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ADCAC 6-10 BCABB 11-15 BACBD 16-20 BDDAD 21-25 ACBAD
二、综合题(共4大题,50分)
26. (12分)
(1)主要沿河流和山麓绿洲分布。原因:水源充足、地形平坦、物产丰富。(4分)
(2)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恢复,水利条件得到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增大,会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4分)
(3)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并且随着沿边地区改革开放,边境贸易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口迁入。(4分)
27.(12分)
(1)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市空气污染小;位于河流下游,对水源污染小;位于城市外缘,有绿化隔离带减轻对市区的影响。(4分)
(2)位于主城区外围,地租相对较低;交通干线附近,交通便利;位于工业区和市中心之间,既方便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4分)
(3)城市人口增多;住房紧张;房价昂贵。(4分)
28.(14分)
(1)以维多利亚港为中心的同心圆模式。
中心城区位于海港沿岸,有铁路经过,水陆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开发较早;地租较高,有利于形成中心商务区。(4分)
(2)香港经济比较发达,高收入人群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郊野公园附近、半山区和山顶环境优美;从中心城区到这些低山丘陵地区的交通不断完善;私家车高度普及。(6分)
(3)香港工业区布局在郊区,地价便宜;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区,能有效减少对市区的污染。(4分)
29.(12分)
(1)功能相对独立,互相影响少;发展空间大;有利于居住环境改善。(4分)
(2)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城镇盛行风下风向;城镇河流下游。理由:靠近工业区;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4分)
(3)加强各组团联系的道路和桥梁建设;优化城镇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城镇用地。(4分)肥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省内人口迁移和省外人口迁移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城市的人口迁移中
A.省外人口净迁出数量波动上升
B.人口净迁出数量省内小于省外
C.省内人口迁移以人口迁入为主
D.人口净迁出数量逐渐增加
2.该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环境恶劣 ②环境污染严重 ③收入相对较低 ④经济欠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位于北美洲东北方,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全岛85%的地面覆盖着平均厚达2300米的冰川。格陵兰岛人口总数约为7.83万,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居住在南部海湾的西海岸地区和中心地区。据此完成3~4题。
3.格陵兰岛人口主要居住在南部海湾的西海岸地区和中心地区的原因是
①不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侵袭 ②纬度较低,气候比较温暖
③位于海湾内部,受沿岸寒流影响大 ④位于海湾内部,受沿岸暖流影响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影响格陵兰岛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科技水平
C.地区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
2020年初,中国大陆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迅速扩散蔓延,疫情覆盖面较广。读2020年1月某时段内,从武汉出发人流量统计图,完成5~6题。
5.流出湖北的人口中,河南、安徽、湖南和重庆的人口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A.政府安排 B.生态移民 C.地理位置 D.文化水平
6.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①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②加强了流入区和流出区的联系,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
③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
④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是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增加 B.科学技术进步
C.消费水平提高 D.土地资源减少
8.提高山西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数量,发展地方经济 B.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
C.鼓励人口外迁,减少耕地面积 D.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
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它们分别等于人口数量除以经济人口容量或资源人口容量。读2000年我国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9~10题。
9.有关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描述正确的是
A.浙江人口压力指数小是因为人口密度大
B.西藏人口压力指数大是因为经济落后
C.黑龙江人口压力指数小是因为资源不足
D.我国各区域人口压力指数已达饱和状态
10.江苏人口压力指数较山东小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更加丰富 B.经济水平更高
C.土地面积更小 D.人口密度更大
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读1985—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市是
A.广东、河南、云南、北京
B.北京、广东、河南、云南
C.北京、广东、云南、河南
D.云南、河南、广东、北京
12.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资源状况
C.国家政策 D.交通条件
13.1995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B.环境污染严重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限制人口迁入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县城城市功能区规划。读图完成14~15题。
14.影响该县城空间形态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地形 C.历史 D.经济
15.居住在N住宅较M住宅区便利的条件主要体现在
A.文物研究专家上班距离近,节省时间
B.邻近丘陵山地,环境更优美
C.邻近工业区,采购工业品更加便利
D.邻近文教科研用地,青少年上学便利
重庆市是著名的“山城”。下图示意重庆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读图完成16~17题。
16.重庆市渝中(两江的交汇处,深色区域)组团人口跨组团出行的首要目的是
A.上班 B.回家 C.购物 D.探亲
17.北碚组团内部出行比例高达97%,这是因为北碚组团
①配套设施完善 ②对外交通便利 ③远离中部组团 ④职住基本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图为某大城市零售业区位因素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B、C、D、E四处中,仅考虑利润和地租因素,零售业距离市中心的最远区位是
A.E处 B.B处 C.C处 D.D处
19.C处地租较B处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C处交通通达度高 B.C处位于工业区
C.C处人口密度小 D.C处距离市中心近
垛田是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垛状高田。江苏省兴化市垛田镇垛田数量多,垛田星罗棋布,似千万小岛荡漾于水面之上,素称“千岛之乡”。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入围全国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下图是垛田示意图。据此完成20~21题。
20.垛田中的网状深沟的作用不包括
A.交通 B.防洪 C.灌溉 D.淋盐
21.甲地垛田入围“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理由是
A.人地关系协调 B.自然环境优越
C.机械化水平高 D.推广价值大
下图为武汉市大型零售商场、超市分布统计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武汉市中心无商业区分布,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A.自然、经济 B.社会、资源 C.历史、行政 D.社会、自然
23.影响②—⑥超市分布差异的主要是
A.交通便捷程度 B.居住人口密度
C.地价差异 D.环境质量
2018年5月北京市研究建设全程无红绿灯的封闭式自行车“高速路”,计划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进行改造,连通公交服务不便捷的大型社区回龙观和中关村产业园,规划了两条线路(如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北京市建设自行车“高速路”,最主要目的是
A.满足通勤需求 B.减少交通事故
C.缓解市区拥堵 D.方便休闲观光
25.与线路一相比,线路二的优势在于
A.沿线绿化带多,穿越路网少
B.途经商业区,便于人们购物
C.造价更低,可利用已有车道
D.经过站点多,道路利用率较高
二、综合题(共4大题,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自2001年实施以来,历经十多年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流域水利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有力促进了流域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材料二 南疆人口分布图
(1)据图分析南疆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4分)
(2)分析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对该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4分)
(3)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口迁入,说明原因。(4分)
27.下图示意某城市规划,该城市拟在甲处建钢铁厂,在乙处建设保障性住房。(12分)
(1)请从环境角度说明甲处建钢铁厂的合理性。(4分)
(2)分析乙处保障性住房选址的优势。(4分)
(3)简述保障性住房建设反映的该地区城市化特点。(4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山峰海拔多为300~400米,平原仅占香港土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人多地少。下图为香港城市用地结构示意图。
(1)据图概括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形式形成的区位条件。(4分)
(2)香港岛的高级居住区向郊野公园附近、半山区和山顶方向发展,请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6分)
(3)从城镇工业布局的合理区位角度,评价香港工业区位置。(4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下图为我国某城镇发展现状和规划示意图。
(1)该城镇规划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简述其优点。(4分)
(2)为发展工业,该城镇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西南方,分析考虑的自然条件。简述W处规划为工业仓储用地的理由。(4分)
(3)为使城镇五个组团紧密联系,形成有机整体,简述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