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语文版必修二2.8《李凭箜篌引》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高中语文版必修二2.8《李凭箜篌引》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30 13:0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李凭箜篌引李贺Kōng hóu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他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象,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形成凄艳诡谲诗风,被后世称为“诗鬼”。 有作品集《李长吉文集》。走近作者解 题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箜篌:又名 “坎侯”、“空侯”,是我国古代的弹拨乐器。箜篌酷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学 习 方 法读一读
译一译
说一说
练一练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课文诵读读一读译 一 译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
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像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样清幽。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天幕震颤。
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
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 。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
说 一 说你觉得李凭的弹奏技术怎么样?找出理由说说?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侧面烘托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清脆激越时而幽咽时而欢快(比喻、拟人 通感)正面描写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
以感觉写感觉。李凭箜篌引 正面 侧面玉碎 凤凰叫 清脆激越芙蓉泣香兰笑 幽咽、欢快娥女悲愁 浮云凝滞 皇帝感动 气象万千
女娲入迷 石破天惊
神妪折服 鱼龙起舞
吴刚不眠 玉兔忘归
想象奇特
意象丰富艺 术 特 色1、侧面烘托,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会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
练 一 练 请大家听一段音乐,大胆想象,采用“正面、侧面描写”的方法或者“以声写声、以形写声的”的方法,描写音乐(50字以内)
这段音乐,仿佛让我听到_ _ _
这段音乐,仿佛让我看到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