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小题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A D A B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D C C B C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C D A B B A D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A C B D D A C B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10分)
(1)精神内核:“理性”(或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1分)
新颖主张:孟德斯鸠—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或分权制衡,或三权分立);伏尔泰—建立君主立宪制(或开明专制)、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卢梭—主权在民、社会契约。(6分)
(2)影响:直接推动美国独立战争(或颁布美国1787年宪法);有助于美国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或为美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分)
事件: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任答一点得1分)
42.(10分)
(1)殖民者对亚非拉的奴役、剥削和掠夺(或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2分)
(2)海地、巴西独立,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等。(任答五点得5分)
(3)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3分)东海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小题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从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等地区相继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文明。这一变化主要基于
A.自然气候环境的好转 B.阶级与国家的诞生
C.农耕和畜牧业的出现 D.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2.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不同种姓的人严格禁止通婚。种姓制度结构里地位最低的是
A.首陀罗 B.吠舍 C.婆罗门 D.刹帝利
3.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就是由某种文字书写在十二块泥板上流传至今。这种文字是
A.腓尼基文字 B.楔形文字 C.拉丁文字 D.象形文字
4.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这说明
A.文明交流促进社会进步 B.世界各地文明发展趋同
C.西亚是世界文明的中心 D.文明根源于经济的发展
5.为了统治广阔的领土,亚历山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定都巴比伦城,把统治中心放在东方,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实行分省统治;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以马其顿和希腊人作为官僚的骨干力量。这些措施
A.确立了希腊文化的绝对优势 B.加深了被征服地区的灾难
C.消除了与被征服地区的矛盾 D.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6.某同学在学习某古代世界帝国时摘录了以下内容:“地中海曾经变成了它的内海;在其扩张过程中,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和汉朝通过丝绸之路,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据此判断该国是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波斯帝国 D.阿拉伯帝国
7.有学者认为,权力是跟着土地走的,一旦一块土地分封出去,无论它是大是小,权力就从封主那里转移出去,转到接受土地的人手里,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最主要特点。这一制度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西欧民族国家初步形成 B.西欧陷于长期分裂割据
C.基督教会地位举足轻重 D.封君拥有政治经济大权
8.11世纪末,意大利出现了第一所世俗大学——博洛尼亚大学。12世纪,法国的巴黎大学、英
高一历史 第1页,共6页
国的牛津大学相继出现。13世纪后,捷克的布拉格大学、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德国的海德堡大学、法国的奥尔良大学等相继成立。这些大学的成立得益于
A.国家统一的实现 B.资本主义的发展
C.城市自治的发展 D.人文主义的复兴
9.有一句话形象地反映了中古西欧社会按等级分工的“三种人”:祈祷的僧侣,作战的骑士,劳作的农民。这种社会分工反映了
A.基督教的特殊地位 B.自治城市的发展
C.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D.封建王权的强大
10.16世纪,伊凡四世把全国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南部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特辖区的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伊凡四世的改革
A.沉重打击了小贵族的势力 B.推动莫斯科公国建立
C.加速了基辅罗斯国的兴起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1.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旨在表明
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使者 B.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C.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12.“1453年,一个新的纪元,帝国的纪元,正式开始了。这个新的巨人,跨博斯普鲁斯海峡而屹立,一只脚踏在亚洲,另一只脚踏在欧洲。”“这个新的巨人”统治中心位于
A.巴格达 B.伊斯坦布尔 C.麦地那 D.德里
13.1192年,日本天皇正式册封源赖朝为“征夷大将军”,随后源赖朝在镰仓地区建立幕府,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幕府体制下
A.将军为首幕府听命天皇 B.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C.武士集团的重要性减弱 D.天皇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14.古代的东非一般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辅之以畜牧、狩猎、采矿、制陶和建筑业。此外,他们还经常用当地的黄金、象牙和奴隶从阿拉伯商人那里交换来自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的各种手工业品。由此可知,古代东非
A.工业技术落后 B.以小农经济为主
C.贸易体系成熟 D.经济结构多元化
15.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以贵族充任。政区之下,再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为征税和征兵,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这说明印加帝国
A.贵族政治色彩鲜明 B.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C.官僚体系比较完善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16.据记载,马里国王曼萨·穆萨在1324年带领数千人的队伍前往麦加,他们曾在开罗逗留三个月的时间,因布施而分发了太多的黄金,以致引起当地市场上黄金价格下降了 25%,直到20 年后才恢复到原本的水平。这段记载反映了古代马里
A.乐善好施 B.奢靡成风 C.盛产黄金 D.商业繁荣
17.距离现在的墨西哥城约25英里的城市中,有伟大的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以及除居民住处外的一批华美的宫室和公共建筑物。这些遗留下的建筑物是下列哪种人建造的
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 C.班图人 D.马里人
高一历史 第2页,共6页
18.马丘比丘遗址的主要建筑分为农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这里有沿着陡峭山坡层层开凿建造的房屋、从山顶向各个方向开凿的供水渠道、各种形状的庙宇、等。该遗址反映了
A.马丘比丘是安第斯地区的中心 B.津巴布韦国家丰富的宗教信仰
C.印加人高超的城市建筑艺术 D.印加文化继承玛雅文化的精华
19.1518年,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协定:“朕愿下令赐给你们,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一。”这说明欧洲人热衷海外探险的原因是
A.对东方世界的好奇 B.拓展基督教的影响
C.开拓新市场的意愿 D.对金银财富的追求
20.“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这一观点意在说明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C.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21.1545-1560年,西班牙平均每年从美洲运回黄金 5500 千克,白银 24.6万千克。16 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谷物则上涨了5倍。伴随着西班牙的贵金属流向整个西欧,西欧的物价随之上涨。西欧的价格波动
A.导致了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B.促进了商业革命的发生
C.引发西班牙对外殖民扩张 D.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22.下图是一篇历史论文的提纲。据此推断,其标题应是:新航路的开辟________
A.促进了世界整体化的进程 B.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速度
C.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兴起 D.拉开了世界近代化的序幕
23.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相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 B.地理环境影响人们的历史评价
C.对同一历史现象会有不同解释 D.上述评价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
24.拉斐尔的一生画了许多圣母像,他笔下的“圣母”年轻、美丽、丰润、健康,眉宇间洋溢着母亲的慈爱和幸福;耶稣也被画成天真活泼的孩子,给人以温暖、亲切之感。由此可见拉斐尔
A.反对君主专制 B.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C.崇尚理性自由 D.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2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
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高一历史 第3页,共6页
C.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26.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发表,引起了教会人士的震动,甚至新教领袖路德和加尔文也起来反对他。这是因为他
A.建立完整的力学体系 B.动摇中世纪宗教神学的宇宙观
C.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 D.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基础
27.1688年光荣革命后,国王是被议会“邀请”来的,由于国王的权力不是来自于上帝,而是来自于议会,所以国王也随之走下了神坛,其地位与普通民众平起平坐。如果他违法乱纪,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表明
A.英国代议制开始确立 B.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C.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2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这一规定体现了宪法的
A.制衡原则 B.自由原则 C.平等原则 D.民主原则
29.拿破仑曾说:“我拥有许多军队,但我也不能侵占一块土地,因为侵犯一个人的所有权,就
是侵害所有人的权利。”在此思想影响下制定的《法国民法典》
A.适应对外扩张的需要 B.顺应拿破仑的称帝意愿
C.有利于维护封建特权 D.维护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30.以下所示材料是 19 世纪 70 年代某国宪法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该国的政体是
A.君主专制 B.直接民主制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
31.分析造成下图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圈地运动的影响 B.商业革命的刺激
C.大工厂制的确立 D.工业革命的推动
32.史论是关于客观历史如史事、人物、历史现象等的评论,以下内容中属于史论的是
①工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大众消费品极大地丰富了市场。
②1851年伦敦的水晶宫展示了工业对人类的馈赠。这是一座用铁和玻璃构建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高一历史 第4页,共6页
里面有树木、花园、喷泉以及世界各地的工业产品。
③展览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欣赏像英国纺织品、铁制品以及机器工具等工业产品。
④水晶宫的展览使参观者大为惊奇,对工业社会的成就赞不绝口。
A.① B.② C.③ D.④
33.下表为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据此可知,世界航运业
A.发展出现不平衡 B.呈现多种新的格局
C.逐步实现机械化 D.航运费用大幅下降
34.19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时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牛顿经典力学得以建立 B.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创立 D.启蒙运动在法国社会形成高潮
35.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
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这表明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
A.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夺取资产阶级资本 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36.主题研究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围绕“工业革命”、“英国宪章运动”、“德国古典哲学”、 “空想社会主义”等历史关键信息进行研究,可确立的主题是
A.共产国际的成立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十月革命的爆发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7.“巴黎公社主要是由普通工人组成,公社一举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位变成真
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这说明巴黎公社政权
A.具有无产阶级专政色彩 B.解决了人类不平等问题
C.受到了马克思直接指导 D.旨在建立工农联合政府
38.1884年,英、法、德等国经过会谈达成了协定,协定中的共识包括:占领非洲新的土地的国家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同时保证其他国家的现有各项权利不受损害。这次会议
A.促进了非洲地区的发展 B.消除了西方国家的矛盾
C.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形成 D.捍卫了自由贸易的原则
39.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于18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
但是很快又遭到推行“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的 的经济侵略与武力干涉。横线上应该填
写的国家是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40.20世纪初,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这标志着
A.世界市场处于相对孤立状态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高一历史 第5页,共6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进入18世纪,欧洲迎来了一场启蒙运动,在不同的領域出现了一些伟大的思
想家。他们高举理性主义大旗,提出了一系列新颖主张,这场运动主要流行于法国大革命前夕,是当时的思想家非常自觉的运动。“启蒙”这个词也是当时的人经常使用的。人们之所以称这次思想运动为启蒙运动,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正在从漫长的黑暗和无知中摆脱出来,进入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理性和尊重人性的新时代。
——摘引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启蒙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
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也为欧美的民主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并分别指出这场运动中三位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各自提出的“新颖主张”。(7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启蒙思想家们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的角度,简述启蒙思想对美国产生的重要影响,并指出其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重大历史事件。(3分)
4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6年,提拉克在对印度民众的一次演讲中说:“你们的工业被彻底摧毁,被外国统
治摧毁;你们的财富流出国外,你们的生活降低到没有人能忍受的最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你们还有什么其他良方可用来帮助自己吗?良方不是请愿,而是抵制。我们说,准备好你们的军队,组织好你们的力量,然后开始干吧,这样他们才不能拒绝你们的要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据材料,指出19世纪末 20世纪初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5个亚非拉地区人民开展民族独立运动斗争的史实。(5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非拉地区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3分)
高一历史 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