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鲁教版选修《廉颇与蔺相如》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高中鲁教版选修《廉颇与蔺相如》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30 13:2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廉颇与蔺相如廉颇与蔺相如第一课时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 ,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先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编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一、回顾文学常识《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开创了我国史书的新体例——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共130篇,50余万字。
本纪——给帝王作传。
世家——给诸侯作传。
列传——给名人作传。
书——典章、书籍。
表——大事年表。时代背景: 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战国后期,七国纷争,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为了对付南面强大的楚国,虽然对相邻的赵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文章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缪贤 皆靡
召见   睨柱
渑池 佯为
相如虽驽 礼节甚倨
衣褐 肉袒负荆
间至赵 汤镬
欲毋行 列观
怿 赦免
miào mǐ
zhào   nì
miǎn yáng
nú jù
yì tǎnjīng
jiàn huò
wú guàn
yì shè
二、检查预习
①第1段: 廉蔺简介
②第2—5段:
③第6—7段:
④第8段: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将相和(负荆请罪)
三、精读课文,文本探究第一部分:廉蔺介绍
1、结合注释,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词句。
3、知识补充,积累记忆。
4、重读文本,这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①对人物出身情况作了交待,这是史传文章的一般特点。
②介绍廉颇,突出他的武功, 为后文秦赵渑池会,秦国虽无礼,终不敢对赵用强,是忌惮廉颇之勇以及后来廉颇居功自傲作了铺垫。
介绍蔺相如,显出他出身低贱,为他的大智大勇的精神,他的扶危爱国的品质作了反衬:出身低贱,但品格崇高,才能出众。
第二课时完


赵第二部分:完璧归赵1、结合注释,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词句。
3、知识补充,积累记忆。
4、重读文本
①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秦王讨璧,一筹莫展。
无人可使,缪贤推荐
分析利害,相如自请②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围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外交较量?献璧取璧
归璧于赵
廷斥秦王③这一部分体现了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点?有自信,有胆识,
有智谋,善于见机行事第三课时第三部分:渑池相会1、结合注释,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词句。
3、知识补充,积累记忆。
4、重读文本
①渑池相会是在什么背景下举行的?交待背景有什么作用?
秦伐赵,杀二万人
赵是以战败国身份与会,秦以战胜国身份与会。秦国主动求和,可能有诈。②秦王是怎样侮辱赵王的?蔺相如是如何应对的?“秦王饮酒酣”中的一个“酣”字写出了秦王的
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令赵王鼓瑟”
中的“令”表明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且要写进
史册。蔺相如针锋相对,毫无惧意
蔺相如首先提出“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
缶秦王,以相娱乐”;然后“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接着
“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秦一计未成,又提出“请
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理要求,相如针锋相对,
以攻为守,提出同样要求:“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③渑池相会中,赵王全身而退,除了蔺相如的原因,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廉颇
早定计策,以绝秦望
盛兵待秦,秦不敢动④这一部分体现了廉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廉颇:谨慎持重,对敌坚决,眼光长远
蔺相如:机智灵敏,不畏强暴第四部分:将相和1、结合注释,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词句。
3、知识补充,积累记忆。
4、重读文本
①廉颇和蔺相如交恶的原因是什么?蔺相如是如何处理这一矛盾的?a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b相如有意退让,“不肯与会”,“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即使见到廉颇,相如也“引车避匿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②概括这部分廉蔺二人的性格特点
蔺相如:胸襟阔达,顾全大局,忠君爱国
廉颇:a居功自傲,心胸狭隘
b知错能改,忠君爱国通读全文,作者运用哪些手法刻画人物?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在典型事件中刻画人物第 四 课 时一、基础知识检测(一)通假字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2、臣愿奉璧往使????????????????????
3、拜送书于庭?????????????????????????
4、召有司案图???????????????????????
5、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二)古今异义1、璧有瑕,请指示王?
2、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3、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4、不如因而厚遇之????????????? 5、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8、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 9、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10、于是相如前进缻???????? 11、于是秦王不怿???????????????? 12、吾羞,不忍为之下?????? (三)词类活用1、宁许以负秦曲??????????????? 2、臣请完璧归赵???????????????? 3、大王必欲急臣???????????????? 4、归璧于赵???????????????????? 5、秦王恐其破璧??????????????? 6、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7、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8、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9、怒发上冲冠??????????????????
10、卒廷见相如??????????????11、舍相如广成传舍????????????
12、乃使其从者衣褐?????????????? 13、怀其璧,从径道亡??????????? 14、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15、秦御史前????????????????????
16、于是相如前进缶?????????????
17、左右欲刃相如????????????????? 18、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9、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四)句式1、蔺相如者,赵人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4、以勇气闻于诸侯????????????
5、拜送书?于庭???????? 6、设九宾于庭????????????????? 7、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8、君何以知燕王????????????? 9、而君幸于赵王???????????
10、 徒见欺???????????????? 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2、使不辱于诸侯????????????? 13、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五)重点词释义1、使人遗赵王书????????????????? 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3、求人可使报秦者????????? 4、窃计欲亡走燕???????????????? 5、其势必不敢留君????????????? 6、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7、燕王私握臣手??????????????? 8、窃计欲亡走燕???????????????? 9、而束君归赵矣????????????? 10、则幸得脱矣?????????????? 11、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1、均之二策???????????????????? 2、璧有瑕,请指示王?????????? 3、相如因持璧却立?????????????? 4、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5、礼节甚倨???????????????????? 6、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7、赵王鼓瑟????????????????????? 8、左右皆靡???????????????????? 9、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10、乃辞谢??????????????????????(六) 重点虚词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2、赵王悉召群臣议??????????????? 3、间至赵矣???????????????????? 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5、相如度秦王虽斋????????????
6、决负约不偿城????????????????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8、卒廷见相如??????????????????
9、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二、拓展延伸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昭示了怎样的精神?对我们有哪些启示?自己提炼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提示:爱国、忍让、宽容、诚信、宽容写作素材展示1、爱国
渑池之会,廉颇与赵王计划,连立新君的话都敢说,说明了廉颇是一个忠君爱国的有勇有谋的大将;令秦王击缶,怒斥秦大臣,则展示了蔺相如的的无限的爱国与忠勇。
2、忍让
蔺相如的忍让之气度,可使我们佩服。虽廉颇一再地挑衅,一再地的恶语相加,可是他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境界,包容了这一切,避开了这一切。这决不是 怯弱。试想若没有蔺相如的忍让大度,“将相和”又如何会成为佳话美谈,试想蔺相如若与廉颇争锋相对,寸利必争,国何以得存?3、宽容
历史上有个叫蔺相如的臣相,由于护驾有功,所以官职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便处处与蔺相如作对。但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 避之,从而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廉颇对于蔺相如如此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从此两人便联手,一起为赵国奉命效劳。所以说,学会宽容,于人于已都有益 处。4、诚信
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 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 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 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
5、双赢的智慧
在武将廉颇的眼里,一个只会说几句好话的文相蔺相如何以职位比他高?于是处处与之作对,出言不逊。而相如并没有跟他计较,而是道出了“先国家后利己”的君 子之言。这话着实令廉颇汗颜,于是就有了“负荆请罪”的佳话,“将相和”的美谈。文相武将辅佐君主,繁荣国家。蔺相如的坚忍、包容让人钦佩。与他人和平共 处,才能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正是他的忍让,使得他与廉颇都受到人们的尊敬,同时为国家稳定做出了贡献。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双赢的智慧。
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和”,才有赵国的长治久安;诸葛亮的“南和孙权”,才有“赤壁之战”的辉煌战果;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更成为国与国之间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指导原则。
而“和”的生动也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因为心中有“和”,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才会流传千年, “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才会一直以响亮的声音告诉我们它的含义;因为向往和平,宫女王嫱才会千里迢迢穿过无边的沙漠远嫁匈奴,尽管是“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但这些又让“和”的含义上升了一个高度。三、写作练习为蔺相如写一段颁奖词蔺相如颁奖词1、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他宁可饱受侮辱,也不愿让国家利益受损。这就是爱国之心,这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最佳诠释。
2、你为了国家利益而不计私怨。宽容是一种润滑剂,可消除人与人的摩擦,宽容是一座桥梁,可悲彼此间的心灵沟通。因为你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所以才使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起来。
3、廉颇当你的道,你却一味退让;廉颇说你的坏话,你却一笑而过;廉颇去请罪,你还和廉颇一起喝酒。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赵国!
4、为了祖国,他忍辱负重;为了祖国,他不计前嫌。他用那博大的胸怀,把熊熊烈火熄灭,他用那宽阔的胸襟,使多少人痛改前非,为之所动。
5、他宽容大度,顾全大局;他深明大义,一心为国;他不计私怨,委曲求全。他为了维护赵国的利益而忍辱负重。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上卿!
6、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蔺相如,没有因为廉将军一再欺辱而与其针锋相对。为了国家利益,退一步,海阔天空。
7、宽容是水,可以灭掉肆虐的大火;宽容是爱,可以化解暴躁的脾气;宽容是风,可以刮跑一切怨言。宽容可以面对一切困难,有宽容才有爱,有爱才有国,爱国两字,缺一不可,他就是这样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