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1 地球上的水
一、基础题
1.2012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下列节水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
B.农业浇灌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
D.洗菜、淘米、洗衣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答案】C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解答】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农业上喷灌、滴灌技术、一水多用都可节约用水,故选C
【分析】保护水资源可以从防治污染和节约用水两个方面来考虑。
2.(2018八上·天台月考)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生活中接触的纯水多,水溶液少
D.“南水北调”工程说明我国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答案】C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总量世界第六位,但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的四分之一。
【解答】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但是大多是海水,淡水少,故正确;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正确;
C、生活中接触的水大多是水的溶液,故D错误。
D、在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3.为了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状况而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答案】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一般来说,夏半年连续4个月的径流量要占年径流量的60%-80%。我国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也较大,丰水年和枯水年常交替出现,有时甚至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现象。径流年内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的明显波动,不仅容易造成干旱或洪涝等灾害,而且给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也带来了许多困难。
【解答】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
故答案为:D
4. 根据如图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C.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答案】A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解答】解:A、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分布不均,故A错误;
B、地球表面约的面积是海水,故B正确;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以防止水污染,故C正确;
D、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A、根据淡水资源的状况分析判断;
B、根据地球表面约的面积是海水分析判断;
C、根据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以防止水污染分析;
D、根据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分析判断.
5.(2018八上·秀洲期中)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所有水体
B.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是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C.目前你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湖泊淡水河浅层地下水
D.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的分布及现状分析,结合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判断。
【解答】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B、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但是目前还不能供人类利用,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湖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不符合题意;
C、目前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湖泊淡水河浅层地下水,符合题意;
D、水资源利用后不能恢复,所以应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2017八上·海宁月考)生物的结构特点与环境相适应。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长成叶刺状是为了 ;根 系特别发达是为了有利于吸水,这些特点都是为了适应沙漠缺水的环境。
【答案】减少水分的散失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生物具有适应性,生物会与它生活的环境相适应,在缺水的沙漠中仙人掌叶片成叶刺是适应环境的一种变化。除了叶的变化为了得到充足的水分根特别发达。
【解答】生物的结构特点与环境相适应。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长成叶刺状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
故答案为:减少水分的散失
二、中档题
7.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
D.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
【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要解答此题需掌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包括陆地淡水和海水资源分布情况。水是生物最基本的生存物质,没有水生物不能生存。人类对海洋水的利用目前较少。水的循环除了自然循环还有植物作用。
【解答】A、海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6.53%,故A错误;
B、生物离开水就不能生存,故B正确;
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故C错误;
D、水循环的环节除了蒸发和降水,还有植物蒸腾等,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2017八上·乐清月考)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
【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蒸腾,降水,地表地下径流,水气输送等环节。
【解答】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X表示湖中的水进入大气应该是蒸发,Y出现云层表示水蒸气发生凝结成小液滴,Z指向云下面的雨滴,表示降水,所以A选项正确;
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蒸腾是植物的作用,X表示的是蒸发,所以B错误;
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由A选项知C中XYZ表示的都错误,C错误;
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由A选项知D中XYZ表示的都错误,D错误。
故答案为:A
9.(2019·金华模拟)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水循环图中的环节:环节②和③分别叫 ;
(2)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 (填序号)。
【答案】(1)蒸发和水汽输送
(2)⑥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几个环节,根据图片描述选择作答。
【解答】(1)据图可知,环节②水蒸气从海面上升到空中变成云,这个环节叫蒸发;环节③云从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所以是水汽通过风等作用的水汽输送;
(2)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将地表水从南方转移到北方,所以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即⑥。
故答案为:(1)蒸发,水汽输送;(2)⑥
10.(2017八上·龙湾期中)今年第17号台风“鲇鱼”9月27日17时在福建登陆,受“鲇鱼”外围影响,泰顺降水量超历史水平,在巨大洪流冲击下,古代廊桥遇到毁灭性推毁。下图是“鲇鱼”轨迹图。从水循环类型来说,台风带来降水属于 (填“海陆间、陆地内、海上内”)循环,图中的路径反应水循环中的 环节;与同纬度湖南长沙相比,温州夏季比长沙凉,冬季比长沙暖,主要受 因素影响(填影响气侯的因素)
【答案】海陆间;水汽输送;海陆性质
【知识点】水循环;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1)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2)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径流、下渗、植物蒸腾。(3)水比热大于沙石的比热,沿海地区受海水的影响全年温差小,夏季气温较低,冬季气温较高。
【解答】台风是在海洋上生成,逐渐向内陆移动的气旋,所以从水循环类型来说台风带来降水属于海陆间循环;台风的路径是海洋上的水汽输送的一个路径,反应了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同纬度的湖南长沙太阳辐射热量相同,出现温州夏季比长沙凉,冬季比长沙暖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较大,沿海的温州受海水的影响升温慢降温也慢,这是海陆性质的影响。
故答案为:海陆间;水汽输送;海陆性质
11.小明为了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锥形瓶中注人少量温水,然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
(1)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是 现象。
(2)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 和 环节。
【答案】(1)液化
(2)蒸发;降水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熔化、汽化、升华,放出热量的是凝固、液化、升华。
(2)本题是“雨”的形成模拟实验装置,在锥形瓶上的蒸发皿中放入了冰块,水汽化成水蒸气后,遇冷便会液化成小液滴附着在蒸发皿的底部;而在锥形瓶上的蒸发皿中放入热水,水蒸气没有遇冷,不会发生液化,所以不会产生小液滴;而雨的形成经过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分别由水变成水蒸气,和由水蒸气变成水。
【解答】锥形瓶中的温水在不停的汽化变成水蒸气,在锥形瓶上放一装有冰块的蒸发皿,瓶口的温度较低,所以水蒸气在瓶口附近遇冷,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因此在瓶口处可看到大量的白雾类似于云,大量的小水珠在蒸发皿底部越积越多出现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多了会下落变形成降雨。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蒸发和降雨。
所以答案为:1.液化 2.蒸发 降水
12.(2018八上·杭州期中)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水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X、Y、Z分别表示水循环的某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
【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要结合物态变化进行解答,知道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遇冷变成小水珠的过程叫液化,是凝结过程,很多的小水珠便成了雨下落到地面。
【解答】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x为蒸发过程,y为凝结过程,z为降水过程。
故选A
三、拓展题
13.阅读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悬殊,南方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其径流量却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0%以上;北方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但不足全国总径流量的20%,西北干旱地区缺水尤为严重。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夏半年连续4个月的径流量要占全年径流量的60%~80%。我国河流的径流的年际变化也较大,丰水年和枯水年常交替出现,有时甚至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现象。
材料二:
(1)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 ,解决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悬殊的措施是 。
(2)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是 ,解决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是 。
(3)我国已建成通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其起点位于( )
A.①图中 B.②图中 C.③图中 D.④图中
【答案】(1)南丰北缺;跨流域调水
(2)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兴修水库
(3)C
【知识点】水循环;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主要措施有: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约用水。
【解答】(1)(2)我国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空间分布上,南丰北缺;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我国实施了一系列跨流域调水工程,其中南水北调东线、中线都已建成通水,中线起点位于湖北。我国通过兴修水库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难题;
(3)中线方案利用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一直流向北京,丹江口水库位于③湖北省.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1 地球上的水
一、基础题
1.2012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下列节水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
B.农业浇灌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
D.洗菜、淘米、洗衣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2.(2018八上·天台月考)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生活中接触的纯水多,水溶液少
D.“南水北调”工程说明我国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3.为了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状况而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4. 根据如图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C.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5.(2018八上·秀洲期中)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所有水体
B.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是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C.目前你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湖泊淡水河浅层地下水
D.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
6.(2017八上·海宁月考)生物的结构特点与环境相适应。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长成叶刺状是为了 ;根 系特别发达是为了有利于吸水,这些特点都是为了适应沙漠缺水的环境。
二、中档题
7.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
D.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
8.(2017八上·乐清月考)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
9.(2019·金华模拟)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水循环图中的环节:环节②和③分别叫 ;
(2)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 (填序号)。
10.(2017八上·龙湾期中)今年第17号台风“鲇鱼”9月27日17时在福建登陆,受“鲇鱼”外围影响,泰顺降水量超历史水平,在巨大洪流冲击下,古代廊桥遇到毁灭性推毁。下图是“鲇鱼”轨迹图。从水循环类型来说,台风带来降水属于 (填“海陆间、陆地内、海上内”)循环,图中的路径反应水循环中的 环节;与同纬度湖南长沙相比,温州夏季比长沙凉,冬季比长沙暖,主要受 因素影响(填影响气侯的因素)
11.小明为了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锥形瓶中注人少量温水,然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
(1)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是 现象。
(2)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 和 环节。
12.(2018八上·杭州期中)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水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X、Y、Z分别表示水循环的某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
三、拓展题
13.阅读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悬殊,南方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其径流量却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0%以上;北方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但不足全国总径流量的20%,西北干旱地区缺水尤为严重。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夏半年连续4个月的径流量要占全年径流量的60%~80%。我国河流的径流的年际变化也较大,丰水年和枯水年常交替出现,有时甚至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现象。
材料二:
(1)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 ,解决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悬殊的措施是 。
(2)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是 ,解决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是 。
(3)我国已建成通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其起点位于( )
A.①图中 B.②图中 C.③图中 D.④图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解答】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农业上喷灌、滴灌技术、一水多用都可节约用水,故选C
【分析】保护水资源可以从防治污染和节约用水两个方面来考虑。
2.【答案】C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总量世界第六位,但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的四分之一。
【解答】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但是大多是海水,淡水少,故正确;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正确;
C、生活中接触的水大多是水的溶液,故D错误。
D、在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3.【答案】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一般来说,夏半年连续4个月的径流量要占年径流量的60%-80%。我国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也较大,丰水年和枯水年常交替出现,有时甚至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现象。径流年内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的明显波动,不仅容易造成干旱或洪涝等灾害,而且给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也带来了许多困难。
【解答】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
故答案为:D
4.【答案】A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解答】解:A、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分布不均,故A错误;
B、地球表面约的面积是海水,故B正确;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以防止水污染,故C正确;
D、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A、根据淡水资源的状况分析判断;
B、根据地球表面约的面积是海水分析判断;
C、根据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以防止水污染分析;
D、根据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分析判断.
5.【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的分布及现状分析,结合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判断。
【解答】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B、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但是目前还不能供人类利用,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湖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不符合题意;
C、目前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湖泊淡水河浅层地下水,符合题意;
D、水资源利用后不能恢复,所以应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减少水分的散失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生物具有适应性,生物会与它生活的环境相适应,在缺水的沙漠中仙人掌叶片成叶刺是适应环境的一种变化。除了叶的变化为了得到充足的水分根特别发达。
【解答】生物的结构特点与环境相适应。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长成叶刺状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
故答案为:减少水分的散失
7.【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要解答此题需掌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包括陆地淡水和海水资源分布情况。水是生物最基本的生存物质,没有水生物不能生存。人类对海洋水的利用目前较少。水的循环除了自然循环还有植物作用。
【解答】A、海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6.53%,故A错误;
B、生物离开水就不能生存,故B正确;
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故C错误;
D、水循环的环节除了蒸发和降水,还有植物蒸腾等,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蒸腾,降水,地表地下径流,水气输送等环节。
【解答】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X表示湖中的水进入大气应该是蒸发,Y出现云层表示水蒸气发生凝结成小液滴,Z指向云下面的雨滴,表示降水,所以A选项正确;
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蒸腾是植物的作用,X表示的是蒸发,所以B错误;
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由A选项知C中XYZ表示的都错误,C错误;
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由A选项知D中XYZ表示的都错误,D错误。
故答案为:A
9.【答案】(1)蒸发和水汽输送
(2)⑥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几个环节,根据图片描述选择作答。
【解答】(1)据图可知,环节②水蒸气从海面上升到空中变成云,这个环节叫蒸发;环节③云从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所以是水汽通过风等作用的水汽输送;
(2)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将地表水从南方转移到北方,所以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即⑥。
故答案为:(1)蒸发,水汽输送;(2)⑥
10.【答案】海陆间;水汽输送;海陆性质
【知识点】水循环;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1)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2)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径流、下渗、植物蒸腾。(3)水比热大于沙石的比热,沿海地区受海水的影响全年温差小,夏季气温较低,冬季气温较高。
【解答】台风是在海洋上生成,逐渐向内陆移动的气旋,所以从水循环类型来说台风带来降水属于海陆间循环;台风的路径是海洋上的水汽输送的一个路径,反应了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同纬度的湖南长沙太阳辐射热量相同,出现温州夏季比长沙凉,冬季比长沙暖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较大,沿海的温州受海水的影响升温慢降温也慢,这是海陆性质的影响。
故答案为:海陆间;水汽输送;海陆性质
11.【答案】(1)液化
(2)蒸发;降水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熔化、汽化、升华,放出热量的是凝固、液化、升华。
(2)本题是“雨”的形成模拟实验装置,在锥形瓶上的蒸发皿中放入了冰块,水汽化成水蒸气后,遇冷便会液化成小液滴附着在蒸发皿的底部;而在锥形瓶上的蒸发皿中放入热水,水蒸气没有遇冷,不会发生液化,所以不会产生小液滴;而雨的形成经过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分别由水变成水蒸气,和由水蒸气变成水。
【解答】锥形瓶中的温水在不停的汽化变成水蒸气,在锥形瓶上放一装有冰块的蒸发皿,瓶口的温度较低,所以水蒸气在瓶口附近遇冷,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因此在瓶口处可看到大量的白雾类似于云,大量的小水珠在蒸发皿底部越积越多出现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多了会下落变形成降雨。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蒸发和降雨。
所以答案为:1.液化 2.蒸发 降水
12.【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要结合物态变化进行解答,知道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遇冷变成小水珠的过程叫液化,是凝结过程,很多的小水珠便成了雨下落到地面。
【解答】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x为蒸发过程,y为凝结过程,z为降水过程。
故选A
13.【答案】(1)南丰北缺;跨流域调水
(2)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兴修水库
(3)C
【知识点】水循环;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主要措施有: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约用水。
【解答】(1)(2)我国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空间分布上,南丰北缺;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我国实施了一系列跨流域调水工程,其中南水北调东线、中线都已建成通水,中线起点位于湖北。我国通过兴修水库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难题;
(3)中线方案利用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一直流向北京,丹江口水库位于③湖北省.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