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李凭箜篌引李贺作者简介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只做过3年奉礼郎。 卒时仅27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
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箜篌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课文朗诵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译文: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除了写物亦即写人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译文: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优美的弦歌声一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课文分析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1、分析“张”字和“颓”字的妙用。2、了解有关典故。1、答:“张”字和“颓”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的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的刹那情态。
2、“江娥啼竹”和“素女”的故事。为什么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呢?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译文: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
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象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昆山句”以声写声,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
“芙蓉句”以形写声,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通感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
“以感觉写感觉”。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诗中正面描写乐声的句子有哪几句?结合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些乐声分别有 什么特点。
答:“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玉碎”写出了音乐的清脆;“凤凰叫”写出了音乐的和缓;“芙蓉泣露”描绘了音乐的惨淡;“香兰笑”传达了乐音的清丽。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寒冷也感觉不到了。
“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世扩大到仙府。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分析:1、通感手法的运用。 2、理解划线句子的具体指代。答:1、“芙蓉泣露香兰笑”
2、“十二门”指长安。 “紫皇”,天皇,兼指皇帝。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分析小结:具体描写音乐,由强到弱,从悲戚转为欢快,再转为冷清,给人以清空之感,仿佛整个长安城只有美妙的旋律在回荡。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译文: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天幕震颤。
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译文: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
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 。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
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译文: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 这些饱含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分析:1、指出有关典故。
2、找出有关成语。
典故:女娲补天、神妪、 吴质、寒兔
成语:石破天惊说说诗中表现“箜篌”演奏出优美音乐都用了什么手法1、侧面烘托,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会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问题
李贺善用联想和想象,他驱使大自然中的动物和静物,调动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形象,来描写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李凭弹琴的高超技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这样描写使无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神仙也被乐声紧扣心弦。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她奇妙的艺术效果,形象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使其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中,引起丰富幻想。综合练习:
从诗中选几句你最喜欢的,运用联想和想象,综合利用多种表达方式,将其扩写成三四百字的优美文段。佳作欣赏: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
通感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
“以感觉写感觉”。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