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0 12:34:10

文档简介

永寿中学2021~202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国: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4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法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有管仲、李悝、中不害、商鞅等代表人物,以商鞅变法为明确确
立,以秦统一中国为鼎盛,达到了相当精细的程度(参见《睡虎地秦简》)。法家虽然在秦以后的
中国历史中,各受历代统治者和学人表面上鄙弃,然而实际上其统治国家的不分贵贱、以法治国
思想和所创立的众多诸如郡县制、功绩制、户籍制等制度设计,深刻扎根于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演
化中,形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形态的思想上外儒内法,儒法合流,制度上“百代都行秦政法”。可以
说,是法家真正奠定和塑造了中华数千年的大一统的封建制度格局。因此,在中华文明的制度
历史上,法家事实上是具体制度形态上影响最大的思想体系。

从法家的起源和其核心的思想而言,法家毫无疑问是起源于道家,可以说是道家思想在社
会治理的显现和具象化,法是道的人间化。从起源来看,《汉书·艺文志》认为,“法家者流,盖出

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也就是说,法家上古就来自于司法实践。以法家思想来看,法家
所秉承道家的天地自然的规则,认为人间治理同样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则,而不应该以君王官吏
的个人意志擅自更改,认为法是道在人间的显化,只有通过确立道的化身一法,才能通过法的
约束而实现道家的无为而治,例如,后世认为是法家的改革家的管仲所著《管子》一书,其《明法》
篇开篇即讲,“所谓治国者,主道明也”,这里的道明,实际上就是通道明道,进而指出,“先王之治
国也,不淫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也”“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
量功,不自度也”。整部《管子》所体现的处处是类似的道法治国的思想。所以,班固在《汉书·
艺文志》将《管子》列为道家典籍而不是法家典籍。
对于法家思想论释的最为彻底的毫无疑问是《商君书》,《商君书》被认为是商鞅或者其下属
所著,但其中显然有些篇章(如《徕民》)是后人托做,这已有明确结论,但《商君书》所表达的思想
的确是法家的精要。《商君书》毫无疑问贯彻了以法治国、重刑轻赏、以法止刑、贵贱平等等理
念。但其中亦充分体现了道家大道不仁,圣人无为而治,不行仁而行道的思想,例如《商君书·
画策》,“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在对待仁义的态度上,法家更是与道
家一致,例如《道德经》所言,“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总: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如《商君书·说民》所言,“辨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微也:感仁,过之母也,任誉,奸之鼠
也”,可谓如出一辙。这里不是说圣人认为仁义不重要,而是认为仁义靠说教没有用,最后只能
变成口头的假仁假义,如《商君书·画策》所言,“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
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所以法家认为要以法、信、权治天下,而首要是
【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第1页(共8页)】
22552B永寿中学2021~202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道显示的是人世间秩序,法显示的是万物秩序”错误,曲解原意,原文是“法是道的万物秩序在人世间秩
序的显化和具象”。)
2.C(不是对比论证:且证明的是“法家的根本内核思想,依然是道家,法是道的万物秩序在人世间秩序的显化和
具象”:另外“法家与道家的关系”应该是“法家与道家的继承关系”。)
3.D(A项“儒家和法家的思想没有什么不同”不符合实际。B项“老子从根本上否定了仁义对人的重要性”错
误,原文是“这里不是说圣人认为仁义不重要,而是认为仁义靠说教没有用”。C项逻辑颠倒,说法绝对。原
文是“所以法家认为要以法、信、权治天下,而首要是法和信”。)
4,D(“计划未来将奥运会从申办制改为指定制”错。原文中说的是“未来不排除从申办制改为指定制”。)
5.C(A项,“都因经费原因先后退出了竞争”,无中生有,于文无据。B项,“表明奥运会已经走到了绝境”,夸大
其词。D项,“一定能走上”的表述,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只有控制赛事规模,节俭办赛,奥运会才会形成
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6.①奥运比赛项目多,规模大,申办门槛高,让一些原本意欲申办的城市望而却步,已经申办的城市中途选择退
出。②举办一届奥运会的成本太高,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却无法保证经济正收益。③奥运会主办国以及
城市在奥运会后容易出现经济衰退现象。奥运结束后的场馆维修与利用也是一道难题,处理不好甚至可能
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每点2分)
7.D(“那些当年被救的人们祭奠烈士的事情”错误,文中并无相关信息。)
8.①运用比喻的手法,大囤和满仓的腰杆挺得就像基碑那样硬、直。②形象地写出了他们因为娘是为革命而死
的烈士的自豪心理。③赞颂了烈士宁可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屈服的革命精神。(每点2分)
9.①凸显了烈士牺牲的时间。“娘”牺牲的时间是大囤三岁、满仓两岁的1936年的腊月。②强化了烈土牺性的
环境。天气寒冷,北风呼啸,说明地下对敌斗争形势严峻。③暗示了小说的主旨。北风鸣咽,为烈士的牺牲
而悲哀,表现了缅怀烈士的主旨。(每点2分)
10,A(原文标点处为: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益于国:若其
无取,亦无所损。)
11.B(“朝官的高级官员犯法可以直接弹劾,或者会集体弹劾”错,如果朝官的高级官员犯法,一般由待御史报告
御史中丞然后上报给皇帝。低级官员可以直接弹劾,或者会集体弹劾。)
12.C(“要对柳范治罪”错,是要对权万纪治罪。)
13.(1)房玄龄侍奉陛下,尚且不能阻止陛下狩猎,怎么能只怪罪权万纪呢?(得分点:“事”“止”“罪”各1分,句
意2分)
(2)国家创建之初,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是创业难啊!(得分点:“草昧”“并起”“臣”各
1分,句意2分)
14.B(“内心的无奈与愁苦”理解有误,此处恰恰表现的是作者进退悠然的豁达情怀。)
15.承上启下,承接上片词人酒醒之后,“倚杖听江声”时对于人生的思考。(1分)这两句词是词人对现实人生
的思索和感叹,一种想要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人生困惑和感伤,(2分)为最终心境转向平和,表达渴望生活
自由、希望精神解脱的恩望做了铺垫。(2分)既饱含哲理又直抒胸臆,是全词的枢纽。(1分)(答到运用反
问修辞,引发读者思考,也可以酌情给分。)
16.(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知人者智自知若明
17.D(“洋洋酒洒”,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写作时才思敏捷,写起来很顺畅。也指文章篇幅很长或说话连续不
断。“随处飞扬”,随处飘动。这里适用对象是枫树的果实,应选“随处飞扬”。“张牙舞爪”,多比喻人的猖狂
凶恶的样子。“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这里写枫树的干枝在寒风中的样子,无武力和威风可显,
应选“张牙舞爪”。“顺三倒四”,形容说话、做事错乱,没有条理。“横七竖八”,形容杂乱无章的样子。这里
使用对象是木块,应选“横七竖八”。“举目无亲”,抬起眼睛看不到一个亲人,形容人地生疏,无依无靠。“茕
茕子立”,形容一个人孤孤单单,无依无靠。这里运用拟人手法。语境中没有人地生疏之意,应选“茕茕
子立”。)
18.D(A项不当,“枫树逃过多少灾雅”应是在“由萌芽而滋长”的过程中。B项,C项不当,与前句的“蕃息力量”
相连,少了转折语气。D项,转折语气,强调了枫树成长过程的艰难,与前后句衔接最恰当。故选D项。)
19.B(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毛病:一是“原因是…因此…”语义重复,应改为“原来是…因此…”;二是
“有气无力”是“冒出”的状语,而不是“几片小叶”的定语。只有B项全部修改正确,故选B项。)
【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2552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