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第四章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优生加练)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四章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优生加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10 07:00:30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四章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优生加练)
一、填空题
1.暑假刚开始时,一位学生乘火车沿京沪铁路线向北依次游览上海、南京、北京,并发现这三个城市的日出时间有所不同,若不考虑经度差异,那么,这三个城市中日出时间最早的应该是     ,其次是     ,最晚的是     。
2.读“东半球海陆分布及经纬网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B点的经纬度是    .B点位于A点的    方向.
(2)图1中A、B、C三点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点.
(3)在图2中的地轴上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绘图用2B铅笔或签字笔)
(4)当太阳直射在图1中B点所在的纬线上时,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    处附近.
(5)根据学过的地球运动知识并结合你的观察可知,春分到夏至期间,我们这里的白昼在逐渐变    (长或短).
3.今年暑假,爸爸计划带小明前往英国伦敦旅游并观看奥运会。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深圳飞往伦敦的航班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7月25日9时,预计空中飞行时间为10小时,小明叔叔应于伦敦(中时区)当地时间7月25日   接机。
(2)旅游期间小明到达本初子午线所在地——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参观。此时他处于     (填“东”或“西”)半球。
(3)伦敦奥运会7月27日开始,8月12日结束。这期间太阳直射点向   (填“南”或“北”)移动。
二、单选题
4.图甲是张先生在某观察站于当地时间6月15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图乙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6月15日~16日,该观察站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夜等长 B.极昼
C.昼变短,夜变长 D.昼短夜长
(2)照片拍摄期间,地球处于图乙中公转轨道的(  )
A.①点附近 B.②点附近 C.③点附近 D.④点附近
5.如图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
A.南极圈出现极昼
B.昼夜等分
C.南半球昼长夜短
D.宁波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6.如图为太阳光照图,四图中宁波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7.(2020·吴兴模拟)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因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随季节变化。在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四个节气中,冬至这天地球离太阳最近,夏至最远,图中①、②为春分或秋分中的某一天。则有关①或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春分,其公转速度比夏至日时的大
B.①是春分,其公转速度比夏至日时的小
C.②是秋分,其公转速度比冬至日时的大
D.②是秋分,其公转速度比夏至日时的小
8.(2019·余姚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中的月相是上弦月
B.月食时三球同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
C.160oE经线的东边是东半球
D.若地轴倾角减小,则地球上热带和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极昼、极夜范围扩大;昼夜长短变化增大
9.在杭州市的一天中,旗杆杆顶影子所留下的轨迹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10.(2019七上·宁波期末)如图所示,地球、月球在各自公转轨道上自西向东运行。当地球从A远行至B时,月球正好从M1运行至M2绕地球公转了一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运行到A点那天的月相是新月
B.月球运行到M2点时可能发生日食
C.月球从运行到M3正好一个朔望月
D.日地月位置变化是月相形成的原因之一
11.冬至日有关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D.北半球昼长平分
12.我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这一天地球正运行在下图中的(  )位置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13.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于当地时间7月13日结束,此时地球运行在右图中所示的(  )
A.a段 B.b段 C.c段 D.d段
14.相对于黑夜而言,四川的白昼较短时,应该是(  )
A.“五一”劳动节 B.“六一”儿童节
C.“八一”建军节 D.“十一”国庆节
15.下列关于地球上五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是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只有寒带地区才有极昼、极夜现象;③只有热带地区才有太阳直射现象;④气温变化最大的温度带是热带。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读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小题.
华盛顿此时正值(  )
A.夏季清晨 B.夏季傍晚 C.冬季清晨 D.冬季傍晚
17.2015年2月13日马刺队与火箭队的常规赛于当地时间20:00在纽约(西五区)开始.CCTV5的现场直播时间及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在的位置分别是(  )
A.2月13日9时① B.2月12日9时②
C.2月14日9时③ D.2月14日9时④
18.今年深圳(22.5°N,114°E)中考于6月22、23日举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天是北半球夏至日,深圳学校操场正午旗杆影子长度为一年中最短
B.今天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今晚能看到一轮圆月
C.“深圳夏季高温多雨”描述的是天气现象
D.我国神圣领土黄岩岛(15°N,118°E)位于深圳的东南方向
三、实验探究题
19.(2020七下·吴兴期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了季节的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找到许多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现象,并由此推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⑴提出问题:哪些现象是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
⑵建立假设:
①现象一:两幢南北分列的高层公寓,前面一幢楼往往把后面的部分楼层的正午太阳光遮挡住。
假设一:被遮挡住阳光的楼层多少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
②现象二:学校旗杆的影子,一年中的不同季节,杆影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假设二:   。
⑶寻找证据:
为了证明物体的影子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找到相关证据,我们应该如何去测量呢?   。
①证据一: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多少与前面一幢楼的日影长短有关,日影越长,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正午阳光的楼层越多。太阳高度越小,楼的日影越长。如果夏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较少甚至没有,说明楼的日影短,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如果冬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楼层较多,说明楼的日影长,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小。
②证据二: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
⑷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在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
⑸交流成果。
20.(2020七下·杭州月考)探究活动——寻找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证据和规律。
活动材料:1米长木杆1根、卷尺一把、绘图板及绘图工具1套。
实践过程:
①夏季某日12时,在一处有阳光的平地上把木杆垂直竖在地上,用卷尺测量影子长度。
②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绘图。
③冬季某日12时,在同一地点再一次用同样方法进行测量,记录并绘图。
观测结果:
(1)图1是某中学一位同学的测绘结果。遗憾的是,他忘记标注观测时间,现在区分不开了。请你帮助他进行区分。图A是   (选填“冬”或“夏”)季测绘的。
(2)归纳分析:不同季节木杆影子长短不同的原因是   。
(3)拓展延伸:若图A、图B为我国南、北方两位同学在12月22日正午的测绘结果,请你判断:南方同学测绘的是图   。
(4)原理应用: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
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图2)。请你分析;我国楼间距南北差异的根本原
因是地球的   (选填“自转”或“公转”)运动。
21.(2020七上·北仑期末)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请在E处短线上补画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3)图2为北半球某楼房夏至和冬至两天的正午时刻太阳照射示意图,其中表示夏至目的是   (甲或乙),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   (甲或乙)的光照情况。
22.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厘米)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Z(厘米) 30 15 10 7.5 5
(1)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在点光源逐渐上移的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Z的变化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放置处的水平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Z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23.儿子骄傲地对他父亲说,他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他父亲说,这不稀奇,我已经绕太阳转60圈了。我还准备转几十圈呢!请回答:
(1)儿子的职业是什么
(2)父亲的话是真的吗 为什么
24.读“太阳系模式示意图,请回答:
(1)在我国古代,常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在天文学上,金、木、水、火、土星是距离地球较近的行星。图中表示金星的字母是     。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   。(填序号)
①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太阳耀斑增强时,紫外线相对增强
③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3)若图示中的地球绕日运行恰好处在6月16日。那么,6个月后的那天,绍兴地区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25.(2020七上·江北月考)如图所示是地球上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A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
①冬季②夏季③昼短夜长 ④昼长夜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在我们浙江省可能出现的是 (  )
A.大地一片葱绿 B.同学们穿着短袖衣衫上学
C.雷雨天气经常发 D.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3)图中可以看到,整个北极都处于极夜,则这一天的节气为     日。这一天中昼夜平分的地点为     。
(4)图中所示的晨昏线属于     (选填“晨”、“昏”)线。
2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中国某学校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表示旗杆正午在地面上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处有一棵树,OM垂直于OP。
(1)    月     日OP最长,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三个月后,该学校所在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2)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     方向,其精确的纬度是     ;
(3)当OP为零时,学校所在地会出现     天文现象,此时当地地方时为     。
27.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时,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很多奇妙的现象。李红同学发现:阳光照射下家里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于是她就提出了下列问题,请帮助分析回答:
(1)一天中不同时刻,使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一年中不同日子,正午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2)为了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到,杭州市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   日的楼影来计算。
四、解答题
28.如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两分”“两至”四个节气,A、B、C、D分别表示“两分”“两至”四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回答:
(1)写出图中a、b、c、d分别表示的节气名称:
a   ,b   ,c   ,d   。
(2)地球公转至d处时间是   月   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是   季。
(3)地球公转至d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   (选填“最大”或“最小”);白昼   (选填“最长”或“最短”)。
(4)地球从春分日位置运行至夏至日位置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字母   表示。
(5)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   。
(6)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   、   。
29.(2020七下·长兴月考)读地球公转图(图1)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图2)回答问题:
(1)地球公转到甲处和丙处相比,杭州正午时物体的影子朝向   (填“相同”或“不同”)。
(2)太阳直射点从B移动到D时,杭州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
(3)今天是5月7日,地球运行的位置在图1中   之间。
(4)请你在图3中画出地球公转到甲处时的太阳光照图(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太阳光线)。
30.(2019七下·三门期末)如图所示,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 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太阳直射在EF上,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为了研究黄赤交角【指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________。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昼夜无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更替
(3)假设地球黄赤交角从23.5°变为35°,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   。
31.仔细读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五带分布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由于地轴始终朝一个方向倾斜,随着地球的公转,各地在一年内不同的时间内接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从而形成了炎热的夏季,寒冷的冬季,温和的春季和秋季,南北两球季节相反。
(1)如果今天是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今天南半球按四季划分属于   。
(2)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   ,因此地球上热带的范围在   
之间,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变为   时温带的划分界限与低中高纬的划分界限是一致的。
(3)如果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得夹角为90°,则地球上不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①昼夜长短变化 ②四季变化 ③昼夜更替 ④昼夜半球 ⑤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⑥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⑤⑥ D.①②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北京;南京;上海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由题目可知不需要考虑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经度差异,所以日出时间早晚只需考虑纬度即可,当北半球是夏半年时,纬度越高,日出时间越早。
【解答】日出时间的早晚和昼夜长短关系如下:昼长日出时间早,夜长日出时间晚。 暑期时,北半球是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此时纬度越高,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 ,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北京、南京、上海,所以日出时间出现的顺序是:北京、南京、上海。
故答案为:北京;南京;上海
2.【答案】(1)20°E,23.5°N;西南
(2)A
(3)
(4)③
(5)长
【知识点】经纬网;地球公转
【解析】【解答】(1)读图分析可知,图1中B点的经纬度是20°E,23.5°N;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B点位于A点的西南方向.
(2)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读图可知,图1中A、B、C三点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4)当地球运动到②处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运动到①处时,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动到④处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秋分日,时间为9月23日前后;当地球运动到③处时,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
(5)春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因此,春分到夏至期间,我们这里的白昼在逐渐变长.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3.【答案】(1)11时
(2)东
(3)南
【知识点】经纬网;地球自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1)我国统一采用东八区的区时,伦敦位于中时区。
(2)从20°W向东到160°E之间为东半球。
(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解答】(1)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八区与中时区相差8个时区,就相差8个小时,深圳飞往伦敦的航班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7月25日9时,加上途中10小时后,按北京时间计算到达时间为7月25日19时,伦敦在北京的西面,时间要晚于北京时间,相差8个时区还应减去8小时,所以应为7月25日11时。
(2)从20°W向东到160°E之间为东半球,本初子午线为0°,应在东半球。
(3)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从这一天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一直到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即12月22日后,太阳光线才再次向北移动,所以7月27日-----8月12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4.【答案】(1)B
(2)A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从地球公转产生的昼长夜短现象,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方面切入解题。
【解答】(1)读图可知,太阳一直在地平线以上,故该观察站一直处于白昼时期
(2)6月15日至16日位于春分(3月21日)以后,夏至之前(6月22日),更接近于夏至日,读图可知,①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为夏至。
故答案为:(1)B(2)A
5.【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太阳直射点的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界线是极圈,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当太阳直射C点时,就是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B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昼长的纬度分布。
【解答】宁波市位于北半球,白昼由长到短变化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读图,②图中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兰州白昼最长。④图时,白昼缩短,但仍是昼长大于夜长。③图时昼夜等长。①图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宁波白昼达最小值,B符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地球所具有的机械能可认为是守恒的。地球距离太阳远时势能大,近时势能小。地球运动快时动能大,地球运动慢时动能小。
【解答】由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看成是机械能守恒,根据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可以进行判断。
A:①是春分与夏至日比较,春分距离太阳近势能小,动能大,所以公转速度春分时大,A正确;
B:由A分析可知,B错误;
C:②是秋分与冬至日比较,秋分距离太阳远,势能大,动能小,所以公转速度秋分时小,C错误;
D:②是秋分与夏至日比较,秋分距离太阳近,势能小,动能大,所以公转速度秋分时大,D错误。
故选A
8.【答案】D
【知识点】经纬网;地球公转;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月相记忆口诀为: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其 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2)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那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而形成的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经度向西增加是西经,向东增加是东经。
(4)地球仪上的地轴有一个明显的倾斜角度,它与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一致。
【解答】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描写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农历十五都是满月的 ,A不符合题意;
B、月食时三球处于同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故B选项错误。
C、20°W和160°E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故160°E以东为西半球,故C选项错误。
D、地球仪上的地轴有一个明显的倾斜角度,它与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一致。地轴一旦倾斜角度变小,那么相应的地球的黄赤交角变大,而黄赤交角度数等于回归线度数,回归线度数也会变大,这会使南北回归线向赤道远离,这样的话热带面积增大;而极圈度数又和回归线度数是互为余角的关系,所以极圈度数就会变小,寒带面积增大,所以能推出来温带面积减小,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变大,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一天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杆影朝向与太阳方向相反。杭州位于北半球,太阳在杭州的南方,故杆影朝北,自西向东移动。
故答案为:A
10.【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是指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
【解答】A、地球运行到A点,日月地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日地之间,为新月,故正确;
B、发生日食日月地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日地之间,应该是月球运行到M1会发生日食,故错误;
C、月球运行到M1新月,月球运行到M3刚好是一个周期,为朔望月,故正确;
D、月相形成的原因一个是日地月三者位置的相对变化,另一个是月球本身不发光,故正确。
故答案为:B
11.【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解答】冬至日,太阳直射到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一年当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故选C。
【分析】考查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2.【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解答】 地球公转到③点时是春分,④处是夏至,①处是秋分,②处是冬至、故选B、
【分析】考查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点
13.【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解答】7月13日刚过了夏至,地球运动到d段,故选D
【分析】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点
14.【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解答】四川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时,即太阳直射点直射在南半球,根据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劳动节、儿童节、建军节时都直射北半球,只有国庆节直射南半球。故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主要注意随直射点的移动,南北半球的点昼夜情况的变化。
15.【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解答】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是回归线(纬度23.5°),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是30°纬线,故①错误;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故②正确、③正确;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气温变化最大的温度带是温带;故④错误;依据题意,结合选项。
故答案为:A
16.【答案】B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解答】读图可得,此时北极处于极昼期,北半球的华盛顿为夏季,华盛顿位于晨昏线上,此时随着地球自转,马上进入黑夜,华盛顿此时正值夏季傍晚.
【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17.【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解答】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及时间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纽约(西五区),北京位于东八区,所以北京比纽约早13个小时,为2月14日9时,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④,即冬至与春分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18.【答案】D
【知识点】经纬网;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月相;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本题要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月相、天气与气候、经纬网等基础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2012年北半球的夏至日是6月21日,所以前天是夏至日这一说法正确,但深圳的纬度是22.5°N,在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N,深圳位于北回归线的南方,夏至日当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所以那一天深圳学校操场正午旗杆影子不是一年后中最短的(最短应该是太阳直射在22.5°N那天),由此可知,所以A错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看到的应该是接近于上弦月的峨眉月,不是圆月(圆月应该出现在农历十五),B错误; “深圳夏季高温多雨”描述的是较长时间内深圳天气的平均状况,是气候而不是天气现象,C错误; 通过在经纬网上的描点可知, 黄岩岛 (15°N,118°E)位于深圳(22.5°N,114°E)的东南方向,D正确。故选D。
19.【答案】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测量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或者测量夏季和冬季的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或者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1、由现象一与假设一的例子,可以由现象二得出假设二;
2、同一地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而有规律的发生变化。太阳高度最大是直射点处90 ,向南北两极递减。一年中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长;
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
【解答】由上面的举例可知,假设二为 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 ;
因为正午太阳高度不同的季节是不同的,要证明物体 的影子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可以通过测量 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或者测量夏季和冬季的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 ;
证据二: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由证据一的表达可知, 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 ;
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在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或者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故答案为: 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 ; 测量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或者测量夏季和冬季的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 ; 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 ;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或者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20.【答案】(1)冬
(2)地球不断绕日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变化,不同季节,太阳高度,影子长度不同
(3)B
(4)公转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做判断。
【解答】(1)夏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所以图中A为冬季测绘的,B为夏季测绘的,归纳分析得知:季节不同,太阳高度角不同,影子长短就不同。
(2)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越长。一年中,夏季太阳高度最大,所以影子最短,冬季太阳高度最小,所以影子最长。
(3)我国南方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所以影子短,为B图;北方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所以影子长,为A图。
(4)我国楼间距南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运动。
故答案为:(1)冬(2)不同(3)B(4)公转
21.【答案】(1)
(2)春分
(3)乙;甲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1)地球绕日公转情况如下图:
(2)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大小有关。这个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的正午,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一年中,一个地方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季节而变化的,夏季大,冬季小。因此,正午杆影长度也随季节而变化,夏季短,冬季长。
【解答】(1)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故E处表示的箭头方向如下:
(2) 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A位置时 ,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且将要向北回归线移动,所以是春分。
(3)夏至日,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大,故为乙; 北半球冬至日太阳高度角小,物体的影子长,所以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冬至日,即甲 。
故答案为:(1)见上图;(2)春分;(3)乙;甲
22.【答案】(1)点光源的高度越高,杆的影子越短
(2)减小
(3)保持点光源位置和短木条长度不变,将短木条沿水平方向向左(或向右)移动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1)实验中控制了点光源的高度不同,而使其它的因素相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研究的因素是点光源的高度;
(2)由表格记录的实验数据可得出变化的关系;
(3)根据研究的因素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可知,实验中要控制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不同,而使点光源的高度相同。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中控制了点光源的高度不同,而使其它的因素相同,所以在研究点光源高度这一因素,假设为点光源的高度越高,杆的影子越短;
(2)从表格数据可知,点光源每升高10厘米,影子长度的变化从15厘米、5厘米、2.5厘米,所以影子长度Z的变化量是减小的;
(3)根据研究的因素是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设计实验要要控制这一因素变化而使其它因素保持相同,具体操作为:保持点光源位置和短木条长度不变,将短木条沿水平方向向左(或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1)点光源的高度越高,杆的影子越短;(2)减小;(3)保持点光源位置和短木条长度不变,将短木条沿水平方向向左(或向右)移动
23.【答案】(1)宇航员
(2)是真的,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时间为一年,而人也是跟着地球绕太阳转,父亲今年已经60岁了。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地球的公转。能够绕地球转的有月亮,和绕地卫星,或者是航天器。而能绕太阳转的有八大行星,彗星等。
【解答】1.考虑到月亮一个月才绕地球一圈,20圈就是20个月,在月亮上呆20个月,目前地球上没有这样的职业。所以考虑是绕地航天站或航天器上工作。那么因为儿子是宇航员,所以能连续绕地球转20圈。
2.又因为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所以他父亲的年龄是60岁,跟随地球绕太阳公转了60圈.
故答案为:(1)宇航员;(2)是真的;因为地球饶太阳转一圈所用时间为一年,他父亲已经60岁了,围绕太阳已转了60圈是可信的。
24.【答案】(1)B
(2)①②③
(3)昼短夜长
【知识点】地球公转;太阳的结构与概况;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1)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远近顺序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结合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分析回答。
(3)明确6个月后的那天处于什么季节,再分析昼夜长短状况。
【解答】(1)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远近顺序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和木星之间为小行星带。金星与太阳的距离处于第二近,故选B。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太阳耀斑增强时,紫外线相对增强;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等等,故填①②③ 。
(3)图示位置为6月16日,6个月后为12月16日,此时北半球为冬季,与冬至日较为接近,所以昼夜长短状况为昼短夜长。
故答案为:(1)B
(2)①②③
(3)昼短夜长
25.【答案】(1)A
(2)D
(3)冬至;赤道
(4)昏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1)读图可得,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A点位于北半球,所以A点处于冬季,昼短夜长。
故选:。
(2)浙江的冬至日,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3)冬至日整个北极都处于极夜,则这一天的节气为冬至 ,这时只有赤道是昼夜平分的;
(4)如图,地球自西向东,A则由白昼转向黑夜。
故答案为:(1)A (2)D (3)冬至 赤道 (4)昏
26.【答案】(1)12;22;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昼夜平分
(2)正东;北纬23°26′
(3)太阳直射;6月22日12时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了解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 的交角大小有关。这个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的正 午,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一年中,一个地方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季节而变化的,夏季大,冬季 小。因此,正午杆影长度也随季节而变化,夏季短,冬季长。
2.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 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 ( 北纬 66.5°)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 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 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 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解答】
(1)OP为旗杆正午时的影子,在6月22日缩短为零,表明该校位于23°26′N。冬至日,旗杆正午时的影子最长,此时北京昼短夜长。三个月后,日期为 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由于该校位于北回归线上,所以旗杆正午影子OP朝正北方;又OPA⊥OM,所以M也在北回归线上且在O 点的正东方。
(3)当OP为零时,说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即正午时出现太阳位于正头顶的天文现象。
故答案为:1.12;22;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 ;昼夜平分 ; 2.正东;北纬23°26′ ; 3.太阳直射;6月22日12时。
27.【答案】(1)地球的自转使一天内不同时刻太阳方位、太阳高度不同;地球公转使一年中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2)冬至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太阳高度角不同角度分析。
(2)为了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到,应该测量最长的影子距离。
【解答】(1)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我们会发现太阳有东升西落现象,早晨、中午、下午,太阳光从不同方位、以不同的角度(太阳高度角)从窗户射入,使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化;由于地球倾着身子绕太阳公转,使地球上各地在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从而使室内被太阳光直接照到的面积和光线进人室内的深度都不同,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也就不同。
(2)冬至日,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小,此时形成的影子最长,所以两居民楼间的距离应根据冬至日的楼影来计算。
故答案为:(1)地球的自转使一天内不同时刻太阳方位、太阳高度不同;地球公转使一年中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2)冬至
28.【答案】(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2)12;21(或22);冬
(3)最小;最短
(4)A
(5)D;A
(6)C;D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由于b位置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a位置太阳光直射赤道,d位置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因此a位置代表的节气是春分,b位置代表的节气为夏至,c位置代表的节气为秋分,d位置代表的节气为冬至。
(2)d位置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冬至日,冬至日为12月22日,因此地球公转至d处时间是12月21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是冬季。
(3)地球公转至d处冬至日,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短。
(4)由于a位置代表的节气是春分,b位置代表的节气为夏至,因此地球从春分日位置运行至夏至日位置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A表示。
(5)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它的时段是D、A。
(6)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长夜最短;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短夜最长,因此太阳运行在秋分和冬至之间,应是昼短夜长,即图中的CD位置。
故答案为:(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2)12;21(或22);冬(3)最小;最短(4)A(5)D;A(6) C;D
29.【答案】(1)相同
(2)昼变短,夜变长(白昼越来越短,至最短;夜越来越长,至最长)
(3)丁甲
(4)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1、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对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无太阳直射现象,正午太阳光总是从正南方向照射过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无太阳直射现象,正午太阳光总是从正北方向照射过来;
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北回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昼最长夜最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昼最短,夜最长;
3、图1中甲是夏至日(6月22日),乙是秋分(9月23日),丙是冬至(12月22日),丁是春分(3月21日);
4、甲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解答】(1)杭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无太阳直射现象,正午时太阳总是从正南方向照射过来,所以影子都是朝正北方向,是相同的;
(2)太阳直射B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太阳直射D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昼最短夜最长。所以 太阳直射点从B移动到D时,杭州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 昼变短,夜变长(白昼越来越短,至最短;夜越来越长,至最长) ;
(3)5月7日在3月21日和6月22日之间,所以地球运行的位置在图1中的丁甲之间;
(4)甲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画出图形为:
故答案为:(1)相同 (2) 昼变短,夜变长(白昼越来越短,至最短;夜越来越长,至最长) (3)丁甲 (4)
30.【答案】(1)B
(2)A;B;D
(3)热带和寒带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1、由于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和秋分,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
2、黄赤交角主要影响的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假如黄赤交角变为 0° ,太阳直射点将始终在赤道上,相当于春分和秋分时全年都是昼夜平分,各地的太阳高度角都将相同,无四季更替。昼夜现象依旧存在,昼夜温差仍是有的;
3、黄赤交角的度数也就是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当黄赤交角变大后,太阳能直射的范围将增大,也就是热带范围增大,南北极圈(寒带)也将增大,温带的范围将减小。
【解答】(1)由分析可知,当太阳直射在EF北回归线上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B选项正确;
(2)当黄赤交角变为 0° 时,太阳公转时不再倾斜着身子,此时太阳始终直射赤道,A选项正确。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太阳直射角都不再发生变化,每一天都像是春分或秋分全年都昼夜平分,B选项正确。由于太阳高度不再变化每天同一地方能得到的太阳辐射热量是相同的,所以不会出现四季更替,D选项正确。而由于自转仍旧存在,有昼夜变化和太阳的东升西落,所以昼夜气温是不同的,C选项错误。
故选ABD
(3)五带划分是与黄赤交角的角度是有关的,黄赤交角的度数也就是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当黄赤交角变大后,太阳能直射的范围将增大,也就是热带范围增大,南北极圈(寒带)也将增大,温带的范围将减小。所以范围将扩大的是热带和寒带。
故答案为:(1)B(2)ABD(3)热带和寒带
31.【答案】(1)0°(或赤道);春季
(2)23.5°;23.5°N﹣23.5°S;30°
(3)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解答】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1)9月23日是北半球的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其纬度是0°;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南半球为春季.(2)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23.5°,因此地球上热带的范围在23.5°S﹣23.5°N之间;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变为30°时,热带的范围是30°S﹣30°N,北温带的范围是30°N﹣60°N,北寒带的范围是60°N﹣90°N,南温带的范围是30°S﹣60°S,南寒带的范围是60°S﹣90°S;五带的划分界限与低中高纬的划分界限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是一致的。(3)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变为90°,那么太阳会一直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同一地区将不会再有季节的变化;但地球依旧自转,所以会有昼夜半球,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
【分析】本题考查五带的划分及地球公转,属于基础题,理解解答即可。
1 / 1浙教版科学七下第四章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优生加练)
一、填空题
1.暑假刚开始时,一位学生乘火车沿京沪铁路线向北依次游览上海、南京、北京,并发现这三个城市的日出时间有所不同,若不考虑经度差异,那么,这三个城市中日出时间最早的应该是     ,其次是     ,最晚的是     。
【答案】北京;南京;上海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由题目可知不需要考虑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经度差异,所以日出时间早晚只需考虑纬度即可,当北半球是夏半年时,纬度越高,日出时间越早。
【解答】日出时间的早晚和昼夜长短关系如下:昼长日出时间早,夜长日出时间晚。 暑期时,北半球是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此时纬度越高,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 ,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北京、南京、上海,所以日出时间出现的顺序是:北京、南京、上海。
故答案为:北京;南京;上海
2.读“东半球海陆分布及经纬网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B点的经纬度是    .B点位于A点的    方向.
(2)图1中A、B、C三点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点.
(3)在图2中的地轴上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绘图用2B铅笔或签字笔)
(4)当太阳直射在图1中B点所在的纬线上时,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    处附近.
(5)根据学过的地球运动知识并结合你的观察可知,春分到夏至期间,我们这里的白昼在逐渐变    (长或短).
【答案】(1)20°E,23.5°N;西南
(2)A
(3)
(4)③
(5)长
【知识点】经纬网;地球公转
【解析】【解答】(1)读图分析可知,图1中B点的经纬度是20°E,23.5°N;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B点位于A点的西南方向.
(2)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读图可知,图1中A、B、C三点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4)当地球运动到②处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运动到①处时,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动到④处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秋分日,时间为9月23日前后;当地球运动到③处时,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
(5)春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因此,春分到夏至期间,我们这里的白昼在逐渐变长.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3.今年暑假,爸爸计划带小明前往英国伦敦旅游并观看奥运会。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深圳飞往伦敦的航班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7月25日9时,预计空中飞行时间为10小时,小明叔叔应于伦敦(中时区)当地时间7月25日   接机。
(2)旅游期间小明到达本初子午线所在地——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参观。此时他处于     (填“东”或“西”)半球。
(3)伦敦奥运会7月27日开始,8月12日结束。这期间太阳直射点向   (填“南”或“北”)移动。
【答案】(1)11时
(2)东
(3)南
【知识点】经纬网;地球自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1)我国统一采用东八区的区时,伦敦位于中时区。
(2)从20°W向东到160°E之间为东半球。
(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解答】(1)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八区与中时区相差8个时区,就相差8个小时,深圳飞往伦敦的航班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7月25日9时,加上途中10小时后,按北京时间计算到达时间为7月25日19时,伦敦在北京的西面,时间要晚于北京时间,相差8个时区还应减去8小时,所以应为7月25日11时。
(2)从20°W向东到160°E之间为东半球,本初子午线为0°,应在东半球。
(3)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从这一天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一直到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即12月22日后,太阳光线才再次向北移动,所以7月27日-----8月12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二、单选题
4.图甲是张先生在某观察站于当地时间6月15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图乙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6月15日~16日,该观察站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夜等长 B.极昼
C.昼变短,夜变长 D.昼短夜长
(2)照片拍摄期间,地球处于图乙中公转轨道的(  )
A.①点附近 B.②点附近 C.③点附近 D.④点附近
【答案】(1)B
(2)A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从地球公转产生的昼长夜短现象,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方面切入解题。
【解答】(1)读图可知,太阳一直在地平线以上,故该观察站一直处于白昼时期
(2)6月15日至16日位于春分(3月21日)以后,夏至之前(6月22日),更接近于夏至日,读图可知,①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为夏至。
故答案为:(1)B(2)A
5.如图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
A.南极圈出现极昼
B.昼夜等分
C.南半球昼长夜短
D.宁波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太阳直射点的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界线是极圈,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当太阳直射C点时,就是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B符合题意。
故选:B
6.如图为太阳光照图,四图中宁波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昼长的纬度分布。
【解答】宁波市位于北半球,白昼由长到短变化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读图,②图中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兰州白昼最长。④图时,白昼缩短,但仍是昼长大于夜长。③图时昼夜等长。①图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宁波白昼达最小值,B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0·吴兴模拟)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因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随季节变化。在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四个节气中,冬至这天地球离太阳最近,夏至最远,图中①、②为春分或秋分中的某一天。则有关①或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春分,其公转速度比夏至日时的大
B.①是春分,其公转速度比夏至日时的小
C.②是秋分,其公转速度比冬至日时的大
D.②是秋分,其公转速度比夏至日时的小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地球所具有的机械能可认为是守恒的。地球距离太阳远时势能大,近时势能小。地球运动快时动能大,地球运动慢时动能小。
【解答】由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看成是机械能守恒,根据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可以进行判断。
A:①是春分与夏至日比较,春分距离太阳近势能小,动能大,所以公转速度春分时大,A正确;
B:由A分析可知,B错误;
C:②是秋分与冬至日比较,秋分距离太阳远,势能大,动能小,所以公转速度秋分时小,C错误;
D:②是秋分与夏至日比较,秋分距离太阳近,势能小,动能大,所以公转速度秋分时大,D错误。
故选A
8.(2019·余姚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中的月相是上弦月
B.月食时三球同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
C.160oE经线的东边是东半球
D.若地轴倾角减小,则地球上热带和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极昼、极夜范围扩大;昼夜长短变化增大
【答案】D
【知识点】经纬网;地球公转;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月相记忆口诀为: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其 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2)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那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而形成的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经度向西增加是西经,向东增加是东经。
(4)地球仪上的地轴有一个明显的倾斜角度,它与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一致。
【解答】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描写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农历十五都是满月的 ,A不符合题意;
B、月食时三球处于同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故B选项错误。
C、20°W和160°E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故160°E以东为西半球,故C选项错误。
D、地球仪上的地轴有一个明显的倾斜角度,它与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一致。地轴一旦倾斜角度变小,那么相应的地球的黄赤交角变大,而黄赤交角度数等于回归线度数,回归线度数也会变大,这会使南北回归线向赤道远离,这样的话热带面积增大;而极圈度数又和回归线度数是互为余角的关系,所以极圈度数就会变小,寒带面积增大,所以能推出来温带面积减小,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变大,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9.在杭州市的一天中,旗杆杆顶影子所留下的轨迹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一天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杆影朝向与太阳方向相反。杭州位于北半球,太阳在杭州的南方,故杆影朝北,自西向东移动。
故答案为:A
10.(2019七上·宁波期末)如图所示,地球、月球在各自公转轨道上自西向东运行。当地球从A远行至B时,月球正好从M1运行至M2绕地球公转了一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运行到A点那天的月相是新月
B.月球运行到M2点时可能发生日食
C.月球从运行到M3正好一个朔望月
D.日地月位置变化是月相形成的原因之一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是指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
【解答】A、地球运行到A点,日月地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日地之间,为新月,故正确;
B、发生日食日月地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日地之间,应该是月球运行到M1会发生日食,故错误;
C、月球运行到M1新月,月球运行到M3刚好是一个周期,为朔望月,故正确;
D、月相形成的原因一个是日地月三者位置的相对变化,另一个是月球本身不发光,故正确。
故答案为:B
11.冬至日有关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D.北半球昼长平分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解答】冬至日,太阳直射到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一年当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故选C。
【分析】考查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2.我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这一天地球正运行在下图中的(  )位置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解答】 地球公转到③点时是春分,④处是夏至,①处是秋分,②处是冬至、故选B、
【分析】考查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点
13.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于当地时间7月13日结束,此时地球运行在右图中所示的(  )
A.a段 B.b段 C.c段 D.d段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解答】7月13日刚过了夏至,地球运动到d段,故选D
【分析】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点
14.相对于黑夜而言,四川的白昼较短时,应该是(  )
A.“五一”劳动节 B.“六一”儿童节
C.“八一”建军节 D.“十一”国庆节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解答】四川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时,即太阳直射点直射在南半球,根据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劳动节、儿童节、建军节时都直射北半球,只有国庆节直射南半球。故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主要注意随直射点的移动,南北半球的点昼夜情况的变化。
15.下列关于地球上五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是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只有寒带地区才有极昼、极夜现象;③只有热带地区才有太阳直射现象;④气温变化最大的温度带是热带。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解答】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是回归线(纬度23.5°),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是30°纬线,故①错误;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故②正确、③正确;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气温变化最大的温度带是温带;故④错误;依据题意,结合选项。
故答案为:A
16.读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小题.
华盛顿此时正值(  )
A.夏季清晨 B.夏季傍晚 C.冬季清晨 D.冬季傍晚
【答案】B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解答】读图可得,此时北极处于极昼期,北半球的华盛顿为夏季,华盛顿位于晨昏线上,此时随着地球自转,马上进入黑夜,华盛顿此时正值夏季傍晚.
【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17.2015年2月13日马刺队与火箭队的常规赛于当地时间20:00在纽约(西五区)开始.CCTV5的现场直播时间及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在的位置分别是(  )
A.2月13日9时① B.2月12日9时②
C.2月14日9时③ D.2月14日9时④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解答】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及时间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纽约(西五区),北京位于东八区,所以北京比纽约早13个小时,为2月14日9时,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④,即冬至与春分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18.今年深圳(22.5°N,114°E)中考于6月22、23日举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天是北半球夏至日,深圳学校操场正午旗杆影子长度为一年中最短
B.今天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今晚能看到一轮圆月
C.“深圳夏季高温多雨”描述的是天气现象
D.我国神圣领土黄岩岛(15°N,118°E)位于深圳的东南方向
【答案】D
【知识点】经纬网;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月相;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本题要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月相、天气与气候、经纬网等基础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2012年北半球的夏至日是6月21日,所以前天是夏至日这一说法正确,但深圳的纬度是22.5°N,在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N,深圳位于北回归线的南方,夏至日当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所以那一天深圳学校操场正午旗杆影子不是一年后中最短的(最短应该是太阳直射在22.5°N那天),由此可知,所以A错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看到的应该是接近于上弦月的峨眉月,不是圆月(圆月应该出现在农历十五),B错误; “深圳夏季高温多雨”描述的是较长时间内深圳天气的平均状况,是气候而不是天气现象,C错误; 通过在经纬网上的描点可知, 黄岩岛 (15°N,118°E)位于深圳(22.5°N,114°E)的东南方向,D正确。故选D。
三、实验探究题
19.(2020七下·吴兴期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了季节的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找到许多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现象,并由此推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⑴提出问题:哪些现象是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
⑵建立假设:
①现象一:两幢南北分列的高层公寓,前面一幢楼往往把后面的部分楼层的正午太阳光遮挡住。
假设一:被遮挡住阳光的楼层多少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
②现象二:学校旗杆的影子,一年中的不同季节,杆影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假设二:   。
⑶寻找证据:
为了证明物体的影子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找到相关证据,我们应该如何去测量呢?   。
①证据一: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多少与前面一幢楼的日影长短有关,日影越长,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正午阳光的楼层越多。太阳高度越小,楼的日影越长。如果夏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较少甚至没有,说明楼的日影短,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如果冬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楼层较多,说明楼的日影长,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小。
②证据二: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
⑷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在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
⑸交流成果。
【答案】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测量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或者测量夏季和冬季的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或者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1、由现象一与假设一的例子,可以由现象二得出假设二;
2、同一地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而有规律的发生变化。太阳高度最大是直射点处90 ,向南北两极递减。一年中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长;
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
【解答】由上面的举例可知,假设二为 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 ;
因为正午太阳高度不同的季节是不同的,要证明物体 的影子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可以通过测量 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或者测量夏季和冬季的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 ;
证据二: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由证据一的表达可知, 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 ;
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在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或者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故答案为: 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 ; 测量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或者测量夏季和冬季的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 ; 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 ;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或者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20.(2020七下·杭州月考)探究活动——寻找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证据和规律。
活动材料:1米长木杆1根、卷尺一把、绘图板及绘图工具1套。
实践过程:
①夏季某日12时,在一处有阳光的平地上把木杆垂直竖在地上,用卷尺测量影子长度。
②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绘图。
③冬季某日12时,在同一地点再一次用同样方法进行测量,记录并绘图。
观测结果:
(1)图1是某中学一位同学的测绘结果。遗憾的是,他忘记标注观测时间,现在区分不开了。请你帮助他进行区分。图A是   (选填“冬”或“夏”)季测绘的。
(2)归纳分析:不同季节木杆影子长短不同的原因是   。
(3)拓展延伸:若图A、图B为我国南、北方两位同学在12月22日正午的测绘结果,请你判断:南方同学测绘的是图   。
(4)原理应用: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
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图2)。请你分析;我国楼间距南北差异的根本原
因是地球的   (选填“自转”或“公转”)运动。
【答案】(1)冬
(2)地球不断绕日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变化,不同季节,太阳高度,影子长度不同
(3)B
(4)公转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做判断。
【解答】(1)夏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所以图中A为冬季测绘的,B为夏季测绘的,归纳分析得知:季节不同,太阳高度角不同,影子长短就不同。
(2)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越长。一年中,夏季太阳高度最大,所以影子最短,冬季太阳高度最小,所以影子最长。
(3)我国南方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所以影子短,为B图;北方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所以影子长,为A图。
(4)我国楼间距南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运动。
故答案为:(1)冬(2)不同(3)B(4)公转
21.(2020七上·北仑期末)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请在E处短线上补画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3)图2为北半球某楼房夏至和冬至两天的正午时刻太阳照射示意图,其中表示夏至目的是   (甲或乙),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   (甲或乙)的光照情况。
【答案】(1)
(2)春分
(3)乙;甲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1)地球绕日公转情况如下图:
(2)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大小有关。这个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的正午,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一年中,一个地方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季节而变化的,夏季大,冬季小。因此,正午杆影长度也随季节而变化,夏季短,冬季长。
【解答】(1)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故E处表示的箭头方向如下:
(2) 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A位置时 ,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且将要向北回归线移动,所以是春分。
(3)夏至日,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大,故为乙; 北半球冬至日太阳高度角小,物体的影子长,所以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冬至日,即甲 。
故答案为:(1)见上图;(2)春分;(3)乙;甲
22.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厘米)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Z(厘米) 30 15 10 7.5 5
(1)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在点光源逐渐上移的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Z的变化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放置处的水平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Z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答案】(1)点光源的高度越高,杆的影子越短
(2)减小
(3)保持点光源位置和短木条长度不变,将短木条沿水平方向向左(或向右)移动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1)实验中控制了点光源的高度不同,而使其它的因素相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研究的因素是点光源的高度;
(2)由表格记录的实验数据可得出变化的关系;
(3)根据研究的因素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可知,实验中要控制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不同,而使点光源的高度相同。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中控制了点光源的高度不同,而使其它的因素相同,所以在研究点光源高度这一因素,假设为点光源的高度越高,杆的影子越短;
(2)从表格数据可知,点光源每升高10厘米,影子长度的变化从15厘米、5厘米、2.5厘米,所以影子长度Z的变化量是减小的;
(3)根据研究的因素是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设计实验要要控制这一因素变化而使其它因素保持相同,具体操作为:保持点光源位置和短木条长度不变,将短木条沿水平方向向左(或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1)点光源的高度越高,杆的影子越短;(2)减小;(3)保持点光源位置和短木条长度不变,将短木条沿水平方向向左(或向右)移动
23.儿子骄傲地对他父亲说,他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他父亲说,这不稀奇,我已经绕太阳转60圈了。我还准备转几十圈呢!请回答:
(1)儿子的职业是什么
(2)父亲的话是真的吗 为什么
【答案】(1)宇航员
(2)是真的,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时间为一年,而人也是跟着地球绕太阳转,父亲今年已经60岁了。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地球的公转。能够绕地球转的有月亮,和绕地卫星,或者是航天器。而能绕太阳转的有八大行星,彗星等。
【解答】1.考虑到月亮一个月才绕地球一圈,20圈就是20个月,在月亮上呆20个月,目前地球上没有这样的职业。所以考虑是绕地航天站或航天器上工作。那么因为儿子是宇航员,所以能连续绕地球转20圈。
2.又因为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所以他父亲的年龄是60岁,跟随地球绕太阳公转了60圈.
故答案为:(1)宇航员;(2)是真的;因为地球饶太阳转一圈所用时间为一年,他父亲已经60岁了,围绕太阳已转了60圈是可信的。
24.读“太阳系模式示意图,请回答:
(1)在我国古代,常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在天文学上,金、木、水、火、土星是距离地球较近的行星。图中表示金星的字母是     。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   。(填序号)
①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太阳耀斑增强时,紫外线相对增强
③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3)若图示中的地球绕日运行恰好处在6月16日。那么,6个月后的那天,绍兴地区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答案】(1)B
(2)①②③
(3)昼短夜长
【知识点】地球公转;太阳的结构与概况;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1)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远近顺序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结合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分析回答。
(3)明确6个月后的那天处于什么季节,再分析昼夜长短状况。
【解答】(1)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远近顺序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和木星之间为小行星带。金星与太阳的距离处于第二近,故选B。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太阳耀斑增强时,紫外线相对增强;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等等,故填①②③ 。
(3)图示位置为6月16日,6个月后为12月16日,此时北半球为冬季,与冬至日较为接近,所以昼夜长短状况为昼短夜长。
故答案为:(1)B
(2)①②③
(3)昼短夜长
25.(2020七上·江北月考)如图所示是地球上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A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
①冬季②夏季③昼短夜长 ④昼长夜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在我们浙江省可能出现的是 (  )
A.大地一片葱绿 B.同学们穿着短袖衣衫上学
C.雷雨天气经常发 D.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3)图中可以看到,整个北极都处于极夜,则这一天的节气为     日。这一天中昼夜平分的地点为     。
(4)图中所示的晨昏线属于     (选填“晨”、“昏”)线。
【答案】(1)A
(2)D
(3)冬至;赤道
(4)昏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1)读图可得,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A点位于北半球,所以A点处于冬季,昼短夜长。
故选:。
(2)浙江的冬至日,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3)冬至日整个北极都处于极夜,则这一天的节气为冬至 ,这时只有赤道是昼夜平分的;
(4)如图,地球自西向东,A则由白昼转向黑夜。
故答案为:(1)A (2)D (3)冬至 赤道 (4)昏
2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中国某学校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表示旗杆正午在地面上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处有一棵树,OM垂直于OP。
(1)    月     日OP最长,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三个月后,该学校所在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2)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     方向,其精确的纬度是     ;
(3)当OP为零时,学校所在地会出现     天文现象,此时当地地方时为     。
【答案】(1)12;22;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昼夜平分
(2)正东;北纬23°26′
(3)太阳直射;6月22日12时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了解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 的交角大小有关。这个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的正 午,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一年中,一个地方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季节而变化的,夏季大,冬季 小。因此,正午杆影长度也随季节而变化,夏季短,冬季长。
2.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 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 ( 北纬 66.5°)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 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 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 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解答】
(1)OP为旗杆正午时的影子,在6月22日缩短为零,表明该校位于23°26′N。冬至日,旗杆正午时的影子最长,此时北京昼短夜长。三个月后,日期为 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由于该校位于北回归线上,所以旗杆正午影子OP朝正北方;又OPA⊥OM,所以M也在北回归线上且在O 点的正东方。
(3)当OP为零时,说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即正午时出现太阳位于正头顶的天文现象。
故答案为:1.12;22;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 ;昼夜平分 ; 2.正东;北纬23°26′ ; 3.太阳直射;6月22日12时。
27.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时,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很多奇妙的现象。李红同学发现:阳光照射下家里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于是她就提出了下列问题,请帮助分析回答:
(1)一天中不同时刻,使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一年中不同日子,正午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2)为了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到,杭州市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   日的楼影来计算。
【答案】(1)地球的自转使一天内不同时刻太阳方位、太阳高度不同;地球公转使一年中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2)冬至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太阳高度角不同角度分析。
(2)为了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到,应该测量最长的影子距离。
【解答】(1)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我们会发现太阳有东升西落现象,早晨、中午、下午,太阳光从不同方位、以不同的角度(太阳高度角)从窗户射入,使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化;由于地球倾着身子绕太阳公转,使地球上各地在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从而使室内被太阳光直接照到的面积和光线进人室内的深度都不同,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也就不同。
(2)冬至日,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小,此时形成的影子最长,所以两居民楼间的距离应根据冬至日的楼影来计算。
故答案为:(1)地球的自转使一天内不同时刻太阳方位、太阳高度不同;地球公转使一年中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2)冬至
四、解答题
28.如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两分”“两至”四个节气,A、B、C、D分别表示“两分”“两至”四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回答:
(1)写出图中a、b、c、d分别表示的节气名称:
a   ,b   ,c   ,d   。
(2)地球公转至d处时间是   月   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是   季。
(3)地球公转至d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   (选填“最大”或“最小”);白昼   (选填“最长”或“最短”)。
(4)地球从春分日位置运行至夏至日位置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字母   表示。
(5)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   。
(6)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   、   。
【答案】(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2)12;21(或22);冬
(3)最小;最短
(4)A
(5)D;A
(6)C;D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由于b位置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a位置太阳光直射赤道,d位置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因此a位置代表的节气是春分,b位置代表的节气为夏至,c位置代表的节气为秋分,d位置代表的节气为冬至。
(2)d位置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冬至日,冬至日为12月22日,因此地球公转至d处时间是12月21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是冬季。
(3)地球公转至d处冬至日,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短。
(4)由于a位置代表的节气是春分,b位置代表的节气为夏至,因此地球从春分日位置运行至夏至日位置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A表示。
(5)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它的时段是D、A。
(6)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长夜最短;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短夜最长,因此太阳运行在秋分和冬至之间,应是昼短夜长,即图中的CD位置。
故答案为:(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2)12;21(或22);冬(3)最小;最短(4)A(5)D;A(6) C;D
29.(2020七下·长兴月考)读地球公转图(图1)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图2)回答问题:
(1)地球公转到甲处和丙处相比,杭州正午时物体的影子朝向   (填“相同”或“不同”)。
(2)太阳直射点从B移动到D时,杭州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
(3)今天是5月7日,地球运行的位置在图1中   之间。
(4)请你在图3中画出地球公转到甲处时的太阳光照图(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太阳光线)。
【答案】(1)相同
(2)昼变短,夜变长(白昼越来越短,至最短;夜越来越长,至最长)
(3)丁甲
(4)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1、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对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无太阳直射现象,正午太阳光总是从正南方向照射过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无太阳直射现象,正午太阳光总是从正北方向照射过来;
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北回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昼最长夜最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昼最短,夜最长;
3、图1中甲是夏至日(6月22日),乙是秋分(9月23日),丙是冬至(12月22日),丁是春分(3月21日);
4、甲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解答】(1)杭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无太阳直射现象,正午时太阳总是从正南方向照射过来,所以影子都是朝正北方向,是相同的;
(2)太阳直射B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太阳直射D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昼最短夜最长。所以 太阳直射点从B移动到D时,杭州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 昼变短,夜变长(白昼越来越短,至最短;夜越来越长,至最长) ;
(3)5月7日在3月21日和6月22日之间,所以地球运行的位置在图1中的丁甲之间;
(4)甲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画出图形为:
故答案为:(1)相同 (2) 昼变短,夜变长(白昼越来越短,至最短;夜越来越长,至最长) (3)丁甲 (4)
30.(2019七下·三门期末)如图所示,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 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太阳直射在EF上,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为了研究黄赤交角【指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________。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昼夜无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更替
(3)假设地球黄赤交角从23.5°变为35°,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   。
【答案】(1)B
(2)A;B;D
(3)热带和寒带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1、由于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和秋分,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
2、黄赤交角主要影响的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假如黄赤交角变为 0° ,太阳直射点将始终在赤道上,相当于春分和秋分时全年都是昼夜平分,各地的太阳高度角都将相同,无四季更替。昼夜现象依旧存在,昼夜温差仍是有的;
3、黄赤交角的度数也就是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当黄赤交角变大后,太阳能直射的范围将增大,也就是热带范围增大,南北极圈(寒带)也将增大,温带的范围将减小。
【解答】(1)由分析可知,当太阳直射在EF北回归线上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B选项正确;
(2)当黄赤交角变为 0° 时,太阳公转时不再倾斜着身子,此时太阳始终直射赤道,A选项正确。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太阳直射角都不再发生变化,每一天都像是春分或秋分全年都昼夜平分,B选项正确。由于太阳高度不再变化每天同一地方能得到的太阳辐射热量是相同的,所以不会出现四季更替,D选项正确。而由于自转仍旧存在,有昼夜变化和太阳的东升西落,所以昼夜气温是不同的,C选项错误。
故选ABD
(3)五带划分是与黄赤交角的角度是有关的,黄赤交角的度数也就是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当黄赤交角变大后,太阳能直射的范围将增大,也就是热带范围增大,南北极圈(寒带)也将增大,温带的范围将减小。所以范围将扩大的是热带和寒带。
故答案为:(1)B(2)ABD(3)热带和寒带
31.仔细读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五带分布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由于地轴始终朝一个方向倾斜,随着地球的公转,各地在一年内不同的时间内接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从而形成了炎热的夏季,寒冷的冬季,温和的春季和秋季,南北两球季节相反。
(1)如果今天是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今天南半球按四季划分属于   。
(2)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   ,因此地球上热带的范围在   
之间,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变为   时温带的划分界限与低中高纬的划分界限是一致的。
(3)如果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得夹角为90°,则地球上不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①昼夜长短变化 ②四季变化 ③昼夜更替 ④昼夜半球 ⑤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⑥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⑤⑥ D.①②⑥
【答案】(1)0°(或赤道);春季
(2)23.5°;23.5°N﹣23.5°S;30°
(3)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解答】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1)9月23日是北半球的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其纬度是0°;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南半球为春季.(2)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23.5°,因此地球上热带的范围在23.5°S﹣23.5°N之间;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变为30°时,热带的范围是30°S﹣30°N,北温带的范围是30°N﹣60°N,北寒带的范围是60°N﹣90°N,南温带的范围是30°S﹣60°S,南寒带的范围是60°S﹣90°S;五带的划分界限与低中高纬的划分界限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是一致的。(3)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变为90°,那么太阳会一直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同一地区将不会再有季节的变化;但地球依旧自转,所以会有昼夜半球,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
【分析】本题考查五带的划分及地球公转,属于基础题,理解解答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