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百所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猜题压轴卷语文试题(5月)(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百所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猜题压轴卷语文试题(5月)(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0 14:51:22

文档简介

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压轴卷(A)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间文物往往会面临“缺陷资源”这样一种先天不足。所谓“缺陷资源”,指的是与文物相关
的出土地层、出土位置等原始信息缺失。这些资料和信息是公开展陈的基础,也是开展后期学
术研究的重要支撑,许多时候比物品本身更有意义和价值。正因如此,国有博物馆以及其他国
有考古单位所拥有的文物资源,绝大多数可以说是“优势资源”
相比之下,民间文物,包括民间收藏家和非国有博物馆在内所拥有的流失文物,由于盗掘者
的任意破坏,往往缺乏这些必要信息,哪怕再重要再精美,也只能是“缺陷资源”
目前,民间收藏已经成为国有博物馆系统的重要补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民间文物的
“缺陷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源”,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这种转化并不是没有可能。回顾过去,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文化现象的突破和繁荣,许多
来自一次次意外发现。如宋代石鼓文和钟鼎彝器的发现,促成了中国金石学的诞生,涌现出《集
古录《考古图M历代钟鼎弃器款识》等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19世纪末期,大量被当成中药材
买卖的刻字“龙骨”的发现,直接导致了甲骨文这一文字形态的确立,由此产生了罗振玉、王国
维、郭沫若等一大批重要的相关学者。事实上,当时这些意外的发现并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考
古概念,所有学术成果几乎都是建立在对流失文物的关注、收集、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之上。
问题在于,当下收藏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大量民间文物成为“优势资源”。如果不
对这些问题有清楚的认识,许多民间收藏家就无法突破自己的困境。一方面,由于收藏领域的
卖家本身鱼龙混杂,大量赝品充斥其中,当重要的流失文物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时,不少专
业学者也往往出于真假难辨和信息不足,不愿意主动去研究这些新出现的材料;另一方面,收藏
领域的一些买家动机也不纯,只考虑自身投资的保值增值,一味将“流传有序”作为收藏的最高
目标,这种逻辑站在艺术品投资和保值增值的角度来看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不应该放大成为社
会主流的声音。文物资源的优和劣,不能只用拍卖价格来衡量,价格只是一个因素,并且是最不
重要的因素。文物的文化、历史、艺术价值,特别是博物馆所保存的文物,是人类的重要文化遗
产,不是用价格可以简单衡量重要与否的。
如果说收藏文物是收藏者出于对传统文化的自发热爱,那么一些收藏者“化私为公”,创办
各种专题的非国有的博物馆,则已是文化的自觉。这种行为理应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尊重。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许多非国有博物馆拥有的文物,并非件件“流传有序”,大部分都还是流失文
物一虽然流失文物并非“优势资源”,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遗产。非国有博物馆倘若能够
通过系列和专题性的收藏,去伪存真;通过公开的展陈,接受观众和社会的检验;并且组织学者、
专家展开系统的跨学科研究,让流失文物回归到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学术研究体系中来。那么,
原来有信息缺失的缺陷资源”,完全有可能转化为“优势资源”,因此,对于非国有博物馆而言,
坚持学术办馆,是将“缺陷资源”转化为“化势资源”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吴强华《不看到这一点,民间收藏就无法冲破困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盗掘者的破坏,造成大量民间文物缺失原始信息,致使这些文物的研究价值受损。
B.有些学术成果源子对流失文物的研究,说明“缺陷资源”是能转化为“优势资源”的。
C.缺乏主动研究的精神,只看重投资价值,这些严重阻碍了民间文物成为优势资源”。
【2022猜题压轴卷·语文(A)第1页(共6页)】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压轴卷
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A)
1.D(“首先需要有文化自觉,还要主动创办非国有傅物馆”错误。由原文“如果说收藏文物是收藏者出于对传统文
化的自发热爱,那么一些收藏者‘化私为公’,创办各种专题的非国有的博物馆,则已是文化的自觉”可知,原文说
的是“创办各种专题的非国有的博物馆,则已是文化的自觉”,而不是“首先…还要”。)
2.C(“尤其是对文物拍卖持反对态度”错误。由原文“这种逻辑站在艺术品投资和保值增值的角度来看固然有其合
理性,但不应该放大成为社会主流的声音”可知,原文说“有其合理性,但不应该放大成为社会主流的声音”,可见
作者并不反对文物拍卖,只是认为不应该放大成为社会主流的声音。)
3.B(“民间文物也完全具备考古价值”表述绝对,且在文中没有依据。由原文“事实上,当时这些意外的发现并不具
备现代意义上的考古概念,所有学术成果几乎都是建立在对流失文物的关注、收集、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之上”可
知,原文说的是“这些意外的发现并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考古概念”,并没有说“民间文物也完全具备考古价
值”。)
4.B(“非遗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格格不入”说法错误,原文为“非遗尽管来自过去,但仍然可以融人现代生活”,可知
非遗并非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格格不人。)
5.C(A.“与非遗产品相比,人们更重视非遗承载的文化乡愁和文化记忆”有误,原文为“‘非遗'承载着中国人的文
化乡愁,是中国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载体。和正式的史书相比,非遗所记录的历史亲切、朴素而丰富,充满了
人情味儿和烟火气”“在网店里,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非遗产品一直很畅销”,并没有说与非遗产品相比,人们更
重视非遗承载的文化乡愁和文化记忆。B.“许多非遗产品的手工技艺本已失传,由于一些时尚人士对传统手工
织造、带有乡土气息的非遗产品的偏爱,非遗技艺重新被挖掘出来”有误,原文为“一些时尚人士偏爱传统手工织
造的土布,侗族亮布、扎染、蜡染等颇为流行”,并没有说因为一些时尚人士的偏爱,非遗技艺重新被挖掘出来。
D.“可见,年轻人比老一代人更加热爱传统文化”有误。原文为“兴起于明宜德年间的掐丝珐琅,被缩小成手机壳
上的时尚纹样;苗族姑娘的刺绣,绣在了年轻人的T恤、背包上;秦腔、昆曲、侗族大歌之妙音响彻南北…宝贵
的文化遗产正通过互联网走到民众身边”“在非遗的活态传承中,年轻人为其增加了无限可能”,并没有说年轻人
比老一代人更加热爱传统文化,)
6.①把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进一步挖掘和创新非遗所蕴含的价值。②借助网络媒介传播,为非遗的活态传承增加
无限可能。③积极探索非遗发展新模式,助力文化产业发展,让非遗真正“活”起来。(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B(“罩桂英就是一个晚熟的人”错误。罩桂英不是“晚熟的人”,而一直是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唯利是图的小
人。她是互联网时代浑水摸鱼者,也是家乡网络时代的恐怖分子,以五个手机、两个公众号买卖谣言,操弄民意。
从其说的话就能看出:“可以利用网络伸张正义,也可以利用网络冤杀好人;可以利用网络消费,也可以利用网络
赚钱…总之,网络能把人变成鬼,也能把鬼变成人,当然也可以把人变成神”“太保守了,表哥,你们根本不
熟悉网络的运作规律,折腾了大半年,才儿千个粉丝,如果交给我给你们经营,三个月,我不给你顺来一百万粉
我就不姓覃了,”)
8.①父亲生病使“我”“大姐”“堂弟”“高参”聚集在同一场景,起着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②父亲对待“高
参”的言行,表达了父亲对“高参”得罪不起的担心、厌恶,衬托了“高参”的能量巨大、令人恐惧。③揭示了小说的
主题,从父亲对“高参”的沉默与对子女的反复告减,暗含了对“高参”这类人物的批判和讽刺。(每点2分,意思
对即可)
9.①高参,即高级参谋,罩桂英以此树立高大上的形象,包装和营销自己;猪大自肥,暗合了罩桂英借网络扩大影响
力并牟取利益的心理。②作者借这两个微信名,暗示了覃桂英贪财自利、狂妄庸俗的特点,表达了对这类人的讽
刺。③表达了作者对当前互联网生态的担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C(“览”“美”都是动词,“其辞旨”应为“美”的宾语,不能断开,由此排除A、D:“乎”是“于”的意思,与后面的“降己
者”构成介词结构,“存乎降己者也”不能断开,由此排除B、D。)
11.A(“文中指考人府、县学的人”错,明清时期的府、县学的生员叫“秀才”,根据文中“举秀才,征佐著作郎,并不就”
可知,此处应是推举为优异之才。)
12B(“是他唯一推崇的人”错,原文是“常称伯及王坦之曰:‘思理伦和,我敬韩康伯;志力强正,吾愧王文度。自此
以还,吾皆百之矣。’”没有体现出“是他唯一推崇的人”。)
13.(1)与那些粉饰自己依顺众人的人,怎么能同日而语!(“容”“顺”“称”各1分,句意2分)
(2)执御执射,是众人所轻视的,可是君子用来自称,为的是降低贤明之名。(“御”“贱”“降”各1分,句意2分)
14.B(“菊花不接受春天的一点恩惠”这一理解不准确,该句是说菊花得不到春天的一点恩惠,隐喻自身沉沦,怀才
不遇。“饱含豁达之意”这一赏析也不当,应是“幽怨愤懑之意”。)
15.①上句化用陶渊明爱菊逸事这一熟典,陶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名句,世以陶公为菊花之知己。下句
【2022猜题压轴卷·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