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0 16:43:17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A C B A B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C A B
二、非选择题
16.(12分)
(1)特征:政治:实行封君封臣制度(贵族等级);经济:盛行庄园与农奴制度;思想文化: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6分)
(2)欧洲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2分)城市的出现,使欧洲中世纪出现了新的阶级和新的文化;推动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4分)
17.(12分)
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顺应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对专制王权和教权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基本的政治思想;(4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4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践行了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民主权”等思想,对两国的社会变革起到了鼓舞和指导作用。(2分)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共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2分)
18.(21分)
(1)特点:贸易路线多;交往范围广,建立起全球联系;商品种类多;交易数量大。(3分)
影响:在欧洲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奴隶贸易和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亚洲尤其是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交往和联系。(6分)
(2)变化:英国、法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下降,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上升。(2分)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英法技术更新缓慢;19世纪中后期,美国等国家通过革命或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德国技术革新成果显著。(6分)
(3)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4分)
19.(10分)
历史现象:
材料一: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2分)
材料二:19世纪末以来,亚非拉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2分)
关系: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引起人民的不断反抗;沉重打击了殖民统治,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6分)肥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在早期人类文明中,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A. 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 阶级分化的出现
C. 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 社会经济的发展
2.某历史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以下三幅图片,请判断他们的学习主题是
A.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D.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3.西欧的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
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这体现
了封君与封臣之间
A.双向的权利与义务 B.层级相对独立
C.相对的自由与平等 D. 严格的等级制
4.下图是某高中班级同学在一节历史课上探讨内容的提要,根据文字信息判断他们正在讨论的是
地跨亚非欧三洲 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并作为首都 苏丹既是国家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 帝国成为东西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A.古罗马帝国的兴衰 B.阿拉伯人的扩张
C.奥斯曼帝国的发展 D.笈多帝国的崛起
5.非洲南部的大津巴布韦遗址曾出土了中国的青花瓷器。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它们的出现表明
A.郑和下西洋到访了非洲 B.中非间存在贸易往来
C.麦哲伦船队曾抵达此地 D.非洲制瓷业技艺高超
6.1521年,“维多利亚号”船长因为环球航行获得了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授予的一枚纹章。
纹章下半部都是互相交叉的肉桂,周围是3个肉豆蔻和12朵丁香花等香料植物图案,
上面是个地球。这枚纹章侧面印证了
A. 西班牙环球航行的经济动因 B. 世界各地新物种的频繁交流
C. 香料导致西欧市场金银贬值 D. 肉桂等作物分布在世界各地
7.1531年,最早的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1602年,荷兰建立起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17世纪后,伦敦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中心。这些反映了
A. 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B. 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
C. 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 D.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8.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
A. 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商业革命的影响 D. 亚洲人口的膨胀
9.西方社会现代意识兴起的整个历程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它
们并非环环紧扣,但精神实质却相通相融。这就是
A.运用了理性的精神 B.培养了科学精神
C. 实现了信仰的自由 D.促进了思想解放
10.下表为近代世界发生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时间 事件 主要内容
1689年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1787年 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 实行民主共和制
1871年 德国制定《德意志帝国宪法》 实行君主立宪制
1875年 法国颁布《第三共和国宪法》 确立共和制度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民族独立的完成
C.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D.国家统一的实现
11.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如下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因果关系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2.1832年,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这反映出,英国工业革命
A. 加强了世界联系 B. 改变了社会结构
C. 促进了工人参政 D. 开拓了国际市场
13.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
B.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C.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D.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
14.下表是19世纪中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欧洲
时间 事件
1830年 希腊摆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获得独立。
1831年 波兰议会决定摆脱沙皇俄国统治,成立民族政府。
1870年 意大利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回失地,实现国家统一。
1871年 普鲁士击败丹麦、奥地利、法国,实现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
A.民族主义盛行 B.经济快速发展
C.阶级矛盾尖锐 D.殖民体系瓦解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被称为“亚洲的觉醒”,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其“新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
A.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作用
B.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
C.用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君主立宪制
D.斗争目标在于追求自由与平等权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其中第16题12分,第17题12分,第18题21分,第19题10分。
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是日耳曼人的家族血缘制度、亲兵制度和罗马的军事体制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是契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三 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6分)
(2)材料二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持何观点?依据材料三对该观点加以解释。(6分)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想家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材料二 文献
美国《独立宣言》 法国《人权宣言》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观点作简要阐释。(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18.(21分)世界贸易的发展不断推动世界从孤立走向整体,世界联系日益密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主要的环球贸易路线(1400~1800年)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后,新的商品开始在欧洲市场上出现。美洲的烟草、可可,中国的茶叶、瓷器,印度的蔗糖、香水,北亚和北美的毛皮,都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咖啡、大米、香料、布匹等的交易量也大增。欧洲人还取得了许多新的渔场、林场。由地理大发现带来的舶来品还使一些新的工业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廉价金银的大量流入使欧洲人能够消费至少1/5的金银用于装饰,生产金银质的花边、布料、刺绣品、首饰,金银加工工业得到发展。……欧洲的各种商品,主要是手工业产品也大量倾销到东方沿海国家、东非、美洲,流入北亚。在商业利益的刺激下,三角贸易(奴隶贸易)也得到了发展。
——摘编自萧国亮《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一
1913年 15% 11% 13% 8% 4%
——根据(德)库钦斯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编制
材料四 世界市场的形成在16世纪早期。世界市场形成以后,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它就不断地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延伸和发展。从18世纪最后的30年到19世纪初,欧洲国家和美国先后进行了产业革命,建立了大机器工业生产,这对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张幼文、金芳著《世界经济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00~1800年期间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9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和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4分)
19.(10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纪晚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时局图》
列强瓜分非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
材料二
1804年 海地独立
1881年 苏丹爆发反英起义
1882年 埃及掀起反英斗争
1885年 印度掀起反英斗争
1894年 埃塞俄比亚发动抗意斗争
1905年—1911年 伊朗爆发立宪革命
1910年 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911年 中国爆发辛亥革命
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各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1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