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2节 《二力平衡》导学案
文家中学 左立刚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力的平衡;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
难点:探究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内容: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阅读课本20页-21页,然后将答案写在下面的空白处,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内交流。
1、什么是平衡状态? 什么时候我们就说几个力平衡?
2、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力,但我们周围有没有不受力的物体?
3、探究二力平衡的试验中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4、二力平衡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二、预习反思:
在你预习的过程中,你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课堂上大家一块解决,比比看谁找出的问题最多
课内探究学案
【知识回顾,导入新课】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引入新课: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 或
状态。但是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为什么有些物体受力还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我们一块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自主学习】
1、预习总结,展示问题(学习要求:组内交流预习情况,找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初步构建知识体系
自主探究点一:力的平衡和物体的平衡状态
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认识并了解力的平衡,及物体处于什么状态为平衡状态。
自主探究点二:二力平衡条件
<一>、实验探究,重点突破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如果是受到两个力,那么这两个力有什么特点?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本上的实验,实验前小组讨论:
1、如何判断两个力的大小关系?
2、如何判断两个力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二>进行试验
1、实验器材:铁架台、小木块、钩码、滑轮 细线
2、实验说明
把铁架台、小木块、钩码、滑轮 细线依次安放好,改变两边钩码的个数,把小木块旋转一个角度,观察小木块运动情况。
3、实验操作
(1)调节两个铁架台的高度,使两个滑轮大致在同一高度
(2)让细线一端系在木块一测,另一端穿过滑轮(方便挂钩码)
(3)先在细线一端各挂两个砝码让小车固定住并观察小车运动情况
(4)在一个铁架台的一侧加挂两个砝码,观察小车运动情况
(5)让两个铁架台两端的砝码个数相等(保持各2个),把木块在水平面上旋转一个角度后释放观察小车运动情况
(6)把实验现象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小木块在水平方向所受力情况
小车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大小
方向
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相等
相反
是
不相等
相反
是
相等
相反
否
在小组实验与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三>整理反思,归纳梳理
请每位同学整理、补充、反思,修改刚才学习的内容,用简短的语言完成知识网络,小组内交流完善。
<四>归纳总结,巩固检测
1、课桌上的课本受到的重力与哪个力是平衡力?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
B.物体如果有外力作用,不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
C.两个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的;
D.一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在不断改变,它受到的力一定不平衡
3、起重机吊起重物在空中静止不动时,钢索的拉力是4×105N,若起重机以0.2m/s速度把重物匀速下落,?? 则钢索的拉力将(????? )
? A.大于4×105N B.等于4×105N;
C.小于4×105N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4、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 ( )
A、一定是平衡力 B、可能是平衡力
C、不是平衡力 D、无法判断
5、人用手提着一只水桶站在地面上,下列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手对水桶的拉力和水桶对手的拉力
B、手对水桶的拉力和水桶的重力
C、水桶的重力和地面对人体的支持力
D、水桶对手的拉力和水桶的重力
<五>学习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那些收获?
课后延伸学案
1、重10000N的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3倍,则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多少N?
2、用80N的水平力F把重为40N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这时物体静止在原处,则它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N。
3、如图2所示,若悬绳A和弹簧秤B的重力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
A.A对B的拉力与B对C的拉力;
B.B对A的拉力与A对B的拉力;
C.A对B的拉力与C对B的拉力;
D.B对C的拉力与C对B的拉力.
4、下列四种情况中,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保持平衡的是 ( )
A.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B.自由下落的石块
C.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上爬的人
D.沿斜坡匀速向上行使的汽车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