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核舟记》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核舟记》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0 22:25:4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8张PPT)
核舟记
——明 魏学洢
“微中藏世界,木上读华章”
画面为绣花针针孔。绣花针针孔里,有6只熊猫,每只平均0.7毫米。
石头上刻有《红楼梦》第一回,在这块高15至18厘米、宽约10厘米的印石上刻有5400个字。
导入
微雕艺术,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
导入
文体比较
1.“记”是一种文体。本文题目有“记”字,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从对象看
从写法看
《核舟记》记的是物,
是说明文。
《核舟记》重在说明。
《桃花源记》记的是事,
是记叙文。
《桃花源记》重在描写。
人物比较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本文哪些文字记载了雕刻核舟的人?
作者
刻者
阶段一 寻找雕刻之人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
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奇妙精巧
无不
甚至
雕刻

直径

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
雕刻出房屋、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
无不顺着原材料的形状雕刻出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顺着
神情姿态
泛舟
原来是
曾经

wéi
wǎng

有奇巧、技艺精湛的刻者。
从哪些文字细节能够看出来?
仿照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顶部

通“父”,男子美称
一笔一画,清清楚楚

篆字图章

那只船的顶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了姓名,
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rén xū
liǎo
探究: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来一一介绍呢?
二、人物比较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王叔远(生卒年不详)约明熹宗朱由校时期在世,一名毅,号初平山人。虞山人,江苏常熟人,明代奇巧人,雕刻技艺精湛,著名微雕艺术家。
作者
刻者
阶段二 细看雕刻之物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 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它,指窗
左右相对
打开
覆盖
宽敞的部分
零数,余数
上下
代词,代刻字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米上下。
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从头到尾

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

大约
同“又”
yòu jī
sǎn
本段说明核舟的大小,结构布局,依次写船舱,船篷,小窗,栏杆和对联。
船头坐三人,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佛印居右,
鲁直居左。
戴着高高的帽子
连词,表并列,并且
胡须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船头坐着三个人,
佛印在他的右边,
鲁直在他的左边。
处于
é guān
rán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拿着
好像
说话
露出
略微侧转
相互靠近
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前端,用左手抚着鲁直的脊背。
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手卷。
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
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
zhě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4.舟尾横卧一楫。
探究:古代汉语的数量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联系下列语句的现在汉语意思,思考一下,不同在哪里?
(1)古代汉语量词系统不发达,数词直接与名词相结合。
(2)古代汉语整数与零数之间,会用一个“有”,通“又”,现代汉语一般不用,翻译的时候要省去。
(3)数词与名词搭配,重点在名词上,数词一般放在名词前。重点在数词上,数词一般要放在名词之后,如“人五”、“窗八”等。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仰望
不相类似
平放
同“屈”,弯曲
支撑
倚靠
左膝
分明可数的样子
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
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
shǔ
tǎn
jiǎo

第3段:介绍船头部分,着力表现苏轼、黄鲁直、佛印三人的动作、神情。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
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船楫
撑船的人
梳着椎形发髻
同“横”
拉着
好像
大声呼叫的样子
眼睛正视着茶壶
神色平静
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
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
右手摸着右脚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
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
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
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zhuījì
第4段:介绍船尾部分,着重刻画了撑船人的动作、表情。
一、对照课件,整理重点词翻译。
二、抄写《核舟记》1-3段1遍,并翻译。
语文作业:
核舟记
——明 魏学洢
“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仰望
不相类似
平放
同“屈”,弯曲
支撑
倚靠
左膝
分明可数的样子
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
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
shǔ
tǎn
jiǎo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
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船桨
撑船的人
梳着椎形发髻
同“横”,与纵相对
扳”,pān, 往里拉
好像
大声呼叫的样子
眼睛正视着茶壶
神色平静
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
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
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
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
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
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zhuījì
阶段三 感悟雕刻之艺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
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
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总计
雕刻
但是,表转折
竟然

通“拣”,挑选
长而窄
灵巧独特
这,代词
原来是挑选桃核中长而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
刻有茶壶,刻有书画手卷,刻有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户;
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


zēng
探究:联系核舟上的情景,想一想,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第3段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第1段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第2段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善于小中寓大。“八分有奇”“二黍许”“其长曾不盈寸”,却雕刻了五个人、八扇窗等。
2.精细微小处绝不马虎了事。如八扇窗,而且是“左右各四”,既有数量之美,又有对称之韵。
3.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文章共雕刻了五个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现,各有性格。
首先,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其次,苏、黄、佛印是主要人物,故此要接着讲。
再者,船尾舟子是陪衬人物,故而后说。
作者这样写,一是为了表达方便,二是为了遵循事物内在的逻辑。故而没有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一般的顺序进行介绍。
探究: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来一一介绍呢?
1、填空,核舟简介。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①______”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②________”,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③______、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④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长曾不盈寸 ②各具情态 ③船舱旁边左右各四扇的小窗(或高起而宽敞的船舱) ④神奇精湛的雕刻艺术
2.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代)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________。“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________________》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____________》中的句子。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    (2)诎右臂支船   (  )(   )
(3)左手倚一衡木   (  )(  )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
(1)虞初新志 魏学洢 子敬 明末 (2)苏轼 后赤壁赋 赤壁赋 
(1)有 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诎 同“屈”,弯曲 (3)衡 同“横”,与纵相对 (4)甫 同“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5)简 同“拣”,挑选 
4.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
(1)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3)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4)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示范(2):外貌、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佛印的外貌和洒脱不群的神态,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让人感到他在望着天空和两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风明月中。
(1)句兼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写出苏黄二人共阅一手卷的情景,而且显得情深意笃。他们在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这是何等旷达的襟怀。
(3)(4)动作描写细致入微,神态描写惟妙惟肖,一个自由洒脱,一个神情专注,这样来塑造舟子的形象,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快、愉悦的气氛。
语文作业:
1.对照课件,整理重点词翻译。
2.抄写《核舟记》4-6段1遍,并翻译。
3.完成一份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