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冲刺重高培优讲义专题1:多种多样的生物(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冲刺重高培优讲义专题1:多种多样的生物(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5-11 08:51:2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SHAPE \* MERGEFORMAT
一、观察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生命。
2.生物的特征主要有能生长、有应激性、能繁殖、新陈代谢、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等,其最基本的特征是能进行新陈代谢。
(2021秋 沈阳月考)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池塘中的小鱼可以长成大鱼,我们从婴儿到成年,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能生殖 B.能变异 C.能生长 D.能遗传
【答案】C
【解答】解:生物能生长和繁殖,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池塘中的小鱼可以长成大鱼,我们从婴儿到成年,这些现象体现了生物能生长的特征。
故选:C。
下列对生物的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一切生物都具有繁殖的特征
C.运动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最主要特征之一 D.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
【答案】C
【解析】A、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正确,符合题意;B、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通过生殖产生后代,正确,不符合题意;C、植物一般不能自由运动,运动不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最主要特征之一,错误,符合题意。D、具有生物的特征有应激性。如用手轻轻触动含羞草的叶,叶会合拢,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植物根的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茎的背地生长等,都说明植物具有应激性,正确,不符合题意。
1.放大镜
放大镜适用于观察蜗牛等小动物的形态和结构,而更微小的生物和细胞则需用显微镜观察。
2.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其中 目镜 和 物镜 是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其操作步骤为:取镜→安放→对光→放玻片→调焦距→观察。  
观察前,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不让它接触玻片,否则会压碎玻片,损坏物镜(透镜);观察时,一定要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避免物像一晃而过,或根本没有觉察。用高倍镜观察装片时不能再用粗准焦螺旋。
(3)显微镜所成的像: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当光线较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当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4)计算所观察物体的总放大率:所观察物体的总放大率=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5)观察生物时,无论其大小,必须先在低倍镜下寻找,将观察对象移到中央后,再换高倍镜观察。低倍镜下视野亮,细胞数目多;高倍镜下视野暗,细胞数目少。
(2021 温州) ( http: / / www.m / science3 / report / detail / d2260907-fb56-4b7f-89e2-6c377dd3af51" \t "_blank )显微镜中的科学
(1)微观虽然小,奇景真不少。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③号是反光镜,调整③可以让视野更亮
B.乙图物镜长短不同,①②放大倍数相同
C.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左上方移动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不是洋葱表皮细胞
(2)如图所示,是显微镜视野内中看到的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A~D四幅图中能代表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的是 。
(3)下列是显微镜操作的几个步骤。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光:操作该步骤时一定要把显微镜搬到窗台,借用窗户外的光。
B.安装玻片: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C.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4)在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眼睛看到视野里有一个污点,污点可能在哪里?
(5)在学习《微小世界》单元时候,我们学会了制作简易显微镜、使用学生显微镜。
①制作简易显微镜需要的材料: 。
②举例你用显微镜还观察过的标本有 。
③举例你用显微镜观察过的微生物有 。
【答案】(1)D;(2)A;(3)A;(4)污点可能在目镜、物镜或者玻片上;(5)①两个放大镜、胶带、纸筒;②口腔上皮细胞;③细胞、水中微生物等。
【解答】(1)A.甲图③号是物镜,而不是反光镜吗,描述错误;
B.乙图物镜长短不同,物镜越长放大镜倍数越大,①②放大倍数相同的描述是错误的;
C.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角移动,而不是往左上角移动,题目的描述是错误的;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不是洋葱表皮细胞,而是细胞核、液泡等,描述正确。
(2)显微镜成像是上下倒、左右倒的,显微镜视野内中看到的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A~D四幅图中能代表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的是A。
(3)下列是显微镜操作的几个步骤。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光:操作该步骤时一定要把显微镜搬到窗台,借用窗户外的光。对光是把显微镜安放后的步骤,通过调节反光镜来实现。
B.安装玻片: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操作正确;
C.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操作正确。
(4)在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眼睛看到视野里有一个污点,污点可能在目镜、物镜或者玻片上,可以通过移动玻片等操作进行判断。
(5)制作简易显微镜需要的材料是两个放大镜,胶带、纸筒。利用显微镜观察过的标本有口腔上皮细胞等,用显微镜观察过的微生物有细胞、水中微生物等。
故答案为:(1)D;(2)A;(3)A;(4)污点可能在目镜、物镜或者玻片上;(5)①两个放大镜、胶带、纸筒;②口腔上皮细胞;③细胞、水中微生物等。
显微镜的发明为我们揭开了生物体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你会使用显微镜吗?请填空。
(1)显微镜中,通过光圈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
(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如果由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后,你会发现视野中细胞的数目 (填“增多”或“减少”)。
(3)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若观察用的物镜上标有10×,目镜上标有5×,那么该物像放大的倍数是 倍。
(4)如果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偏在右上方,为移至视野中央,解决的办法应是将载玻片向 方移动。
(5)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从甲图到乙图,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装片
A.⑤→①→②→④ B.⑤→③→②→④ C.⑤→④→③→② D.①→②→③→④
【答案】(1)遮光器;(2)减少;(3)50;(4)右上;(5)C。
【解答】解:(1)显微镜中,通过光圈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光线强时,用小光圈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调节;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所以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如果由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后,你会发现视野中细胞的数目 减少;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若观察用的物镜上标有10×,目镜上标有5×,那么该物像放大的倍数是10×5=50(倍);
(4)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果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偏在右上方,为移至视野中央,解决的办法应是将载玻片向油松方移动;
(5)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从甲图到乙图,正确的操作步骤是C.⑤移动装片→④转动转换器→③调节光圈→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故答案为:(1)遮光器;(2)减少;(3)50;(4)右上;(5)C。
二、生物的分类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有几百万种,它们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它们,有必要依据一定的特征对它们进行逐级分类。
二歧分类检索表
常用的一种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生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某同学在野外观察到五种动物P、Q、R、S和T,并设计如表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分辨这些动物。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1a身体内无脊椎骨·········2
1b身体内有脊椎骨·········3
2a水生··············P
2b陆生··············Q
3a皮肤裸露············R
3b皮肤不裸露···········4
4a用鳃呼吸············S
4b用肺呼吸············T
动物P可能是鲫鱼,动物R可能是青蛙
动物P与Q的亲缘关系比P与R的近
C.动物S的结构层次是细胞→器官→组织→动物体
D.动物T体内有保护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答案】B
【解析】检索表分类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为目的编制的表。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动植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
A、动物P是无脊椎骨的,不可能是鲫鱼;故A错误;
B、动物PQ都是无脊椎动物,动物R是脊椎动物,所以PQ的亲缘关系肯定比PR的亲缘关系近;故B正确;
C、动物S用鳃呼吸,是鱼类,其结构层次是细胞→器官→组织→系统→动物体;故C错误;
D、动物体内没有保护组织,是上皮组织;故D错误;
(2022春 泗县期中) ( http: / / www.m / bio / report / detail / 5ccf5f1e-d5fd-44d4-a712-dd3499531395" \o "此年份及地区表示:该试题最新出现所在的试卷年份及地区" \t "_blank )下列各组生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一组是(  )
A.青蛙、鲫鱼、海带、草履虫
B.家鸽、鱿鱼、紫菜、变形虫
C.小麦、玉米、高粱、水稻
D.麻雀、老鼠、乌龟、大鲵
【答案】C
【解答】解:A、青蛙、鲫鱼、草履虫都属于动物,海带属于植物,属于动物界和植物界。
B、家鸽、鱿鱼、变形虫都属于动物,紫菜属于植物,属于动物界和植物界。
C、小麦、玉米、高粱、水稻都属于植物中的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目、禾本科。
D、麻雀是鸟类,老鼠是哺乳动物,乌龟是爬行动物,大鲵是两栖动物,都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亚门。
在界、科、亚门中,科的分类单位最小,亲缘关系近。因此C符合题意。
故选:C。
生物分类从高到低分为七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种__是最低等级,也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等级越高,同类生物的共同点越少_;分类等级越低,同类生物的共同点越多。  
(2021秋 武功县期末)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在调查校园内的植物种类时,把记录的植物归为两类:①桂花、腊梅、月季等;②银杏、水杉、松、柏等。则该小组的归类依据是(  )
A.是否产生种子 B.种子中子叶的数目
C.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 D.花的形态结构
【答案】C
【解答】解:植物根据是否依靠种子繁殖后代,可以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①桂花、腊梅、月季等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属于被子植物。而②银杏、水杉、松、柏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属于裸子植物。可见其分类依据是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
故选:C。
其他生物的代谢特点
1.细菌: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等部分构成,细胞膜外有细胞壁,有的细菌还有荚膜和鞭毛,为单细胞原核生物。根据形状分为三类,即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2.真菌:单细胞或多细胞异养真核微生物。主要有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食用菌。
3.藻类、苔藓类、蕨类的主要特点
植物类别 形态结构 生殖方式 代表植物
孢子植物 藻类 没有根、茎、叶 孢子 海带、紫菜
苔藓类 有茎和叶,没有根 孢子 地钱、葫芦藓
蕨类 有真正的根、茎、叶 孢子 肾蕨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种子不裸露,外面有果皮包被 白菜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松、柏、杉
(2022春 茂南区期中) ( http: / / www.m / bio / report / detail / 86dff0b8-f77c-46a5-a64d-407030273d40" \o "此年份及地区表示:该试题最新出现所在的试卷年份及地区" \t "_blank )酸菜放置两个月后,兴趣小组同学打开缸盖发现缸口有绿毛状的物体。取样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如图),发现它是由大量丝状体构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生物具有叶绿体,因此呈现绿色
B.该生物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C.该生物是青霉,3是它的孢子
D.1是该生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答案】C
【解答】解:AB、青霉属于真菌,其细胞结构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具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生活方式属于异养,AB错误。
C、该生物的直立菌丝的顶端有扫帚状的结构,说明是青霉,其直立菌丝顶端生有成串的孢子,3是它的孢子,C正确。
D、1是营养菌丝,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有机物,D错误。
故选:C。
(2021秋 未央区校级期末) ( http: / / www.m / bio / report / detail / 1c6bf0fd-f88e-46a6-9a18-12b63dbc002f" \t "_blank )下面是动物细胞、细菌及噬菌体结构模型图,请仔细观察,回答有关问题:
(1)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甲、乙两种细胞相比较,相同的特点是都有① ,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②细胞质中都没有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细菌是靠 进行生殖的。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 。它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3)丙是噬菌体,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⑦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⑧ 组成。
【答案】(1)细胞膜;叶绿体。(2)分裂;芽孢。(3)遗传物质。
【解答】解:(1)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图中甲乙两种细胞相比较,相同的特点是:都有①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②细胞质中都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当②细胞壁增厚的时候,细菌能够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以抵抗不良环境。
(3)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⑦蛋白质外壳和⑧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答案:(1)细胞膜;叶绿体。(2)分裂;芽孢。(3)遗传物质。
 1.动物的分类
2.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种类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呼吸器官 鳃 幼体:鳃成体:肺和皮肤 肺 肺 肺
体温 不恒定 不恒定 不恒定 恒定 恒定
生殖 卵生 卵生 卵生 卵生 胎生、哺乳
3.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形态结构 代表动物
原生动物 单细胞动物 草履虫
腔肠动物 身体辐射对称 水螅
扁形动物 身体背腹扁平 血吸虫
线形动物 身体线形、不分节 蛔虫
(2021秋 滨海新区期末) ( http: / / www.m / bio / report / detail / 61cf61b3-1bc0-47c4-9a93-9354b30e4a12" \o "此年份及地区表示:该试题最新出现所在的试卷年份及地区" \t "_blank )如图是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墩墩,寓意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下列关于熊猫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属于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
B.属于恒温动物,用肺呼吸
C.有牙齿,但没有分化
D.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答案】C
【解答】解: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体温恒定,用肺呼吸。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所以C选项错误。
故选:C。
(2021 铁岭)俗话说“蛙满塘,谷满仓”,青蛙是“田园卫士”。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青蛙体表无覆盖物,失水较快
B.青蛙的呼吸依赖肺和皮肤两种器官
C.在水中或陆地都没有足够的食物
D.身体散热差,不能长时间留在水中
【答案】B
【解答】解:A、青蛙体表无覆盖物,失水较快,不适于干燥的陆地生活,A不正确;
B、青蛙的呼吸依赖肺,适宜陆生,用皮肤呼吸适于水生,B正确;
C、青蛙的食物主要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活昆虫,C不正确;
D、青蛙皮肤裸露,身体散热快,不能长时间留在水中的原因是用肺呼吸,D不正确。
故选:B。
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种多样性的减少,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
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而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重要补充
C.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除特殊需要经过批准外,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答案】C
【解答】解:A、任何一个物种或一个生物个体都保存着大量的遗传基因,因此,可被看作是一个基因库。一个物种所包含的基因越丰富,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而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必使自然界丧失许多宝贵的基因;A正确
B、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三个方面: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其中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重要补充,它为将灭绝的生物提供生存的最后机会;B正确
C、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中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主要原因;C错误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规定,要严格保护,除特殊需要经过批准,禁止一切形式的猎杀和买卖。D正确
故选:C。
2、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物镜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答案】D
【解答】:A、放大倍数越大,选用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要越大,物镜与观察对象解距离越短,组合是②③⑤,A正确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故要先把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改用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还要调整视野亮度,故正确调节顺序: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亮度(调节光圈或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B错误;
C、放大是边长,不是面积,因此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0倍,C错误;
D、显微镜观察的物像是反向放大的虚像,因此要观察到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D正确。
故选:D。
1.下列是奥运会的吉样物及设计原型。其中原型属于非生物的是(  )
A.B.C.D.
【答案】D
【解析】ABC.老虎、猎犬、熊猫属于动物,都属于生物,故ABC不符合题意。
D.机器人不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属于非生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  )
A.能生长 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能繁殖 D.能呼吸
【答案】B
【解析】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属于生物的应激性,即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如果用下图表示表格中各种概念间的关系,则表中各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
1 2 3 4
A 纲 科 目 种
B 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C 牙齿 口腔 消化系统 人体
D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故A错误。
B.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植物体,故B错误。
C.牙齿构成口腔,口腔属于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人的八大系统之一,故C错误。
D.昆虫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故D正确。
故选D。
4.某同学在爷爷家看到了一株植物,细心的他发现叶的背面有一些褐色的隆起,他准备带土移栽,如图所示。
(1)该植物属于___________植物(选填“蕨类”、“苔藓类”或“藻类”),用___________繁殖。
(2)他应将该植物移栽到___________(选填“阴暗潮湿”或“温暖干燥”)的环境中。
【答案】 蕨类 孢子 阴暗潮湿
【解析】(1)图中的植物是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2)蕨类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5.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a→b→c→d B. c→a→b→d C. c→a→d→b D. a→c→d→b
(2)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3)下图是同学们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依次看到的视野,由视野①到视野②的操作是将装片向___________移动;由视野②到视野③的操作是转动物镜转换器,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由视野③到视野④的操作是调节显微镜的___________(填显微镜结构名称)。
【答案】 B ①③ 左 细准焦螺旋
【解析】(1)显微镜的操作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和观察等步骤;图中a为安放标本、b为镜筒下降、c为对光、d为镜筒上升寻找物像,所以正确的顺序是:c→a→b→d,故选B。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①目镜和③物镜。
(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左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右移动的。所以图中在显微镜下观察装片,发现物像处于视野的左方,为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左方移动。由视野③到视野④,细胞由模糊变得清晰,所作用的操作应该是转动细准焦螺旋。
1.有一种名贵的植物———鹅掌楸,其高可达 40m,它的时片形似马褂,又称“马褂木”,独特的叶形使其成为价值较高的观赏树种,属于被子植物。以下关于被子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B.被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有利于萌发
C.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D.常见的花卉、果树、蔬菜等绝大多数都是被子植物
【答案】B
【解析】A.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故A正确。
B.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被子植物种子的外层有果皮包被,故B错误。
C.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故C正确。
D.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所以常见的花卉、果树、蔬菜等绝大多数都是被子植物,故D正确。
故选B。
2.(2021·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金鱼藻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它能在水下开花,雄花成熟后,花药能上升到水面,并开裂散出花粉,花粉慢慢下沉到达水下雌花柱头上,传粉受精后发育成果实。金鱼藻属于(  )
A.苔藓植物 B.藻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D
【解析】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由题干可知,金鱼藻有花和果实,因此属于被子植物。
故选D。
3.(2022·浙江· 七年级期末)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开课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展示失重条件下细胞生长发育的研究——跳动的心肌细胞,如图所示。该细胞一定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壁、液泡、叶绿素
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D.细胞膜、液泡、细胞核
【答案】C
【解析】心肌细胞属于动物细胞,该细胞一定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1·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如图是食肉目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包含生物共同特征最少的分类单位是目 B.图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属
C.图中豹与虎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多 D.图中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亲缘关系近
【答案】B
【解析】A.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故图中包含生物共同特征最少的分类单位是目,A正确。
B.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故图中包含生物共同特征最少的分类单位是种,B错误。
C.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故图中猫与虎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多,C正确。
D.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猫与豹同科,猫与狗同目,故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狗的近,D正确。
故选B。
5.1831~1836年,达尔文环球考察时,在南美洲发现的巨大动物化石与现在生存的犰狳十分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这说明生物具有(  )
A.适应性 B.变异的特征
C.遗传的特征 D.遗传与变异的特征
【答案】D
【解析】巨大动物化石与现生存的犰狳十分相似,说明生物能够遗传,但又不完全相同,这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1·浙江·余姚市高风中学七年级期中)高风中学教学楼外随处可见的樟树是宁波市市树,网状叶脉,茎可逐年加粗,由此推知,它的根系是___________根系。而在秋天的校园里,另一种叶子扇形被称作活化石的植物——银杏,科学家将其列为裸子植物,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
【答案】 直 种子无果皮包被
【解析】樟树具有网状叶脉,茎可逐年加粗,说明茎中有形成层,可逐年加粗,因此它一定是直根系。
银杏没有果实,食用的白果的是银杏的种子,因此种子裸露在外面,没有果皮包被。故银杏属于裸子植物的主要依据是种子无果皮包被。
7.(2021·浙江·余姚市舜水中学七年级期中)生物分类等级共有7个,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___________、科、属、种。其中___________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等级越高,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就___________(填“多”或“少”)。
【答案】 目 种 少
【解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相似程度最高。
8.(2021·浙江·七年级专题练习)在“①大熊猫、②向日葵、③蜻蜓、④松树”这四个研究对象中,___________(填编号)需要从外界摄取食物获得营养;而___________(填编号)可以利用自身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蜻蜓点水说明了蜻蜓能进行___________的生物基本特征。
【答案】 ①③ ②④ 繁殖
【解析】生物指的是具有生命的物体,必须具备一些生命现象: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繁殖;应激性。在“①大熊猫、②向日葵、③蜻蜓、④松树”这四个研究对象中,①大熊猫和③蜻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需要从外界摄取食物获得营养;②向日葵和④松树可以利用自身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蜻蜓点水是在产卵,说明了蜻蜓能进行繁殖的生物基本特征。
9.(2022·浙江丽水·七年级期末)小青在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误把生理盐水当做清水滴加了。在观察装片时,他发现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膜以内部分与细胞壁逐渐分离;他立刻又向装片上滴加了清水,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细胞又恢复成原来的状态。请教老师后,得知: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这种“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兴趣小组为进一步研究,设计并开展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溶液种类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葡萄糖溶液 25%的氯化钠溶液 25%的硝酸钾溶液
制作临时装片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记录质壁“分离”的起止时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60秒 65秒 25秒 57秒
观察复原现象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能 能 不能 能
(1)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___________的关系;
(2)通过实验可知,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最短的溶液是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
A.四种溶液引起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速度相同
B.四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复原
【答案】 溶液种类 25%的氯化钠溶液 细胞已经失去活性 B
【解析】(1)实验由于改变的是溶液的种类,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溶液种类的关系。
(2)25%的蔗糖溶液用的时间是60s,25%的葡萄糖溶液是65s,25%的氯化钠溶液是25s,25%的硝酸钾溶液是57s,故25%的氯化钠溶液时间最短。
(3)第三组实验中25%的氯化钠溶液没有办法复原,原因是溶液的浓度达到一定时细胞完全失去活性。
(4)实验中都可以看到细胞发生分离的现象,需要的时间不同,分离的速度也不同,第三组实验细胞无法复原,故B说法正确。
10.(2022·浙江· 七年级期末)“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袁隆平和李振声院士分别是水稻和小麦的遗传育种学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和小麦的产量。
(1)水稻谷粒属于___________(填字母)。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植物体
(2)海水稻具有耐盐碱性,只少量吸收海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这与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有关,该结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3)培育水稻和小麦的过程中,以培养其优良性状为目的,决定这些性状的遗传物质位于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中。
【答案】 C B 细胞核
【解析】
(1)水稻谷粒属于果实,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2)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
(3)细胞核含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因此决定优良性状的遗传物质位于植物细胞的细胞核。
专题01 多种多样的生物
课题1思维导图 自主学习区
课题2考点管理 明确考点分布
归类探究1、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 悟透各类题型
例题选讲1
变式演练1
归类探究2、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悟透各类题型
例题选讲2
变式演练2
归类探究3、说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等级 悟透各类题型
例题选讲3
变式演练3
归类探究4、识别分类的依据 悟透各类题型
例题选讲4
变式演练4
归类探究5、说出细菌、真菌、藻类、苔藓类、蕨类的主要特点 悟透各类题型
例题选讲5
变式演练5
归类探究6、 列举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悟透各类题型
例题选讲6
变式演练6
课题3.走进重高 命题规律分析
课题4.课堂练习 提升解题能力
课题5.限时集训 点拔拓展延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SHAPE \* MERGEFORMAT
一、观察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
2.生物的特征主要有能生长、有应激性、能繁殖、新陈代谢、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等,其最基本的特征是能进行__________。
(2021秋 沈阳月考)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池塘中的小鱼可以长成大鱼,我们从婴儿到成年,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能生殖 B.能变异 C.能生长 D.能遗传
下列对生物的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一切生物都具有繁殖的特征
C.运动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最主要特征之一 D.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
1.放大镜
放大镜适用于观察蜗牛等小动物的形态和结构,而更微小的生物和细胞则需用显微镜观察。
2.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其中_____和_____是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其操作步骤为:取镜→_____→_____→放玻片→调焦距→_____。  
观察前,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不让它接触玻片,否则会压碎玻片,损坏物镜(透镜);观察时,一定要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避免物像一晃而过,或根本没有觉察。用高倍镜观察装片时__________粗准焦螺旋。
(3)显微镜所成的像:显微镜所成的像是_____,因此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当光线较暗时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当光线较强时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计算所观察物体的总放大率:所观察物体的总放大率=_____的放大倍数×_____的放大倍数。
(5)观察生物时,无论其大小,必须先在低倍镜下寻找,将观察对象移到中央后,再换高倍镜观察。低倍镜下视野亮,细胞数目_____;高倍镜下视野_____,细胞数目_____。
(2021 温州) ( http: / / www.m / science3 / report / detail / d2260907-fb56-4b7f-89e2-6c377dd3af51" \t "_blank )显微镜中的科学
(1)微观虽然小,奇景真不少。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③号是反光镜,调整③可以让视野更亮
B.乙图物镜长短不同,①②放大倍数相同
C.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左上方移动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不是洋葱表皮细胞
(2)如图所示,是显微镜视野内中看到的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A~D四幅图中能代表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的是 。
(3)下列是显微镜操作的几个步骤。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光:操作该步骤时一定要把显微镜搬到窗台,借用窗户外的光。
B.安装玻片: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C.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4)在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眼睛看到视野里有一个污点,污点可能在哪里?
(5)在学习《微小世界》单元时候,我们学会了制作简易显微镜、使用学生显微镜。
①制作简易显微镜需要的材料: 。
②举例你用显微镜还观察过的标本有 。
③举例你用显微镜观察过的微生物有 。
显微镜的发明为我们揭开了生物体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你会使用显微镜吗?请填空。
(1)显微镜中,通过光圈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
(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如果由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后,你会发现视野中细胞的数目 (填“增多”或“减少”)。
(3)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若观察用的物镜上标有10×,目镜上标有5×,那么该物像放大的倍数是 倍。
(4)如果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偏在右上方,为移至视野中央,解决的办法应是将载玻片向 方移动。
(5)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从甲图到乙图,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装片
A.⑤→①→②→④ B.⑤→③→②→④ C.⑤→④→③→② D.①→②→③→④
二、生物的分类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有几百万种,它们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它们,有必要依据_______________对它们进行逐级分类。
二歧分类检索表
常用的一种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生物,根据一对或几对__________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_____分支。接着,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某同学在野外观察到五种动物P、Q、R、S和T,并设计如表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分辨这些动物。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1a身体内无脊椎骨·········2
1b身体内有脊椎骨·········3
2a水生··············P
2b陆生··············Q
3a皮肤裸露············R
3b皮肤不裸露···········4
4a用鳃呼吸············S
4b用肺呼吸············T
动物P可能是鲫鱼,动物R可能是青蛙
动物P与Q的亲缘关系比P与R的近
C.动物S的结构层次是细胞→器官→组织→动物体
D.动物T体内有保护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2022春 泗县期中) ( http: / / www.m / bio / report / detail / 5ccf5f1e-d5fd-44d4-a712-dd3499531395" \o "此年份及地区表示:该试题最新出现所在的试卷年份及地区" \t "_blank )下列各组生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一组是(  )
A.青蛙、鲫鱼、海带、草履虫
B.家鸽、鱿鱼、紫菜、变形虫
C.小麦、玉米、高粱、水稻
D.麻雀、老鼠、乌龟、大鲵
生物分类从高到低分为七个等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最低等级,也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等级越高,同类生物的共同点_____;分类等级越低,同类生物的共同点_____。  
(2021秋 武功县期末)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在调查校园内的植物种类时,把记录的植物归为两类:①桂花、腊梅、月季等;②银杏、水杉、松、柏等。则该小组的归类依据是(  )
A.是否产生种子 B.种子中子叶的数目
C.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 D.花的形态结构
其他生物的代谢特点
1.细菌: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含有遗传物质的_____等部分构成,细胞膜外有细胞壁,有的细菌还有荚膜和鞭毛,为单细胞原核生物。根据形状分为三类,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真菌:单细胞或多细胞异养_____微生物。主要有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食用菌。
3.藻类、苔藓类、蕨类的主要特点
植物类别 形态结构 生殖方式 代表植物
孢子植物 藻类 没有根、茎、叶 孢子 海带、紫菜
苔藓类 有茎和叶,没有根 孢子 地钱、葫芦藓
蕨类 有真正的根、茎、叶 孢子 肾蕨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种子__________,外面有_____包被 白菜
裸子植物 种子_____,外面没有_____包被 松、柏、杉
(2022春 茂南区期中) ( http: / / www.m / bio / report / detail / 86dff0b8-f77c-46a5-a64d-407030273d40" \o "此年份及地区表示:该试题最新出现所在的试卷年份及地区" \t "_blank )酸菜放置两个月后,兴趣小组同学打开缸盖发现缸口有绿毛状的物体。取样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如图),发现它是由大量丝状体构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生物具有叶绿体,因此呈现绿色
B.该生物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C.该生物是青霉,3是它的孢子
D.1是该生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2021秋 未央区校级期末) ( http: / / www.m / bio / report / detail / 1c6bf0fd-f88e-46a6-9a18-12b63dbc002f" \t "_blank )下面是动物细胞、细菌及噬菌体结构模型图,请仔细观察,回答有关问题:
(1)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甲、乙两种细胞相比较,相同的特点是都有① ,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②细胞质中都没有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细菌是靠 进行生殖的。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 。它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3)丙是噬菌体,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⑦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⑧ 组成。
 1.动物的分类
2.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种类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呼吸器官 _____ 幼体:鳃成体:肺和皮肤 肺 肺 肺
体温 不恒定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 恒定
生殖 卵生 卵生 卵生 卵生 _____________
3.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形态结构 代表动物
原生动物 单细胞动物 草履虫
腔肠动物 身体辐射对称 水螅
扁形动物 身体背腹扁平 血吸虫
线形动物 身体线形、不分节 蛔虫
(2021秋 滨海新区期末) ( http: / / www.m / bio / report / detail / 61cf61b3-1bc0-47c4-9a93-9354b30e4a12" \o "此年份及地区表示:该试题最新出现所在的试卷年份及地区" \t "_blank )如图是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墩墩,寓意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下列关于熊猫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属于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
B.属于恒温动物,用肺呼吸
C.有牙齿,但没有分化
D.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2021 铁岭)俗话说“蛙满塘,谷满仓”,青蛙是“田园卫士”。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青蛙体表无覆盖物,失水较快
B.青蛙的呼吸依赖肺和皮肤两种器官
C.在水中或陆地都没有足够的食物
D.身体散热差,不能长时间留在水中
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种多样性的减少,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
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而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重要补充
C.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除特殊需要经过批准外,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2、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物镜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1.下列是奥运会的吉样物及设计原型。其中原型属于非生物的是(  )
A.B.C.D.
2.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  )
A.能生长 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能繁殖 D.能呼吸
3.如果用下图表示表格中各种概念间的关系,则表中各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
1 2 3 4
A 纲 科 目 种
B 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C 牙齿 口腔 消化系统 人体
D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
A.A B.B C.C D.D
4.某同学在爷爷家看到了一株植物,细心的他发现叶的背面有一些褐色的隆起,他准备带土移栽,如图所示。
(1)该植物属于___________植物(选填“蕨类”、“苔藓类”或“藻类”),用___________繁殖。
(2)他应将该植物移栽到___________(选填“阴暗潮湿”或“温暖干燥”)的环境中。
5.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a→b→c→d B. c→a→b→d C. c→a→d→b D. a→c→d→b
(2)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3)下图是同学们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依次看到的视野,由视野①到视野②的操作是将装片向___________移动;由视野②到视野③的操作是转动物镜转换器,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由视野③到视野④的操作是调节显微镜的___________(填显微镜结构名称)。
1.有一种名贵的植物———鹅掌楸,其高可达 40m,它的时片形似马褂,又称“马褂木”,独特的叶形使其成为价值较高的观赏树种,属于被子植物。以下关于被子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B.被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有利于萌发
C.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D.常见的花卉、果树、蔬菜等绝大多数都是被子植物
2.(2021·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金鱼藻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它能在水下开花,雄花成熟后,花药能上升到水面,并开裂散出花粉,花粉慢慢下沉到达水下雌花柱头上,传粉受精后发育成果实。金鱼藻属于(  )
A.苔藓植物 B.藻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3.(2022·浙江· 七年级期末)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开课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展示失重条件下细胞生长发育的研究——跳动的心肌细胞,如图所示。该细胞一定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壁、液泡、叶绿素
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D.细胞膜、液泡、细胞核
4.(2021·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如图是食肉目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中包含生物共同特征最少的分类单位是目
B.图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属
C.图中豹与虎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多
D.图中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亲缘关系近
5.1831~1836年,达尔文环球考察时,在南美洲发现的巨大动物化石与现在生存的犰狳十分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这说明生物具有(  )
A.适应性 B.变异的特征
C.遗传的特征 D.遗传与变异的特征
6.(2021·浙江·余姚市高风中学七年级期中)高风中学教学楼外随处可见的樟树是宁波市市树,网状叶脉,茎可逐年加粗,由此推知,它的根系是___________根系。而在秋天的校园里,另一种叶子扇形被称作活化石的植物——银杏,科学家将其列为裸子植物,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
7.(2021·浙江·余姚市舜水中学七年级期中)生物分类等级共有7个,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___________、科、属、种。其中___________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等级越高,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就___________(填“多”或“少”)。
8.(2021·浙江·七年级专题练习)在“①大熊猫、②向日葵、③蜻蜓、④松树”这四个研究对象中,___________(填编号)需要从外界摄取食物获得营养;而___________(填编号)可以利用自身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蜻蜓点水说明了蜻蜓能进行___________的生物基本特征。
9.(2022·浙江丽水·七年级期末)小青在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误把生理盐水当做清水滴加了。在观察装片时,他发现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膜以内部分与细胞壁逐渐分离;他立刻又向装片上滴加了清水,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细胞又恢复成原来的状态。请教老师后,得知: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这种“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兴趣小组为进一步研究,设计并开展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溶液种类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葡萄糖溶液 25%的氯化钠溶液 25%的硝酸钾溶液
制作临时装片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记录质壁“分离”的起止时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60秒 65秒 25秒 57秒
观察复原现象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能 能 不能 能
(1)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___________的关系;
(2)通过实验可知,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最短的溶液是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
A.四种溶液引起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速度相同
B.四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复原
10.(2022·浙江· 七年级期末)“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袁隆平和李振声院士分别是水稻和小麦的遗传育种学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和小麦的产量。
(1)水稻谷粒属于___________(填字母)。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植物体
(2)海水稻具有耐盐碱性,只少量吸收海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这与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有关,该结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3)培育水稻和小麦的过程中,以培养其优良性状为目的,决定这些性状的遗传物质位于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中。
专题01 多种多样的生物
课题1思维导图 自主学习区
课题2考点管理 明确考点分布
归类探究1、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 悟透各类题型
例题选讲1
变式演练1
归类探究2、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悟透各类题型
例题选讲2
变式演练2
归类探究3、说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等级 悟透各类题型
例题选讲3
变式演练3
归类探究4、识别分类的依据 悟透各类题型
例题选讲4
变式演练4
归类探究5、说出细菌、真菌、藻类、苔藓类、蕨类的主要特点 悟透各类题型
例题选讲5
变式演练5
归类探究6、 列举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悟透各类题型
例题选讲6
变式演练6
课题3.走进重高 命题规律分析
课题4.课堂练习 提升解题能力
课题5.限时集训 点拔拓展延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