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 体温的控制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 体温的控制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10-19 13:55:15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 体温的控制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最接近人的实际体温(  )
A.口腔温度 B.腋窝温度 C.直肠温度 D.ABC都是
2.下列动物中体温恒定的动物(  )
A.田鼠 B.蟾蜍 C.蝗虫 D.蛇
3.下面各类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鸟类
4.不能通过自身调节而维持体温恒定的动物是(  )
A.兔子 B.山羊 C.鹰 D.乌龟
5.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有生存优势的原因在于 (  )
A.恒温动物耗氧少 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
C.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变化 D.恒温动物所需要的能量少
6.早产儿出生后,往往被安置在育婴箱中进行监护,这主要是由于 (  )
A.早产儿质量较轻,体质差
B.早产儿从母体获取的养料不够多
C.避免早产儿被病菌感染
D.早产儿体温调节机制发育不完善
7.在暑期军训中,进行队列训练时,一女生恶心呕吐,出现昏厥现象,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 (  )
A.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在头部 B.原地用人工呼吸进行抢救
C.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等 D.用30℃酒精擦身降温
8.如图表示人体皮肤的结构,在炎热环境中,加快散热依靠其中的(  )
A.1和2 B.1和4 C.3和5 D.2和3
二、填空题
9.(2016八上·嘉兴期末)如图为人体皮肤血管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舒张和收缩状态。入冬以来冷空气频频来袭,在低温环境中,人体的皮肤血管状态如    (用图中字母表示)所示。同时,人体骨骼肌会发生“战栗”以增加    量。
10.体温恒定的动物类群是   和   .
11.壁虎和老鼠这两种生物中,   属于恒温动物.
12.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   能力,扩大了动物的   范围.
13.哺乳动物种类繁多,生活环境复杂,分布区域广,它们有着共同的特征是体表被毛、运动快速、恒温、   、   .
14.大熊猫属于   (选填“恒温”或“变温”)动物,其繁殖和哺育后代具有   、   的特征,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15.(2017八上·余杭期末)在炎热的夏天,人体可以通过增加皮肤血流量来促进散热,从而维持体温恒定。右图甲、乙中,能表示小明在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口径大小的是   。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   控制的。
三、解答题
16.图简略地表示了人体产热和散热两个体温调节机制(“”表示神经传导方式,“”表示血液循环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循环在维持体温稳定方面的主要作用是    。
(2)正常情况下,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C的反应是    和    。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将会明显增加的是D中的    。
四、综合题
17.人体体表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调节。如图是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    图,此时体温    环境温度。
(2)皮肤血管口径如C图时,血管处于    状态。流经皮肤的血液量    皮肤温度    ,散发的热量将    。
(3)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    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该更类似于图    。
五、探究题
18.(2017八上·临海期末)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等情况而改变。那体温会随运动强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吗?晓东在家里利用体温计、跑步机等器材进行了下述实验:
Ⅰ.晓东在跑步机上快走10分钟后,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为37.2℃;
Ⅱ.休息30分钟后,晓东在跑步机上快跑10分钟,再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为37.5℃;
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晓东得出:人的体温变化受运动强度的影响,随着运动强度的增
大而增加。
(1)晓东把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带到学校里和老师及同学分享,大家发现晓东的实验有一个明显的不足,请帮晓东改进:    ;
(2)进行剧烈运动后,晓东脸变得通红,这个原因是由于运动时人体的   产生大量的热,脸部皮肤中的血管处于下图中   (填字母)状态,导致皮肤中血流量的改变,从而出现满脸通红的情况。这一情况可帮助人体散热。
(3)人体的体温调节是在神经系统和   协调工作下完成的,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实验后晓东上网查阅资料发现:运动中散热过程落后于产热过程,所以体温会逐渐升高。长跑之后,人的体温可能升高到38.5℃,更剧烈的运动时,直肠温度甚至会超过40℃,肌肉温度可达41℃。而42℃在人体里是个临界值,超过这个温度组织会因为蛋白质凝固坏死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解答】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体温测量主要指标有三部分:分别是口腔温度、腋下温度和直肠温度.最接近体温的地方是直肠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的口腔温度为36.7~37.7℃(平均为37.2℃),腋窝温度为36.0~37.4℃(平均为36.8℃),直肠温度为36.9~37.9℃(平均为37.5℃).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但测量不方便,因此大多采用腋下和口腔测量.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主要是关于人体温度的知识,解答时必须明确人体不同处的体温有差异
2.【答案】A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
【解答】解: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田鼠是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蟾蜍是两栖动物,蝗虫是节肢动物,蛇是爬行动物,都属于变温动物.
故选A
3.【答案】D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
【解答】解: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
故选:D
4.【答案】D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在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为恒温动物,据此答题.
【解答】解: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如兔子和山羊属于哺乳动物,鹰属于鸟类,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
故选D
5.【答案】C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关键知道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解答】在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为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比变温动物更适应环境的变化。
故答案为:C
6.【答案】D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早产儿是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也叫未成熟儿,早产儿的皮下脂肪少,体内调节温度的机制尚未完善,没有一层皮下脂肪为他保温。即可解答。
【解答】母体怀孕40周左右,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才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早产儿是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也叫未成熟儿,早产儿的皮下脂肪少,体内调节温度的机制尚未完善,没有一层皮下脂肪为他保温。
故答案为:D
7.【答案】B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一般中暑是因长期在高温导致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和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引发神经器官受损。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天气。如有出现中暑现象,可以采取以上的措施常见的体外降温,在迅速降低深部体温。脱去衣服,吹送凉风并喷以凉水或以凉湿床单包裹全身。如体外降温没有好转,建议立即去正规医院,采取对应的治疗。
【解答】中暑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体温过高导致的,最主要采用合理的措施使其降温。
A、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在头部,可以通过热传递的形式降低温度。故A正确;
B、原地用人工呼吸进行抢救,不能降低温度,应及时将病人抬到阴凉的地方。故B错误;
C、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中暑症状。故C正确;
D、用30℃酒精擦身降温,酒精蒸发可以带走热量从而降低温度。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8.【答案】D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解答】3汗腺和2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这是由于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汗腺.
故选:D
【分析】皮肤内能调节体温的主要结构是血管和汗腺.
9.【答案】A;产热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即肌肉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增加产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减少散热.
【解答】血管会收缩一种神经调节,寒冷时,由皮肤上的温觉感受器感受传到神经中枢,引发神经冲动的效果,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毛孔缩小,减少热的散失,血管收缩,减缓血液流动速度,减少代谢速度,从而减少热的消耗.骨骼肌颤抖,加速产热。
因此答案为:A;产热
10.【答案】鸟类;哺乳类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在动物界可根据脊椎骨的有无,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在脊椎动物中又根据体温的恒定与不恒定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为变温动物,鸟类,哺乳类为恒温动物.
【解答】解:恒温动物指体温不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在动物界中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体表被毛或羽毛,有保温作用,心脏四腔,有完全的两条血循环路线,产生的热量多,体内又具有良好散热的结构,所以体温恒温,为恒温动物.
故答案为:鸟类;哺乳类.
11.【答案】老鼠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在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为恒温动物,知道两类动物的特征.
【解答】解;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在所有的动物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是恒温动物.
壁虎和老鼠这两种生物,壁虎属于爬行动物,老鼠是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
故答案为:老鼠
12.【答案】适应;活动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
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
【解答】解:通过分析可知,动物体温恒定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那里,扩大了动物的活动范围,有利于动物避敌和觅食.
故答案为:适应; 活动
13.【答案】胎生;哺乳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解答】解:哺乳动物种类繁多,生活环境复杂,分布区域广,它们有着共同的特征是体表被毛、运动快速,牙齿有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故答案为:胎生 哺乳
14.【答案】恒温;胎生;哺乳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
【解答】解: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它是用肺呼吸,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因此属于哺乳动物.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
故答案为:恒温;胎生;哺乳.
15.【答案】乙;体温调节中枢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在炎热环境中 交感神经紧张活动降低,使皮肤小动脉舒张(即 管径增大),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皮肤血流量增大 增加散热;机体具有两种控制体温的系统,即行为调节和自身调节系统,受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以调节机体温度的稳定;
【解答】(1)在炎热环境中,皮肤小动脉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大 增加散热,因此炎热中皮肤血管口径是甲;(2)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人体中的脑干。
16.【答案】(1)散热
(2)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增多
(3)骨骼肌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产热和散热的平衡。由图可知,血液循环在维持体温稳定方面的作用是散热,主要靠调节血流量的大小来实现。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 时,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升高;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从而散失更多热量。人体在安静时,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 器官是骨骼肌。
【解答】1.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 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故血液循环在维持体温稳定方面的主要作用是在 散热 。
2. 在常温条件下,皮肤汗液分泌少,蒸发散热所占的比例不大。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在高温环 境中,C是体温调节中枢对皮肤和汗腺的调节。主要是调节皮肤内的血管舒张, 皮肤血流量增加, 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增加汗液蒸发散热。故C的反应是 皮肤血管舒张 和 汗腺分泌汗液增多。
3.人体在安静时,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故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将会明显增加的是D中的 骨骼肌 。
故答案为:1.散热 ;2.皮肤血管舒张 和 汗腺分泌汗液增多;3.骨骼肌。
17.【答案】(1)A;高于
(2)舒张;大;高;增多
(3)汗液蒸发;C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皮肤内能调节体温的主要结构是血管和汗腺.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皮肤内血管舒张,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 。
【解答】(1)在寒冷环境中,由于皮肤血管收缩,如A图,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随之降低,体热散失因此减少。
(2)天热时,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失更多的热量。
(3)在炎热环境中,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排汗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C。
故答案为(1)A 高于 (2)舒张 大 高 增多 (3)汗液蒸发 C
18.【答案】(1)未测量安静状态时的体温
(2)骨骼肌;B
(3)激素(内分泌系统)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1)实验需要设置对照组;(2)人体运动时,主要产热部位是骨骼肌。人体体温升高,毛细血管会舒张,增加血流量,从而增加散热,为此人体体温平衡;(3)人体体温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受到人体自身的调节,人体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当人体热量增多时,神经调节体表毛孔张开,同时神经反馈给下丘脑,释放激素,调节相应的器官转化入储能物质;葡萄糖,蛋白质等:相反,当人体热量减少时,神经调节体表毛孔闭合,甚至表皮振颤,同时神经反馈给下丘脑,释放激素,调节相应器官把储能物质;葡萄糖,蛋白质等分解,释放补充热量,从而达到体温平衡。
【解答】(1)实验的明显不足时未设置对照组,需要测量安静状态时的体温,在与运动后的体温进行比较;(2)运动骨骼肌产生大量的热,脸部的毛细血管舒张,运输氧气的血液流动速度很快。而脸上奔涌着大量血液的毛细血管舒张后在脸上显现红色,因此答案为:骨骼肌、B;(3)人体的体温调节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协调工作下完成的。
1 / 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 体温的控制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最接近人的实际体温(  )
A.口腔温度 B.腋窝温度 C.直肠温度 D.ABC都是
【答案】C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解答】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体温测量主要指标有三部分:分别是口腔温度、腋下温度和直肠温度.最接近体温的地方是直肠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的口腔温度为36.7~37.7℃(平均为37.2℃),腋窝温度为36.0~37.4℃(平均为36.8℃),直肠温度为36.9~37.9℃(平均为37.5℃).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但测量不方便,因此大多采用腋下和口腔测量.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主要是关于人体温度的知识,解答时必须明确人体不同处的体温有差异
2.下列动物中体温恒定的动物(  )
A.田鼠 B.蟾蜍 C.蝗虫 D.蛇
【答案】A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
【解答】解: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田鼠是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蟾蜍是两栖动物,蝗虫是节肢动物,蛇是爬行动物,都属于变温动物.
故选A
3.下面各类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鸟类
【答案】D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
【解答】解: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
故选:D
4.不能通过自身调节而维持体温恒定的动物是(  )
A.兔子 B.山羊 C.鹰 D.乌龟
【答案】D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在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为恒温动物,据此答题.
【解答】解: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如兔子和山羊属于哺乳动物,鹰属于鸟类,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
故选D
5.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有生存优势的原因在于 (  )
A.恒温动物耗氧少 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
C.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变化 D.恒温动物所需要的能量少
【答案】C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关键知道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解答】在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为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比变温动物更适应环境的变化。
故答案为:C
6.早产儿出生后,往往被安置在育婴箱中进行监护,这主要是由于 (  )
A.早产儿质量较轻,体质差
B.早产儿从母体获取的养料不够多
C.避免早产儿被病菌感染
D.早产儿体温调节机制发育不完善
【答案】D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早产儿是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也叫未成熟儿,早产儿的皮下脂肪少,体内调节温度的机制尚未完善,没有一层皮下脂肪为他保温。即可解答。
【解答】母体怀孕40周左右,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才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早产儿是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也叫未成熟儿,早产儿的皮下脂肪少,体内调节温度的机制尚未完善,没有一层皮下脂肪为他保温。
故答案为:D
7.在暑期军训中,进行队列训练时,一女生恶心呕吐,出现昏厥现象,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 (  )
A.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在头部 B.原地用人工呼吸进行抢救
C.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等 D.用30℃酒精擦身降温
【答案】B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一般中暑是因长期在高温导致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和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引发神经器官受损。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天气。如有出现中暑现象,可以采取以上的措施常见的体外降温,在迅速降低深部体温。脱去衣服,吹送凉风并喷以凉水或以凉湿床单包裹全身。如体外降温没有好转,建议立即去正规医院,采取对应的治疗。
【解答】中暑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体温过高导致的,最主要采用合理的措施使其降温。
A、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在头部,可以通过热传递的形式降低温度。故A正确;
B、原地用人工呼吸进行抢救,不能降低温度,应及时将病人抬到阴凉的地方。故B错误;
C、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中暑症状。故C正确;
D、用30℃酒精擦身降温,酒精蒸发可以带走热量从而降低温度。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8.如图表示人体皮肤的结构,在炎热环境中,加快散热依靠其中的(  )
A.1和2 B.1和4 C.3和5 D.2和3
【答案】D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解答】3汗腺和2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这是由于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汗腺.
故选:D
【分析】皮肤内能调节体温的主要结构是血管和汗腺.
二、填空题
9.(2016八上·嘉兴期末)如图为人体皮肤血管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舒张和收缩状态。入冬以来冷空气频频来袭,在低温环境中,人体的皮肤血管状态如    (用图中字母表示)所示。同时,人体骨骼肌会发生“战栗”以增加    量。
【答案】A;产热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即肌肉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增加产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减少散热.
【解答】血管会收缩一种神经调节,寒冷时,由皮肤上的温觉感受器感受传到神经中枢,引发神经冲动的效果,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毛孔缩小,减少热的散失,血管收缩,减缓血液流动速度,减少代谢速度,从而减少热的消耗.骨骼肌颤抖,加速产热。
因此答案为:A;产热
10.体温恒定的动物类群是   和   .
【答案】鸟类;哺乳类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在动物界可根据脊椎骨的有无,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在脊椎动物中又根据体温的恒定与不恒定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为变温动物,鸟类,哺乳类为恒温动物.
【解答】解:恒温动物指体温不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在动物界中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体表被毛或羽毛,有保温作用,心脏四腔,有完全的两条血循环路线,产生的热量多,体内又具有良好散热的结构,所以体温恒温,为恒温动物.
故答案为:鸟类;哺乳类.
11.壁虎和老鼠这两种生物中,   属于恒温动物.
【答案】老鼠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在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为恒温动物,知道两类动物的特征.
【解答】解;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在所有的动物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是恒温动物.
壁虎和老鼠这两种生物,壁虎属于爬行动物,老鼠是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
故答案为:老鼠
12.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   能力,扩大了动物的   范围.
【答案】适应;活动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
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
【解答】解:通过分析可知,动物体温恒定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那里,扩大了动物的活动范围,有利于动物避敌和觅食.
故答案为:适应; 活动
13.哺乳动物种类繁多,生活环境复杂,分布区域广,它们有着共同的特征是体表被毛、运动快速、恒温、   、   .
【答案】胎生;哺乳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解答】解:哺乳动物种类繁多,生活环境复杂,分布区域广,它们有着共同的特征是体表被毛、运动快速,牙齿有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故答案为:胎生 哺乳
14.大熊猫属于   (选填“恒温”或“变温”)动物,其繁殖和哺育后代具有   、   的特征,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答案】恒温;胎生;哺乳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
【解答】解: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它是用肺呼吸,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因此属于哺乳动物.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
故答案为:恒温;胎生;哺乳.
15.(2017八上·余杭期末)在炎热的夏天,人体可以通过增加皮肤血流量来促进散热,从而维持体温恒定。右图甲、乙中,能表示小明在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口径大小的是   。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   控制的。
【答案】乙;体温调节中枢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在炎热环境中 交感神经紧张活动降低,使皮肤小动脉舒张(即 管径增大),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皮肤血流量增大 增加散热;机体具有两种控制体温的系统,即行为调节和自身调节系统,受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以调节机体温度的稳定;
【解答】(1)在炎热环境中,皮肤小动脉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大 增加散热,因此炎热中皮肤血管口径是甲;(2)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人体中的脑干。
三、解答题
16.图简略地表示了人体产热和散热两个体温调节机制(“”表示神经传导方式,“”表示血液循环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循环在维持体温稳定方面的主要作用是    。
(2)正常情况下,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C的反应是    和    。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将会明显增加的是D中的    。
【答案】(1)散热
(2)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增多
(3)骨骼肌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产热和散热的平衡。由图可知,血液循环在维持体温稳定方面的作用是散热,主要靠调节血流量的大小来实现。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 时,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升高;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从而散失更多热量。人体在安静时,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 器官是骨骼肌。
【解答】1.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 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故血液循环在维持体温稳定方面的主要作用是在 散热 。
2. 在常温条件下,皮肤汗液分泌少,蒸发散热所占的比例不大。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在高温环 境中,C是体温调节中枢对皮肤和汗腺的调节。主要是调节皮肤内的血管舒张, 皮肤血流量增加, 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增加汗液蒸发散热。故C的反应是 皮肤血管舒张 和 汗腺分泌汗液增多。
3.人体在安静时,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故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将会明显增加的是D中的 骨骼肌 。
故答案为:1.散热 ;2.皮肤血管舒张 和 汗腺分泌汗液增多;3.骨骼肌。
四、综合题
17.人体体表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调节。如图是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    图,此时体温    环境温度。
(2)皮肤血管口径如C图时,血管处于    状态。流经皮肤的血液量    皮肤温度    ,散发的热量将    。
(3)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    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该更类似于图    。
【答案】(1)A;高于
(2)舒张;大;高;增多
(3)汗液蒸发;C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皮肤内能调节体温的主要结构是血管和汗腺.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皮肤内血管舒张,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 。
【解答】(1)在寒冷环境中,由于皮肤血管收缩,如A图,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随之降低,体热散失因此减少。
(2)天热时,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失更多的热量。
(3)在炎热环境中,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排汗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C。
故答案为(1)A 高于 (2)舒张 大 高 增多 (3)汗液蒸发 C
五、探究题
18.(2017八上·临海期末)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等情况而改变。那体温会随运动强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吗?晓东在家里利用体温计、跑步机等器材进行了下述实验:
Ⅰ.晓东在跑步机上快走10分钟后,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为37.2℃;
Ⅱ.休息30分钟后,晓东在跑步机上快跑10分钟,再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为37.5℃;
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晓东得出:人的体温变化受运动强度的影响,随着运动强度的增
大而增加。
(1)晓东把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带到学校里和老师及同学分享,大家发现晓东的实验有一个明显的不足,请帮晓东改进:    ;
(2)进行剧烈运动后,晓东脸变得通红,这个原因是由于运动时人体的   产生大量的热,脸部皮肤中的血管处于下图中   (填字母)状态,导致皮肤中血流量的改变,从而出现满脸通红的情况。这一情况可帮助人体散热。
(3)人体的体温调节是在神经系统和   协调工作下完成的,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实验后晓东上网查阅资料发现:运动中散热过程落后于产热过程,所以体温会逐渐升高。长跑之后,人的体温可能升高到38.5℃,更剧烈的运动时,直肠温度甚至会超过40℃,肌肉温度可达41℃。而42℃在人体里是个临界值,超过这个温度组织会因为蛋白质凝固坏死的!
【答案】(1)未测量安静状态时的体温
(2)骨骼肌;B
(3)激素(内分泌系统)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1)实验需要设置对照组;(2)人体运动时,主要产热部位是骨骼肌。人体体温升高,毛细血管会舒张,增加血流量,从而增加散热,为此人体体温平衡;(3)人体体温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受到人体自身的调节,人体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当人体热量增多时,神经调节体表毛孔张开,同时神经反馈给下丘脑,释放激素,调节相应的器官转化入储能物质;葡萄糖,蛋白质等:相反,当人体热量减少时,神经调节体表毛孔闭合,甚至表皮振颤,同时神经反馈给下丘脑,释放激素,调节相应器官把储能物质;葡萄糖,蛋白质等分解,释放补充热量,从而达到体温平衡。
【解答】(1)实验的明显不足时未设置对照组,需要测量安静状态时的体温,在与运动后的体温进行比较;(2)运动骨骼肌产生大量的热,脸部的毛细血管舒张,运输氧气的血液流动速度很快。而脸上奔涌着大量血液的毛细血管舒张后在脸上显现红色,因此答案为:骨骼肌、B;(3)人体的体温调节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协调工作下完成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