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领悟到民俗背后的文化。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自读课文,合作认字,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习认读。
2.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
3.集体反馈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注意要点。
4.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生字读音及书写的再强调。
5.读课文,感知内容,在读课文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二、反馈自学,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1.指导反馈:北京人开始过春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腊月初到元宵上市前)
2.集体反馈,人们都干什么呢?(学生自由反馈)
3.教师进行归纳、整理。(孩子们、大人们)
4.大家一起读一读课文25自然段。
5.自由地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忙碌、快乐)
6.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洋溢着的喜悦: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7.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8.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又都干什么呢?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可分为几个时间段 每个时间段分别是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要求)
2.集体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相继出示有关的幻灯片)
3.指名分时间段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这些重要日子的哪些风俗习惯呢 同桌合作,划出有关内容,填写表格。(出示表格)
4.集体交流所填内容。(出示表格内容补充)
5.说说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出示课件内容)
四、重点句交流
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引号里面是个什么句子 文章当中引用这样的句子有什么好处呢 (可以使文章意思通俗易懂)
2.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 (指名读有关内容)(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3.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五、总结全文
春节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一个传统节日,各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延续到我们的身边,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了,更是我们所特有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一定会继续延续下去,延续到将来的。
六、作业超市
1.小练笔: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2.选择和春节有关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