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WORK SUMMARY
匠心之用
——雕塑艺术
目 录
1
纪念与象征 ——空间中的实体艺术
3
体量与力量 —— 雕塑的美感
5
场域与对话 —— 公共空间里的雕塑
纪念与象征
——空间中的实体艺术
为什么说雕塑是空间中的实体艺术
雕塑如何借用材质凸显其艺术特征
雕塑除了观赏,还有哪些功能与意义
为什么说雕塑是空间中的实体艺术
雕塑:指为美化环境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
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铝、玻璃钢、砂岩、铜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圆雕:独立的、可四面多角度观赏的雕塑。
浮雕:依附于平面之上的有凹凸起伏形象的雕塑。
镂空雕:具有前后通透空间效果的雕塑。
架上雕塑:主要指尺度不大,较突出雕塑家的个人创作特点与风格,强调艺术情调和品味,适于室内展览或陈设用的雕塑。
“雕” 较硬的材质 减法
“塑” 较软的材质 加、减法并用
雕塑的基本形式
描述: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刻主题包括“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八个历史事件和以“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为主题的两侧装饰浮雕。
分析:人民英雄纪念碑采用我国传统碑体的形式,由汉唐以来的古代碑体造型演变而来。碑身分为上下两层,台座又分为大小两层须弥座。设计者参考古代纹样设计了百花与卷草,镌刻了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装饰纹样。
解释:雕刻以写实性的手法,采取叙述性的形式,整体风格统一又有变化,具有中国气派。
评价: 纪念碑设计内容体现出以“人民”为主题的思想,彰显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作品成为20世纪中国雕塑史上的一座高峰。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四运动 滑田友
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卅运动 王临乙
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 曾竹韶
人民英雄纪念碑·南昌起义 萧传玖
人民英雄纪念碑·武昌起义 傅天仇
歌乐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江碧波 叶毓山
“宁死不屈” “前赴后继” “坐穿牢底” “迎接曙光”
《地中海》马约尔( 法国 )
《巴尔扎克纪念像》罗丹 ( 法国 )
思考:
1.分析比较马约尔和罗丹的作品,它们在 造型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2. 浮雕与圆雕的实体性特征有哪些区别?
雕塑承载着民族的记忆、灿烂的文化、城市的历史。由于雕塑艺术自身的特长与局限,要求在艺术处理与形象塑造上,必须高度集中和概括,在有限的体积中表现出无限的空间容量,在凝练的形体塑造中强化视觉张力,在精微的细节刻画中浓缩艺术感受,从而激活观者的想象力。
雕塑是空间中的实体性艺术。可塑性的泥,可雕可刻的木、石以及可永久保存的金属等材料的物质属性,决定着物质的实体占有三度空间,并以可视、可触、可感的体量方式构成了雕塑这门艺术最基本的样式。
雕塑如何借用材质凸显其艺术特征
雕塑作品传递着思想,映射着艺术家的美学追求与探索生命的价值。
雕塑作品 的内在美感必须借助特定的材质呈现。不论是广场中央的玻璃钢雕塑,还是陵墓前的石雕群,或者建筑上的装饰性金属雕塑,石材、金属、木、树脂…… 材料已经成为雕塑艺术之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 塔特林
骑驼乐舞三彩俑 唐三彩
木、金属、玻璃
卧象 霍去病墓
伏虎 霍去病墓
石雕
卧马 霍去病墓
马踏匈奴 霍去病墓
《思想者》青铜 罗丹
豹噬猪饰牌 青铜
秦始皇陵兵马俑
雕塑艺术中,适合雕(刻)法的材料,首先是石材,它也是雕塑史中提到的较早使用的材料。而材质坚实、 纹理和色彩都较为出色的云石更是受到艺术家们的青睐。《菩萨身躯》《伏虎》等作品都是运用石材的典型。
以“塑”为技法的雕塑作品,以黏土和青铜材料为代表,如《豹噬猪饰牌》。
中国古代雕塑讲究“塑绘不分”“塑 容绘质”,常以泥塑成像,山西平遥双林寺彩塑是其中的代表。其他较常使用的材料还有木材、竹根、树根、 果核、煤精等。
思考:
小组讨论,雕塑作品与材质是什么关系?说说不同材质具有怎样不同的美感?
雕塑除了观赏,还有哪些功能与意义
除了艺术性,雕塑也有特定的功能与意义。
从功能的角度看,雕塑大致可分为:
01
纪念性雕塑
02
主题性雕塑
03
装饰性雕塑
04
陈列性雕塑
刘开渠的《川军出征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在建成之初仅仅发挥着纪念碑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从战争年代进入和平时期,它的功能是否仍停留于纪念碑这 一层面?对于今天的社会和人们而言,它是否还具有其他的功能与意义?
《川军出征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刘开渠
玉猪龙 红山文化
红山玉猪龙通体琢磨,简洁优雅,是迄今发现最早以玉琢制的中华龙早期形象。因其形状如同字母C,又称“C”字形玉龙。
它是我国已发现时代最早、体型最大、制作最精美的龙形玉器,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院。
思考:
华夏银行的标志和红山文化玉猪龙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四羊方尊》青铜 商朝
《面具》 青铜 商朝
《阿波罗与达芙妮》大理石 贝尼尼
侍女立像 彩塑
《雄鸡 》胡桃木 布朗库西
思考:
小组讨论, 结合本课所学的雕塑知识,说说你印 象深刻的雕塑,它是哪一种类型?是否体现了它应有的功能?
01
02
03
04
纪念性雕塑以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件为主题,也可以是某种共同观念的表征,用于纪念重要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这类雕塑一般体量硕大,多安置在户外。
陈列性雕塑又称架上雕塑, 尺寸一般不大, 也有室内、室外之分。它的形式手法让人眼花缭乱, 内容题材更为广泛, 材质应用也更为多样。
主题性雕塑主要用于对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题说明, 必须与所要说明的环境有机结合,并点明主题甚至升华主题。具有纪念、教育、美化、说明等意义。
装饰性雕塑是城市雕塑中数量比较大的一个类型。这一类雕塑比较轻松、欢快,带给人美的享受,因而也被称为雕塑小品。表现的内容极广,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纪念性雕塑
主题性雕塑
装饰性雕塑
陈列性雕塑
总结:
不同类型的雕塑具有不同的应用领域和现实价值。
寻找自己喜欢的雕塑作品,从形象、动态、节奏、韵律等角度,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作品体现出来的艺术特色,进一步思考雕塑之美及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留意平时见过的雕塑,你能看出他是什么类型的雕塑吗?是什么材料的雕塑?他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呢?
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01
02
03
课后作业
WORK SUMMARY
谢谢观看人美版高一美术
《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教学设计
课题 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形式,通过雕塑作品的赏析了解浮雕和圆雕的存在形式及材质在呈现作品主题与视觉效果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掌握作品的造型手法,理解作品呈现的文化内涵、功能与意义。感知雕塑作品的艺术语言及其主题,进而理解作品的纪念性与象征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知英雄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树立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生态度;认识中国优秀传统美术的独特魅力,形成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雕塑,雕塑的空间占有形式、材质及造型手法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教学难点 雕塑作品是如何借助艺术语言与造型手法凸显其纪念性与象征性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本、PPT 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 一、为什么说雕塑是空间中的实体艺术 雕塑:指为美化环境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 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铝、玻璃钢、砂岩、铜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雕塑的基本形式 圆雕:独立的、可四面多角度观赏的雕塑。 浮雕:依附于平面之上的有凹凸起伏形象的雕塑。 镂空雕:具有前后通透空间效果的雕塑。 架上雕塑:主要指尺度不大,较突出雕塑家的个人创作特点与风格,强调艺术情调和品味,适于室内展览或陈设用的雕塑。 “雕”是较硬的材质即减法,“塑”是较软的材质即加、减法并用。 展示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介绍了解其雕刻内容。 描述: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刻主题包括“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八个历史事件和以“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为主题的两侧装饰浮雕。 分析:人民英雄纪念碑采用我国传统碑体的形式,由汉唐以来的古代碑体造型演变而来。碑身分为上下两层,台座又分为大小两层须弥座。设计者参考古代纹样设计了百花与卷草,镌刻了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装饰纹样。 解释:雕刻以写实性的手法,采取叙述性的形式,整体风格统一又有变化,具有中国气派。 评价: 纪念碑设计内容体现出以“人民”为主题的思想,彰显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作品成为20世纪中国雕塑史上的一座高峰。 雕塑是空间中的实体性艺术。可塑性的泥,可雕可刻的木、石以及可永久保存的金属等材料的物质属性,决定着物质的实体占有三度空间,并以可视、可触、可感的体量方式构成了雕塑这门艺术最基本的样式。 二、雕塑如何借用材质凸显其艺术特征 雕塑作品传递着思想,映射着艺术家的美学追求与探索生命的价值。 雕塑作品 的内在美感必须借助特定的材质呈现。不论是广场中央的玻璃钢雕塑,还是陵墓前的石雕群,或者建筑上的装饰性金属雕塑,石材、金属、木、树脂…… 材料已经成为雕塑艺术之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雕塑艺术中,适合雕(刻)法的材料,首先是石材,它也是雕塑史中提到的较早使用的材料。而材质坚实、 纹理和色彩都较为出色的云石更是受到艺术家们的青睐。《菩萨身躯》《伏虎》等作品都是运用石材的典型。 以“塑”为技法的雕塑作品,以黏土和青铜材料为代表,如《豹噬猪饰牌》。中国古代雕塑讲究“塑绘不分”“塑容绘质”,常以泥塑成像,山西平遥双林寺彩塑是其中的代表。其他较常使用的材料还有木材、竹根、树根、果核、煤精等。 提出问题:小组讨论,雕塑作品与材质是什么关系?说说不同材质具有怎样不同的美感? 三、雕塑除了观赏,还有哪些功能与意义 除了艺术性,雕塑也有特定的功能与意义。 从功能的角度看,雕塑大致可分为: 1.纪念性雕塑以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件为主题,也可以是某种共同观念的表征,用于纪念重要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这类雕塑一般体量硕大,多安置在户外。 2.主题性雕塑主要用于对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题说明, 必须与所要说明的环境有机结合,并点明主题甚至升华主题。具有纪念、教育、美化、说明等意义 3.装饰性雕塑是城市雕塑中数量比较大的一个类型。这一类雕塑比较轻松、欢快,带给人美的享受,因而也被称为雕塑小品。表现的内容极广,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4.陈列性雕塑又称架上雕塑, 尺寸一般不大, 也有室内、室外之分。它的形式手法让人眼花缭乱, 内容题材更为广泛, 材质应用也更为多样。 总结:不同类型的雕塑具有不同的应用领域和现实价值。
课后作业 1、寻找自己喜欢的雕塑作品,从形象、动态、节奏、韵律等角度,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作品体现出来的艺术特色,进一步思考雕塑之美及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2、留意平时见过的雕塑,你能看出他是什么类型的雕塑吗?是什么材料的雕塑?他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呢? 3、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板书设计 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 为什么说雕塑是空间中的实体艺术 雕塑如何借用材质凸显其艺术特征 雕塑除了观赏,还有哪些功能与意义
教学反思 空间中的实体艺术这一课是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学习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历史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艺术。本课不仅能让学生学到雕塑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由衷地热爱美术的学习,让学生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