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六节 汽化与液化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7七上·乐清期中)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
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生”水
【答案】B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的方式有: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把这种圆锥形杯子放在某些地方的空气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白玉杯子)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白玉杯内壁上,积少成多,过一段时间后杯中就会盛满水,故称常满杯.由此可见: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B错;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C正确;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空气中水蒸气可以液化成水,即自动“生”水,D正确。
故答案为:B
2.(2017七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B.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C.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水先沸腾,最后同时沸腾
D.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部汽化后,油才沸腾
【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知道沸腾的条件,并理解沸腾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同时沸腾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升高;据上面的两个知识点分析即可解决。
【解答】由于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故在开始加热时,上层的油会发生蒸发现象,同时由于油膜的覆盖,使得油下面的水无法蒸发,但随着加热,当将水加热到100℃后,再加热水就沸腾了,即发生汽化,由于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且水的沸点小于油的沸点,故此时油不会沸腾,直到水全部汽化完后,油的温度才能升高,即当温度升到油的沸点时,再加热,油才可以沸腾。
故选D
3.(2017七上·杭州期末)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纸的燃烧温度需要高于100摄氏度)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水烧开时温度达到水的沸点且水需要继续吸热,导致温度不会高于100摄氏度。
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
【答案】A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不同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发生条件和特点,属于热现象基本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①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②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③物体要燃烧的条件是达到着火点;④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吸收热量.
【解答】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虽然不能沸腾,但会蒸发,所以水会发生汽化现象.此选项错误;
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此选项正确;
C、纸锅中盛着水,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最高温度是100℃,纸锅受水的影响,不会超过100℃,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此选项正确;
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停止沸腾.此选项正确.
故选A.
4.已知液态的二氧化碳、氧和氮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78℃、﹣183℃和﹣196℃.如果在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方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物质,则首先液化而分离出来的是( )
A.氧 B.氮
C.二氧化碳 D.它们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液体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的条件:吸热和达到沸点.
【解答】解:
从数据中可知,液态氮的沸点最低,则最容易沸腾;而二氧化碳的沸点最高,很难沸腾,相反最容易液化.所以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二氧化碳.
故选C.
5.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冰棒纸时,冰棒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冰棒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冰棒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生活中的液化现象,以及它们的成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液化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解答】解: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
故答案为:C
6.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蒸食物,要求是碗不能与锅底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时,碗里的水会( )
A.稍后沸腾
B.温度总是低于锅内水的温度,因而不会沸腾
C.同时沸腾
D.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液体沸腾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但沸腾时温度不再改变,结合这些可以解决本题。对于这类在锅内或烧杯内放置容器的问题,要搞清里外的不同点,外部因为有加热装置,所以可以继续吸热,可以沸腾,而内部的液体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解答】开始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但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
此时碗中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水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水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D
7.夏天,站在开动的电风扇前人感觉很凉快是因为( )
A.风扇煽来的风是凉的
B.风扇煽来的风加快了人皮肤上汗水的蒸发
C.风扇把人周围的热空气吹走了
D.风扇把人周围的空气吹凉了
【答案】B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可以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这三个方面去采取措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解答】解:电风扇吹出的风加快了身上的空气流速,从而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时会从身上吸收热量,故有制冷作用,使人感到凉爽。
故答案为:B
8. 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会变干,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汽化 C.升华 D.液化
【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很快变干,衣服上的水分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故选:B.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9. 如图所示,下列图象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 A、图中物质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升高的,但中间有一段时间内温度却是不变的,再根据晶体熔化的规律: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判断该图象是某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B、图中物质的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降低的,但中间有一段时间内温度却是不变的,再根据晶体凝固的规律:虽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判断该图象是某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C、图中该物质的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升高的,可以判断出该图象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D、图中该物质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增长先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时就不再变化了,这与水的沸腾规律相符,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发生.水的沸腾是温度先不断升高,达到沸点时,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
10. 福城郴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资兴的“迷漫小东江”、宜章莽山的“翠屏雾海”、汝城热水温泉上的“白雾”,这些景观中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
【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解答】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的液态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故选A.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叫液化.
1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人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酒精是比较容易汽化和液化的物体;酒精受热就会迅速的汽化,形成酒精蒸汽;酒精蒸汽受冷就会液化,形成酒精。
【解答】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酒精受热就会汽化形成酒精蒸汽,将塑料袋鼓起来;装有酒精蒸汽的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来,酒精蒸汽就会液化形成液态的酒精,袋子就又瘪了。
故答案为:D
12.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组织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A.温度 B.熔点 C.沸点 D.凝固点
【答案】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分析】氯乙烷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由于氯化烷是迅速汽化,所以发生的是沸腾现象,因为是在常温下发生沸腾,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很容易沸腾。
【解答】根据题意,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常温下汽化现象说明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
固定答案为:C
13.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大锅内的水满足水体沸腾的条件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大锅内碗中的汤,虽然最终能达到沸点,但是与碗外水的温度相同,不能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14.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主要用来探究
A.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
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答案】A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在本题实验中,两物体具有相同的表面积,在相同的位置,表面空气流速是相同的,一个在树荫下,一个在阳光下,所以研究的是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故选A。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15.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B.进行消毒
C.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D.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解答】牙医是通过观察口腔内的病灶在小镜子里面成的像来确定病情的,当冷的小镜子进入到温暖且水蒸气较多的口腔中时,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吸附在平面镜上,使人看不清楚成像的情况,也就无法确定病情.烤一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镜子的温度,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牙医看清楚牙齿的情况;
故选A。
【分析】冬天,小镜子的温度较低,是造成水蒸气液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加热镜子就不会发生液化现象。
二、填空题
16.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 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答案】液化;外侧;内侧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解答】解:
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水是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
炎热的夏天,打开了车内的空调,车外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寒冬,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出现在车窗的内侧.
故答案为:液化;外侧;内侧.
【分析】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要判断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要看车内外的温度高低情况:
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高,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车内侧;
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低.车外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车外侧.
17.(2017七上·临海期末)早餐店用多层蒸笼蒸馒头时,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科多次观察后
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会 (填“吸收”或“放出”)更多热量,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答案】液化(凝结);放出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态变化:汽化、液化、熔化、凝固、升华、凝华;其中吸热:汽化、熔化、升华,其中放热:液化、凝固、凝华。
【解答】解:高温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蒸笼盖,会变成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从而造成上面的馒头先熟。
故答案为:液化;放出。
18.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规律”.为了完成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温度和 .实验表明:水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 .
【答案】加热时间 ;不变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解:探究“水沸腾的规律”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温度和加热时间.实验表明:水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加热时间;不变.
【分析】水沸腾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吸热,水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
19.(2020七上·柯桥月考) 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 (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
【答案】98;吸热;保持不变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解:(1)水沸腾时保持沸点温度不变,由图可见,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
(2)图象上从第4min到第6min这段时间内,水的温度保持在98℃不变,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98;吸热;保持不变
【分析】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沸点不变.
三、综合题
20. 图甲为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分钟后,停止记录.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在当时的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你认为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回答出一条即可)
(3)由乙图可知水的沸腾过程中特点是 .
(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可能是 .(回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1)96℃
(2)98;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吸热但温度不变
(4)水的初温低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解:(1)由图甲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96℃;
(2)由图乙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时,沸点低于100℃;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偏多,或者水的初温度太低.
故答案为:
(1)96℃;(2)98;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3)吸热但温度不变;(4)水的初温低.
【分析】(1)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注意分度值;
(2)根据沸点的概念判断出水的沸点;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3)掌握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影响实验时间的因素有:水的初温、环境温度、酒精灯的火焰、水量多少、是否加盖子等.
21. 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2) 当观察到 时,说明水已沸腾;
(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
(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
【答案】(1)89
(2)温度计度数不变
(3)继续吸热
(4)A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解:(1)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89℃.
(2)水在沸腾时,水温都达到沸点,温度不再升高,水在各个部位同时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加之越往水面液体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
(3)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收热量,因此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
(4)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如图A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升高到沸点以后,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图A所示的是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B是晶体熔化图象,C图是晶体凝固图象,D图表示吸收热量,温度一直升高,故BCD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89;(2)温度计度数不变;(3)继续吸热;(4)A.
【分析】(1)温度计的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是示数,再进行读数;
(2)水沸腾前和沸腾时都会从水底冒出气泡,但一种缓慢、一种剧烈,且在温度和形态变化上也有不同.
(3)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对各个图象注意分析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
22.(2017七上·临海期末)以下是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
【提出问题】
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
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跟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设计方案与实验】
小科为了验证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
量相等的水,在乙玻璃板的下方用酒精灯加热(如图所示)。
①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水蒸发快慢与 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水的 和它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②实验发现:乙中的水蒸发得较快,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拓展提高】
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发现酒精更容易干,你认为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 有关。
【答案】(1)液体温度高低;表面积大小;在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相同的条件下,温度高的液体蒸发快
(2)液体种类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常见因素有三个: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被研究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即控制不研究的因素保持一定;另外液体的种类不同,蒸发快慢也不同。
【解答】解:(1)液体蒸发的快慢液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液体的表面积与液面上方的气流相同;
(2)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发现酒精更容易干,说明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故答案为:(1)液体温度高低;表面积大小;在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相同的条件下,温度高的液体蒸发快
(2)液体种类。
1 / 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六节 汽化与液化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7七上·乐清期中)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
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生”水
2.(2017七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B.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C.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水先沸腾,最后同时沸腾
D.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部汽化后,油才沸腾
3.(2017七上·杭州期末)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纸的燃烧温度需要高于100摄氏度)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水烧开时温度达到水的沸点且水需要继续吸热,导致温度不会高于100摄氏度。
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
4.已知液态的二氧化碳、氧和氮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78℃、﹣183℃和﹣196℃.如果在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方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物质,则首先液化而分离出来的是( )
A.氧 B.氮
C.二氧化碳 D.它们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5.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冰棒纸时,冰棒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冰棒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冰棒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6.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蒸食物,要求是碗不能与锅底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时,碗里的水会( )
A.稍后沸腾
B.温度总是低于锅内水的温度,因而不会沸腾
C.同时沸腾
D.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7.夏天,站在开动的电风扇前人感觉很凉快是因为( )
A.风扇煽来的风是凉的
B.风扇煽来的风加快了人皮肤上汗水的蒸发
C.风扇把人周围的热空气吹走了
D.风扇把人周围的空气吹凉了
8. 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会变干,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汽化 C.升华 D.液化
9. 如图所示,下列图象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 )
A. B. C. D.
10. 福城郴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资兴的“迷漫小东江”、宜章莽山的“翠屏雾海”、汝城热水温泉上的“白雾”,这些景观中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
1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人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12.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组织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A.温度 B.熔点 C.沸点 D.凝固点
13.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14.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主要用来探究
A.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
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15.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B.进行消毒
C.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D.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二、填空题
16.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 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17.(2017七上·临海期末)早餐店用多层蒸笼蒸馒头时,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科多次观察后
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会 (填“吸收”或“放出”)更多热量,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18.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规律”.为了完成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温度和 .实验表明:水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 .
19.(2020七上·柯桥月考) 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 (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
三、综合题
20. 图甲为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分钟后,停止记录.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在当时的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你认为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回答出一条即可)
(3)由乙图可知水的沸腾过程中特点是 .
(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可能是 .(回答出一条即可)
21. 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2) 当观察到 时,说明水已沸腾;
(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
(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
四、实验探究题
22.(2017七上·临海期末)以下是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
【提出问题】
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
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跟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设计方案与实验】
小科为了验证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
量相等的水,在乙玻璃板的下方用酒精灯加热(如图所示)。
①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水蒸发快慢与 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水的 和它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②实验发现:乙中的水蒸发得较快,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拓展提高】
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发现酒精更容易干,你认为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 有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的方式有: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把这种圆锥形杯子放在某些地方的空气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白玉杯子)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白玉杯内壁上,积少成多,过一段时间后杯中就会盛满水,故称常满杯.由此可见: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B错;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C正确;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空气中水蒸气可以液化成水,即自动“生”水,D正确。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知道沸腾的条件,并理解沸腾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同时沸腾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升高;据上面的两个知识点分析即可解决。
【解答】由于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故在开始加热时,上层的油会发生蒸发现象,同时由于油膜的覆盖,使得油下面的水无法蒸发,但随着加热,当将水加热到100℃后,再加热水就沸腾了,即发生汽化,由于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且水的沸点小于油的沸点,故此时油不会沸腾,直到水全部汽化完后,油的温度才能升高,即当温度升到油的沸点时,再加热,油才可以沸腾。
故选D
3.【答案】A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不同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发生条件和特点,属于热现象基本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①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②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③物体要燃烧的条件是达到着火点;④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吸收热量.
【解答】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虽然不能沸腾,但会蒸发,所以水会发生汽化现象.此选项错误;
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此选项正确;
C、纸锅中盛着水,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最高温度是100℃,纸锅受水的影响,不会超过100℃,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此选项正确;
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停止沸腾.此选项正确.
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液体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的条件:吸热和达到沸点.
【解答】解:
从数据中可知,液态氮的沸点最低,则最容易沸腾;而二氧化碳的沸点最高,很难沸腾,相反最容易液化.所以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二氧化碳.
故选C.
5.【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生活中的液化现象,以及它们的成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液化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解答】解: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
故答案为:C
6.【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液体沸腾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但沸腾时温度不再改变,结合这些可以解决本题。对于这类在锅内或烧杯内放置容器的问题,要搞清里外的不同点,外部因为有加热装置,所以可以继续吸热,可以沸腾,而内部的液体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解答】开始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但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
此时碗中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水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水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D
7.【答案】B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可以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这三个方面去采取措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解答】解:电风扇吹出的风加快了身上的空气流速,从而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时会从身上吸收热量,故有制冷作用,使人感到凉爽。
故答案为:B
8.【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很快变干,衣服上的水分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故选:B.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9.【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 A、图中物质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升高的,但中间有一段时间内温度却是不变的,再根据晶体熔化的规律: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判断该图象是某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B、图中物质的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降低的,但中间有一段时间内温度却是不变的,再根据晶体凝固的规律:虽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判断该图象是某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C、图中该物质的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升高的,可以判断出该图象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D、图中该物质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增长先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时就不再变化了,这与水的沸腾规律相符,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发生.水的沸腾是温度先不断升高,达到沸点时,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
10.【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解答】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的液态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故选A.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叫液化.
11.【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酒精是比较容易汽化和液化的物体;酒精受热就会迅速的汽化,形成酒精蒸汽;酒精蒸汽受冷就会液化,形成酒精。
【解答】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酒精受热就会汽化形成酒精蒸汽,将塑料袋鼓起来;装有酒精蒸汽的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来,酒精蒸汽就会液化形成液态的酒精,袋子就又瘪了。
故答案为:D
12.【答案】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分析】氯乙烷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由于氯化烷是迅速汽化,所以发生的是沸腾现象,因为是在常温下发生沸腾,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很容易沸腾。
【解答】根据题意,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常温下汽化现象说明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
固定答案为:C
13.【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大锅内的水满足水体沸腾的条件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大锅内碗中的汤,虽然最终能达到沸点,但是与碗外水的温度相同,不能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14.【答案】A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在本题实验中,两物体具有相同的表面积,在相同的位置,表面空气流速是相同的,一个在树荫下,一个在阳光下,所以研究的是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故选A。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15.【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解答】牙医是通过观察口腔内的病灶在小镜子里面成的像来确定病情的,当冷的小镜子进入到温暖且水蒸气较多的口腔中时,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吸附在平面镜上,使人看不清楚成像的情况,也就无法确定病情.烤一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镜子的温度,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牙医看清楚牙齿的情况;
故选A。
【分析】冬天,小镜子的温度较低,是造成水蒸气液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加热镜子就不会发生液化现象。
16.【答案】液化;外侧;内侧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解答】解:
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水是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
炎热的夏天,打开了车内的空调,车外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寒冬,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出现在车窗的内侧.
故答案为:液化;外侧;内侧.
【分析】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要判断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要看车内外的温度高低情况:
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高,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车内侧;
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低.车外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车外侧.
17.【答案】液化(凝结);放出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态变化:汽化、液化、熔化、凝固、升华、凝华;其中吸热:汽化、熔化、升华,其中放热:液化、凝固、凝华。
【解答】解:高温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蒸笼盖,会变成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从而造成上面的馒头先熟。
故答案为:液化;放出。
18.【答案】加热时间 ;不变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解:探究“水沸腾的规律”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温度和加热时间.实验表明:水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加热时间;不变.
【分析】水沸腾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吸热,水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
19.【答案】98;吸热;保持不变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解:(1)水沸腾时保持沸点温度不变,由图可见,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
(2)图象上从第4min到第6min这段时间内,水的温度保持在98℃不变,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98;吸热;保持不变
【分析】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沸点不变.
20.【答案】(1)96℃
(2)98;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吸热但温度不变
(4)水的初温低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解:(1)由图甲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96℃;
(2)由图乙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时,沸点低于100℃;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偏多,或者水的初温度太低.
故答案为:
(1)96℃;(2)98;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3)吸热但温度不变;(4)水的初温低.
【分析】(1)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注意分度值;
(2)根据沸点的概念判断出水的沸点;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3)掌握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影响实验时间的因素有:水的初温、环境温度、酒精灯的火焰、水量多少、是否加盖子等.
21.【答案】(1)89
(2)温度计度数不变
(3)继续吸热
(4)A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解:(1)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89℃.
(2)水在沸腾时,水温都达到沸点,温度不再升高,水在各个部位同时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加之越往水面液体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
(3)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收热量,因此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
(4)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如图A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升高到沸点以后,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图A所示的是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B是晶体熔化图象,C图是晶体凝固图象,D图表示吸收热量,温度一直升高,故BCD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89;(2)温度计度数不变;(3)继续吸热;(4)A.
【分析】(1)温度计的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是示数,再进行读数;
(2)水沸腾前和沸腾时都会从水底冒出气泡,但一种缓慢、一种剧烈,且在温度和形态变化上也有不同.
(3)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对各个图象注意分析即可.
22.【答案】(1)液体温度高低;表面积大小;在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相同的条件下,温度高的液体蒸发快
(2)液体种类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常见因素有三个: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被研究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即控制不研究的因素保持一定;另外液体的种类不同,蒸发快慢也不同。
【解答】解:(1)液体蒸发的快慢液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液体的表面积与液面上方的气流相同;
(2)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发现酒精更容易干,说明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故答案为:(1)液体温度高低;表面积大小;在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相同的条件下,温度高的液体蒸发快
(2)液体种类。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