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一、语文基础知识(21分,共7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远眺(tiào) 可汗(hán) 攒钱(zhuàn) 负荷(hè)
B.苍穹(qióng) 老躄(bì) 目眩(xuán) 烧灼(zhuó)
C.窈然(yǎo) 饥馑(jǐn) 逋慢(bū) 瞋目(zhēn)
D.拔擢(zhuó) 觊觎(yú) 粗糙(cāo) 悲恸(tòng)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B.直到十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C.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D.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细腻 箫索 谣诼 安之若素
B.葱茏 婆娑 熏淘 烽烟四逼
C.诽谤 签署 匿迹 急不遐择
D.建树 赎罪 訾詈 豁然开朗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上访者与截访者不断斗智斗勇,花样层出不穷:上访者乔装打扮,瞒天过海,暗度陈仓;截访者守株待兔,重兵围堵,不惜代价。
B.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C.倘若选个日子让海峡两岸及全世界华人一起祭祖该有多好。大陆十三亿和对岸二千万同胞一起举案齐眉,共同纪念一个老祖宗,是很有意义的。
D.世界排名第7的李娜昨天打响新赛季首战,她不孚众望,以6:4、6:0的比分战胜卢森堡选手米奈拉,顺利闯入第二轮。
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面对镇雄之痛,批评何妨苛严一点?一个能否关注并落实到细节的预防体系,一个是否严格的事后究责体系,才是对逝者最有意义的祭奠、对生者真正的安慰。
B. 我们应从改变自己和身边的存在开始,以“建设你自己”作为“建设社会”的开始。或个人,或集合志同道合者,按照自己的理想、价值观,做有限的可以做到的事。
C. 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 徐绍史强调,要以城镇新区和旧城改造为重点,探索建立与户籍、金融等政策相协调的保障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土地管理。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寺院里有几棵银杏树,枝繁叶茂的,看上去它们的 足有上千岁。
②他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从不 自己的过失。
③经济改革如长江大河,奔腾向前,不可 。
A.年纪 隐讳 遏制 B.年龄 隐讳 遏止
C.年纪 隐瞒 遏止 D.年龄 隐瞒 遏止
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B.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C.《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D. 《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爱斯梅拉达的善良与克洛德的狠毒,爱斯梅拉达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对比。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书澹斋事
黄宗羲
澹斋者,武林大佛头寺僧也,尝以杀人入狱,为狱吏所困苦,久之得脱。以为人世不堪无逾于囚,遂舍身为僧,发愿以济狱中之人。每晨担粥饭,遍行各狱,聚囚而饭之。旬日则为具汤沐,夏则竹扇,冬则席藁。诸凡丸子膏药、凉水姜汤、驱蚊杀虫,琐碎当厄之物,无不曲体备用。囚见其入狱门,欢呼如孺子之见慈母焉。比户亦怜其志,有所请假,使之应手不匮。盖数十年如一日也。
岁戊戌四月,余宿昭庆寺,澹斋来求募疏,欲泥金佛首。一日,澹斋衔袖,堕一纸,拾之,则两人姓名。余惊曰:“此某某妻与子也,汝何自书之?”澹斋伪为不知状。余固问之,始曰:“两人在仁和狱中,僧因饭囚,故习之,知其为忠臣家属也。今开赎例,得四十金,则两人可矣。世路悠悠,无可告语,书之以识吾愿耳!”余曰:“此吾辈事也,奈何累子?”时钱虞山亦寓武林,余弟晦木往告之,以五十金俾澹斋。过三日,某某之子来告得赎。劝之他往,迁延不决,复见收捕。然澹斋之心尽矣。
然从此以后,亦遂不相记忆。今岁丙辰,偶见范文园谈丛林①事。余曰:“僧中之人,未必尽在丛林。”文园曰:“某所交,如悟玄之拾字,澹斋之饭囚,皆以一事终其身,亦异人也!”余曰:“所谓澹斋者,得非大佛头寺僧乎?”曰:“然。”余问近况何状,文园曰:“噫,死矣!澹斋自湖上迁城内小庵,去年鼓楼火,澹斋与焉,又迁而卒,塔临平山。”又曰:“先生既识其人,阖一言不朽其人,俾某刻之塔上?”余遂诺之。
为说者曰夫圜土之设圣人之所不得已也不得已而救之于末流亦且详慎哀矜澹斋之所为皆有司之事也。此不为而彼为,可叹哉!至其救忠义,行任侠,吾不得以浮屠目之矣!
(选自《黄宗羲文集》,有删节)
【注】丛林:寺院。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无不曲体备用 曲体:尽力
B.僧因饭囚,故习之 习:习惯
C.迁延不决,复见收捕 迁延:拖延
D.俾某刻之塔上 俾:让
9.下列句子中,全都能够体现澹斋“行任侠”的一组是( )(3分)
①发愿以济狱中之人
②聚囚而饭之
③欲泥金佛首
④澹斋伪为不知状
⑤得四十金,则两人可矣
⑥不得已而救之于末流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澹斋在武林的大佛头寺出家,后来因为杀人而被捕入狱,在监狱中备受折磨,出狱后,发愿要救助狱中的囚徒。
B. 某位忠臣的妻子和儿子被关押在仁和县的监狱里,澹斋想赎他们出狱。在钱虞山的帮助下,澹斋实现了这一愿望。
C. 杭州城的鼓楼失火,澹斋所居住的小庵也被烧掉,澹斋被迫又迁到别的地方。圆寂后,澹斋被埋葬在临平山。21世纪教育网
D.救冤补弊之事本是官吏应尽的职责,澹斋却以一己之力为之,这体现了他具有强烈的正义感,作者对澹斋的这种品质深表敬意。
1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比户亦怜其志,有所请假,使之应手不匮。盖数十年如一日也。(4分)
②至其救忠义,行任侠,吾不得以浮屠目之矣!(3分)
(2)请用斜线“/”给文中画“ ”的文字断句。(3分)
为 说 者 曰 夫 圜 土 之 设 圣 人 之 所 不 得 已 也 不 得 已 而 救 之 于末 流 亦 且 详 慎 哀 矜 澹 斋 之 所 为 皆 有 司 之 事 也
12.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
译文: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4分)
译文: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
译文: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上片中的具体语句分析。(4分)
(2)前人称赏此词写得奇妙,请结合此词下片简要分析它的奇妙处。(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氓》)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诗经·采薇》)
(3)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曹操《短歌行》)
(5)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21世纪教育网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7)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8)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
抚摸乡村
韩卫贤
①沿着一片南瓜或牵牛花的走向,很容易触痛乡村浅显的心事。一页柴扉,一段炊烟,一记清秀的鸟鸣,一波暗绿的凉意……
②抚摸乡村我时常滑落于时光的臂膀,被童谣的唢呐和游戏簇拥着,缠绵着。记忆是一个繁体的汉字,抹掉一层厚厚的灰尘,闪现的是原汁原味的光芒,盘根错节,却淋漓尽致。童年的乡村是抒情的,大段大段的情节被我们剪裁成梦的衣裳。在我奔忙的思绪里,古远的乡村更接近于乡村的本意,更具有纯粹的具象。她是那样的透明,像一支夏天的冰棒,一点点热情就能将她溶化;她又是那样的清纯,像处子柔嫩的肌肤,哪怕是轻巧地碰她,都会叫人过而不忘。
③抚摸乡村就是抚摸一段迷人的童话,纷飞的蜻蜓是它无序的线索。这些精致的生灵,像一个个生动的词语,在乡村这本硕大的书页中穿梭,透出和平、悠然的气息。一根竹片和蜘蛛丝构成的网被我们高高的举在手里,欢快地奔跑;一只蜻蜓失落于网上,停止了飞翔的迹象;另一只又失落于网上,它们挣扎着向往自由的样子,颇似我们被束缚在教室、黑板和老师目光下的无奈。于是,我们将它们放飞,再跟着奔跑。整整一个季节,我们的游戏就是奔跑,乡村的概念就是奔跑,仿佛天空中大团大团的云,被自由的风牵引着,广阔地奔跑。最惊险的是遇见蛇,各种各样的蛇。其实它们的神态是友好的,但我们还是会毫不犹豫地用树枝和石块把它们打死,再悬起来挂在树枝上,企图恐吓那些胆小的同伴。以至来到城里见到人们惊奇而小心地围着卖蛇人指手画脚一脸迷惑的样子,我总会露出不屑的神情。当然,我们还具有在凸凹不平的大地上把陀螺打得飞转把铁环滚得狂奔以及在清澈而深奥的河里像鱼一样穿梭的本领。尽管童年的乡村贫瘠得让我们腹中时常空虚和饥饿,我们还是被玩性硬撑看玩“奏奏什么羊,老倌老奶烤太阳”那种一上一下的跨越式跳跃,把奶奶的炊烟震得猛烈地咳嗽。我们还会用老牛踩出的窑泥,做一个小小的砂锅,嘴里喊着“砂锅砂锅格通洞”,再把手中之物猛烈地摔在地上,听那种清脆的响声。每每抚摸乡村这些童话都会震颤我的指端,童年的乡村是那样的宽容和放纵,任我们把滚烫的火盆在空中舞成一个个红色的圆圈,烧红乡村冬日的凛冽。
④半个月亮爬上来,爬上乡村清朗的额头,浮躁的蛙鸣变得深沉起来,唯有秋虫一望无际地开始了狂欢。乡村如一位待嫁的闺女,成熟了,却不透彻;萌动着,却不直白。一些爱情的故事在清凉的夜色里悄无声息地成长着,又被谁家的犬吠泄露了天机,古板的乡村常因此而发脾气,把年关的唢呐声吹得一波三折,哀哀怨怨,犹如月宫里嫦娥的无端诉说。乡村的夜晚,月色和着来自土地深处的虫呜,缓缓地爬上草垛和房顶,挂满童话的房檐。我们偎着苍老的奶奶,坐在菜园里,看月亮披着云彩的轻纱,匆匆地赶路,看深沉的山默默地缓延着,看笼着村庄的土地止不住地成熟,把清冷的月光映出暖暖的色调。四处是大自然的乐音,那么和谐,那么动听,还有我们嘴里吟出的“月亮月亮光光,骑马烧香”之类无序的歌谣,还有我们偶尔玩起的“做大媒,过家家”,与月色中真实的爱情共同构成乡村动人的细节。夜晚的乡村是一幅潮湿的画,轻轻地抚摸,都会惊扰色彩里的人物和事物;夜晚的乡村是一根布满音符的弦,谁的手,谁的手拨动了琴端又悄然垂下。
⑤抚摸乡村,那无尽的劳动是乡村无尽的血脉。春风被老牛散漫的印迹染得碧绿,清明的雨水临空而降,像叙说不完的豆豆,布谷鸟最后一次梳理柔顺的羽毛,劳动就爬满每一条栅栏,“春天耕地,夏天锄草,秋天收割,冬天积肥”。我们躲在语文课本最抒情的页码下看荷锄的乡村将太阳托起来又放下去,看大滴大滴饱满的汗水把土地浸透又凉干,看老米勒画笔下《播种者》《扶锄者》明快的色彩把世界的乡村照亮,把泥土上的英雄照亮。
⑥抚摸乡村我不敢挪动轻薄的手臂,每一个简洁的形象都像一个粗糙的老茧,使人疼痛。我无法把单纯而又厚重的乡村轻轻地描述穷尽,就像时光这把挂在土墙上的筛子,总是把乡间最精细的情节漏掉,让我们每次都小心翼翼,每次都激动不已。抚摸乡村,我总是捡拾一片一片飘落的树叶,然后把它们一簇簇地收藏在乡村这条盘杂的宿根下,品味着被物质日益削落的诗意,苦苦守望着记忆中的新绿。
15.文章写了乡村的哪几个方面?各自突出了乡村怎样的特点?(6分)
16.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7.文章第⑤段写到“我们躲在语文课本最抒情的页码下看荷锄的乡村将太阳托起来又放下去,看大滴大滴饱满的汗水把土地浸透又凉干,看老米勒画笔下《播种者》《扶锄者》明快的色彩把世界的乡村照亮,把泥土上的英雄照亮”,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4分)
18.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以“抚摸乡村”为题的好处。(4分)
19.文中最后写到“品味着被物质日益削落的诗意,苦苦守望着记忆中的新绿”,这句话包含着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四、作文。(60分)
树的年轮,一圈一圈……是夸父赤足刻下的脚印?是春蚕银丝纺织的花环?是历史留下的印痕?是风雷灌制的唱片?……
树的年轮,于你而言会是什么?请展开想象,以树的年轮为话题,作文。
要求:1、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C.(A句中前后两句话都是一个人说的,所以“说”的后面应该用逗号。B句最后一句是对前面分述的几种情况的总结,因此,“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前应该用冒号,以示总结。D句中的“混世魔王”是特定的称谓,应该加引号)
3. D A萧索 B 熏陶 C 急不暇择
4. A 陈仓:古代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关中、汉中之间的交通要道。汉高祖刘邦用韩信计,明修栈道,偷渡陈仓定三秦。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间不容发是指中间放置不下一根头发,形容相距极微。比喻情势危急到极点,可改为“刻不容缓”。 “举案齐眉”语出《后汉书·逸民传》:“(梁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说的是东汉人梁鸿受雇为人舂米,每次收工回来,他的妻子孟光都为他准备好饭食,把托盘举得同眉毛一样高,以示对丈夫的敬重。后遂用“举案齐眉”形容妻子敬重丈夫,泛指夫妻互敬互爱。” 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5. B A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是否”。C句式杂糅,“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或“靠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D成分残缺, 应在句末加上“新机制”。
6.B
7. A “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8.B(习:熟悉)
9.A(①救助囚徒的宏愿;②救助囚徒的行为;⑤救助忠臣家属的急切心情。③写其向佛、礼佛之心;④写其掩饰的神态;⑥关于监狱设置的议论,与澹斋无关。排除含③④⑥的选项)
10.A(“尝以杀人入狱……遂舍身为僧。”入狱、出家时间表述有误)
11.(1)①邻居们对他的志愿也同情(理解赞同),有什么要借的,都使他随手得到不感到匮乏。这样几十年如一日。(“比户”1分;“假”1分;“匮”1分。一句一分。)
②至于他救助忠臣义士,行任侠之事(或尚义任侠/扶助弱小/帮助他人),我更不能把他当和尚看待了!(“忠义”(忠义之士)1分;“以”1分;“目”1分)
(2)为 说 者 曰/ 夫 圜 土 之 设/ 圣 人 之 所 不 得 已 也/ 不 得 已 而 救 之 于 末 流/ 亦 且 详 慎 哀 矜 /澹 斋 之 所 为/ 皆 有 司 之 事 也(对两处得一分。)
12.略
13.(1)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词中先写泪珠弹滴,衬写相思情苦;而以泪研墨,已属异态,以泪和墨作书,更是奇想;不说红笺因泪水湿褪颜色,却说是情深而使红笺无色,则尤见巧思。
14.(1)及尔偕老(2)今我来思(3)长太息以掩涕兮(4)天下归心(5)羁鸟恋旧林
(6)齐彭殇为妄作(7)舞幽壑之潜蛟(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15.三个方面:乡村童年趣事,乡村的夜晚,乡村的劳作。(3分)特点:、宽容放纵(自由欢快)、宁静和谐、辛劳豪壮 (3分)
16.表现了乡村的简单朴实、自然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的喜爱与眷恋(2分)引出下文对乡村的美好回忆及对这种美好失落而产生的伤痛。(2分)
17.现代人只能从书本中看到乡村的诗情画意,不能体会,也不能理解乡村劳动者地辛劳与伟大(2分),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与乡村的隔阂的悲哀之情。(2分)
18.题目统领并贯穿全文,使文章思路清晰;(2分)“抚摸”一词使得乡村的形象具体可感,生动的表达出作者对乡村的眷恋。(2分)
19.对乡村宁谧和谐而又充满生机,自由自在而又充满童趣,劳作充实而又有序的诗意的眷恋,(2分)对物质利益充斥每个角落缺失诗意的现代社会的批判,(1分)对乡村美好诗意的坚守和对重建诗意社会的期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