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长恨歌》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30 23:1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2张PPT。1白居易 长恨歌2   1、体会此诗多重主旨意蕴。
2、学习此诗将叙事、写景、抒情完美结合的构思艺术。
3 、欣赏其婉转的韵律和华美的词采。长恨歌 【学习要点】3导入新课 历史上帝王与妃子的风流情事??杨玉环入宫的史实 16岁 → 寿王妃
21岁→ 见玄宗 为女道士
27岁 → 册为贵妃
龙池(李商隐)
龙池赐酒敞云屏 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 薛王沉醉寿王醒 杨家显贵三姐妹→国夫人 哥哥→殿中少监
父亲→齐国公 母亲→凉国夫人
堂哥杨国忠→右丞相
京城歌谣
“生女勿酸悲 生男勿喜欢”
“男不封候女作妃 看女却为门上楣”6唐明皇与杨贵妃7 ??? 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贞元进士,补校书郎。元和年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以言事贬江州(今九江)司马,徙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历杭、苏二州刺史。后做过太子少傅、刑部尚书等。卒赠尚书右仆射。公元 846年病逝,享年75岁。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白居易简介8白居易的诗作  白居易留存至今的诗作近3000首。
  他曾将自己的诗作编集、整理,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后期作品又曾分为格诗和律诗两类。
  作品有《白氏长庆集》
  9   白居易从理论和实践上倡导了新乐府运动。10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白居易还提出了一整套富有
现实主义精神的
诗歌理论。
如《与元九书》
中所说“文章合
为时而著,歌诗
合为事而作"等。
11白居易的艺术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诗者:根情,苗言,
华声,实义。补察时政,泄导人情。12【背景资料】 陈鸿《长恨歌传》载:“元和元年(806)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于周至,鸿与琅耶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13题 解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14层次结构根据全诗的内容和情节发展,可将诗分为第一部分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
第二部分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
第三部分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
第四部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 15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16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长恨歌17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长恨歌18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长恨歌19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长恨歌20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长恨歌21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长恨歌22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长恨歌23分析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尽日君王看不足 "。写杨玉环选入宫中,得到唐玄宗的专宠,对唐玄宗重色而荒废朝政有所揭露、批判。
  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 24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长恨歌25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余里。长恨歌26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长恨歌27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长恨歌28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长恨歌29分析 第二部分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这部分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
从这里开始,作者对李、杨的态度由批评转为同情,感情也由怨怼转为哀悯。30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蛾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长恨歌31天旋地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长恨歌32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长恨歌33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长恨歌34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长恨歌35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长恨歌36梨园弟子白发新,
椒房阿监青娥老长恨歌37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长恨歌38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长恨歌39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
魂魄不曾来入梦。
长恨歌40分析   第三部分从“黄埃散漫风萧索"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返回长安宫中以后,触景生情,对杨玉环的无比思念。
  
  41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
遂教方士殷勤觅。长恨歌42排空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长恨歌43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长恨歌44
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肤花貌参差是。
长恨歌45金阙西厢叩玉扃,
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长恨歌46
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长恨歌47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长恨歌48回头下望人寰处,
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长恨歌49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长恨歌50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长恨歌51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52分析  第四段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结尾。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杨妃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 。
  这一段可分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雪肤花貌参差是"写方士寻觅杨玉环的曲折经过。
  53分析   第二层从"金阙西厢叩玉扃"到"梨花一枝春带雨"。写方士终于找到了杨玉环,描写会见时杨玉环的容貌和神态。
   第三层从"含情凝睇谢君王"到结尾,写杨玉环对唐玄宗的怀念,并赠物寄词以表达忠贞。结尾两句点明全篇"长恨"的主旨。
三 诗歌内容(一)玉环超凡姿色和李对她极度恩宠
入宫
李杨欢爱
杨家显赫
目的
交代长恨之因
讽刺唐明皇荒淫误国 (二)马嵬兵变 贵妃缢死 入蜀归途的思念
1.马嵬兵变 贵妃缢死
竟日游宴
仓皇奔逃
兵变身死
2.入蜀及归途的思念
入蜀道上
借景抒情:悲景悲情
乐景悲情
归途的思念
(三)玄宗回京后的思念之苦
白天的思念
时间 四季的思念
写景抒情 夜晚的思念
景物 物是人非
物非人亦非
(四)方士招魂 仙山寄情(浪漫主义手法)
方士寻觅
寂寞的仙家生活及对玄宗的思念
初见使者
别后生活
寄物表情
寄词盟誓
59分段 有的分二部分
前一部分写安史之乱以前,玄宗"重色思倾国",终日沉湎歌舞酒色之中,"从此君王不早朝";后一部分写安史之乱爆发,贵妃殒命,从而演绎出了玄宗、贵妃人间天上生死相思而永无见期的爱情悲剧。
 有的分四部分
第一段写杨贵妃专宠。第二段写马嵬兵变。第三段写明皇思念杨贵妃之苦。第四段写杨玉环死而复生,李杨恩爱不绝。60有的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思得倾国玉环入选沉溺欢爱(春寒赐浴、淫欢忘政、杨妃专宠、兄妹列土)酿成倾国淫欢倾国第二部分: 弃都避难生离死别征途肠断妃死恨生第三部分:生者相思(马嵬徘徊、睹物思人、孤灯难眠)道士觅魂(遍求不见
忽闻太真)死者相思(金阙魂惊
仙山寄词)点题结篇思恨无期61 多重主旨三种观点:
讽刺说――例证:
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爱情说――例证: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不识。
--为唐玄宗避讳。
李商隐《龙池》写的是真相: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水,薛王沉醉寿王醒。
杨玉环入宫的史实 16岁 → 寿王妃
21岁→ 见玄宗 为女道士
27岁 → 册为贵妃
龙池(李商隐)
龙池赐酒敞云屏 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 薛王沉醉寿王醒 63   《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复杂的,诗人白居易的态度也是矛盾的。
   这首诗既对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而废弃朝政,荒淫误国,以致发生安史之乱,有揭露,有批判,同时也歌颂了李、杨之间的爱情,特别是对杨贵妃的悲惨结局寄予了极大同情。矛盾(双重主题)说----归纳本诗主题     长恨是主题,然而恨什么呢?
一方面,诗人的长恨是对作为君主的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二人爱情造成的客观结果——荒淫祸国的叹恨。唐玄宗的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憾事,诗人以这个爱情悲剧劝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要引以为鉴,不能再重蹈覆辙,引来千古遗恨,表达了对作为帝妃身份的李杨二人的爱情造成的客观结果——安史之乱导致唐王朝衰落的叹恨 。另一方面,又强烈地表现了李杨二人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对作为普通情侣身份的李杨二人爱情凄凉结局的无尽怅恨。  可以说本诗的主题既有批判,也有歌颂。诗人如何表现长恨的主题? 贵妃殒命(李不忍割爱而又欲救不得的矛盾   痛苦:君王掩面回看血泪相和流)
相思之苦(愁肠百结、惨恻动人)
仙境想象 (悲剧情节高潮,曲折动人)66《长恨歌》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点明了唐明皇的好色,唐玄宗李隆基从“求不得”到“夜专夜”,从“不早朝”到“看不足”,这些都表现了他的贪色荒政。马嵬坡兵变贵妃陨命之后,诗人极力刻画人物内心中揪心的恨。
赐死贵妃时  欲救不得,眼流泪心流血,矛盾痛苦
逃蜀途中   见月伤心,闻铃断肠,寂寞悲苦
还都路上   不见玉颜,踌躇不去,追怀忆旧
还宫之后   物是人非,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道士觅魂   上穷碧落下黄泉,遂教方士殷勤觅
由此可见,诗人笔下的唐明皇虽是一个迷色误国的荒唐君主,然而作为一个人,他也有着普通人的真情。这种哀婉缠绵的真情读来颇为动人,令人回肠荡气。
而诗人笔下的杨贵妃不仅是一个“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倾国美人,而且是一个重情重义,忠贞不渝的可敬可佩的女子。诗中的最后一节描写“闻道汉家天子使”,杨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惊喜(梦魂惊)、急切(花冠不整下堂来)、悲楚(玉容寂寞泪阑干)、委屈(梨花一枝春带雨)。托物寄情、重申前誓更刻画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可敬女子形象。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鲜明
(1)李隆基:荒淫重色 对爱情真诚执着
(2)杨玉环: 美貌和忠贞
思考:本诗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人物能画等号吗? 诗人只是借历史一点影
子,据时人传说蜕化出一
个哀婉动人的故事,用缠
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歌咏出
来,并没有拘泥于历史。
诗中的故事、诗中的人物
形象都是艺术化了的。69试比较白居易与李白描写杨贵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依新妆。
――李白《清平调词》
   静态联想,以花喻人,再比之于仙女,全由虚处着墨。刻画人物细腻传神70白居易自称:
“一篇长恨有风情。”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写动态美,白描写意,侧面衬托,虚笔写实,善创新喻,实中含虚。艺术手法
兼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
入蜀(实)
小结:重色 → 长恨 回宫(实)
(原因) 仙界(虚)
叙事 写景 抒情相结合(借景抒情)
语言 比喻 对仗 连环顶针

72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
   诗人以深情之笔,对故事作了生动的描写,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出了死而复生、恩爱不绝的爱情奇迹,提出“天上人间会相见”的预约,使这个爱情悲剧极富真实感与普遍性。
   故能寄相思于人间天上,托遗恨于地久天长。分析 艺术特色
一、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长恨歌》所以激动人心,原因首先在于其故事情节之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二、刻划人物细腻传神
本诗塑造了李、杨两个人物形象。作者不仅生动地描述了他们的行为举止,而且将笔触深入其内心。细腻地刻划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对李隆基,刻划主要是在马嵬兵变之后。对杨玉环的描写刻划,作者主要抓住了两点:一是她的美貌,一是她的忠贞。
三、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
全诗始终贯穿着叙事、抒情、写景熔于一炉的特色,又富有变化,时而叙事、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或者以叙事与抒情结合,或者以抒情与写景结合,或者以写景与叙事结合,三者变换灵活自由,转接自然和谐。
74四、采用七言歌行体旋律婉转,音节和谐,词采华美。艺术特点相关艺术作品展示《长生殿》是清代洪升根据《长恨歌》创作的戏曲作品,题目即来自“七月七日长生殿”一句。 昆曲《长生殿》剧照延伸阅读1.[清]洪升《长生殿·惊变》
【南扑灯蛾】稳稳的宫庭宴安,扰扰的边廷造反。冬冬的鼙鼓喧,腾腾的烽火黫。的溜扑碌臣民儿逃散,黑漫漫乾坤覆翻,碜磕磕社稷摧残,碜磕磕社稷摧残。当不得萧萧飒飒西风送晚,黯黯的一轮落日冷长安。 2.[元]白朴《梧桐雨·第二折》
【红绣鞋】不则向金盘中好看,便宜将玉手擎餐,端的个绛纱笼罩水晶寒。为甚教寡人醒醉眼,妃子晕娇颜,物稀也人见罕。 3.王安忆《长恨歌》节选
……上海的弄堂里,每个门洞里,都有王琦瑶在读书,在绣花,在同小姊妹窃窃私语,在和父母怄气掉泪。上海的弄堂总有着一股小女儿情态,这情态的名字就叫王琦瑶。…… 80字字珠玑,名句叠出。  试比较一组写人的相关诗句: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曹植《美女篇》
  一笑皆生百媚,宸游教在谁边?
――李白《清平乐令二首》
  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
――韦应物《广陵遇孟九云卿》81对《长恨歌》的评价 乐天之长恨歌,实系自许以为压卷之杰构,而亦为当时之人所极欣赏且流传最广之作品。此无怪乎压千岁之久至于今日,仍熟诵于赤县神州,……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陈寅恪《元白诗鉴证稿》82 如此长篇,一气舒卷,时复风华掩映,非有绝世才力未易到也。
——纪昀《唐宋诗醇》 此诗皆为七言绝句诗。平声与仄声间次而押,如初四句为押平声,次四句即押仄声,……盖每四句一转,每一转四句。
——刘铁冷《作诗百法》浮 名 不 系 名 居 易 ,造 化 无 为 字 乐 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蔡居厚《诗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