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在《水浒传》中,遍览整座梁山,有两人出场时手拿扇子,一是燕青出场时“腰间斜插名人扇”,潇潇洒洒地渲染了他的浪子本性。另一个是“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酷似张飞模样的人,在人物出场时“手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他就是林冲。林冲,一个武将,却要手执一把折叠扇,不禁要让人多想上三分。林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施耐庵
学习目标
1.了解《水浒》,了解林冲思想性格发展历程,把握小说反映的“官逼民反”的主题。
2.赏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理解“风雪”等景物描写对情节、人物的作用。
3.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安,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施作罗续。其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施作的。对于施我们现有的资料很少。 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写了这部长篇小说——《水浒传》。
作者作品
宋江起义,历史上确有其事,发生在北宋宣和年间。《宋史·徽宗本纪》有记载。
但《水浒传》成书于南宋到明初的漫长时期。北宋末年起,政治腐败、外族入侵、民困国危。百姓们把自己的美好理想,寄寓于“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起义英雄形象中。宋江起义的故事就在这样的基础上流传起来,并且越来越丰富。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成了《水浒传》。
“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水浒传》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人家子弟稍识字,便当教令反复细看,看得《水浒传》出时,他书便如破竹。”——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
玷辱( )
虞候( )
连累( )
剜 ( )
肐察( )
迤逦( )
赉( )
投奔( )
酒馔( )
呐出( )
提防( )
消耗( )
仓廒( )
拽 ( )
草帚( )
央浼( )
搠倒( )
赍发( )
模样( )
尴尬( )
髭须( )
洗漱( )
盘缠( )
彤云( )
毡笠( )
庇祐( )
掇 ( )
屋檐( )
jī
áo
zhuàn
gān gà
zī
měi
shuò
dī
mú
bèn
nè
diàn
hào
zhuài
hòu
bì
lěi
shù
pánchán
tóng
zhān
zhǒu
duō
yán
gē
wān
yǐ lǐ
lài
东岳庙
白虎堂
野猪林
草料场
前 情 旧 事
1.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序幕
2.陆虞候密谋害林冲(2-5)开端
3.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发展
4.林教头杀敌山神庙(10-12)高潮结局
自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概括情节
沧州遇旧交
密谋害林冲
买刀寻仇人
交接草料场
沽酒风雪中
愤怒杀仇敌
火烧草料场
雪夜上梁山
【情节复述】
情节发展
矛盾冲突
沧州遇旧
买刀寻敌
心下自慢
接管草料场
雪夜杀敌
叙事线索
明线:林冲的行动
(一忍再忍,忍无可忍)
暗线:高俅一伙的谋害
(一逼再逼,逼到死地)
起伏跌宕,扣人心弦。
情节特点之一:
情节特点之二:
在结构上是处处设伏,前后照应,可谓天衣无缝,拿金圣叹的话说就是“草蛇灰线”。
俄国作家契诃夫对“伏笔”“照应”的阐释
“例如在前面写到客厅的墙上挂着一支猎枪,那么这支猎枪在最后一定要射出子弹。”“墙上挂着一支猎枪”就是最后猎枪射出子弹的伏笔;而最后猎枪射出子弹,是对“墙上挂着一支猎枪”的照应。
伏笔是文学创作中描写、叙述的一种手法,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它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幕景致,一个眼神,一个物什等。
伏笔之后一般有照应,所谓前有伏笔,后需照应,上挂下联,结构谨严。
例:第2、3段中的“伏笔”
两人(一个军官打扮、一个走卒模样)“闪”到李小二店中,大把给钱,大碗要酒喝;东京口音;呐出“高太尉”三个字来……
只见那人说道:“我自有伴当烫酒。不叫你休来。我等自要说话。”
只听差拨说道:“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
试从课文中找出“照应”。
①在小说中,草料场着火是陆谦等人精心设计的一个陷害林冲的“圈套”,如果我们从结果加以回溯,请从课文的第8-9段中找出相应的细节描写,为林冲“辩诬”。
②对文中写“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这个“伏笔”的细节描写,从课文中找出对应的“照应”内容。
③理解文中环境描写所藏的“伏笔”,请同学们组织语言,形成书面文字回答。
练习:
这些伏笔有什么妙处?
①内容上,小说伏笔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
②结构上:含蓄交代故事情节,使情节结构前后呼应,更加严谨,使小说情节发展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小结
伏笔与照应: ①人物对话设伏笔②细节描写见伏笔③环境描写藏伏笔
林冲是《水浒》里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他的性格是怎样随着情节的推进而变化发展的?
提示:注意从“沧州遇旧、买刀寻仇、看守草料场、夜宿山神庙、雪夜复仇”等情节入手,对林冲的人物形象展开分析。
从情节识人
根据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坦言自己是罪囚……
逆来顺受 委曲求全 善良安分
“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善良正义
语言描写
林教头沧州遇故知
陆密谋害林冲
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
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
……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思考:
为什么过了三五日,林冲这么容易熄灭怒火?
刚强正直,强烈的反抗意识
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陆虞侯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正面临危险步步逼近,他此刻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思想?
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事,正不知何意
心有疑虑
辞别小二,暂消疑虑
听从安排
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一个泥瓦匠来修理
随遇而安
买酒途径山神庙,还祈求“神明庇佑”
幻想求安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门草场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思考:此段文字有很多动词,可以看出林冲什么性格特点?
小心谨慎,唯恐出事 、安分守责
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动作描写
为下文陆等人推门,却被石头靠住埋伏笔
林谨慎细心,一个临时栖息地都有恭敬,小心
推动情节发展,陆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说话,林在庙内明白了真相,反抗杀人,完成性格上的重要转变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
翻转身来……林冲喝声道:“……”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三喝一骂)
英勇果敢、愤而抗争、思想转变、清醒绝决
金圣叹评点林冲杀人场景:“杀得快活,杀得快活,若如那两人也一枪搠死,便没趣了。有了这一刀一枪,才产生以一个人杀三个人,凡三四个回身,有节次,有间架,有方法,有波折,不慌不忙,不疏不密,不缺不漏……”
细节描写是怎样的一种手法?
细节描写
是文学作品对人物的
一种手法
进行细致而具体的描写的
言行举止
心理活动
细微事件的情况
作用: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揭示人物性格;
补充情节不足,交代原委。
细节描写
离开草料场,盖炭火,反拽门上锁,探身摸火盆,火种灭了,才放心去山神庙安身。
安分守己,做事谨慎,草料场起火并非是林的疏忽,使情节合理
沽酒是东西两个方向,不会相遇
林冲性格发展的动态曲线
软弱忍辱
不思反抗
识破阴谋
激起怒火
得过且过
委曲求全
心有疑虑
随遇而安
委曲求全
清醒认识
手刃仇敌
逼上梁山
英勇果敢
奋起反抗
街头遇旧
阴谋陷害
到草料场
雪夜复仇
林冲
武艺高强,扶危济困
正直善良,安分守己
委曲求全,忍辱负重
逆来顺受,小心谨慎
随遇而安,反抗杀敌
(豹子头)
什么让林冲性格实现从 “忍”到 “狠”转化?
忍
忍辱求安
安于现状
反抗
嫉恶如仇
怒起
怒
沧州遇旧
买刀寻敌
草堂交接
雪夜寻仇
安
反
逆来顺受
狠(豹子头)
忍(林教头)
逼
官逼民反
社会黑暗
林冲
高家
抢老婆
远刺配
谋性命
逼
忍
再忍
忍无可忍
反
一个能把安分守己的老实人活活逼反的社会,得黑到什么程度?
从情节识主题
水浒好汉的行为可以认为是报复社会,因为宋徽宗非常昏庸,所以百姓苦不堪言。梁山好汉上梁山其实是个注定的事情,因为就算宋江等人不逼他门,宋徽宗也迟早把他们逼上梁山,正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宋江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那是一个奸臣横行的年代,宗年间,蔡京、王甫、李邦彦、童贯、朱冕、梁师成合称六贼,缺德到家的高俅根本排不上号,所以那是一个小人的天下。在一个充满小人的世界里,像卢俊义这样的有能力的人根本不可能做一个安善良民,朝廷的屠刀早晚会伸向他们。他们只是不像宋江等人敢想敢干罢了。毕竟在一个小人得意的世界里,真正有能力的人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谁想今日被高俅这贼坑陷了我这一场,文了面,直断送到这里,闪得我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受此寂寞!”因感伤怀抱,问酒保借笔砚来,乘着一时酒兴,向那白粉壁上写下八句道: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
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找一找,文章中直接描写风雪的语句有几处?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
②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
③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
三处描写中,有一个最有表现力的字,是哪一个?
环境描写
两个“紧”字,写出了什么?
侧面描写风雪的文字有哪些?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到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虽然都非常简洁,但其作用却非常丰富,请归纳一下,这些景物描写有哪些具体作用?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①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 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 的心情和 的处境。
②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 的英雄形象。
凄冷、悲凉
沉郁
危机四伏
孤独、悲壮、坚定、勇敢
(2)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
风 雪
隔门 偷听
身 寒 沽 酒
途 中 见 庙
压 倒 草 厅
投 宿 庙 中
大 石 倚 门
【小说文本考查要点】
1.明确小说的要素,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能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及线索。
3.能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4.能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5.能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描写)的作用。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