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章节测评试题(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章节测评试题(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5-10 20:3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章节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所示是投掷飞镖时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镖在投出之前没有惯性
B.飞镖在投出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飞镖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受力平衡
D.将飞镖按图示虚线方向投出,不可击中靶上的P点
2、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不仅要食用传统食物元宵,还要打灯笼、猜灯谜,因此这一天也被称为灯节.如图所示,挂在绳子下端的灯笼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灯笼受到的重力和绳子对灯笼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灯笼受到的重力和绳子对灯笼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灯笼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灯笼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灯笼受到的重力和灯笼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3、摄影师抓拍到(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以云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4、如图,小雯在做家务劳动时,用平行于水平地面的力推沙发,沙发有相对地面运动的趋势,但它没有被推动。在上述过程中()
A.地面对沙发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B.人对沙发的推力与地面对沙发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C.人对沙发的推力与沙发对人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D.沙发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沙发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5、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时间之比是5: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2:15 B.15:2 C.5:6 D.6:5
6、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受到惯性作用飞出去了
B.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C.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具有惯性
D.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的惯性就消失了
7、关于惯性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拍打衣服灰尘掉落,是利用了灰尘的惯性
B.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当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足球不再具有惯性
D.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倾,是由于乘客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8、2020年2月7日这一天,很多人都玩起了“立扫帚”游戏。如图所示,扫帚立而不倒的原因是()
A.扫帚的重力变小
B.扫帚的重心变低
C.扫帚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恰好平衡
D.扫帚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恰好平衡
9、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速度是12m/s,然后以4m/s的速度逆流返回原地,则小船来回全程得平均速度为()
A.6m/s B.8m/s C.7m/s D.10m/s
10、如图所示,两匹马各用5000N的力沿完全相反的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两端,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2500N B.5000N C.0 D.10000N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一只小虫跌落在欣欣的新铅笔上,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是   cm;如果以小虫为参照物,铅笔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小宇用水平方向上20N的力推放在水平面上的箱子,箱子未推动,则摩擦力   20N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水平推力为25N时,箱子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水平推力变为30N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3、如图为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斜面应保持   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若停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 “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4、如图所示,林红同学用手竖直握住玻璃瓶静止不动,玻璃瓶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   ;如果增大手对瓶的握力,则瓶子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现有一根长为34m的空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   s,你会听到   次敲打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
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
1、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
(1)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
(2)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多少?
2、如图a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甲、乙两小球分别位于A、B两点,同时开始沿互相垂直的方向匀速运动,已知AC=50cm、BC=90cm,甲的速度为0.2m/s。
(1)甲小球由A点到C点的时间t;
(2)为使两小球刚好在C点相碰,求乙小球的速度;
(3)保持其它条件不变,现将乙小球换成长MN=10cm的滑块(宽度很窄),N端放于B点,如图b所示,为使两者相碰,求滑块的速度范围。
3、琦琦一家驾车从仪征到无锡去自驾游,汽车以9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镇江,在镇江休息0.5h后再以8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无锡,求:
(1)仪征到镇江,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仪征到无锡,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
1、观察、实验、推理、归纳等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伽利略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摆球的运动规律:悬线越长,摆球的摆动越    (选填“快”或“慢”);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归纳出运动和力的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    状态或静止状态。
2、如图所示,在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实验中,小年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实验时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因此应使斜面保持较   (选填“大”或“小”)的坡度。
(2)实验中小车从A运动到B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m/s;从B运动到C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m/s,由此得出结论:小车沿斜面滑下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飞镖在投出之前有惯性,A不符合题意;
B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飞镖在投出后飞镖在空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飞行时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在改变,运动状态时刻在改变,受力不平衡,BC不符合题意;
D.将飞镖按图示虚线方向投出,因飞镖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飞镖不能做直线运动,故不能击中靶上的P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平衡力作用。
由于地球的吸引力使物体受到的力是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答案】A
【解析】【解答】A.灯笼受的重力和绳对灯笼的拉力受力物体都是灯泡,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所以A符合题意;
B.灯笼受的重力和绳对灯笼的拉力受力物体都是灯泡,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所以B不符合题意;
C.灯笼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灯笼的拉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属于相互作用力,所以C不符合题意;
D.灯笼受的重力受力物体是灯笼施力物体是地球,灯笼对绳的拉力受力物体是绳施力物体是灯笼,二者大小相同,方向相同,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既不是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在于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等大反向的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即为平衡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即为相互作用力。
3、【答案】A
【解析】【解答】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乌鸦和老鹰是相对静止的,因此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老鹰托着乌鸦飞翔,因此以地面或云为参照物,乌鸦和老鹰与它们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乌鸦和老鹰是运动的。BCD选项错误;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4、【答案】B
【解析】【解答】A.推沙发时,虽然没有被推动,但沙发有相对地面运动的趋势,所以地面对沙发有摩擦力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沙发没有被推动,处于平衡状态,人对沙发的推力与地面对沙发的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B符合题意;
C.人对沙发的推力与沙发对人的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不符合题意;
D.沙发在竖直方向上静止,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沙发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物体受到的力为平衡力,结合物体受到的外力求解大小即可。
5、【答案】D
【解析】【解答】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求得两物体的速度之比。
6、【答案】C
【解析】【解答】A.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能说受到惯性,A不符合题意;
B. 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使人获得了很大的速度,起跳后由于惯性,人在空中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与速度无关,B不符合题意;
C. 拍打衣服时,衣服运动,灰尘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会从衣服上脱落,C符合题意;
D.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子弹仍具有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惯性是使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的性质。
7、【答案】A
【解析】【解答】A.拍打衣服时,衣服运动,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而脱离衣服,再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掉落,是利用了灰尘的惯性,A符合题意;
B.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速度等因素无关,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动能越大,B不符合题意;
C.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当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足球仍然具有惯性,C不符合题意;
D.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倾,是由于乘客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8、【答案】C
【解析】【解答】扫帚此时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受力是平衡的,其实扫帚只受重力和支持力。
故答案为:C。
【分析】当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力平衡。
9、【答案】A
【解析】【解答】设顺流和逆流的路程均为s,由 变形得,顺流时的时间
逆流时的时间
则来回全程的平均速度 。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10、【答案】B
【解析】【解答】弹簧测力计两端沿水平方向各施加5000N的拉力,两个拉力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所以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以弹簧测力计挂钩一端所受的拉力为准,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00N,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所受的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为一对平衡力
二、填空题
1、【答案】18.00(17.98~18.02);运动
【解析】【解答】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刻度尺读书需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故铅笔长度为18.00cm。以小虫为参照物,铅笔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铅笔是运动的。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的刻度尺上的刻度值测量长度,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
2、【答案】等于;25
【解析】【解答】小宇用20N的水平推力推箱子,箱子未推动,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受到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摩擦力等于20N;用25N的水平推力推箱子,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处水平方向受到推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滑动摩擦力等于25N,当用30N的推力时物体将不再匀速直线运动,但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故摩擦力大小不变,仍为25N。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大小相等;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答案】较小;时间;小于
【解析】【解答】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为了方便准确的测量时间,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
全程的平均速度v= = =0.2m/s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用的时间t1=3s,通过下半程所用时间t2=5s-3s=2s
下半程平均速度v2= = =0.25m/s
通过上述计算可知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分析】为了方便准确的测量时间,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再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 进行计算。
4、【答案】竖直向上;不变
【解析】【解答】用手握玻璃瓶静止在空中,处于平衡状态,受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玻璃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方向竖直向上。增大手对玻璃瓶的握力,玻璃瓶更掉不下来,依然保持静止,竖直方向上重力和静摩擦力依然平衡,静摩擦力还是等于重力,所以手对瓶子的摩擦力不变。
【分析】当物体受到两个等大反向的力时,物体就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即为平衡状态。
5、【答案】0.1;1
【解析】【解答】因为管长s=34m,空气中的声速v=340m/s,由 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所以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小于0.1s,则两次声音的间隔一定小于0.1s,此时人耳无法分辨两次声音,故只能听到一次敲打声。
【分析】结合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运动的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解时间,与人耳的最小分辨时间做对比即可。
三、计算题
1、【答案】(1)解:由于光速非常大,所以光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10s就是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时间,根据 求出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
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
答: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m/s
(2)解:超声波从海面传播到海底所用的时间
则海洋中该处的深度
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3000m。
答: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3000m。
【解析】【分析】(1) 根据 求出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注意由于光速非常大,所以光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
(2)回声测距:s=。
2、【答案】(1)解;由 可得,甲小球由A点到C点的时间
答:甲小球由A点到C点的时间为2.5s
(2)解;为使两小球刚好在C点相碰,则乙小球的运动时间为t=2.5s,乙小球的速度为
答:乙小球的速度为0.36m/s
(3)解;甲小球刚好和N端相碰时,滑块的速度等于乙小球的速度,即为0.36m/s,甲小球刚好和M端相碰时,滑块在2.5s内运动的路程s=sBC+lMN=90cm+10cm=100cm=1m
此时滑块的速度
所以,为使两者相碰,滑块的速度范围为0.36m/s~0.4m/s。
答:滑块的速度范围为0.36m/s~0.4m/s。
【解析】【分析】(1)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2)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3)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3、【答案】(1)汽车从仪征到镇江的路程: ;
答:仪征到镇江,汽车行驶的路程是45km
(2)汽车从镇江到无锡的路程: ,
总路程: ,
行驶的总时间:
平均速度: 。
答:仪征到无锡,汽车的平均速度是62.5km/h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2)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利用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四、实验探究
1、【答案】慢;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解答】实验中发现:同一个球,摆角相同时,摆线长越长,时间越长,说明悬线越长,摆球的摆动越慢。
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归纳出运动和力的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称为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答案】(1)小
(2)0.2;0.5;大
(3)大
【解析】【解答】(1)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就要让小车运动慢一些,则应保持斜面的坡度小些。
(2) 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小车从A运动到B这段时间内的路程
sAB=100.0cm-60.0cm=40.0cm=0.4m
小车从A运动到B这段时间内的时间AB=15:35:22﹣15:35:20=2s
小车从A运动到B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小车从B运动到C这段时间内的路程sBC=60.0cm-10.0cm=50.0cm=0.5m
小车从B运动到C这段时间内的时间tBC=15:35:23﹣15:35:22=1s
小车从B运动到C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由于vBC>vAB,所以小车沿斜面滑下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3)如果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导致计时落后,所测的时间偏小,由知道,计算得到的速度会偏大。
【分析】(1)测量物体运动速度时,斜面的坡度小,便于测量时间;
(2)利用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斜面上下滑的物体做加速运动;
(3)测量时间时,开始偏晚,测量的时间偏小,速度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