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讲考)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精品课件+背诵清单+当堂考试

文档属性

名称 (背讲考)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精品课件+背诵清单+当堂考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1 06:24:24

文档简介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021·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期末)下列对明朝灭亡的方式,表述正确的是( )
A.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
B.努尔哈赤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
C.崇祯皇帝降清,明朝灭亡
D.黄巢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
2.(2021·湖北武汉·七年级期末)明朝建于1368年,亡于1644年,传十六帝,统治长达276年。在历史上,标志着大明王朝统治被推翻的历史事件是
A.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B.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C.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 D.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
3.(2021·西藏林芝·七年级期末)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的提出是出自( )
A.陈胜、吴广起义 B.东汉黄巾起义
C.明朝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4.(2021·山东日照·七年级期末)在中国历史上,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
①回族 ②满洲 ③党项族 ④蒙古族 ⑤契丹族
A.②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⑤
5.(2021·安徽阜阳·七年级期末)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的政权,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统治长达276年。明朝政权灭亡的标志是( )
A.明末爆发反抗朝廷的农民起义 B.清军入山海关
C.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占北京城 D.清朝迁都北京
6.(2021·辽宁盘锦·七年级期末)推翻明朝统治的是
A.吴三桂领导的明朝叛军 B.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C.黄巢领导的起义军 D.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7.(2021·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期末)见如下图的图示,这两种变化是哪一人物所为(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阿保机 D.成吉思汗
8.(2021·山东东营·期末)归纳法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归纳正确的是( )
A.明清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隋唐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辽宋夏金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9.(2021·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期末)1640年,河南发生饥荒,李自成率军攻破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打开富户金银窖藏赈济贫民,这一事件的直接后果是( )
A.建立起大顺政权 B.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C.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D.得到广大饥民的拥护,参军人数增多
10.(2021·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七年级期末)明末农民战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这主要表现为( )
A.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B.李自成起义军活动的范围非常大
C.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D.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11.(2021·陕西汉中·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人民之所以成为盗贼,是因为赋税繁多,徭役沉重,官吏贪赃枉法。人民在饥寒交迫之下,无暇去顾及礼义廉耻。因此,我应当克制奢侈的行为,节俭开支,轻徭薄赋,使人民不再为衣食担忧,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成为盗贼。”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地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太宗为“使人民不再为衣食担忧”在经济方面采取的 措施。
(2)材料二中叙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事件产生的历史影响。
(3)材料三中国A是哪位历史人物?国B人物领导的起义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021·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期末)下列对明朝灭亡的方式,表述正确的是( )
A.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
B.努尔哈赤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
C.崇祯皇帝降清,明朝灭亡
D.黄巢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A项正确;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排除B项;“崇祯皇帝降清”,表述错误,排除C项;黄巢农民起义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1·湖北武汉·七年级期末)明朝建于1368年,亡于1644年,传十六帝,统治长达276年。在历史上,标志着大明王朝统治被推翻的历史事件是
A.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B.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C.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 D.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644年4月,李自成率领起义军占领北京城,推翻了明朝统治,D项正确;努尔哈赤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 皇太极1616年改国号为清,以上均与满清的兴起有关,排除AB项;“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是在明朝灭亡后,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1·西藏林芝·七年级期末)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的提出是出自( )
A.陈胜、吴广起义 B.东汉黄巾起义
C.明朝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C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东汉黄巾起义均没有提及关于土地和赋税问题的口号,排除AB项;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即平均分配土地的主张,没有关于赋税问题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1·山东日照·七年级期末)在中国历史上,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
①回族 ②满洲 ③党项族 ④蒙古族 ⑤契丹族
A.②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⑤
【答案】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1271年蒙古族忽必烈建立元朝,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建立清朝,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②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5.(2021·安徽阜阳·七年级期末)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的政权,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统治长达276年。明朝政权灭亡的标志是( )
A.明末爆发反抗朝廷的农民起义 B.清军入山海关
C.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占北京城 D.清朝迁都北京
【答案】C
【详解】
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接着,李自成挥师北上,直抵北京。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选项C符合题意。故排除ABD,C项正确。故选C项。
6.(2021·辽宁盘锦·七年级期末)推翻明朝统治的是
A.吴三桂领导的明朝叛军 B.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C.黄巢领导的起义军 D.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答案】B
【详解】
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进北京城,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B项正确;吴三桂是明末山海关守将,在明朝灭亡后引清军入关,夹击李自成农民军,排除A项;黄巢领导起义是在唐朝末年,项羽领导起义是在秦朝末年,排除CD项。故选B项。
7.(2021·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期末)见如下图的图示,这两种变化是哪一人物所为(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阿保机 D.成吉思汗
【答案】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女真为满洲;后金为清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初建州女真部逐渐强大,其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海西四部,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至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使用,后来满洲人又融纳了蒙古族、汉族、朝鲜族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满族。1644年,满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B项正确;努尔哈赤建立的是后金政权,排除A项;阿保机建立的是辽政权,排除C项;成吉思汗统一的是蒙古各部,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1·山东东营·期末)归纳法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归纳正确的是( )
A.明清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隋唐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辽宋夏金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项正确;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A项;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在夏商周时期,排除B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指隋唐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1·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期末)1640年,河南发生饥荒,李自成率军攻破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打开富户金银窖藏赈济贫民,这一事件的直接后果是( )
A.建立起大顺政权 B.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C.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D.得到广大饥民的拥护,参军人数增多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1640年,河南发生饥荒,李自成率军攻破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打开富户金银窖藏赈济贫民”可知,李自成救济贫民,赈济灾民,获得了广大饥民的拥护,参军人数增多,扩充了起义部队,D项正确;1643年建立大顺政权,排除A项;李自成起义是时间是1629年,起义后不久久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排除B项;1644年推翻明朝的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10.(2021·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七年级期末)明末农民战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这主要表现为( )
A.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B.李自成起义军活动的范围非常大
C.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D.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
【答案】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明末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民不聊生,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均田免粮”口号已经触及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标志着农民起义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大大丰富了古代农民起义的内容,C项正确;历史上项羽、刘邦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故“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与“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不符,排除A项;“李自成起义军活动的范围非常大”与题干“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不符,排除B项;历史上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唐末黄巢起义等都建立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11.(2021·陕西汉中·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人民之所以成为盗贼,是因为赋税繁多,徭役沉重,官吏贪赃枉法。人民在饥寒交迫之下,无暇去顾及礼义廉耻。因此,我应当克制奢侈的行为,节俭开支,轻徭薄赋,使人民不再为衣食担忧,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成为盗贼。”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地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太宗为“使人民不再为衣食担忧”在经济方面采取的 措施。
(2)材料二中叙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事件产生的历史影响。
(3)材料三中国A是哪位历史人物?国B人物领导的起义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答案】(1)节俭开支,轻徭薄赋。
(2)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3)黄巢;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
【解析】
【详解】
(1)唐太宗时期,为了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采取节俭开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
(2)755 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3) 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导致黄巢起义,图A是黄巢;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导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1644 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内,末帝崇祯自缢。统治长达 276 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共25张PPT)
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衰亡。
明朝是如何衰败的?又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探究明朝的灭亡。
课堂导入
七年级下册精品
明朝的灭亡
2022
背讲考
七年级下册第17课
课堂导入
评价目标
评价任务
中考演练
创新思维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评价目标
背讲考-七年级下册同步备课精品系列



了解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表现。
了解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的概况。
掌握李自成起义的原因、经过及结果。
评价任务一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③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1)朝政混乱,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2)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
(3)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深刻的社会危机,引发了农民起义
材料一:帝(明熹宗)性机巧,好亲斧锯漆之事,积岁不倦。每引绳削墨时,忠贤辈辄奏事。帝厌之,谬曰:“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明史·魏忠贤传》
材料二:东林党争是指明末东林党与阉党以及其他派别之间的斗争,“言事者益裁量执政,执政日与枝柱,水火薄射,讫于明亡。”东林党是明末以江南士人为主的政治集团。在东林党之外,还有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等,东林党争几乎是东林党与全国朋党集团之争。
政治: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政治:内部勾心斗角,大臣结党营私。
根据这些图片和材料,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材料一:(嘉靖初年)近年以来,皇亲侯伯,凭借宠昵,奏讨无节,其所赐地土,多事受人投献,将民间产业夺而有之······如指挥佥事沈传、吴让受健民冯仲名投献,进讨沧州、静海县地六千五百余顷。
——《明经世文编》
材料二: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业,职此之由。
——《明清史料》
1.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官吏贪赃枉法。
2.地主阶级兼并土地,农民流离失所
3.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阶级矛盾尖锐
根据这些图片和材料,分析政治腐败的结果?
黄埃赤地,
乡乡几断人烟;
白骨青磷,
夜夜常闻鬼哭。
材料一:蜀昔有沃野之说,然惟成都府属,自灌抵彭十一州县开堰灌田故名焉。今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
——《清明史料》
土地兼并严重。
农民流离失所,加深了政治腐败和社会危机。
根据这些图片和材料,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假如您生活在当时会怎么办?
评价任务二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李自成
李自成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李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1644年4月,李自成率军攻进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式的代表,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和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只是为了维持其小农经济的地位,而不是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制度。
领导人物
口号
发展
建立政权
推翻明朝
的统治
材料一: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1628年陕北遭受灾荒的情形)
—《陕西通志》
材料二:(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燐,夜夜常闻鬼哭。 —— 《豫变纪略》
(1)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根本原因
(2)陕北连年灾荒,官府催征如故。——直接原因
合作探究 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陕北起义
进军中原,均田免赋
1644年,攻克西安,建立大顺
1644年,攻克北京,推翻明朝
合作探究 李自成起义的经过
土地兼并
均田:平均土地
沉重赋税
免赋 :减免赋税
内容
内容
针对
作用:把对土地的要求作为一个口号明确提出来,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中国农民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解读“均田免赋”
材料: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合作探究 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5)建立政权,以作号召。
(1)明末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尖锐。
(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3)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
(4)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在中国农民战争的历史上,它第一次把对土地的要求作为一个口号明确提出来,标志着中国农民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
起义结果:
1644年4月,起义军攻进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自缢,统治267年的明朝灭亡。
明朝灭亡后,在明军与清军联合夹击下,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转战各地,最终失败。
崇祯皇帝自缢处(煤山,今景山)
起义结果
评价任务三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族(女真)的崛起和清朝的建立
①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②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③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1636年,改国号为清。
2、清兵入关:
明朝灭亡后,正当李自成力图统一全国时,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清兵和吴三桂联合夹击李自成。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3、李自成兵败军队
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
1619年,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大败明军。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
皇太极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01
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女真
女真崛起
01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02
后金建立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八旗制度是
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清兵入关
皇太极
努尔哈赤
03
清兵入关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明朝灭亡以后,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降清,开门引清兵入关,联合夹击李自成,李自成失利,退回北京,随即又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03
清兵入关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曾深得民心的李自成,为什么会兵败?
攻入北京前
提出“均田免赋”
军纪严明
发钱发粮
攻入北京后
“以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将领却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几十万大军屯驻于京城中享乐……”
——《中国古代史》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清兵和汉族官僚地主的联合进攻。
(3)没有统筹全局的观念和政治智慧,没有高瞻远瞩的政治谋划。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崇祯帝的无奈李自成的不甘努尔哈赤的努力皇太极的进取共同见证着明末清初的历史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2021·山东青岛·三模)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的提出是出自( )
A.陈胜、吴广起义 B.东汉黄巾起义
C.明朝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2021·吉林长春·模拟预测)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以上描述反映了明末农民起义发生的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C
A
中考演练
(2021·安徽·模拟预测)明末,陕北连年遭遇灾荒。崇祯元年,延安府“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百姓食尽蓬草,再剥树皮;年终,剥光树皮,不得已吃山中石,而地方官员仍然催租索赋农民遂纷纷举行起义。由此可见,李自成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繁影响生产 B.政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
C.农民反抗意识逐渐觉醒 D.外族入侵民族危机加重
(2021·北京丰台·二模)明朝末年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该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李自成起义
B
D
中考演练
明朝的
灭亡
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
政治:政治日益腐败
经济:土地兼并严重
社会动荡不安
李自成起义
满洲兴起
原因
过程 1.陕北起义
2.进入中原,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3.1644年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4.1644年攻入北京,明崇祯帝自缢,明朝被推翻
结果:失败(原因之一:吴三桂率领明军与清军联合夹击后不断溃败)
根本原因:政治腐败,赋税苛重
直接原因:陕北连年灾荒
奠基人:努尔哈赤(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建立者:皇太极(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创新思维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知识点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明代中后期,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机构瘫痪,政事乏力。②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③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①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②皇室、贵族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3.矛盾加剧:①财政危机严重,国家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尖锐;②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知识点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过程:①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制定严明军纪。
②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③挥师北上,1644年,攻进北京城内,末帝崇祯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1.(2021·辽宁葫芦岛·七年级期末)土地和赋税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黄巢起义
2.(2021·辽宁丹东·七年级期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的口号是
A.休养生息 B.轻徭薄赋
C.平均地权 D.均田免赋
3.(2021·广东深圳·七年级期末)明朝末年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明末人们愿意“开了城门迎闯王”的主要原因是
A.闯王治军严明;人数众多 B.闯王军队战斗力强悍
C.明朝流民众多,匪患横行 D.明朝的统治不得人心
4.(2021·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明史记载: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鸣钟集百官,无至者。(崇祯)乃复登煤山。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这里“皇城不守”的原因是( )
A.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 B.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
C.吴三桂引清军攻入北京 D.皇太极率领清军攻入北京
5.(2021·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如图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建立大齐政权
C.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 D.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知识点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①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②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2.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后,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知识延伸】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运动
6.(2021·河南平顶山·七年级期末)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政权,定国号为
A.前金 B.后金 C.大金 D.清
7.(2021·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将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②清兵入关
③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④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A.④②①③ B.①②④③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8.(2021·河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七年级期末)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不到两天就攻入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军推翻。下列各项与明朝灭亡关系最密切的是
A.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B.明朝土地兼并严重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9.(2021·重庆开州·七年级期末)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B.元朝的建立为统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C.开元盛世是唐朝鼎盛时期
D.李自成发动起义
10.(2021·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它是中国明末时期由女真人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的政权,其国号为金,为区别于金朝,称之为后金。该王朝的建立者是( )
A.阿骨打 B.努尔哈赤 C.成吉思汗 D.皇太极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知识点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明代中后期,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机构瘫痪,政事乏力。②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③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①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②皇室、贵族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3.矛盾加剧:①财政危机严重,国家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尖锐;②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知识点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过程:①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制定严明军纪。
②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③挥师北上,1644年,攻进北京城内,末帝崇祯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1.(2021·辽宁葫芦岛·七年级期末)土地和赋税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黄巢起义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免赋”是李自成起义的口号,C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A项排除;黄巾起义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B项排除;黄巢起义的口号是“天补均平”,D项排除。故选C。
2.(2021·辽宁丹东·七年级期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的口号是
A.休养生息 B.轻徭薄赋
C.平均地权 D.均田免赋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制定严明军纪。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D项正确;ABC项的口号在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中并没有提出,排除ABC项。故选D项。
3.(2021·广东深圳·七年级期末)明朝末年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明末人们愿意“开了城门迎闯王”的主要原因是
A.闯王治军严明;人数众多 B.闯王军队战斗力强悍
C.明朝流民众多,匪患横行 D.明朝的统治不得人心
【答案】D
【详解】
根据明朝末年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可以看出,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说明明朝的统治不得人心,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众的态度,不是军队纪律,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战斗力,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匪患横行,而是民众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1·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明史记载: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鸣钟集百官,无至者。(崇祯)乃复登煤山。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这里“皇城不守”的原因是( )
A.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 B.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
C.吴三桂引清军攻入北京 D.皇太极率领清军攻入北京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进北京城,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1368年-1644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B项正确,排除A项;CD项发生在明朝灭亡后,排除CD项。故选B项。
5.(2021·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如图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建立大齐政权
C.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 D.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图中人物是闯王李自成。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政权,大齐政权是唐朝黄巢起义时建立的政权,B项符合题意;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李自成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知识点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①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②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2.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后,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知识延伸】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运动
6.(2021·河南平顶山·七年级期末)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政权,定国号为
A.前金 B.后金 C.大金 D.清
【答案】C
【详解】
据所学可知,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政权,定国号为“大金”,史称“后金”,C项正确;A项的称呼历史上不存在,排除A项;历史上称努尔哈赤建立的“大金”为“后金”,是源于1115年女真族完颜部阿骨打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大金”而言,排除B项;“清”是皇太极即位后更改的国号,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1·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将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②清兵入关
③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④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A.④②①③ B.①②④③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清;1644年,清军入关;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正确的顺序是④③①②,C项正确;ABD项排列顺序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8.(2021·河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七年级期末)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不到两天就攻入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军推翻。下列各项与明朝灭亡关系最密切的是
A.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B.明朝土地兼并严重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举行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B项正确;1644年,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人关,排除A项;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明朝灭亡没有联系,排除C项;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1·重庆开州·七年级期末)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B.元朝的建立为统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C.开元盛世是唐朝鼎盛时期
D.李自成发动起义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史实,是指历史事实,也就是指已经发生过的客观进程,它包括了历史上各种人物和各种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明朝末年,李自成发动起义,属于历史史实。D项正确;历史结论,指的是人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所作出的一种主观认识,可知ABC项属于历史结论,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故选D。
10.(2021·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它是中国明末时期由女真人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的政权,其国号为金,为区别于金朝,称之为后金。该王朝的建立者是( )
A.阿骨打 B.努尔哈赤 C.成吉思汗 D.皇太极
【答案】B
【详解】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国号为“金”,为与南宋时期完颜氏金朝相区别,史称“后金”,故选B;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排除A;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排除C;1636年皇太极改原有国号“后金”为“清”,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