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九下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九上·兴化月考)下图是苏俄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实施了( )
A.农奴制改革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
【答案】C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时间“1921—192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的时间是1861年,不符合题意;B项的时间是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大提高,C项符合题意;D项是1925年之后的事,是在1936年的苏联新宪法的颁布形成的,不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经济政策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区别。
2.(2017九上·南充月考)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 )
A.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B.实现了工业化
C.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D.无产阶级掌权
【答案】A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苏俄政府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苏俄新经济政策通过实行局部的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其特征是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的关系来发展社会经济,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经济政策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区别。
3.(2017·泰州)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 )
A.推行农奴制改革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形成斯大林模式
【答案】C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本题难度适中,1918——1920年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农民积极性,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原因是实施新经济政策,提高农民积极性,恢复生产力,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
4.(2018九下·合肥模拟)1928年 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 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 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 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 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1928年 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 计划、4 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可知,1928年的4 以后是1932年,此时美国正经历经济危机,而苏联从1928年开始了一五计划,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受到美国人的关注。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5.(2017九下·龙岗期中)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迅速且全面和谐 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致力于工业化且成果显著 D.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20世纪30年代正是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的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并且取得了突出成就,到1936年,两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新宪法通过,宣布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起来,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所以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选C。
6.(2021·百色模拟)1932年,苏联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70%,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大大缩小。这说明了( )
A. 推行新经济政策取得了成效
B.实施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没有负作用
C.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新突破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重创
【答案】C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70%,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距大大缩小”体现出了苏联“一五计划”中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新突破,选项C符合题意,
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开始实施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实施高度集中体制没有负作用,选项B不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受到重创,选项D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7.(2020·广东)题30表显示的是苏联五年计划执行情况。导致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
A.经济体制僵化 B.中苏关系破裂
C.欧共体的扩大 D..社会性质改变
【答案】A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框表可知,“八五”,“九五”,“十五”期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社会劳动生产增长不断下降;其原因是由于斯大林模式具有严重的弊端,经济体制僵化。1936年苏联新宪法通过,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由于斯大林模式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斯大林模式的高度集权模式,经济体制僵化,阻碍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A项经济体制僵化是导致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导致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把握与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8.(2020·东城模拟)列宁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是因为1921年苏俄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答案】C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1921年苏俄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它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巩固工农联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时间、目的、内容、特点、性质、作用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同时,题干中的“1921年”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9.(2020·安徽模拟)如图为苏联解体后讽刺斯大林时代工业化进程弊端的漫画。作者旨在说明( )
A.苏联农业与重工业比例失调 B.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苏联工业化时代经济文化落后 D.体制弊端导致后来苏联解体
【答案】A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从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出,斯大林时代的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这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A选项符合题意;
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符合斯大林模式,但不合题意,B选项不符合题意;
苏联工业化时代经济文化落后不符合史实,C选项不符合题意;
体制弊端导致后来苏联解体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苏联模式的消极影响。
10.下图中某条拆线反映了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的趋势,这条拆线是苏、美、英、法四国1928-1936年工业生产指数变化趋势图(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斯大林贡献的理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执政后,1928——1937年,苏联成功完成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1936年斯大林经济模式形成,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所以1928——1936年苏联经济持续增长。故此题选D。
11.二十世纪30年代,苏联利用当时对苏联工业化有利的国际时机,采取积极政策,从西方大量引进先进技术、资金和人才,加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使苏联的国力大大增强,为二战期间有效地抵御住德国法西斯的进攻和取得胜利,以及战后的美苏争霸奠定了经济基础.这个有利的国际时机是指( )
A.西方国家集中力量应对日益猖獗的法西斯势力,放松对苏联的经济封锁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第二次世界大战迫近,各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前的准备
D.因为大危机的出现,西方迫切需要向外国输出资本、技术,寻找摆脱危机出路
【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本题从时间范围上看是“二十世纪30年代”这个时期,主要资本主要国家爆发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西方迫切需要向外国输出资本、技术,寻找摆脱危机出路
,苏联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加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使苏联的国力大大增强。故选D项。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积极意义,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第二,它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第三,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12.(2018·黄石)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材料中的“列宁的思路”是指( )
A.建立苏维埃政权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建立计划经济模式
【答案】B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在苏俄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恢复和发展了商品经济,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项建立苏维埃政权属于政治角度,材料内容属于经济探索,A不符合题意;CD项是斯大林时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它是苏联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实行的经济政策,在世界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3.(2016·恩平模拟)80年前,苏联正式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对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经济发展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以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停止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正式形成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斯大林模式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D.优先发展轻工业,使重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是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
【答案】C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A.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故该项错误。B.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故该项错误。C.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越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国。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故该项正确。D.在经济建设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结果造成了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轻工业、农业长期停滞不前。故该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重点识记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影响。
14.(2016九上·新乡期末)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C.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
【答案】D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斯大林时期,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理解分析能力。
15.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在①②两处应分别填入( )
A.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解体 B.①以工代赈②苏联解体
C.①农业集体化②苏联解体 D.①1936年新宪法②苏联解体
【答案】A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经济发展的认识,考查题目的结构示意图,时间是1921年-1925年,苏俄面临着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因此①处填写新经济政策,后来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暴露出来,苏联进行了改革,到20世纪末,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用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因此,②处填苏联解体,本题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的影响很大,它造成苏联农重轻比例严重失调,严重影响了苏联人民的生产生活,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巨大挫折,这给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教训,所以我国的改革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表1
表1: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
项目 年份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注:普特=16.8千克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材料二: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国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2)概括1921——1925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的原因。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
(4)概括材料三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的看法?
【答案】(1)原因:战争的影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变化趋势:逐步增加(上升)。
主要原因:社会相对安定;实行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作者的看法:赞赏(或肯定)苏联实施“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1)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本题也要注意亩题,题目是要求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就是说既要依据材料一回答,又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反映了苏俄(联)1913一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其中1921年比1913减少非常多,主要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三年内战破坏,以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一中,苏俄(联)1921一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是逐步增加(上升)。其主要原因有:此时三年内战已经结束,社会相对安定,列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二讲述了列宁逝世后,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实行改革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到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规定苏联是一个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苏联确立的“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
(4)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三描述20禅己30年代,苏联实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同时期的资本主义世界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破坏,经济面临崩溃,由此可见,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的看法是:赞赏(或肯定)苏联实施“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17.(2016·南充)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所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哪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二所反映的事件标志着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导致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事件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什么事件?列宁新经济政策“新”的具体内容指什么?材料中“苏联的模式”具体指什么?
【答案】(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珍珠港事件或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十月革命;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斯大林模式.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世界局势紧张,使人类面临战争的威胁;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夫妇在萨拉热窝市遇刺身亡,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2)图二“日本投降仪式”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太平洋战争序幕,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3)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得社会主义主义由梦想变成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面临着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故列宁新经济政策“新”的具体内容指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材料中“苏联的模式”具体指斯大林模式,也就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答案为:(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珍珠港事件或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3)十月革命;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斯大林模式.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2)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3)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本题主要考查两次世界大战和苏联经济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18.(2018·贺州)阅读下列并结合所学知识,回谷问题。
材料一: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晨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粮食供应困唯,苏联政府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你为“斯大林式”,据苏联官统计,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地,大力加强国家寻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对外贸易趋向活跃,人民生活水得到恢复和改善。新政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包机,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斯大林时期国家经济政策发生的变化。简析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你谈谈罗斯福新政带来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斯大林模式与罗斯福新政有何相同点?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变化:①逐渐取消新经济政策;②优先发展重工业;③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④形成高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背景: ①新经济政策实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②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③处于帝国主义包围;④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2)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
影响:①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②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③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走出经济危机;④避免了法西斯上台,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⑤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发展;⑥开启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⑦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3)相同点:①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②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③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启示:①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确立,都要随社会的发展进行不断的调整;②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重要手段;③不同制度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④不同社会制度对人类社会的进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比较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异同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时期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表现在:逐渐取消新经济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形成高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是: 新经济政策实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苏联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等。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了。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是:使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走出经济危机;避免了法西斯上台,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发展;开启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等。
(3)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包括: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等等。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确立,都要随社会的发展进行不断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重要手段;不同制度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不同社会制度对人类社会的进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等
故答案为:(1)变化:①逐渐取消新经济政策;②优先发展重工业;③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④形成高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背景: ①新经济政策实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②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③处于帝国主义包围;④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2)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影响:①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②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③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走出经济危机;④避免了法西斯上台,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⑤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发展;⑥开启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⑦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3)相同点:①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②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③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启示:①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确立,都要随社会的发展进行不断的调整;②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重要手段;③不同制度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④不同社会制度对人类社会的进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综合性的历史知识,苏联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美国罗斯福新政,都是国家对于经济进行的调控和改革手段,历年来作为考试的重点内容需要学生掌握。
1 / 1历史九下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九上·兴化月考)下图是苏俄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实施了( )
A.农奴制改革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
2.(2017九上·南充月考)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 )
A.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B.实现了工业化
C.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D.无产阶级掌权
3.(2017·泰州)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 )
A.推行农奴制改革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形成斯大林模式
4.(2018九下·合肥模拟)1928年 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 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 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 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 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5.(2017九下·龙岗期中)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迅速且全面和谐 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致力于工业化且成果显著 D.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2021·百色模拟)1932年,苏联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70%,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大大缩小。这说明了( )
A. 推行新经济政策取得了成效
B.实施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没有负作用
C.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新突破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重创
7.(2020·广东)题30表显示的是苏联五年计划执行情况。导致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
A.经济体制僵化 B.中苏关系破裂
C.欧共体的扩大 D..社会性质改变
8.(2020·东城模拟)列宁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是因为1921年苏俄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9.(2020·安徽模拟)如图为苏联解体后讽刺斯大林时代工业化进程弊端的漫画。作者旨在说明( )
A.苏联农业与重工业比例失调 B.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苏联工业化时代经济文化落后 D.体制弊端导致后来苏联解体
10.下图中某条拆线反映了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的趋势,这条拆线是苏、美、英、法四国1928-1936年工业生产指数变化趋势图( )
A.① B.② C.③ D.④
11.二十世纪30年代,苏联利用当时对苏联工业化有利的国际时机,采取积极政策,从西方大量引进先进技术、资金和人才,加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使苏联的国力大大增强,为二战期间有效地抵御住德国法西斯的进攻和取得胜利,以及战后的美苏争霸奠定了经济基础.这个有利的国际时机是指( )
A.西方国家集中力量应对日益猖獗的法西斯势力,放松对苏联的经济封锁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第二次世界大战迫近,各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前的准备
D.因为大危机的出现,西方迫切需要向外国输出资本、技术,寻找摆脱危机出路
12.(2018·黄石)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材料中的“列宁的思路”是指( )
A.建立苏维埃政权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建立计划经济模式
13.(2016·恩平模拟)80年前,苏联正式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对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经济发展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以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停止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正式形成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斯大林模式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D.优先发展轻工业,使重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是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
14.(2016九上·新乡期末)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C.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
15.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在①②两处应分别填入( )
A.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解体 B.①以工代赈②苏联解体
C.①农业集体化②苏联解体 D.①1936年新宪法②苏联解体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表1
表1: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
项目 年份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注:普特=16.8千克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材料二: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国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2)概括1921——1925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的原因。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
(4)概括材料三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的看法?
17.(2016·南充)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所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哪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二所反映的事件标志着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导致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事件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什么事件?列宁新经济政策“新”的具体内容指什么?材料中“苏联的模式”具体指什么?
18.(2018·贺州)阅读下列并结合所学知识,回谷问题。
材料一: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晨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粮食供应困唯,苏联政府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你为“斯大林式”,据苏联官统计,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地,大力加强国家寻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对外贸易趋向活跃,人民生活水得到恢复和改善。新政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包机,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斯大林时期国家经济政策发生的变化。简析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你谈谈罗斯福新政带来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斯大林模式与罗斯福新政有何相同点?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时间“1921—192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的时间是1861年,不符合题意;B项的时间是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大提高,C项符合题意;D项是1925年之后的事,是在1936年的苏联新宪法的颁布形成的,不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经济政策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区别。
2.【答案】A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苏俄政府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苏俄新经济政策通过实行局部的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其特征是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的关系来发展社会经济,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经济政策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区别。
3.【答案】C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本题难度适中,1918——1920年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农民积极性,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原因是实施新经济政策,提高农民积极性,恢复生产力,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
4.【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1928年 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 计划、4 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可知,1928年的4 以后是1932年,此时美国正经历经济危机,而苏联从1928年开始了一五计划,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受到美国人的关注。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5.【答案】C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20世纪30年代正是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的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并且取得了突出成就,到1936年,两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新宪法通过,宣布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起来,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所以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选C。
6.【答案】C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70%,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距大大缩小”体现出了苏联“一五计划”中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新突破,选项C符合题意,
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开始实施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实施高度集中体制没有负作用,选项B不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受到重创,选项D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7.【答案】A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框表可知,“八五”,“九五”,“十五”期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社会劳动生产增长不断下降;其原因是由于斯大林模式具有严重的弊端,经济体制僵化。1936年苏联新宪法通过,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由于斯大林模式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斯大林模式的高度集权模式,经济体制僵化,阻碍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A项经济体制僵化是导致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导致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把握与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8.【答案】C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1921年苏俄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它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巩固工农联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时间、目的、内容、特点、性质、作用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同时,题干中的“1921年”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9.【答案】A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从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出,斯大林时代的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这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A选项符合题意;
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符合斯大林模式,但不合题意,B选项不符合题意;
苏联工业化时代经济文化落后不符合史实,C选项不符合题意;
体制弊端导致后来苏联解体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苏联模式的消极影响。
10.【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斯大林贡献的理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执政后,1928——1937年,苏联成功完成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1936年斯大林经济模式形成,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所以1928——1936年苏联经济持续增长。故此题选D。
11.【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本题从时间范围上看是“二十世纪30年代”这个时期,主要资本主要国家爆发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西方迫切需要向外国输出资本、技术,寻找摆脱危机出路
,苏联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加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使苏联的国力大大增强。故选D项。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积极意义,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第二,它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第三,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12.【答案】B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在苏俄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恢复和发展了商品经济,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项建立苏维埃政权属于政治角度,材料内容属于经济探索,A不符合题意;CD项是斯大林时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它是苏联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实行的经济政策,在世界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3.【答案】C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A.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故该项错误。B.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故该项错误。C.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越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国。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故该项正确。D.在经济建设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结果造成了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轻工业、农业长期停滞不前。故该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重点识记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影响。
14.【答案】D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斯大林时期,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理解分析能力。
15.【答案】A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经济发展的认识,考查题目的结构示意图,时间是1921年-1925年,苏俄面临着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因此①处填写新经济政策,后来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暴露出来,苏联进行了改革,到20世纪末,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用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因此,②处填苏联解体,本题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的影响很大,它造成苏联农重轻比例严重失调,严重影响了苏联人民的生产生活,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巨大挫折,这给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教训,所以我国的改革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
16.【答案】(1)原因:战争的影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变化趋势:逐步增加(上升)。
主要原因:社会相对安定;实行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作者的看法:赞赏(或肯定)苏联实施“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1)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本题也要注意亩题,题目是要求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就是说既要依据材料一回答,又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反映了苏俄(联)1913一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其中1921年比1913减少非常多,主要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三年内战破坏,以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一中,苏俄(联)1921一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是逐步增加(上升)。其主要原因有:此时三年内战已经结束,社会相对安定,列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二讲述了列宁逝世后,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实行改革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到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规定苏联是一个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苏联确立的“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
(4)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三描述20禅己30年代,苏联实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同时期的资本主义世界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破坏,经济面临崩溃,由此可见,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的看法是:赞赏(或肯定)苏联实施“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17.【答案】(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珍珠港事件或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十月革命;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斯大林模式.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世界局势紧张,使人类面临战争的威胁;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夫妇在萨拉热窝市遇刺身亡,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2)图二“日本投降仪式”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太平洋战争序幕,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3)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得社会主义主义由梦想变成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面临着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故列宁新经济政策“新”的具体内容指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材料中“苏联的模式”具体指斯大林模式,也就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答案为:(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珍珠港事件或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3)十月革命;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斯大林模式.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2)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3)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本题主要考查两次世界大战和苏联经济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18.【答案】(1)变化:①逐渐取消新经济政策;②优先发展重工业;③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④形成高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背景: ①新经济政策实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②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③处于帝国主义包围;④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2)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
影响:①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②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③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走出经济危机;④避免了法西斯上台,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⑤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发展;⑥开启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⑦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3)相同点:①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②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③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启示:①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确立,都要随社会的发展进行不断的调整;②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重要手段;③不同制度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④不同社会制度对人类社会的进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比较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异同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时期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表现在:逐渐取消新经济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形成高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是: 新经济政策实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苏联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等。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了。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是:使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走出经济危机;避免了法西斯上台,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发展;开启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等。
(3)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包括: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等等。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确立,都要随社会的发展进行不断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重要手段;不同制度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不同社会制度对人类社会的进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等
故答案为:(1)变化:①逐渐取消新经济政策;②优先发展重工业;③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④形成高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背景: ①新经济政策实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②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③处于帝国主义包围;④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2)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影响:①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②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③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走出经济危机;④避免了法西斯上台,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⑤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发展;⑥开启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⑦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3)相同点:①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②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③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启示:①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确立,都要随社会的发展进行不断的调整;②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重要手段;③不同制度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④不同社会制度对人类社会的进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综合性的历史知识,苏联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美国罗斯福新政,都是国家对于经济进行的调控和改革手段,历年来作为考试的重点内容需要学生掌握。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