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22.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fú róng luò yáng yù hú dà yàn yàn
tai qián kūn
2.辨字组词
芙 渐 孤
夫 斩 狐
3.选出下面的加下划线的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1)遁逃( )
A.逃走,逃避。 B.隐藏;消失。
(2)墨梅( )
A.梅花的一个品种。 B.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3)一片冰心( )
A.著名作家。 B.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4.下面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C.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下列对《芙蓉楼送辛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B.第二句写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中,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C.第三、四句是诗人以冰心、玉壶赠勉,寄望于友人日后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
D.本诗即景生情、情蕴景中,塑造了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诗人形象。
6.阅读《墨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也描写了梅花淡淡的颜色。但诗人写梅花的颜色是墨黑色的,这不准确。
B.这两句话运用了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了画梅花的技法,又写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C.这两句话表现了作者喜欢颜色淡雅、清气浓郁的梅花,与表现作者的人格和操守没有什么关系。
7.《芙蓉楼送辛渐》是 朝诗人 写的一首描写
的有名词作。“诗句中描写了 、 烘托出了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句后两句表达了诗人 的信念。
二、阅读
补充诗句,并完成练习。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全诗句。
9.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一首 诗。
10.由“寒雨”“楚山孤”,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11.联系“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说说“洛阳亲友如相问”最有可能问的是什么。
诗歌鉴赏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12.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著名诗人 。
13.补全诗句。
14.这首诗表达了朋友之间的 。
15.送别诗是我国古诗词海洋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请将有关诗句补充完整。
①惜别情在滔滔江水中:
孤帆远影碧空尽, 。
②惜别情在勉励的话语中:
莫愁前路无知, 。
③惜别情在送别的美酒中:
,西出阳关无故人。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6.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的 的特点。
17.“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什么?
18.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三、语言表达
19.解释下列词。
①塞下曲:
②惊风:
③引弓:
④平明:
⑤白羽:
⑥没:
⑦石棱:
20.修改病句。
(1)他飞也似的慢慢走回实验室。
(2)街道静悄悄的,车辆行人来来往往。
(3)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4)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海洋的灯。
(5)我虚心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克服了错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芙蓉;洛阳;玉壶;大雁;砚台;乾坤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洛阳”的“洛”不要写成同音字“落”,“大雁”的“雁”不要写成同音字“燕”,“砚台”的“砚”不要写成形近字“现”。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芙蓉、洛阳、玉壶、大雁、砚台、乾坤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芙蓉;逐渐;孤单;夫人;斩杀;狐狸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先写出一个形近字,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芙:fú,落叶灌木,花有红、黄、白各色,别于荷花,亦称“木芙蓉。部首:艹,组词:芙蓉。
夫:fū,旧时称成年男子。部首:大,组词:夫人。
渐:jiàn,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部首:氵,组词:逐渐。
斩:zhǎn,砍断。部首:斤,组词:斩杀。
故答案为:芙蓉、逐渐、孤单、夫人、斩杀、狐狸
【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3.【答案】①A;②B;③B
(1)A
(2)B
(3)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解答本题,应对整首诗歌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然后结合诗句理解词义。
故答案为:(1)A;(2)B;(3)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4.【答案】A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A:比喻 诗人的意思是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C、B:运用了拟人、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C、D正确,B错误,第二句写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中,孤寂之感油然而生,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6.【答案】B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答案】唐;王昌龄;送别友人;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品行高洁、为官清廉、绝不随波逐流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故答案为:1、唐 2、王昌龄 3、送别友人 4、寒雨连江夜入吴 5、平明送客楚山孤 6、品行高洁、为官清廉、绝不随波逐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诗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答案】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唐;王昌龄;送别
10.诗人因心中惆怅才觉雨寒,因友人离去而觉自己犹如楚山一样孤独。这两个意象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11.示例:因何事被贬?是不是做错什么或犯什么罪了?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1)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2)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词语分析作答。
(4)依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理解提出合理的问题即可。
8.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洛、壶。
9.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10.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诗人因心中惆怅才觉雨寒。孤:独自,孤单一人。因友人离去而觉自己犹如楚山一样孤独。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
1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指作者与友人分手之际,对友人的嘱托。“洛阳亲友如相问”最有可能问的;因何事被贬?还能官复原职吗?
【答案】12.唐;李白
1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4.深厚真挚的情感
15.唯见长江天际流 ;天下谁人不识君;劝君更尽一杯酒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4)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12.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13.考查对诗词积累运用,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补写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注意的易错字有:桃、潭、伦、情。
14.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15.考查对诗词背诵,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注意的易错字有:唯、酒。
【答案】16.单调、清冷
17.“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18.①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②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1)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在不少古诗中,有的字能一字传神,或抒发某种感情,或生动描绘形象,创造出美的意境。
(3)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16.“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第三句“笛中闻折柳”。“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句表面看是写遍地闻笛,实际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花明柳暗是春色的表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表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清冷的特点。
17.“抱”是拥抱,怀抱的意思,既写军旅生活的紧张。古代行军鸣金击鼓,以整齐步伐,节制进退。写出“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只言“晓战”,则整日之行军、战斗俱在不言之中。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本来,宵眠枕玉鞍也许更符合军中的生活习惯,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更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此两句则就一“晓”一“宵”写来,并不铺叙全日生活,概括性也强。全篇只此两句作对仗,严正的形式与严肃的内容配合,增强了表达效果。
18.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并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有思乡,思亲的情感,“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流露出守卫边疆,建功立业的情感。写法上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19.【答案】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突然被风吹动。;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天刚亮的时候。;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石头的边角。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考查结合诗句理解词语。塞下曲(其二)大意是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故答案为:
1、①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2、②突然被风吹动。
3、③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4、④天刚亮的时候。
5、⑤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6、⑥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7、⑦石头的边角。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0.【答案】(1)去掉“慢慢”。
(2)把“静悄悄的”去掉,改为“十分喧哗”。
(3)在句后加上“之一”。
(4)“海洋的灯”改为“灯的海洋”。
(5)把“克服”改为“改正”。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语义重复、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1)前后矛盾,去掉“慢慢”。
(2)前后矛盾,把“静悄悄的”去掉,改为“十分喧哗”。
(3)表意不明。在句后加上“之一”。
(4)语序不当,“海洋的灯”改为“灯的海洋”。
(5)搭配不当,把“克服”改为“改正”。
故答案为:(1)去掉“慢慢”。
(2)把“静悄悄的”去掉,改为“十分喧哗”。
(3)在句后加上“之一”。
(4)“海洋的灯”改为“灯的海洋”。
(5)把“克服”改为“改正”。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22.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fú róng luò yáng yù hú dà yàn yàn
tai qián kūn
【答案】芙蓉;洛阳;玉壶;大雁;砚台;乾坤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洛阳”的“洛”不要写成同音字“落”,“大雁”的“雁”不要写成同音字“燕”,“砚台”的“砚”不要写成形近字“现”。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芙蓉、洛阳、玉壶、大雁、砚台、乾坤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辨字组词
芙 渐 孤
夫 斩 狐
【答案】芙蓉;逐渐;孤单;夫人;斩杀;狐狸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先写出一个形近字,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芙:fú,落叶灌木,花有红、黄、白各色,别于荷花,亦称“木芙蓉。部首:艹,组词:芙蓉。
夫:fū,旧时称成年男子。部首:大,组词:夫人。
渐:jiàn,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部首:氵,组词:逐渐。
斩:zhǎn,砍断。部首:斤,组词:斩杀。
故答案为:芙蓉、逐渐、孤单、夫人、斩杀、狐狸
【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3.选出下面的加下划线的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1)遁逃( )
A.逃走,逃避。 B.隐藏;消失。
(2)墨梅( )
A.梅花的一个品种。 B.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3)一片冰心( )
A.著名作家。 B.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答案】①A;②B;③B
(1)A
(2)B
(3)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解答本题,应对整首诗歌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然后结合诗句理解词义。
故答案为:(1)A;(2)B;(3)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4.下面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C.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答案】A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A:比喻 诗人的意思是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C、B:运用了拟人、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下列对《芙蓉楼送辛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B.第二句写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中,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C.第三、四句是诗人以冰心、玉壶赠勉,寄望于友人日后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
D.本诗即景生情、情蕴景中,塑造了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诗人形象。
【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C、D正确,B错误,第二句写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中,孤寂之感油然而生,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6.阅读《墨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也描写了梅花淡淡的颜色。但诗人写梅花的颜色是墨黑色的,这不准确。
B.这两句话运用了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了画梅花的技法,又写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C.这两句话表现了作者喜欢颜色淡雅、清气浓郁的梅花,与表现作者的人格和操守没有什么关系。
【答案】B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芙蓉楼送辛渐》是 朝诗人 写的一首描写
的有名词作。“诗句中描写了 、 烘托出了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句后两句表达了诗人 的信念。
【答案】唐;王昌龄;送别友人;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品行高洁、为官清廉、绝不随波逐流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故答案为:1、唐 2、王昌龄 3、送别友人 4、寒雨连江夜入吴 5、平明送客楚山孤 6、品行高洁、为官清廉、绝不随波逐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诗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二、阅读
补充诗句,并完成练习。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全诗句。
9.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一首 诗。
10.由“寒雨”“楚山孤”,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11.联系“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说说“洛阳亲友如相问”最有可能问的是什么。
【答案】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唐;王昌龄;送别
10.诗人因心中惆怅才觉雨寒,因友人离去而觉自己犹如楚山一样孤独。这两个意象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11.示例:因何事被贬?是不是做错什么或犯什么罪了?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1)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2)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词语分析作答。
(4)依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理解提出合理的问题即可。
8.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洛、壶。
9.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10.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诗人因心中惆怅才觉雨寒。孤:独自,孤单一人。因友人离去而觉自己犹如楚山一样孤独。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
1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指作者与友人分手之际,对友人的嘱托。“洛阳亲友如相问”最有可能问的;因何事被贬?还能官复原职吗?
诗歌鉴赏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12.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著名诗人 。
13.补全诗句。
14.这首诗表达了朋友之间的 。
15.送别诗是我国古诗词海洋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请将有关诗句补充完整。
①惜别情在滔滔江水中:
孤帆远影碧空尽, 。
②惜别情在勉励的话语中:
莫愁前路无知, 。
③惜别情在送别的美酒中:
,西出阳关无故人。
【答案】12.唐;李白
1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4.深厚真挚的情感
15.唯见长江天际流 ;天下谁人不识君;劝君更尽一杯酒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4)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12.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13.考查对诗词积累运用,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补写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注意的易错字有:桃、潭、伦、情。
14.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15.考查对诗词背诵,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注意的易错字有:唯、酒。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6.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的 的特点。
17.“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什么?
18.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答案】16.单调、清冷
17.“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18.①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②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1)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在不少古诗中,有的字能一字传神,或抒发某种感情,或生动描绘形象,创造出美的意境。
(3)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16.“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第三句“笛中闻折柳”。“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句表面看是写遍地闻笛,实际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花明柳暗是春色的表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表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清冷的特点。
17.“抱”是拥抱,怀抱的意思,既写军旅生活的紧张。古代行军鸣金击鼓,以整齐步伐,节制进退。写出“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只言“晓战”,则整日之行军、战斗俱在不言之中。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本来,宵眠枕玉鞍也许更符合军中的生活习惯,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更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此两句则就一“晓”一“宵”写来,并不铺叙全日生活,概括性也强。全篇只此两句作对仗,严正的形式与严肃的内容配合,增强了表达效果。
18.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并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有思乡,思亲的情感,“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流露出守卫边疆,建功立业的情感。写法上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三、语言表达
19.解释下列词。
①塞下曲:
②惊风:
③引弓:
④平明:
⑤白羽:
⑥没:
⑦石棱:
【答案】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突然被风吹动。;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天刚亮的时候。;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石头的边角。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考查结合诗句理解词语。塞下曲(其二)大意是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故答案为:
1、①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2、②突然被风吹动。
3、③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4、④天刚亮的时候。
5、⑤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6、⑥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7、⑦石头的边角。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0.修改病句。
(1)他飞也似的慢慢走回实验室。
(2)街道静悄悄的,车辆行人来来往往。
(3)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4)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海洋的灯。
(5)我虚心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克服了错误。
【答案】(1)去掉“慢慢”。
(2)把“静悄悄的”去掉,改为“十分喧哗”。
(3)在句后加上“之一”。
(4)“海洋的灯”改为“灯的海洋”。
(5)把“克服”改为“改正”。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语义重复、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1)前后矛盾,去掉“慢慢”。
(2)前后矛盾,把“静悄悄的”去掉,改为“十分喧哗”。
(3)表意不明。在句后加上“之一”。
(4)语序不当,“海洋的灯”改为“灯的海洋”。
(5)搭配不当,把“克服”改为“改正”。
故答案为:(1)去掉“慢慢”。
(2)把“静悄悄的”去掉,改为“十分喧哗”。
(3)在句后加上“之一”。
(4)“海洋的灯”改为“灯的海洋”。
(5)把“克服”改为“改正”。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