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第15课 数据结构与算法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关系。2.掌握顺序表和链表的查找方法。3.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具体问题的分析,理解数据组织方式对算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顺序表和链表的查找方法 教学难点 不同的数据结构对算法的选择和效率影响
教学准备 游戏道具卡片,短视频《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与仓库管理》。
教学过程
教学版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猜数字游戏:1.老师想一个(1--100)数字,请学生猜。比一比,谁猜中用的次数少?2.学生想一个(1--100)数字,老师来猜! 老师可以做到:7次之内必定猜到!思考:老师是怎么做到的?教师简单讲解引出本节课:数据结构与算法 师生互动游戏:《猜数字》比赛谁用的次数少?怎样猜可以最快的猜中?思考:教师为什么能做到7次之内必定猜中? 通过游戏,调动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考算法的效率问题,为后面内容做铺垫。
新课讲授 数据组织与算法1.看视频《数据结构与算法》了解数据结构与算法之间的关系。算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数据结构:是算法中所有数据的组织结构。程序=算法+数据结构2. 线性表的数据结构数组的方式来组织与存储链表的方式来组织与存储教师讲解算法效率算法效率是指算法执行的时间。对于同一个问题,如果有多个解决问题的算法,那么执行时间短的算法效率高,反之执行时间长的算法效率低。看视频,《数据结构与仓库管理》。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仓库管理的原理,与数据结构的关系,了解算法的效率。 通过看视频,了解数据结构与算法之间的关系。观看视频,交流讨论。了解原理。 比较枯燥的概念性问题,通过动画视频,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通过看视频,学生更容易理解。
课堂拓展 查找在计算机科学中定义为:在一些(有序的/无序的)数据元素中,通过一定的方法找出与给定关键字相同的数据元素的过程叫做查找。也就是根据给定的某个值,在查找表中确定一个关键字等于给定值的记录或数据元素,又称检索。常用的查找算法:1、顺序查找:在一组数据中,从第一个数据开始,按照这组数据的排列顺序将每个数据逐个与给定的值进行比较。若某个数据与给定值相等,则查找成功,找到所查数据的位置;反之查找不成功。原始数据:int[]a={4,6,2,8,1,9,0,3}; 要查找数字:82、二分法查找:二分查找又称折半查找,它是一种效率较高的查找方法。【二分查找要求】:1.必须采用顺序存储结构 ( https: / / baike. / item / %E9%A1%BA%E5%BA%8F%E5%AD%98%E5%82%A8%E7%BB%93%E6%9E%84 )2.必须按关键字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5%B3%E9%94%AE%E5%AD%97 )大小有序排列。 理解顺序查找、二分法查找的原理,比较两种的区别。理解二分法的原理,解密课前的游戏:为什么老师7次必定能猜中? 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效率更高?二分法查找是比较常用的查找方法。
板书设计 数据结构与算法数组链表算法效率查找算法顺序查找:二分法查找: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