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1地球上的水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1地球上的水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6-22 14:43:35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1地球上的水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我国为了解决华北、西北的缺水问题,实行了“南水北调”工程,这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进行干预 (  )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地下径流 D.蒸发
2.(2018八上·杭州期中)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水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X、Y、Z分别表示水循环的某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
3.(2018八上·衢州期中)读“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③的影响
B.人工增雨会改变④的时空分布
C.图中①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
D.植树造林种草会造成⑥的减少
4.(2020七下·慈溪期中)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河流水和湖泊水
B.冰川水和地下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5.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  )
A.地球 B.海洋 C.雨 D.太阳
6.南水北调工程连接的四大流域是(  )
A.长江、黄河、海河、辽河 B.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C.长江、珠江、辽河、黄河 D.长江、黄河、淮河、金沙江
7.(2018七下·鄞州期末)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3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
8.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于(  )
A.湖泊水的蒸发 B.江河水的蒸发
C.海洋水的蒸发 D.植物的蒸腾作用
9.(2019八上·新昌期中)地球上的水循环主要包括陆地内、海洋内、海陆间三种类型,这三种水循环都包括的环节是(  )。
A.地表径流 B.蒸发和降水 C.地下径流 D.下渗和蒸腾
10.(2018八上·秀洲期中)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所有水体
B.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是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C.目前你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湖泊淡水河浅层地下水
D.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
11.(2020·越城模拟)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词中的“湘江北去”体现水循环的环节是(  )
A.蒸腾作用 B.大气降水 C.地表径流 D.水汽输送
12.(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1.1 地球上的水 同步练习)下列水循环过程中,物态变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是(  )
A.海洋上的降水 B.陆地上下雪
C.冰川融化成水流入江河 D.植物蒸腾作用
13.(2019八上·越城期末)以下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  )
A.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B.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C.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
D.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
14.(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上的水同步练习)陆地上储量最多的淡水资源是(  )
A.河流水 B.地下水 C.冰川水 D.湖泊水
15.(2020·南浔模拟)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①的影响
B.人工降雨会改变③的时空分布
C.破坏亚马孙雨林会造成⑤的减少
D.图中②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
16.下列有关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B.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占陆地上淡水资源储量的大部分
C.世界水资源除沙漠地区以外,其分布是较均匀的
D.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资源量居世界第六位
17.(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1.1 地球上的水 同步练习)科学研究表明:水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后,就会变成老化水,俗称“死水”,不利于饮用。能使陆地上的水成为“活水”,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主要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内陆循环 D.海洋循环
18.(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水汽输送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
C.修建水库,改变局部的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循环
19.(2018八上·衢州月考)2017 年 10 月 1 日,三峡大坝首次开启深孔泄洪,5 日开启 4 个深孔泄洪,7 日则开启全部 6 个深孔泄洪,控制三峡水库蓄水进程平稳有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B.从水循环角度讲,“三峡泄洪”会影响地表径流这一环节
C.三峡水库投入使用后,影响了三峡水库周围的水循环
D.在泄洪过程中,水库水位逐渐下降,大坝底部承受水的压强逐渐减小
20.(2020八上·吴兴期末)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海洋水
D.水循环的动力只有太阳能
二、填空题
21.(2017八上·杭州月考)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水循环的外动力主要是   。
(2)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的海水(A)   形成水汽,水汽被(B)   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C)   , 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 F)   和(D)   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称为   循环。
(3)P所代表的水循环叫   ,T 所代表的水循叫   。
(4)根据全球水平衡原理,P、M、T 三种循环中,   循环的水量最大,   循环对地球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有效补充了地球的淡水资源。
(5)如果某地区的水循环很活跃,那么该地区水体平均更新周期是较   (填“长” 还是“短”)。
22.(2020·金华·丽水)水的循环示意图中,序号①②③④表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序号②表示水循环中的   环节;
(2)下列三个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填字母)。
A.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B.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C.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23.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下列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①    ;②    ;③    ;④    。
(2)图中    (填序号)环节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
(3)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
(4)不同的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  )
A.地表径流 B.蒸发和降水
C.地下径流 D.下渗和蒸腾
24.小明为了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锥形瓶中注人少量温水,然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

(1)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是    现象。
(2)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    和    环节。
25.(2018八上·天台期中) 根据以下“世界水储量示意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请回答。
世界水储量 水循环
(1)“世界水储量示意图”中,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度 0.3%,它主要包括 F 中的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E 中的   。
(2)“水循环示意图”中,写出水循环的环节③名称是   ,我县的里石门水库(寒山湖)建成后,通过人造渠道对我县和三门县的农田进行灌溉,这是对水循环中的   环节施加了重要影响。
(3)我们饮用的水是由原水净化所得,原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家庭的饮用水可经过如下的净化步骤:
则:① 可以除去大颗粒悬浮物质的步骤是   。
② 能消毒杀菌的步骤是   。
26.(2020八上·萧山月考)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写出图中编号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
② 蒸发;③   ;⑤   。
(2)人类修建水库主要是改造上述水循环中的   (填序号)环节。
(3)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和   。
(4)水循环中能为陆地不断补充淡水的是   间的水循环。
三、解答题
27.如图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框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框图中A、B、C、D、E所表达的水循环中各个环节的名称。
(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中哪一环节可以施加影响 请举例具体说明。
28.(2018八上·金华月考)如图甲是世界、中国和北京水资源占有量的统计图,图乙中是陕西省、北京市、上海市和天津市水资源占有量统计量。请观察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我国的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人均的   ;
(2)你认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富余还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
(3)分析图乙,你认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存在怎样的特点?   。
29.(2019八上·余杭期末)海绵城市是当今城市发展建设追求的目标。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杭州虽然人口密集,但用水相对充足,这是因为水循环中的主要环节   (填序号)能够为陆地上补充水汽。
(2)及时排水始终是实现“海绵城市”的一大难题。暑假的一场暴雨,顷刻间使余杭变成了一座“水城”,不少车辆被淹。如果积水较深,车沉入水中后将无法打开车门,是因为,车外水的压强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车内空气的压强。此时,不要惊慌,在水进入车厢内将要没过头部时,深感一口气,待水充满车厢后,就可以打开门逃生了。
(3)增加雨水的下渗是提高城市“弹性”的重要手段。如图是植被护坡实验的示意图,A、B为两个坡面,其中在B坡面上植草皮。用洒水壶以相同的水量、速度分别对两个坡面洒水。可观察到   坡面上水的流速大、流入引水沟的水量多。
(4)根据以上信息,请提出一条建设“海绵城市”的有效建议:   。
30.(2018八上·温岭期中)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读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缺水程度 人均水量/m3 年-1
轻度缺水 1700~3000
中度缺水 1000~1700
重度缺水 500~1000
极度缺水 <500
(1)写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A.    B.蒸发 C.水汽输送 D.植物蒸腾
E.地表径流 F.地下径流
(2)“南水北调”说明我国的水资源在地理上的分布特点是   。
(3)从水循环的角度理解,“百川东到海”体现的是 。
A.陆上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4)台州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650
m3 年-1,上表资料显示,台州属于   缺水城市。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可以描述为:在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从海陆表面蒸发的水分,上升到大气中;随着大气的运动和在一定的热力条件下,水汽凝结为液态水降落至地球表面;一部分降水可被植被拦截或被植物散发,降落到地面的水可以形成地表径流;渗入地下的水一部分从表层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形式进入河道,成为河川径流的一部分。
【解答】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我国的南水北调改变的主要是地标径流的环节。
故答案为:B
2.【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要结合物态变化进行解答,知道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遇冷变成小水珠的过程叫液化,是凝结过程,很多的小水珠便成了雨下落到地面。
【解答】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x为蒸发过程,y为凝结过程,z为降水过程。
故选A
3.【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解答】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改变了地表径流;故A错误;
B、人工增雨是人为的降温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降水,改变了降水的形成;故B正确;
C、图中①所表示的是水汽输送;故C错误;
D、植树造林种草可以涵养水源,会增加地下径流;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解答】由分析可知,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D选项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答案】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太阳。
【解答】水循环是依托水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之间的转换才完成的,而这三态的转换需要太阳光的照射,也就是来自太阳光能。
故答案为:D
6.【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沟通的水系,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通水后,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联结起来。有利于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现状。
7.【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如下:
【解答】A、X阶段是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所以是蒸发;y阶段是水蒸气变成云的过程,而云主要是液态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所以是凝结;Z阶段是液态或固态的水从云层落下,所以是降水,故A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蒸腾是水分从植物体进入大气的过程,所以X阶段不是是蒸腾,故B不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或凝固,Z阶段是降水,故C不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或凝固,Z阶段是降水,故D不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解答】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 和海洋水以直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
故选:C
9.【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汽返回大气,一部分下渗到土壤成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着斜坡形成漫流,通过冲沟,溪涧,注入河流,汇入海洋。这种水流称为地表径流。
【解答】熟悉三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那么可以发现三种水循环都有蒸发和降水这两个环节。海洋表面蒸发形成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上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被称为海陆间水循环。
故答案为:B
10.【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的分布及现状分析,结合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判断。
【解答】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B、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但是目前还不能供人类利用,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湖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不符合题意;
C、目前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湖泊淡水河浅层地下水,符合题意;
D、水资源利用后不能恢复,所以应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从蒸腾作用、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水汽输送的相关知识概念切入解题即可。
【解答】毛泽东诗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中的湘江,它流经湖南省省会长沙,最后与其它三条河流一起汇入洞庭湖。 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气返回大气,一部分下渗到土壤成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着斜坡形成漫流,通过冲沟,溪涧,注入河流,汇入海洋。这种水流称为地表径流。湘江的水与其他河流的水汇入洞庭湖与地表径流的形式相似,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答案】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水循环中各环节过程中水的状态变化;
【解答】A、降水是水由气态到液态的过程;故A错误;
B、下雪是水由气态到固态;故B错误;
C、冰川熔化是水由固态到液态的过程;故C错误;
D、植物蒸腾作用是水由液态到气态的过程;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3.【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少,供人类食用的水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应当节约水资源。
【解答】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所以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人类可直接利用。
故答案为:C
14.【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陆地淡水包括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
【解答】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中海水占97.3%,淡水只占2.7%。淡水资源中冰山、冰川水占77.2%。地下水和土壤中水占22.4%,湖泊、沼泽水占0.35%,河水占0.1%,大气中水占0.04%。根据淡水中各种水体所占比例的大小可以看出,冰川水是最多的,C选项正确。
故选C
15.【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图中①表示水汽输送,②表示降水,③表示地表径流,④表示地下径流,⑤表示植物蒸腾作用,⑥表示下渗;
2、目前人类往往通过改变地表径流来影响水循环;
3、 人工降雨一般指人工降水。人工降水,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解答】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应该是对③的影响,A错误;
B、 人工降雨主要是通过改变水汽的时空分布,B错误;
C、 破坏亚马孙雨林,植被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所以 ⑤减少,说法正确,C正确;
D、 图中②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 ,错误,应该是降水,D错误。
故选C
16.【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A、根据我们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进行解答;
B、根据近70%淡水资源在南极以及格陵兰的冰层中进行解答;
C、根据世界上水资源分布不均进行解答;
D、根据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水资源却很少进行解答。
【解答】本题重点考查水资源的基本概念与常识。目前人类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只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世界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是极不均匀的,除沙漠地区外,各地降水量的地区分布也是不平衡的。我国水资源丰富,江河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故选:A
17.【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解答】海洋水是地球上水量最大的水体,且海洋的面积也远远超过陆地面积,因此大气中的水蒸气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海洋的水蒸发,然后通过水汽输送到达陆地上空,通过降水的形式,补充陆地淡水资源;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18.【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知识点。
【解答】 A、人工降雨,可以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但并不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的表现,A不符合题意。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但并不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的表现,B不符合题意。
C、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上,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C符合题意。
D、 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循环并不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9.【答案】A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了地球上的水资源、水循环的环节和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A、根据地球上的水体分类进行解答;
BC、根据地球上水循环的环节进行解答;
D、根据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进行解答。
【解答】A、陆地上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冰川水,故A错误,但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峡泄洪”会影响地表径流这一环节,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三峡水库投入使用后,会对三峡水库周围的水循环造成一定的影响,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所以,在泄洪过程中,水位逐渐下降,大坝底部承受水的压强逐渐减小,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2.53%,故A错误;
B.水是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故B正确;
C.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故C错误;
D.水循环的动力来自太阳能和重力,故D错误。
故选B。
21.【答案】(1)太阳辐射
(2)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海陆间
(3)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4)T;M
(5)短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 地球上各种水体通过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一系列过程和环节,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水循环的外部因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水循环的内部因素是:水在三态间的转化。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
【解答】(1)水循环的外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2)由水循环图和箭头可知,A指海水蒸发形成水汽,水汽被B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C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F地表径流和D地下径流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称为海陆间循环。(3)P所代表的水循环发生在陆地上空间所以是陆上内循环,T所代表的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上空之间所以是海上内循环。(4)根据全球水平衡原理,P、M、T 三种循环中,海上内循环T的水量最大,海陆间循环M循环对地球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有效补充了地球的淡水资源。(5)水循环越活跃,水体更新周期越短,所以该地区水体平均更新周期是较短。
故答案为:(1)太阳辐射;(2)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海陆间 (3)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4)T;M (5)短
22.【答案】(1)水汽输送
(2)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图示水循环为海洋与陆地间的水循环(也称大循环)。 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地表径流等四个环节;
2、水资源丰富,蒸发(蒸腾)强烈,降水量大的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
【解答】(1) 序号② 箭头从海洋上空云层指向陆地上空云层,表示云层由海洋上空进入到陆地上空所以表示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
(2)A、 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气温低、蒸发弱、降水少水循环不活跃,A错误;
B、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沙漠地区缺水,水循环极不活跃,B错误;
C、 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水资源丰富,森林又能促进水的蒸腾,所以是水循环较活跃的地区,是三选项中最活跃的,所以选C。
故答案为:(1)水汽输送 (2)C
23.【答案】(1)降水;蒸发;水汽输送;蒸腾
(2)②③①⑤
(3)大阳辐射和地球引力
(4)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水循环的相关知识。主要是书本水循环的图一定要熟记。
1.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做水循环。水循环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2.水循环概括起来是: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环节 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等 蒸发、凝结、降水等
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3.不同的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对照上表可以轻易发现是 蒸发和降水。
【解答】
1.可以填出答案。
2.图中海陆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
3.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能,没有太阳就不能蒸发,没有太阳就不能使地面上受热而形成空气的远动。当然其实水循环的动力还有一个应该是重力。但是一般填此空时一个空填太阳辐射能,若有两个空则填太阳辐射能和重力。
4.不同的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对照上表可以轻易发现是 蒸发和降水。
故答案为:1.降水,蒸发,水汽输送,蒸腾。 2.海陆间循环。 3.太阳辐射能。 4.B。
24.【答案】(1)液化
(2)蒸发;降水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熔化、汽化、升华,放出热量的是凝固、液化、升华。
(2)本题是“雨”的形成模拟实验装置,在锥形瓶上的蒸发皿中放入了冰块,水汽化成水蒸气后,遇冷便会液化成小液滴附着在蒸发皿的底部;而在锥形瓶上的蒸发皿中放入热水,水蒸气没有遇冷,不会发生液化,所以不会产生小液滴;而雨的形成经过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分别由水变成水蒸气,和由水蒸气变成水。
【解答】锥形瓶中的温水在不停的汽化变成水蒸气,在锥形瓶上放一装有冰块的蒸发皿,瓶口的温度较低,所以水蒸气在瓶口附近遇冷,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因此在瓶口处可看到大量的白雾类似于云,大量的小水珠在蒸发皿底部越积越多出现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多了会下落变形成降雨。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蒸发和降雨。
所以答案为:1.液化 2.蒸发 降水
25.【答案】(1)浅层地下水
(2)水汽输送;B
(3)B;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水储量分布及水循环示意图进行分析;根据净水的方法及原理分析。
【解答】(1) “世界水储量示意图”中,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度 0.3%,它主要包括 F 中的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E 中的 浅层地下水 ;
(2) 水循环的环节③名称是水汽输送; 通过人造渠道对我县和三门县的农田进行灌溉,这是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了影响;
(3) ① 可以除去大颗粒悬浮物质的步骤是沉淀; ② 氯气可用于水中消毒,所以能消毒杀菌的步骤是 D;
故答案为:(1) 浅层地下水 ;(2) 水汽输送;B;(3)B;D。
26.【答案】(1)水汽输送;地表径流
(2)5
(3)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4)海陆间循环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修建水库,其实就是改变地表水流的路径,从而对地表径流产生影响,为跨不同时间段的水资源调配提供可能。
(3)地面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能,进行蒸发或蒸腾,在天空形成云层;然后又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形成降雨,从而实现水循环。
(4)根据水循环的作用解答。
【解答】(1)图中编号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为:②蒸发;③水汽输送;⑤地表径流。
(2)人类修建水库主要是改造上述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故选⑤;
(3)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4)水循环中能为陆地不断补充淡水的是海陆间循环间的水循环。
27.【答案】(1)A:水汽蒸发;B:水汽输送;C:陆地降水;D:下渗作用;E:地表径流
(2)地表径流: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引水(如南水北调)。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结合水循环的过程进行回答,水循环过程如下:
(2)首先要想到目前人类对水资源利用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如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引水等,然后思考这些措施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属于何种环节,问题便可得到解决。
【解答】(1)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种循环形式。广阔的海洋表面的水经过水汽蒸发(A)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通过水汽输送(B)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陆地上的降水(C),降落到地面上的水,一部分通过下渗作用(D)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一部分沿着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E),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完成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2)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水汽的蒸发、凝结、输送等环节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地表径流输送,在局部地区可以采用如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引水等方法施加某些影响。
故答案为:(1)A:水汽蒸发;B:水汽输送;C:陆地降水;D:下渗作用;E:地表径流
(2)地表径流: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引水(如南水北调)
28.【答案】(1)
(2)短缺
(3)地区分布不均匀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分析条形图可知,世界人均占有水资源是中国的3.75倍,是北京的30倍,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人均的;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3)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故答案为:(1);(2)短缺;(3)地区分布不均匀。
29.【答案】(1)③
(2)大于
(3)A
(4)增加绿化面积,植树种林,城市有序发展(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水循环;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海陆间大循环的步骤: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江河汇集——流入海洋。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植被会阻挡地表径流,使流速降低,减轻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使水土流失减轻。
【解答】(1)水循环根据发生空间的不同,分为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件大循环。通常会考察到海陆间大循环的步骤: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江河汇集——流入海洋。③水汽输送,水循环中的主要环节使得陆地上的水汽不断得到补充。
(2)如果积水较深,车沉入水中后将无法打开车门,是因为车外水的压强大于车内空气的压强。(3)用洒水壶以相同的水量、速度分别对两个坡面洒水。可观察到A坡面上水的流速大、流入引水沟的水量多,因为B处坡面有植被护坡,当水洒下时,会被植物吸收,从而下渗,那么A坡是光滑的坡面,水洒下时因为是坡面,水往低处流,不能下渗,只能流入引水沟中。
(4)根据实验可以发现植物坡面的水是下渗的,因此可以增加绿化面积,植树种林,增加雨水的下渗是提高城市“弹性”的重要手段。
故答案为:(1)③ (2)大于(3)A(4)增加绿化面积,植树种林,城市有序发展(答案合理即可)
30.【答案】(1)降水
(2)南多北少
(3)C
(4)中度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过程示意图如下:
【解答】(1)A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
(2) “南水北调”说明我国的水资源在地理上的分布特点是南方丰富,北方缺少,即男多北少。
(3)“百川东到海 ”中“川”是指山川,在陆地上,“海”则是指海洋,体现的是海陆间循环。
(4) 由题目表格可知,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650 m3 年-1 的台州属于中度缺水城市。
故答案为:(1)降水;(2)南多北少;(3)C;(4)中度
1 / 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1地球上的水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我国为了解决华北、西北的缺水问题,实行了“南水北调”工程,这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进行干预 (  )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地下径流 D.蒸发
【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可以描述为:在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从海陆表面蒸发的水分,上升到大气中;随着大气的运动和在一定的热力条件下,水汽凝结为液态水降落至地球表面;一部分降水可被植被拦截或被植物散发,降落到地面的水可以形成地表径流;渗入地下的水一部分从表层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形式进入河道,成为河川径流的一部分。
【解答】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我国的南水北调改变的主要是地标径流的环节。
故答案为:B
2.(2018八上·杭州期中)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水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X、Y、Z分别表示水循环的某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
【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要结合物态变化进行解答,知道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遇冷变成小水珠的过程叫液化,是凝结过程,很多的小水珠便成了雨下落到地面。
【解答】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x为蒸发过程,y为凝结过程,z为降水过程。
故选A
3.(2018八上·衢州期中)读“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③的影响
B.人工增雨会改变④的时空分布
C.图中①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
D.植树造林种草会造成⑥的减少
【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解答】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改变了地表径流;故A错误;
B、人工增雨是人为的降温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降水,改变了降水的形成;故B正确;
C、图中①所表示的是水汽输送;故C错误;
D、植树造林种草可以涵养水源,会增加地下径流;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2020七下·慈溪期中)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河流水和湖泊水
B.冰川水和地下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解答】由分析可知,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D选项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  )
A.地球 B.海洋 C.雨 D.太阳
【答案】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太阳。
【解答】水循环是依托水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之间的转换才完成的,而这三态的转换需要太阳光的照射,也就是来自太阳光能。
故答案为:D
6.南水北调工程连接的四大流域是(  )
A.长江、黄河、海河、辽河 B.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C.长江、珠江、辽河、黄河 D.长江、黄河、淮河、金沙江
【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沟通的水系,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通水后,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联结起来。有利于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现状。
7.(2018七下·鄞州期末)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3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
【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如下:
【解答】A、X阶段是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所以是蒸发;y阶段是水蒸气变成云的过程,而云主要是液态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所以是凝结;Z阶段是液态或固态的水从云层落下,所以是降水,故A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蒸腾是水分从植物体进入大气的过程,所以X阶段不是是蒸腾,故B不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或凝固,Z阶段是降水,故C不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或凝固,Z阶段是降水,故D不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于(  )
A.湖泊水的蒸发 B.江河水的蒸发
C.海洋水的蒸发 D.植物的蒸腾作用
【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解答】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 和海洋水以直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
故选:C
9.(2019八上·新昌期中)地球上的水循环主要包括陆地内、海洋内、海陆间三种类型,这三种水循环都包括的环节是(  )。
A.地表径流 B.蒸发和降水 C.地下径流 D.下渗和蒸腾
【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汽返回大气,一部分下渗到土壤成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着斜坡形成漫流,通过冲沟,溪涧,注入河流,汇入海洋。这种水流称为地表径流。
【解答】熟悉三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那么可以发现三种水循环都有蒸发和降水这两个环节。海洋表面蒸发形成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上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被称为海陆间水循环。
故答案为:B
10.(2018八上·秀洲期中)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所有水体
B.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是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C.目前你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湖泊淡水河浅层地下水
D.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的分布及现状分析,结合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判断。
【解答】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B、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但是目前还不能供人类利用,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湖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不符合题意;
C、目前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湖泊淡水河浅层地下水,符合题意;
D、水资源利用后不能恢复,所以应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2020·越城模拟)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词中的“湘江北去”体现水循环的环节是(  )
A.蒸腾作用 B.大气降水 C.地表径流 D.水汽输送
【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从蒸腾作用、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水汽输送的相关知识概念切入解题即可。
【解答】毛泽东诗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中的湘江,它流经湖南省省会长沙,最后与其它三条河流一起汇入洞庭湖。 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气返回大气,一部分下渗到土壤成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着斜坡形成漫流,通过冲沟,溪涧,注入河流,汇入海洋。这种水流称为地表径流。湘江的水与其他河流的水汇入洞庭湖与地表径流的形式相似,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1.1 地球上的水 同步练习)下列水循环过程中,物态变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是(  )
A.海洋上的降水 B.陆地上下雪
C.冰川融化成水流入江河 D.植物蒸腾作用
【答案】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水循环中各环节过程中水的状态变化;
【解答】A、降水是水由气态到液态的过程;故A错误;
B、下雪是水由气态到固态;故B错误;
C、冰川熔化是水由固态到液态的过程;故C错误;
D、植物蒸腾作用是水由液态到气态的过程;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3.(2019八上·越城期末)以下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  )
A.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B.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C.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
D.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少,供人类食用的水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应当节约水资源。
【解答】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所以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人类可直接利用。
故答案为:C
14.(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上的水同步练习)陆地上储量最多的淡水资源是(  )
A.河流水 B.地下水 C.冰川水 D.湖泊水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陆地淡水包括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
【解答】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中海水占97.3%,淡水只占2.7%。淡水资源中冰山、冰川水占77.2%。地下水和土壤中水占22.4%,湖泊、沼泽水占0.35%,河水占0.1%,大气中水占0.04%。根据淡水中各种水体所占比例的大小可以看出,冰川水是最多的,C选项正确。
故选C
15.(2020·南浔模拟)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①的影响
B.人工降雨会改变③的时空分布
C.破坏亚马孙雨林会造成⑤的减少
D.图中②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
【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图中①表示水汽输送,②表示降水,③表示地表径流,④表示地下径流,⑤表示植物蒸腾作用,⑥表示下渗;
2、目前人类往往通过改变地表径流来影响水循环;
3、 人工降雨一般指人工降水。人工降水,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解答】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应该是对③的影响,A错误;
B、 人工降雨主要是通过改变水汽的时空分布,B错误;
C、 破坏亚马孙雨林,植被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所以 ⑤减少,说法正确,C正确;
D、 图中②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 ,错误,应该是降水,D错误。
故选C
16.下列有关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B.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占陆地上淡水资源储量的大部分
C.世界水资源除沙漠地区以外,其分布是较均匀的
D.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资源量居世界第六位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A、根据我们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进行解答;
B、根据近70%淡水资源在南极以及格陵兰的冰层中进行解答;
C、根据世界上水资源分布不均进行解答;
D、根据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水资源却很少进行解答。
【解答】本题重点考查水资源的基本概念与常识。目前人类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只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世界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是极不均匀的,除沙漠地区外,各地降水量的地区分布也是不平衡的。我国水资源丰富,江河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故选:A
17.(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1.1 地球上的水 同步练习)科学研究表明:水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后,就会变成老化水,俗称“死水”,不利于饮用。能使陆地上的水成为“活水”,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主要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内陆循环 D.海洋循环
【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解答】海洋水是地球上水量最大的水体,且海洋的面积也远远超过陆地面积,因此大气中的水蒸气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海洋的水蒸发,然后通过水汽输送到达陆地上空,通过降水的形式,补充陆地淡水资源;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18.(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水汽输送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
C.修建水库,改变局部的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循环
【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知识点。
【解答】 A、人工降雨,可以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但并不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的表现,A不符合题意。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但并不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的表现,B不符合题意。
C、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上,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C符合题意。
D、 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循环并不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9.(2018八上·衢州月考)2017 年 10 月 1 日,三峡大坝首次开启深孔泄洪,5 日开启 4 个深孔泄洪,7 日则开启全部 6 个深孔泄洪,控制三峡水库蓄水进程平稳有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B.从水循环角度讲,“三峡泄洪”会影响地表径流这一环节
C.三峡水库投入使用后,影响了三峡水库周围的水循环
D.在泄洪过程中,水库水位逐渐下降,大坝底部承受水的压强逐渐减小
【答案】A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了地球上的水资源、水循环的环节和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A、根据地球上的水体分类进行解答;
BC、根据地球上水循环的环节进行解答;
D、根据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进行解答。
【解答】A、陆地上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冰川水,故A错误,但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峡泄洪”会影响地表径流这一环节,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三峡水库投入使用后,会对三峡水库周围的水循环造成一定的影响,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所以,在泄洪过程中,水位逐渐下降,大坝底部承受水的压强逐渐减小,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020八上·吴兴期末)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海洋水
D.水循环的动力只有太阳能
【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2.53%,故A错误;
B.水是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故B正确;
C.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故C错误;
D.水循环的动力来自太阳能和重力,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21.(2017八上·杭州月考)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水循环的外动力主要是   。
(2)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的海水(A)   形成水汽,水汽被(B)   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C)   , 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 F)   和(D)   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称为   循环。
(3)P所代表的水循环叫   ,T 所代表的水循叫   。
(4)根据全球水平衡原理,P、M、T 三种循环中,   循环的水量最大,   循环对地球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有效补充了地球的淡水资源。
(5)如果某地区的水循环很活跃,那么该地区水体平均更新周期是较   (填“长” 还是“短”)。
【答案】(1)太阳辐射
(2)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海陆间
(3)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4)T;M
(5)短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 地球上各种水体通过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一系列过程和环节,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水循环的外部因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水循环的内部因素是:水在三态间的转化。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
【解答】(1)水循环的外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2)由水循环图和箭头可知,A指海水蒸发形成水汽,水汽被B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C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F地表径流和D地下径流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称为海陆间循环。(3)P所代表的水循环发生在陆地上空间所以是陆上内循环,T所代表的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上空之间所以是海上内循环。(4)根据全球水平衡原理,P、M、T 三种循环中,海上内循环T的水量最大,海陆间循环M循环对地球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有效补充了地球的淡水资源。(5)水循环越活跃,水体更新周期越短,所以该地区水体平均更新周期是较短。
故答案为:(1)太阳辐射;(2)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海陆间 (3)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4)T;M (5)短
22.(2020·金华·丽水)水的循环示意图中,序号①②③④表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序号②表示水循环中的   环节;
(2)下列三个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填字母)。
A.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B.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C.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答案】(1)水汽输送
(2)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图示水循环为海洋与陆地间的水循环(也称大循环)。 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地表径流等四个环节;
2、水资源丰富,蒸发(蒸腾)强烈,降水量大的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
【解答】(1) 序号② 箭头从海洋上空云层指向陆地上空云层,表示云层由海洋上空进入到陆地上空所以表示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
(2)A、 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气温低、蒸发弱、降水少水循环不活跃,A错误;
B、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沙漠地区缺水,水循环极不活跃,B错误;
C、 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水资源丰富,森林又能促进水的蒸腾,所以是水循环较活跃的地区,是三选项中最活跃的,所以选C。
故答案为:(1)水汽输送 (2)C
23.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下列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①    ;②    ;③    ;④    。
(2)图中    (填序号)环节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
(3)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
(4)不同的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  )
A.地表径流 B.蒸发和降水
C.地下径流 D.下渗和蒸腾
【答案】(1)降水;蒸发;水汽输送;蒸腾
(2)②③①⑤
(3)大阳辐射和地球引力
(4)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水循环的相关知识。主要是书本水循环的图一定要熟记。
1.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做水循环。水循环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2.水循环概括起来是: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环节 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等 蒸发、凝结、降水等
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3.不同的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对照上表可以轻易发现是 蒸发和降水。
【解答】
1.可以填出答案。
2.图中海陆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
3.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能,没有太阳就不能蒸发,没有太阳就不能使地面上受热而形成空气的远动。当然其实水循环的动力还有一个应该是重力。但是一般填此空时一个空填太阳辐射能,若有两个空则填太阳辐射能和重力。
4.不同的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对照上表可以轻易发现是 蒸发和降水。
故答案为:1.降水,蒸发,水汽输送,蒸腾。 2.海陆间循环。 3.太阳辐射能。 4.B。
24.小明为了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锥形瓶中注人少量温水,然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

(1)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是    现象。
(2)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    和    环节。
【答案】(1)液化
(2)蒸发;降水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熔化、汽化、升华,放出热量的是凝固、液化、升华。
(2)本题是“雨”的形成模拟实验装置,在锥形瓶上的蒸发皿中放入了冰块,水汽化成水蒸气后,遇冷便会液化成小液滴附着在蒸发皿的底部;而在锥形瓶上的蒸发皿中放入热水,水蒸气没有遇冷,不会发生液化,所以不会产生小液滴;而雨的形成经过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分别由水变成水蒸气,和由水蒸气变成水。
【解答】锥形瓶中的温水在不停的汽化变成水蒸气,在锥形瓶上放一装有冰块的蒸发皿,瓶口的温度较低,所以水蒸气在瓶口附近遇冷,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因此在瓶口处可看到大量的白雾类似于云,大量的小水珠在蒸发皿底部越积越多出现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多了会下落变形成降雨。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蒸发和降雨。
所以答案为:1.液化 2.蒸发 降水
25.(2018八上·天台期中) 根据以下“世界水储量示意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请回答。
世界水储量 水循环
(1)“世界水储量示意图”中,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度 0.3%,它主要包括 F 中的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E 中的   。
(2)“水循环示意图”中,写出水循环的环节③名称是   ,我县的里石门水库(寒山湖)建成后,通过人造渠道对我县和三门县的农田进行灌溉,这是对水循环中的   环节施加了重要影响。
(3)我们饮用的水是由原水净化所得,原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家庭的饮用水可经过如下的净化步骤:
则:① 可以除去大颗粒悬浮物质的步骤是   。
② 能消毒杀菌的步骤是   。
【答案】(1)浅层地下水
(2)水汽输送;B
(3)B;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水储量分布及水循环示意图进行分析;根据净水的方法及原理分析。
【解答】(1) “世界水储量示意图”中,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度 0.3%,它主要包括 F 中的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E 中的 浅层地下水 ;
(2) 水循环的环节③名称是水汽输送; 通过人造渠道对我县和三门县的农田进行灌溉,这是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了影响;
(3) ① 可以除去大颗粒悬浮物质的步骤是沉淀; ② 氯气可用于水中消毒,所以能消毒杀菌的步骤是 D;
故答案为:(1) 浅层地下水 ;(2) 水汽输送;B;(3)B;D。
26.(2020八上·萧山月考)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写出图中编号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
② 蒸发;③   ;⑤   。
(2)人类修建水库主要是改造上述水循环中的   (填序号)环节。
(3)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和   。
(4)水循环中能为陆地不断补充淡水的是   间的水循环。
【答案】(1)水汽输送;地表径流
(2)5
(3)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4)海陆间循环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修建水库,其实就是改变地表水流的路径,从而对地表径流产生影响,为跨不同时间段的水资源调配提供可能。
(3)地面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能,进行蒸发或蒸腾,在天空形成云层;然后又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形成降雨,从而实现水循环。
(4)根据水循环的作用解答。
【解答】(1)图中编号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为:②蒸发;③水汽输送;⑤地表径流。
(2)人类修建水库主要是改造上述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故选⑤;
(3)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4)水循环中能为陆地不断补充淡水的是海陆间循环间的水循环。
三、解答题
27.如图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框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框图中A、B、C、D、E所表达的水循环中各个环节的名称。
(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中哪一环节可以施加影响 请举例具体说明。
【答案】(1)A:水汽蒸发;B:水汽输送;C:陆地降水;D:下渗作用;E:地表径流
(2)地表径流: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引水(如南水北调)。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结合水循环的过程进行回答,水循环过程如下:
(2)首先要想到目前人类对水资源利用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如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引水等,然后思考这些措施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属于何种环节,问题便可得到解决。
【解答】(1)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种循环形式。广阔的海洋表面的水经过水汽蒸发(A)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通过水汽输送(B)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陆地上的降水(C),降落到地面上的水,一部分通过下渗作用(D)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一部分沿着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E),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完成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2)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水汽的蒸发、凝结、输送等环节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地表径流输送,在局部地区可以采用如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引水等方法施加某些影响。
故答案为:(1)A:水汽蒸发;B:水汽输送;C:陆地降水;D:下渗作用;E:地表径流
(2)地表径流: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引水(如南水北调)
28.(2018八上·金华月考)如图甲是世界、中国和北京水资源占有量的统计图,图乙中是陕西省、北京市、上海市和天津市水资源占有量统计量。请观察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我国的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人均的   ;
(2)你认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富余还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
(3)分析图乙,你认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存在怎样的特点?   。
【答案】(1)
(2)短缺
(3)地区分布不均匀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分析条形图可知,世界人均占有水资源是中国的3.75倍,是北京的30倍,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人均的;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3)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故答案为:(1);(2)短缺;(3)地区分布不均匀。
29.(2019八上·余杭期末)海绵城市是当今城市发展建设追求的目标。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杭州虽然人口密集,但用水相对充足,这是因为水循环中的主要环节   (填序号)能够为陆地上补充水汽。
(2)及时排水始终是实现“海绵城市”的一大难题。暑假的一场暴雨,顷刻间使余杭变成了一座“水城”,不少车辆被淹。如果积水较深,车沉入水中后将无法打开车门,是因为,车外水的压强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车内空气的压强。此时,不要惊慌,在水进入车厢内将要没过头部时,深感一口气,待水充满车厢后,就可以打开门逃生了。
(3)增加雨水的下渗是提高城市“弹性”的重要手段。如图是植被护坡实验的示意图,A、B为两个坡面,其中在B坡面上植草皮。用洒水壶以相同的水量、速度分别对两个坡面洒水。可观察到   坡面上水的流速大、流入引水沟的水量多。
(4)根据以上信息,请提出一条建设“海绵城市”的有效建议:   。
【答案】(1)③
(2)大于
(3)A
(4)增加绿化面积,植树种林,城市有序发展(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水循环;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海陆间大循环的步骤: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江河汇集——流入海洋。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植被会阻挡地表径流,使流速降低,减轻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使水土流失减轻。
【解答】(1)水循环根据发生空间的不同,分为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件大循环。通常会考察到海陆间大循环的步骤: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江河汇集——流入海洋。③水汽输送,水循环中的主要环节使得陆地上的水汽不断得到补充。
(2)如果积水较深,车沉入水中后将无法打开车门,是因为车外水的压强大于车内空气的压强。(3)用洒水壶以相同的水量、速度分别对两个坡面洒水。可观察到A坡面上水的流速大、流入引水沟的水量多,因为B处坡面有植被护坡,当水洒下时,会被植物吸收,从而下渗,那么A坡是光滑的坡面,水洒下时因为是坡面,水往低处流,不能下渗,只能流入引水沟中。
(4)根据实验可以发现植物坡面的水是下渗的,因此可以增加绿化面积,植树种林,增加雨水的下渗是提高城市“弹性”的重要手段。
故答案为:(1)③ (2)大于(3)A(4)增加绿化面积,植树种林,城市有序发展(答案合理即可)
30.(2018八上·温岭期中)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读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缺水程度 人均水量/m3 年-1
轻度缺水 1700~3000
中度缺水 1000~1700
重度缺水 500~1000
极度缺水 <500
(1)写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A.    B.蒸发 C.水汽输送 D.植物蒸腾
E.地表径流 F.地下径流
(2)“南水北调”说明我国的水资源在地理上的分布特点是   。
(3)从水循环的角度理解,“百川东到海”体现的是 。
A.陆上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4)台州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650
m3 年-1,上表资料显示,台州属于   缺水城市。
【答案】(1)降水
(2)南多北少
(3)C
(4)中度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过程示意图如下:
【解答】(1)A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
(2) “南水北调”说明我国的水资源在地理上的分布特点是南方丰富,北方缺少,即男多北少。
(3)“百川东到海 ”中“川”是指山川,在陆地上,“海”则是指海洋,体现的是海陆间循环。
(4) 由题目表格可知,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650 m3 年-1 的台州属于中度缺水城市。
故答案为:(1)降水;(2)南多北少;(3)C;(4)中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