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卷答案(合格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B B D C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D B A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C A A D A A A B
二、综合题(40分)
31.【答案】(22分)
(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1分) 城市地域(或城市面积)(1分)
(2)城市数目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现象;(2分) 工业化(2分)
(3)问题: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造成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公共卫生设施奇缺;空气及水源污染严重,环境恶劣;人口就业压力过大;犯罪率提高;疾病蔓延;资源短缺等。(6分)
借鉴意义:不仅要大力发展经济,还要注重保护城市环境。(2分)
(4)特点: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6分)
原因: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口迅速增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2分)
32.【答案】(18分)
(1)年降水量少;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分)
(2)海拔高,夏季气温低;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6分)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4分)
(4)培育优良品种;严控化肥农药用量,发展绿色农业;打造优质品牌,加强农业宜传;发展蔬菜深加工等。(6分)高台一中2022年春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合格考)
考试时长: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 2分,共60 分)
读下列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A.寒带内陆 B.热带平原 C.高山高原 D.温带沿海
2.以下地区人口稠密的是( )
A.湄公河三角洲 B.亚马孙平原 C.南极半岛 D.撒哈拉沙漠
读图,完成3~5题。
3.行政区界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图中A、B、C是三个不同行政区。其中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 )
A.a1→b1 B.a1→a2 C.b1→b2 D.c1→c2
4.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a1→a2 B.a1→b1 C.b1→b2 D.c1→c2
5.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
下列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 )
A.a1→a2、a1→b1 B.b1→b2、c1→c2
C.a1→b1、b1→b2 D.c1→c2、a1→c1
“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
代驾等出行方式。下图为我国智能出行分布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据此回答6~7题。
6.与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的是我国( )
A.一、二级阶梯分界线B.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C.200 mm年等降水量线
D.人口地理分界线
7.R省区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智能出行次数远低于重庆市,主要是因为( )
A.气候湿热 B.土壤贫瘠 C.经济落后 D.地表崎岖
人口最大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其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下图为某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最大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8~
10题。
8.图示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最大容量主要取决于( )
A.矿产资源 B.土地资源
C.水资源 D.生物资源
9.推断该省级行政单位最可能是( )
A.新疆 B.山东 C.湖北 D.广东
10.提高该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最大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大力开采地下水 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
我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称为“人户分离”,包括 “户在人不在”和“人在户不在”两种情况。2020年11月1日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
高一期中地理试题第1页,共8页 高一期中地理试题第2页,共8页
口普查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 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中部地区下降
0.79%,西部地区上升0.22%,东北地区下降1.20%。据此完成11~13题。
11.近些年来,导致我国人户分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区域之间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差距 B.家庭婚姻
C.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D.现代化快速交通的发展
12.“人户分离”中“户在人不在”的地区( )
A.以东北地区为主 B.交通通达度低
C.就业岗位相对较少 D.自然环境恶劣
13.“人户分离”对“户在人不在”地区的主要影响( )
A.加剧人地矛盾 B.老龄化程度加深
C.城市化水平降低 D.提高环境容量
右图为某市中心城区规划示意。该市
为了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在建成区基础上将重点规
划建设滨水居住区、仓储物流区和旅游服务区。据此回答14~15题。
14.建成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旅游
C.河流 D.交通
15.与规划建设的滨水居住区、仓储物流区和旅游服务区对应合理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④ D.④③①
读我国某乡村土地利用图,回答16~17题。
16.该乡村土地利用形式主要为(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水域
17.该乡村最可能位于( )
A.青海 B.河北 C.浙江 D.内蒙古
地理学家阿隆索对某城市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了研究,制作出阿隆索地租竞标曲线图。据此回答18~19题。
18.据图判断,独立平房区最可能在( )
A.A与B之间 B.B与C之间
C.C与D之间 D.C与F之间
19.该城市的城区边界在( )
A.D处 B.E处 C.F处 D.G处
地名是一个地区自然及人文地理特征的综合反映。我国某内陆地区地名中“河、井、渠”“宁、乐、孝”“关”“寺、庵”出现比例较高。据此回答20~21 题。
20.该地区与地名“河、井、渠”“宁、乐、孝”“关”“寺、庵”相关的地理要素 依次是( )
A.河流水利 军事防御 行政区划 宗教信仰
B.水源农耕 道德伦理 军事防御 宗教信仰
C.军事防御 道德伦理 宗教信仰 行政区划
D.军事防御 宗教信仰 行政区划 道德伦理
2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通过陆路和海路传入我国。陆路于汉代经中亚传入我国。该地区“寺”等地名可追溯到汉唐时期、“关”等地名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该地“寺”
“关”等地名历史悠久,分别表明该地区( )
高一期中地理试题第3页,共8页 高一期中地理试题第4页,共8页
A.为丝绸之路,军事要地 B.开发较早,文化繁荣
C.为军事要冲,战乱频繁 D.农业发达,物产丰富
读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22~23 题。
22.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
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23.引起阶段Ⅱ形成的原因有( )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日本都市圈建设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雏形阶段——加速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下图示意日本都市圈建设阶段的空间结构。据此完成24~25 题。
24.日本都市圈建设四个阶段中,人口集中程度最高的是( )
A.雏形阶段 B.加速阶段 C.调整阶段 D.成熟阶段
25.日本都市圈建设过程中,成熟阶段城市具有的特征是( )
A.形成多核心、多圈层空间结构 B.核心城市快速增长为主要特点
C.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差距拉大 D.已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
近十几年来,山东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却有固定棉农109 万户,新疆
棉花生产集中在山麓冲积扇,以大型农场为主,生产规模远大于山东。下图为某年山东与新疆棉花生产成本统计图(土地成本含租金及养护投入,人工成本含雇工工时费
及家庭用工折价,物资成本含机械及运输等方面投入)。据此回答26~28题。
26.新疆棉花生产的区位优势是( )
A.市场广阔 B.交通便利 C.水源丰富 D.光热充足
27.新疆棉花生产集中在山麓冲积扇的主导因素是( )
A.水源 B.光热 C.地形 D.土壤
28.新疆棉花生产的人工成本低于山东的主要原因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生产过程简单
C.以家庭用工为主 D.以异地雇工为主
读下图中四幅示意图,完成29~30题。
29.四幅图所表示的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 )
A.温度、地形、水源、土壤 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 D.通风、地形、水源、土壤
30.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 )
A.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B.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C.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 D.国家政策措施的影响
高一期中地理试题第5页,共8页 高一期中地理试题第6页,共8页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 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9月10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发表了《中国城
市发展研究报告》。该报告中指出,2008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5.7%,按照每年0.8个百分点的增速,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0%,但是也存在着城市功能分区不合
理和不健全等问题。
材料二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材料三 1800~2050年英国、美国和中国三国城市化进程图。
(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化在空间上 的变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展。(2分)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发展速度也在加快,试说明城市化过程的具体表现以及推动城市化过程的主要动力。(4分)
(3)试说明英国和美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对当今我国城市化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8分)
(4)试说明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8分)
32.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娃娃菜属于冷凉型蔬菜,最适宜生长的平均气温为 12-22℃,平均气温 高于25℃则生长不良,低干5℃则易受冻害。
材料二 兰州市东南部的榆中县,海拔多为 1500-3000 m ,7月平均气温为 13~
18℃,是我国“高原夏菜”重要基地,每年5~10月该县有大量优质娃娃菜运往南方地区。
材料三 下图为甘肃省简图。
(1)简要描述甘肃省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2分)
(2)甘肃生产的娃娃菜,品质优,并能在夏季长时间供应南方地区,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6分)
(3)促使甘肃生产的娃娃菜能大量销往南方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4分)
(4)要促进“高原夏菜”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6分)
高一期中地理试题第7页,共8页 高一期中地理试题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