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人工智能伦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人工智能伦理》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9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2-05-10 14:4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第15课 人工智能伦理 课时 2
教学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学习人工智能伦理的概念,了解人工智能遵循的道德规范。了解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后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教学重点 了解人工智能伦理概念及伦理挑战 教学难点 了解人工智能所面临的伦理挑战。
教学准备 视频素材,阅读卡、任务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版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导入:三分钟看电影《机械公敌》师小结:视频中讲到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在未来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可以帮助甚至替代人们进行决策,但也提到了它可能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整部影片正是围绕着这样的故事展开的。引出课题:人工智能伦理。 学生观看电影片段,从中初步了解人工智能伦理的问题。 从电影片段出发,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有关人工智能伦理的内容。
揭示概念 知识卡:伦理:最早出现在《周易》、《尚书》中,“伦”是指人们的关系,“三纲五伦”“伦理纲常”中的“伦”即人伦;而“理”则是条理和道理,指人们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伦理 人工智能伦理关注点:主体是机器,为了让越来越具有自主能力的机器遵守人类道德伦理规范。知识拓展:机器人三大定律 通过知识卡的形式揭示伦理与人工智能伦理的概念。
小组学习 分小组领取小组阅读卡——人工智能伦理挑战阅读材料1——可靠性和安全性案例:早在2015年前后,就有人发表过一篇名为《深度神经网络真好骗》的论文。他们发现,有一种骚操作能欺骗图像识别系统,分分钟让人工智能变傻子。怎么做的呢?研究人员对这张图里的的某些特定像素进行了一点点肉眼无法辨识的扰动——对抗样本。之后,虽然人看着还是熊猫,可 AI 却会把它识别成长臂猿,而且置信度高达 99.3%。就这样,人类成功欺骗了AI。小组思考: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家居方面等会面临什么样的安全性问题。阅读材料2——隐私权人工智能侵犯隐私更加便利近日,央视《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栏目联合腾讯社会研究中心举办“AI让你更幸福”论坛。论坛上发布的人工智能认知度调查报告显示,8成受访者担心人工智能会威胁自己的隐私,3成受访者已经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给自己工作带来的威胁。在过去一年,随着国家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四大平台公布、Alpha Go再次战胜人类棋手、百度无人驾驶汽车上五环、腾讯宣布进军人工智能领域等最受关注的人工智能大事的发生,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众人皆知的科技热点。小组交流讨论: 移动应用APP安装时,哪些权限会带来隐私泄露的风险?阅读材料3——公平性大数据杀熟开通付费会员却发现商品定价高于普通会员?随机优惠背后隐藏着“大数据杀熟”吗?不同账号为何显示不同商家列表?同一酒店,同一房型,同一入住日期,普通会员169元,付费会员却要217元?10月5日,外出游玩的程里花217元通过去哪儿App预订了一家酒店。出于好奇,他和朋友又打开另一部手机搜索了同一酒店。令他们惊讶的是,相同入住日期下的同一房型,在另一手机上价格为169元,再换一部又变为175元。自己是付费开通的去哪儿钻石plus会员,另外两个账号是非付费会员。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一些大数据“杀熟”的现象。 小组在完成材料1的阅读后,通过思考,回答问题。小组在完成材料2的阅读后,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小组在完成材料3的阅读后,通过思考,说一说。
小组任务 小组合作任务卡:在学校科技节上,我们要做一期有关人工智能的活动宣传。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查找制定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的重要性,并用电子小报形式制作人工智能伦理的宣传小报,让大家了解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之后所临的风险与挑战。 小组合作完成电子小报的制作,小组内成员要领取各自的任务。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电子小报的制作,并进行展示。
小组展示 展示内容:本小组电子小报介绍本小组电子小报中人工伦理的相关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的成果展示,对本课学习内容进一步的延伸。
板书小结 一、知识卡:人工智能伦理概念二、阅读卡:人工智能伦理挑战三、任务卡:人工智能伦理宣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