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形状展创意》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画图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图形创作技巧,美术的学习也让学生了解了构图及色彩搭配的一般知识。本节课着重指导学生打开想象,充分运用电脑绘画的优势由简单的图形绘制,拓展到完整图画的创作,经历电脑绘画的过程,了解卡通形象设计的一般步骤和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悉创作绘画的过程,理解绘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加深对“画图”软件各种工具的认识;
3.合理运用“画图”技巧;
4.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独立创作;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灵活运用各种画图工具创作绘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使用画图软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各种工具进行创作绘画。
难点:熟悉创作绘画的过程,综合使用画图软件创作绘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预设情境导入
1.师:孩子们在前面我们学过了“画图”软件,今天我们要把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
2.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互动交流
(一)欣赏教师作品:
1.听音乐是哪部动画片里的。(放音乐…)
2.师:“海绵宝宝”这部动画片是美国的一部动画片,曾荣获过“最佳TV动画制作”奖。请闭上眼睛想想,海绵宝宝是个什么样子的。谁来描述一下海绵宝宝的样子?(抽生说…)它外形、五官(鼻子、眼睛、嘴巴等)各个部分的特征。
3.师:老师还用“画图”软件画了一个海绵宝宝的卡通形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对比一下,跟你刚才想象的有差别吗?这是老师心中的海绵宝宝。
(二)分析作品的画法
1.师:要画这个海绵宝宝用到了“画图”软件里的哪些工具呢,
小组讨论:“画……可能用了……工具”。
(三)尝试绘制
1.师:孩子们都说的不错,现在,请启动“画图”软件,选择海绵宝宝的1、2个部件(如:),尝试画一画。(老师随机展示一位正在画的同学)
2.画的快的同学,可以多画点,其它部分。
3.师:画的差不多了,谁来具体说说你画的什么,用的什么工具,并演示给大家看看。
(四)拼图游戏:
1.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下,拼图游戏,用“画图”软件打开桌面上的 “海绵宝宝拼图”文件,用学过的方法将各部分器官摆放到位。若分解图中的海绵宝宝,里面少了一些部件,自己组合,然后补充完整。
(目的: 复习选择工具、透明、移动、复制、粘贴、删除、撤销、重复、旋转、变形等。让学生养成分部绘制后再进行组合的习惯,这样做可以降低后期处理的难度)
2.完成了的同学,试着填充颜色。
3.找一个同学到讲台上画一画。看你的方法跟他的方法一样吗?
4.补充:可能需要用到哪些画图工具和菜单命令?
5.细节处理
涉及内容:放大镜工具、橡皮工具、选择工具、删除、铅笔工具。
(难点: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处理,特别是在比较细小的地方,如有必要,教师可以介绍几个常用技巧)
6.填充颜色:
涉及内容:用颜色填充工具、前景色、背景色、取色、编辑颜色等。(相对简单)
三、生成点拨、总结步骤
1.师:回忆想想今天画卡通形象的整个过程,能否总结出它的基本步骤:
板书:(1)大胆想像
(2)绘制形象
(3)调整细节
(4)填充颜色
四、欣赏各种动漫形象,了解卡通形象的特点
1.师:我们用“画图”程序里的工具除了画海绵宝宝。还可以画多啦A梦,有愤怒小鸟……
2.师:海绵宝宝是谁的形象,多啦A梦呢?喜洋洋呢?熊大熊二呢?
(1)夸张:可加强形象的娱乐性和幽默感。例如动漫人物采用的夸张方式是改变人体的正常比例,将身体缩小、五官放大或省略,以达到一种奇妙的滑稽感。
(2)拟人:这种手法在动漫中运用得最为广泛。我国动画片《黑猫警长》、美国迪斯尼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猫和老鼠》等,都是优秀的卡通片。它们的共同特点正是动漫形象拟人化。
3.小结:卡通画也可以说是漫画。在真实的形象上进行了夸张、拟人等设计,使真实物象的造型更为有趣、更生动。
五、效果检测
1.师:今天就用这4个基本步骤,大家就来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 2.师:现在闭上眼睛,第一步想,你接下来要画个什么卡通形象,(头,眼睛,鼻子)
3.想好了的,就开始画了。
4.在绘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相互参观一下,看见有好的创意也可以用在自己的作品上。
六、评价、展示
1.好了,请全体同学起立,围着桌子转一转,觉得谁的画的好,就站在他位置旁。
2.谁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他的作品?
3.小结本课
板书设计:
多种形状展创意
基本步骤:(1)大胆想像
(2)绘制形象
(3)调整细节 →(夸张、拟人)
(4)填充颜色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课的一节综合运用课,也是这个单元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对画图软件的巩固运用,培养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和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我根据教学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出发,对教材涉及的信息进行挖掘,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开发。设计了《卡通形象》的主题创作,将各种目标融入到具体任务中,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画图工具的能力。本课我根据教学的重难点,主要通过两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基本知识学习:(1)教师提出任务,给出海绵宝宝范例;(2)学生讨论,分析任务,发现新问题;(3)学生通过试一试、玩游戏、自主探究学习;(4)学生总结出基本步骤。第二阶段:卡通形象创作:(1)学生构思设计自己的卡通形象;(2)创作作品(学案提供相关资源,教师随时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3)学生完成作品,互评作品。
在具体教学中,在最开始创设情境,让他们听熟悉的动画片主题曲,用音乐带动学生的情绪,通过问题解决学习信息技术的本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能力;在教学中我预设了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海绵宝宝的各部分组成所需要的画图工具和命令,先让学生讨论海绵宝宝的画法,画什么用了什么工具,再让学生尝试着画,在选用不工具画同一部件时,有同学遇到了困难,我借机给机会让学生相互帮助,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成功的体验,而且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与激情,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再通过让他们玩我设计好的“拼图小游戏”激发兴趣,完成复制、粘贴、移动等菜单命令的复习目标;最后归纳出基本的步骤和卡通形象的特点。我们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对教材进行调整和设计,开发出适合学生、贴近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更适合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的发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评价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了针对全体同学的开放性和对不同学生的层次性,最终达了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在我的课中也有一些不足:在创作作品阶段可以展示更多不同风格的作品,拓展学生的思路,以期待学生创作出有更个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