注意大小高低位置不同。
新知讲解
书写指导

观察这两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左窄右宽
左右等宽
新知讲解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zhǎi

上下
上部短撇与点要协调;下部三横间距均匀,长短有变化。

新知讲解
部首:
结构:

上下
下部“尹”横长贯穿,撇长有力,稳住重心。
sǔn

书写指导:
新知讲解
部首:
结构:
上下
书写指导:
“臀”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字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月”写宽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tún

新知讲解
浙江 罗店 杜鹃 一簇 狭窄 森郁 肩背 臀部 移动 额角 登陆 漆黑 蜿蜒 上源
石笋 变化多端 石钟乳
我会读
新知讲解
蜿 蜒
wān yán
“蜿蜒”是什么意思?
它是虫字旁,意思是形容像虫一样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
文中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这篇课文中“蜿蜒”形容的是什么呢?
词语理解
新知讲解
突兀森郁:指山峰高高耸起,树木多而茂盛。
器用:指器皿用具。
名目:事物的名称。
上源:上游,上流。河流接近发源地的部分。
空隙:指中间空着的地方;尚未占用的时间;空旷间隙 ;相似的情况或状态再现的时间间隔。
稍微:表示数量少或程度浅。
词语解释
新知讲解
默读课文,找出表示作者行踪的句子,梳理作者的游览顺序。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这就到了内洞。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路上
洞口
外洞、孔隙
内洞
出洞
熟读课文
新知讲解
线索一:作者的游览路线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新知讲解
通读全文,找出泉水流经的景点。
路上:一路迎着溪流。
洞口: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外洞: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孔隙: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内洞: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新知讲解
线索二:泉水流经的路线
一路迎着溪流
洞口,溪流从洞里出来
内洞,泉水靠着右边流
外洞,泉水
从孔隙流出
线索一:作者的游览路线
将泉水流经的来路与作者的游览路线对照,你发现了什么。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作者的游览顺序正好与泉水流出的方向相反。
新知讲解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读第一自然段,这句话交代了什么?
时间
人物
地点
事件
品读课文
新知讲解
自由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作者见到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把物当作人写

春意盎然
新知讲解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新知讲解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赞美
新知讲解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谁能用一个词语概括路上景物的特点?
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新知讲解
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你能找出相关的句子吗?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你能找出句中的反义词吗?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用排比、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
新知讲解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时而……时而……”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因为溪流的宽窄不一,所以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听到的流水声也就时高时低,时断时续,犹如在“时时变换调子”。作者运用“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准确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
新知讲解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景色明艳,溪流欢唱。
请你用两个词总结路上景物的特点吧!
新知讲解
品读完这些句子后,一起来总结:作者是怎样把一路上的景物写清楚的呢?
按照游览的顺序
抓住景物特点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课堂练习
一、给下面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系(jì xì)绳子 稍(shāo sāo)微 仿佛(fú fó)
蜿(wān wǎn)蜒 上源(yuán yán) 浙(zhè zè)江
呈(chéng céng)粉红色 漆(qī xī)黑 盘曲(qū qǔ)









课堂练习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沙土  ( )的映山红 
( )的公路 ( )地移动 
( )地流着  ( )地举起   
粉红
各色
宽阔
慢慢
缓缓
高高
课堂练习
 四、运用加点关联词写句子。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无论前进的路上有多少困难,我们都会一直走下去。
三、选词填空。
1.领导对我爸爸的为人一直很( )。
2.星期天,我们经常到公园( )美景。
3.这座繁荣的城市到处都( )欣欣向荣的景象。
4.拐个弯,我们的眼前( )了一片明艳的油菜花。
观赏 欣赏 出现 呈现
出现
欣赏
观赏
呈现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叶圣陶先生的脚步前往金华的双龙洞,一路上欣赏着明艳的春景,聆听着溪流欢快的调子,多么惬意呀!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前行,一睹双龙洞的风采!
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知道了泉水流经的路线是本文的另一条线索。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看看他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
第二课时
新知讲解
品读课文
自读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想象作者游览了哪里,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圈一圈、画一画,写一写批注。
新知讲解
课文的第4~7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点?这些景点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内洞
洞口
外洞
孔隙
新知讲解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像桥洞似的,很宽。
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
通过自身感受写出了外洞宽敞、大的特点。
一定不觉得拥挤
洞口
外洞
洞口
新知讲解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
孔隙:
狭小
作者没有用具体的数字写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小船的小表现出了孔隙的窄小。
容第三个人
新知讲解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不仅说明了孔隙的小,而且也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新知讲解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自身感受:“贴”说明仰卧的姿势没法再低了,突出了孔隙的窄小、低矮。
新知讲解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挤压”“撞破额角”
“擦伤鼻子”是作者的感受,说明孔隙极度窄小,乘船过去不容易。
新知讲解
自由读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孔隙“窄、矮、险”的特点的?
(1)船大小
(2)进洞方式
(3)自己的感受
新知讲解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内洞:

新知讲解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暗示了“双龙洞”名字的由来,间接点明了课文题目,同时洞中有龙使人感到奇特。
内洞:
奇:有双龙
新知讲解
内洞:
奇:有石钟乳和石笋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
颜色各异
新知讲解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对比
内洞:

突出内洞大
内洞比外洞大得多。
新知讲解
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当我们置身于美丽的景象中,怎能不惊叹自然的神奇?其实作者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洞里的景物还有很多。张开你想象的翅膀,猜猜还可能会有些什么。
想一想
新知讲解
一起来总结景物的特点吧!
路上:景色明艳、溪流欢唱
洞口: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狭小
内洞:黑、奇、大
新知讲解
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找找看是哪些词。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这样写,文章的条理就清楚了。
新知讲解
学到这里,我们归纳一下:写游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①按游览顺序来写。
②重点写印象深刻的景物,写出特点。
写出自己的感受
新知讲解
课文按照_______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
去双龙洞路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见闻感受及出洞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之情。
游览
祖国大好山河
对大自然的热爱
主题概括
孔隙
内洞
外洞
洞口
拓展延伸
描写金华双龙洞的诗句:
1.一水穿开岩底石,片槎引入洞中天。
——[宋]叶芳
2.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舠仰卧入回溪。
——[明]屠隆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钟乳石
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
钟乳石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由于形成时间漫长,钟乳石对远古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广西、云南是我国钟乳石资源最丰富的主要省区,所产的钟乳石光泽剔透、形状奇特,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百科知识
拓展延伸
桂林银子岩溶洞
我国溶洞小览
北京石花洞
湖南梅山龙宫
湖北腾龙洞
板书设计
金华城
(景物明艳、溪流欢唱)
罗店途中
洞口
(很宽)
外洞
(宽敞)
孔隙
(狭小)
内洞
(黑、奇、大)
记金华的双龙洞
结构梳理
出洞
课堂练习
一、给下列句子中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端:①端正,不歪斜;②东西的一头;③项目方面;④事情的开头;⑤仔细地看;⑥用手平正地拿着 。    
1.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     
2.他端详着这幅画,陷入了沉思。( )     
3.他端来一把椅子,让我坐下慢慢说。( )     
异:①不同的;②分开;③另外的,别的;④特别的;⑤奇怪     
4.石钟乳和石笋颜色各异。( )     
5.奇花异草不容易养活。( )     
6.这是一道奇异的亮光。( )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二、说说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
2.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个大会堂。( )
3.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
4.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拟人
比喻
设问
排比
课堂练习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再写了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然后写了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
2.内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的特点。
洞口外的景色
很有气势
像桥洞、宽
洞口
外洞
宽广、高、大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作者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奇妙的孔隙,奇特造型的石钟乳和石笋,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而且,我们还掌握了游记的写作方法。
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你去哪里旅游过?选一处仿照本文的写作方法,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写。
课后作业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四年级小语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体裁的文章(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是(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
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孔隙、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情分析】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6个生字,会写“浙、罗”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一簇、杜鹃、 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3.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4.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教学难点】
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导入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同学们,你们参观过溶洞吗?你能讲一讲你的溶洞探险经历吗?
2.出示图片,生谈谈感受。
3.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着叶圣陶先生到浙江的金华双龙洞去感受一下溶洞的神奇吧!
4.揭示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设计意图:这样直奔主题导入新课的方式,新颖、直观,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5.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叶圣陶 (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童话创作拓荒者,文化教育界的巨匠。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脚步集》,童话集《稻草人》等。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借助字典进行理解。
(2)朗读课文,标记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这些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会比较好。也可以让学生用联想法由一个字联想到多字加以区别分析。)
2.学习生字
(1)自由读,指名读。
(2)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簇 笋”,翘舌音“浙 窄 乳”等。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臀 、窄、笋”。
“臀”上下结构,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字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月”写宽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窄”上窄下宽,下面的部分是“乍”,不要写错。
3.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理解“蜿蜒”:上下起伏前曲折像蛇类爬行的样子。文中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2)理解词语
突兀森郁:指山峰高高耸起,树木多而茂盛。
器用:指器皿用具。
名目:事物的名称。
上源:上游,上流。河流接近发源地的部分。
空隙:指中间空着的地方;尚未占用的时间;空旷间隙 ;相似的情况或状态再现的时间间隔。
稍微:表示数量少或程度浅。
(设计意图:大部分的生字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老师只指导部分难写的生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回忆已学知识、形声字的构字方式及联系课文中的句子等方法理解“蜿蜒”一词,这样学生既掌握了词的意思,又理解了课文内容,一举多得。)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4.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5.通读全文,找出泉水流经的景点。
路上:一路迎着溪流。
洞口: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外洞: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孔隙: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内洞: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6.将泉水流经的来路与作者的游览路线对照,你发现了什么。
作者的游览顺序正好与泉水流出的方向相反。
四、品读课文,感受美丽
思考: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有哪些?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
“时而……时而……”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因为溪流的宽窄不一,所以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
作者巧妙地运用“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准确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由于溪流缓急不一,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犹如在“时时变换调子”。
(板书:宽、窄;缓、急;)
(3)这句话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有多浓,对涓涓溪流发出如此赞叹!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学生读懂文章。这一板块主要是抓住重点词句“明艳”“时而”,帮助学生体会沿途景物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对信息的分析能力。)
3.品读完这些句子后,一起来总结:作者是怎样把一路上景物写清楚的?
按照游览的顺序
抓住景物特点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前往金华的双龙洞,一路上欣赏着明艳的春景,聆听着溪流欢快的调子,多么惬意呀!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前行,一睹双龙洞的风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知道了泉水流经的路线是本文的另一条线索。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看看他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
二、精读感悟,感受“狭窄”。
1.自读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想象作者游览了哪里,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圈一圈、画一画,写一写批注。
2.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3.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4.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1)短短两句话用了4个“小”字,就是为了突出小船的小。你还从哪儿感觉到小船的小?(相机出示:并排仰卧 再没法容)
师小结:作者没有用具体的数字写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小船的小表现出了孔隙的窄小。
(2)课件出示句子。
①(相机将课件中的词语“后脑、肩背、臀部、脚跟”变为红色)师:你有什么发现?(预设:这些词语都和身体有关)
②师引导:凡是和身体有关的部位都写出来了,“从……到……到……,没有一处不……”,从这样细致具体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孔隙的窄小)
③师:读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感受吧!
(3)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
①师范读,生想象画面并模拟通过孔隙的动作和情形。
②师:你是怎么躺的?(师指名读句子)
③师引导朗读:过洞时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1: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预设2: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④师引导想象交流:要是把肩膀稍微耸起来会怎样?或者把脚稍微翘起来呢?要是你把臀部稍微往上抬一点又会怎样?
⑤师:我们终于穿过孔隙到了内洞,此时你感觉怎样?
5.师小结写法:作者写他通过孔隙时的见闻和感受,如小到只能容纳两人并排仰卧的船,几乎与他擦身而过的山石,表现出了孔隙的窄小。当然,孔隙的“小”是相对于外洞和内洞的宽大来说的。作者是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受,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的,读后让人印象深刻,仿佛身临其境。
(设计意图:此板块很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学习了作者通过见闻和感受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的方法,做到了“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三、品读课文、感受奇特
1.生自由读第6、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2.生回答。(相机板书:奇大)
3.师启发想象: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当我们置身于美丽的景象中,怎能不惊叹自然的神奇?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洞里的景物还有很多。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猜猜还可能有些什么。
4.生交流。
(1)师指名读表现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的句子。
(2)师引导生注意表明观看顺序的词语。
a.师述: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找找看是哪些词。
b.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c.师小结:文中用了“先看到的、其他那些”来表明观看顺序,这样写,文章的条理就清楚了。
5.师过渡:欣赏完洞内浑然天成的奇特景观,我们又随作者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
(设计意图:运用前面对第5自然段写法的学习,让学生自读感悟其他景点的特点及写法,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
四、拓展延伸
(1)描写金华双龙洞的诗句:
一水穿开岩底石,片槎引入洞中天。 ——[宋]叶芳
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舠仰卧入回溪。 ——[明]屠隆
(2)百科知识
钟乳石
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
钟乳石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由于形成时间漫长,钟乳石对远古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广西、云南是我国钟乳石资源最丰富的主要省区,所产的钟乳石光泽剔透、形状奇特,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3)我国溶洞小览(出示有关图片)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作者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奇妙的孔隙,奇特造型的石钟乳和石笋,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而且,我们还掌握了游记的写作方法。
六、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你去哪里旅游过?选一处仿照本文的写作方法,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写。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洞口
(很宽)
罗店途中
内洞
(黑、奇、大)
外洞
(宽敞)
金华城
出洞
(景物明艳、
溪流欢唱)
孔隙
(狭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ù juān hé shì jiān bèi yí dònɡ shāo wēi
( ) ( ) ( ) ( ) ( )
二、在正确的读音上面打“√”。     
系(jì xì)绳子  稍(shāo sāo)微  蜿(wān wǎn)蜒     
漆(qī xī)黑   上源(yuán yán)  盘曲(qū qǎ)而上     
浙(zhè zè )江  仿佛(fú fó )   呈(chéng céng)粉红色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沙土  ( )的映山红 
( )的公路 ( )地移动 
( )地流着  ( )地举起  
四、给下列句子中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端:①端正,不歪斜②东西的一头③项目方面④事情的开头⑤仔细地看 ⑥用手平正地拿着     
1.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     
2.他端详着这幅画,陷入了沉思。( )     
3.他端来一把椅子,让我坐下慢慢说。( )     
异:①不同的②分开③另外的,别的④特别的⑤奇怪     
4.石钟乳和石笋颜色各异。( )     
5.奇花异草不容易养活。( )     
6.这是一道奇异的亮光。( )  
五、选词填空。
观赏 欣赏 出现 呈现
1.领导对我爸爸的为人一直很( )。
2.星期天,我们经常到公园( )美景。
3.这座繁荣的城市到处都( )欣欣向荣的景象。
4.拐个弯,我们的眼前( )了一片明艳的油菜花。
【答案】
一、杜 鹃 合 适 肩 背 移 动 稍 微
二、     
(jì√ )  (shāo√ )  (wān√ )     
(qī√ )  (yuán √)  (qū√ )     
(zhè√ )  (fú√ ) (chéng√ )  
三、粉红 各色
宽阔 慢慢
缓缓 高高
四、1.③2.⑤3.⑥4.①5.④6.⑤
五、欣赏 观赏 呈现 出现
第二课时
一、说说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
2.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个大会堂。( )
3.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
4.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二、仿照例句写句子。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无论…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课文,完成填空。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孔隙”的特点是_________。表现在:______________。   
2.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的进出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乘船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拟人 比喻 反问 排比
二、     
1. 无论前进的路上有多少困难我们都会一直走下去。
三、
1.窄小,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2.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3.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4.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
5.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