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2019)《主题二 质朴与率真——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课件(42页)+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2019)《主题二 质朴与率真——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课件(42页)+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美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5-11 11:47:00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淳朴之情
——民间美术




文化与习俗 ——从“泥土”中诞生的美
质朴与率真——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
质朴与率真
——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
●民间美术的造型为什么常常是变形与夸张的
●为什么民间美术中的事物表现方式是多方位的视角
●为什么民间美术的画面结构经常是多时空交叉的
●民间美术的色彩是如何搭配的
●我们应当怎样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的造型为什么常常是变形与夸张的
变形与夸张是艺术创作中经常使用的手法。
在民间美术中时常可以看到这类形象:大头娃娃、胖头鱼、个子特别矮被压缩成方块状的门神。它们都 与正常的事物比例很不相同。尽管与写实性的绘画区别很大,但生动地传达了对象的神采,它们的形象往往是淳朴、稚拙而又憨厚的。
大坐虎 泥塑彩绘 胡深
变形:改变原来的形态。对原来事物的扭曲,亦指被扭曲过的事物。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 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请说一说泥塑大坐虎与真实的老虎什么地方出现了变形与夸张
变形:五官、脚等
夸张:耳朵、眼睛、嘴。
连年有余 杨柳青年画
小黑猪 泥塑
剪纸里的狮子
门神神荼、郁垒 年画
描述:五短身材,一身戎装,手持金瓜锤,威风凛凛,如临敌阵。
分析:郁垒与神荼是中国民间信奉的两位门神。年画中的形象威武有力,构图饱满,富于装饰感。画面线条刚劲有力,设色浓郁,艳而不媚。
解释:贴门神是我国传统新年的一项民俗活动,用以驱鬼辟邪,保平安,降吉祥。门神画威武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在满足人们祈望的同时,也与喜庆的节日气氛相协调。
评价:漳州木版年画艺术技法和工艺独具一格,其雕版以挺健的黑线为主,线条粗细迥异、刚柔相济。用色追求简明对比,印制采用分版分色手工套印,称为“饰版”。所用颜料分水质和粉质两种,有大红、 淡红、黑以及本色纸诸种。漳州年画构图大方、造型夸张,特别是用黑纸印制的年画,为其他地区罕见。
你知道曾经当过门神的人有哪些吗
神荼、郁垒、秦叔宝、尉迟敬德、钟馗、赵云、赵公明、孙膑、庞涓、魏征、包拯、文天祥、福、禄、寿星三神像
大阿福 泥塑 喻湘涟 王南仙
民间艺人在儿童本身头部比例就偏大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夸张,人物形象憨态可掬,神情生动,是富有东方神韵的民间艺术。
民间美术的创作者通常会对那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夸张,以显示它的非凡力量。比如,年画艺人在创作门神形象时,通常会把它的身高比例压缩至四至五个头长,身高虽然矮了,气势却增强了,方厚如山,形象更孔武有力。再比如在处理狮子形象时,经常把注意力放在其头部,对头部的细节描写远胜于全身。
谚曰:“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斤尾巴掉后头。”民间艺人不是不知道事物的正常比例,有意识地这样处理,是一种原始而充满生命力的思维体现。
民间美术的造型
——常常是变形与夸张的
为什么民间美术中的事物表现方式是多方位的视角
民间美术除了经常使用变形与夸张的手法进行艺术创作之外,作品的呈现视角与写实性的美术也很不相同:侧面的人或动物,却有两只眼睛和耳朵;耕地拉货的牛、马会长出两个脑袋;位置有前后关系的人物,身影却并不重叠。
这样的表现手法合理吗?我们应该怎样理解?
剪纸 蒸馍馍
剪纸 虎视眈眈
放牧
春耕
将自然的东西弄成一 个心情的东西,并成了一个主观的 即人的东西(作品)。
——费尔巴哈(德国)
我爱啥就剪啥,看不到的东西只 要心里有,就可以剪在纸上。
——张林召(现代)
基于审美心理学的艺术研究认为,艺术创作通常有“画所知”和“画所见”的区分。原始人、儿童美术、古埃及艺术的画面中经常呈现出创作者对事物的“认识”, 而不是定点“看见”。
民间美术创作者的观念与他们一样,对事物的观察是一种朴素和经验主义的。他们对对象的印象不是即时性的,而是长期的生活经验与主观认识的总结,所以画面上才会出现多长了一个脑袋的动物,以及侧脸却长了两只眼睛这样的形象。
民间美术的事物表现方式
——多方位视角的表现
为什么民间美术的画面结构经常是多时空交叉的
民间美术作品中的时空观念,是在千百年来农耕文化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与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农耕文化相对应,是无限循环、相对稳定的时空线索。民间美术并不强调严谨、抽象的时空线索,而是根据表现内容的要求灵活地切割和重组,以达到叙事过程的完整性。
民间美术作品中的时空线索主要是以创作者本体为立场阐发的,并不采取客观主义的演绎逻辑,即“我画我想画的”“我创作我 想要的”“我自己感觉完整即可”,而不理会观众如何看待。
抓髻娃娃 胡凤莲
打一个喜冲冲 高凤莲
琴棋书画 年画 清 天津杨柳青
此图中部绘二童子作金鸡独立的姿势,共举一藤编花篮,篮 内盛满水仙、牡丹、石榴、蜜桃、佛手柑等鲜果佳卉。左侧 童子席地而坐,腿上横一古琴,身后有围棋盘及盛放棋子的棋罐。右侧童子,肩荷两个画轴,背倚书箧,其上置有古书三函。由此,“琴棋书画”四艺俱全,取“诗书传家、琴棋为乐”寓意。年画中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花果绘入同一场景是民间美术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武松血溅鸳鸯楼 木刻年画 清 苏州桃花坞
女十忙 年画 清 山东杨家埠
男十忙 年画 清 山东杨家埠
民间美术的画面结构
——经常是多时空交叉的
民间美术的色彩是如何搭配的
色彩在民间美术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民间美术在用色方法上经常采用原色对比,以表达吉利祥瑞的愿望。大红大绿,效果强烈,所谓“红配绿,一块玉”“红靠黄,亮晃晃”,一定要用色彩冲击力大的原色对比才能营造出他们认为的美感。
春来了 库淑兰
作品造型夸张、用色生动。深红色的小马与黑色装束、白色面孔的人物构成画面主体,与黄、绿、蓝、白、红、黑等符号化的不同图案构成了和谐的整体。利用色彩的面积对比和相互呼应,画面中的形象活泼而充满律动感,色彩既稳重又协调,形成了艳丽而不失明快的乡土浪漫风格。
蛱蝶寻芳风筝 费保龄
财神 布堆画 高凤莲
东方青色主木,西方白色主金,南方赤色主火,北方黑色主水,中央黄色主土。
五行方位及五行色彩示意图
民间美术色彩口诀(传统的色彩搭配原则)
1.红靠黄,亮晃晃。
2.要想精,加点青。
3.青间紫,不如死。
4.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
5.青紫不并列,黄白不随肩。
6.红搭绿,一块玉。
7.红间黄,喜煞娘。
8.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
9.黄马紫鞍配,红马绿鞍配。
10.黄身紫花,绿眉红嘴,显得鲜明。
……
我们应当怎样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和文化都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化生态产生着巨大变化,包括民间美术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受到不小的冲击,也受到更多的关注。面对新的时代变革,我们应当如何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
运用民间传统蜡染制成的衣物与抱枕
中国古老的民间美术里蕴含了许多的造型智慧,对材料的处理与应用、对形式的研究与探讨、对技法的修炼与养成,都可以给当代的艺术设计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荞菜节葫芦笙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铜鼓舞
我国民间美术原生形态的衰落是社会文化变革和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结果。不少民间美术门类已经濒临灭绝。如何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让年轻人喜欢并接受它,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有人说应该让民间美术走进博物馆保护起来,也有人说应该让民间美术的内容、题材与形象寓意及时更新,换上那些更容易吸引年轻人注意的现代事物。但民间美术里的许多内容题材与形象寓意,是经过 了千百年演变与积淀才得以形成的,包含了许多古老的信息,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1
2
3
选择一件身边事物,创作一件民间美术作品,注意从造型、画面表现及色彩的搭配与运用,使作品更具民间美术趣味。
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思考我们如何保护与传承传统民间美术
课后作业





听人美版高一美术
《质朴与率真——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教学设计
课题 质朴与率真——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典型民间美术作品的鉴赏分析,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独特的造型表现方式和视角,以及民间美术中色彩的搭配特点和尷尬现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典型民间美术作品的鉴赏和解读,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造型手段和画面表现方式及民间美术中色彩搭配特点。认识并感知民间美术自成体系的造型观念和色彩体系,结合对造型与色彩的理解,能够自己评价民间美术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建立起对民间美术完整的认识,并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唤起学生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通过典型作品的赏析,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造型表现的形式和独特的视角,以及理解感知民间美术中的色彩搭配的规则。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自主解读民间美术作品,感知民间美术的独特造型观念和色彩体系,激发民族的自信心,热爱我国传统艺术,增加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本、PPT 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质朴与率真——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 民间美术的造型为什么常常是变形与夸张的 变形与夸张是艺术创作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在民间美术中时常可以看到这类形象:大头娃娃、胖头鱼、个子特别矮被压缩成方块状的门神。它们都 与正常的事物比例很不相同。尽管与写实性的绘画区别很大,但生动地传达了对象的神采,它们的形象往往是淳朴、稚拙而又憨厚的。 民间美术的创作者通常会对那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夸张,以显示它的非凡力量。比如,年画艺人在创作门神形象时,通常会把它的身高比例压缩至四至五个头长,身高虽然矮了,气势却增强了,方厚如山,形象更孔武有力。再比如在处理狮子形象时,经常把注意力放在其头部,对头部的细节描写远胜于全身。谚曰:“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斤尾巴掉后头。”民间艺人不是不知道事物的正常比例,有意识地这样处理,是一种原始而充满生命力的思维体现。 为什么民间美术中的事物表现方式是多方位的视角 民间美术除了经常使用变形与夸张的手法进行艺术创作之外,作品的呈现视角与写实性的美术也很不相同:侧面的人或动物,却有两只眼睛和耳朵;耕地拉货的牛、马会长出两个脑袋;位置有前后关系的人物,身影却并不重叠。 基于审美心理学的艺术研究认为,艺术创作通常有“画所知”和“画所见”的区分。原始人、儿童美术、古埃及艺术的画面中经常呈现出创作者对事物的“认识”, 而不是定点“看见”。 民间美术创作者的观念与他们一样,对事物的观察是一种朴素和经验主义的。他们对对象的印象不是即时性的,而是长期的生活经验与主观认识的总结,所以画面上才会出现多长了一个脑袋的动物,以及侧脸却长了两只眼睛这样的形象。 三、为什么民间美术的画面结构经常是多时空交叉的 民间美术作品中的时空观念,是在千百年来农耕文化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与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农耕文化相对应,是无限循环、相对稳定的时空线索。民间美术并不强调严谨、抽象的时空线索,而是根据表现内容的要求灵活地切割和重组,以达到叙事过程的完整性。 民间美术作品中的时空线索主要是以创作者本体为立场阐发的,并不采取客观主义的演绎逻辑,即“我画我想画的”“我创作我 想要的”“我自己感觉完整即可”,而不理会观众如何看待。 民间美术的色彩是如何搭配的 色彩在民间美术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民间美术在用色方法上经常采用原色对比,以表达吉利祥瑞的愿望。大红大绿,效果强烈,所谓“红配绿,一块玉”“红靠黄,亮晃晃”,一定要用色彩冲击力大的原色对比才能营造出他们认为的美感。 五、我们应当怎样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和文化都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化生态产生着巨大变化,包括民间美术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受到不小的冲击,也受到更多的关注。面对新的时代变革,我们应当如何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 中国古老的民间美术里蕴含了许多的造型智慧,对材料的处理与应用、对形式的研究与探讨、对技法的修炼与养成,都可以给当代的艺术设计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我国民间美术原生形态的衰落是社会文化变革和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结果。不少民间美术门类已经濒临灭绝。如何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让年轻人喜欢并接受它,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有人说应该让民间美术走进博物馆保护起来,也有人说应该让民间美术的内容、题材与形象寓意及时更新,换上那些更容易吸引年轻人注意的现代事物。但民间美术里的许多内容题材与形象寓意,是经过 了千百年演变与积淀才得以形成的,包含了许多古老的信息,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课后作业 1、选择一件身边事物,创作一件民间美术作品,注意从造型、画面表现及色彩的搭配与运用。使作品更具民间美术趣味。 2、思考我们如何保护与传承传统民间美术 3、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板书设计 质朴与率真——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 民间美术的造型为什么常常是变形与夸张的 为什么民间美术中的事物表现方式是多方位的视角 为什么民间美术的画面结构经常是多时空交叉的 民间美术的色彩是如何搭配的 我们应当怎样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了解民间美术夸张的造型表现方式、独特的视觉视角、自成体系的色彩搭配,并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发现民 间美术的美,最终成为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的一员。现在的孩子几乎很少接触民间美术作品,甚至可能抱有排斥心理。大城市的孩子他们不了解农村生活;而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他们也没那么注重节日的风俗,因此很难对这项从“泥土”中诞生的美产生共鸣。但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所以孩子们已经对民间美术有了初步的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