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一中2022年春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合格考)
2022年5月5日
第I卷(选择题)
(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人说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可见辛亥革命( )
A.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B.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C.促成了从人治到法治的社会转型 D.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2.中共中央曾评价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历史事件:“它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场革命(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B.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创建了中国共和政体
3.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该变化的因素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外,还包括( )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工厂数(家) 46 46 12 2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洋务运动的抵制
C.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4.1919年8月,胡适发表白话诗《我的儿子》,写道:“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做我的孝顺儿子。”鲁迅随之创作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提出了新型父子关系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他们旨在( )
A.发起文学革命 B.批判传统伦理 C.传播马克思主义 D.反对帝制复辟
5.五四运动时期,连乞丐,小偷,歌女都参加罢……甚至流氓,盜匪,地下帮会都表示要爱国。上海这座平时犯罪率与芝加哥和纽约一样高的城市,罢市7天,却秩序良好。材料表明五四运动( )
A.推动国家社会秩序趋于好转 B.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使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激发社会各界的爱国热情
6.中共二大发表的宣言说:中国的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积极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小资产阶级因遭受极大痛苦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来,工人阶级将会变成推倒在中国的帝国主义的革命领袖军。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正确认识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B.强调农民阶级主力军地位
C.主张国民革命实施国共合作 D.重视革命武装力量的作用
7.中共历史上的某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该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8.1929年4月,红四军到达兴国后制定和颁发了《兴国土地法》。20世纪30年代初,仅有23万人口的兴国县参加红军的青壮年就高达9.3万余人。这主要得益于中共实行( )
A.武装斗争 B.民主改革 C.经济建设 D.土地革命
9.“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歌曲中“那个悲惨时候”指的是( )
A.七七事变后 B.红军长征开始后
C.九一八事变后 D.解放战争后
10.毛泽东曾就某问题提出:“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必须使党外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因为他们联系着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毛泽东这一主张提出的时间应该是(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1.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 B.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长沙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
12.某学者评价某次会战认为“为全国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也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两军在战役战斗上协同抗击日军最好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指的是( )
A. 百团大战 B. 忻口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枣宜会战
13.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进行了重庆谈判;解放战争临近尾声之际,国共之间又展开了一场北平谈判。这两次和谈的相似之处是( )
A. 民主党派在谈判中起了关键作用 B. 分别达成了建国及和平计划
C.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而参加谈判 D. 国民党的军事优势已经丧失
14.某中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一队士兵冲进一座很大的建筑物,建筑物上写着“总统府”三个大字,士兵爬到建筑物上扯下原来的旗帜,旗帜飘落地上。镜头转到一房间,房间里办公桌上日历的日期是4月23日。据此判断日历上的年份应该是( )
A. 民国35年 B. 民国37年 C. 民国38年 D. 民国36年
15.1952年4月20日,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历史上,有在革命胜利后把旧的外交关系继承下来的,如辛亥革命后,当时的政府希望很快地得到外国承认而承袭了旧的关系。我们不这样做。”这里的“不这样做”是指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
A. "一边倒" B. "另起炉灶"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反对霸权主义"
16.在20世纪50年代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各国代表服饰各异。“一样是穆斯林,土耳其人的帽子是红的,印度尼西亚人的帽子是黑的,埃及人的帽子是白边红心的。一样是穿着高领的制服,扣子少而比较短的是中国人,扣子多而长到膝盖的是印度人”。中国代表在这一会议上( )
A. 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促成了印度支那和平协议的签署
C.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 提供了“安全先行”的合作模式
17.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遭到最严重的挫折和破坏是在( )
A. 社会主义改造期间 B. “大跃进”运动时期
C.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18.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等模范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
A.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 和平民主,反对独裁
C. 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D. 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19.1983年,一些人视特区为异端,怀疑“特区姓‘资’不姓‘社’了”。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视察深圳等特区,并题字“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国内外局势的变化,邓小平又到深圳等南方城市视察。这两次南方视察的共同点是( )
A. 促成经济特区的设立 B. 实践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 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 D. 促成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如图为《1978—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曲线图》(单位:亿吨)。造成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全国范围内完成土地改革 B. 进行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谋全局”“谋万世”,从不依据任何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外政策。这说明我国( )
A. 以稳定世界的局势为首要任务 B. 建立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 以综合国力增强为外交独立的前提
22.“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它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
A.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 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C. 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 D. 是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23.报载,1978—2013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超过9%;而同期世界GDP年平均增长率徘徊在4%左右。我国这一时期GDP年平均增长率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我国领土面积广大 B.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 世界和平稳定 D. 大量外资涌入我国
24.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思想理论成果,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它们共同之处是( )
A.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 五位一体、四个全面
C. 改革开放、群众路线 D. 精益求精、统一战线
25.(2020·广东学业考)伯利克里(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几乎所有公职都对全体公民开放,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并由抽签选举产生。这反映了当时雅典实行( )
A.代议制 B.君主制 C.中央集权制 D.直接民主制
26.(2020·山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英国历史学家AR·布恩说,亚历山大最大的功绩是“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将希腊文化灌注到亚洲”,而“东方的影响也以席卷一切之势涌入西方”。这反映出亚历山大的扩张( )
A.扩大了帝国的版图 B.改变了文明交流的方式
C.打通了亚欧商贸通道 D.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27.公元前2世纪,在罗马征服希腊后,罗马官兵从希腊挑选并带回来的大批人质里面,包含有贵族、伦理学家、政治理论家、历史学家、诗人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奴隶、杂技演员,甚至还有主厨。这种现象会导致( )
A.希腊文化在罗马扩散 B.希腊民主遭受致命摧残
C.罗马法迅速发展 D.罗马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8.(2021·湖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由此则史事可以了解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 )
A.投入监狱 B.处以罚金 C.驱逐出庄园 D.处以杖刑
29.庄园法庭规定: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佃户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由此可见,庄园法庭( )
A.维护领主的利益 B.限制领主的特权
C.依据习惯法判案 D.开庭地点不固定
30.阿拉伯帝国时期,哈里发不仅独揽国家的军政大权,同时也是宗教的最高领袖。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实行( )
A.封建专制统治 B.奴隶主贵族统治 C.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D.军政独裁统治
31.奥斯曼帝国法官依据宗教法原则负责审判、裁决民事、刑事案件和商业、信贷方面的纠纷,也负责地方上税收的分配、征调、物价以及公共工程等。这说明奥斯曼帝国( )
A.宗教、司法和行政高度融合 B.法官是地方最高统治者
C.法律意识浓厚 D.地方行政长官无权
32.西非有句谚语流传至今,“盐从北方来,金子从南方来,知识和学问,都得从廷巴克图来”。这句谚语体现了( )
A.廷巴克图是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B.西非黄金资源稀缺
C.西非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D.奴隶是西非重要的生产力量
33.印加人通过观察月亮圆缺,编制了太阴历;同时通过观察太阳,确定农业季节。他们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每年另加5天,共365天。每4年另加6天。每月都有名称,表示相应的宗教活动。这反映了印加历法( )
A.完全服务于农业生产 B.完全服务于宗教活动
C.完全服务于军事活动 D.兼顾了农业和宗教的需要
34.16世纪的世界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美洲生产的烟草、蔗糖、咖啡及棉花销往欧洲等地,其所必需的日用品如粮食、布匹等却需从欧洲进口;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和香料等奢侈品也出现在全球各地。这说明( )
地理大发现直接导致该现象出现 B.全球性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C.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 D.欧洲旧有的经济秩序遭到了冲击
35.(2021·湖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伏尔泰曾经说过“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该思想出现的背景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出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工业革命开始兴起 D.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第II卷(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0分)
3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1927年周恩来在欢庆胜利时讲话摘选
(1)材料一中提到的“起义”是什么起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该起义的意义。(3分)
材料二: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927年9月毛泽东《西江月》
(2)材料二中的“霹雳一声暴动”指的是什么事件?发动这个事件是中共在什么会议上决定的?这个事件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4分)
材料三: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战端初启时,日本统治阶层认为只消一个月日军便可“凯旋班师”,但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直接推动,中国出现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并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使日本法西斯企图迅速政府中国的狂妄野心彻底破产了。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
(3)结合所学,举一战役证明在1937年日本统治阶层认为只消一个月日军便可“凯旋班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幻想。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旗帜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其作用。(5分)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
(4)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最为关键的是什么?(6分)
37.(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8—10倍。当时,文艺复兴鼓励人们勇于冒险,大胆追求财富以实现个人价值。——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
材料三: 公元1500年前后,世界各大洲结束了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商人们赚取了利润,而物产的流通则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从那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摘编自《历史地图册·必修Ⅱ》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2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该事件产生的历史原因。(6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理解。(4分)
高一历史试题第3页,共4页 高一历史试题第4页,共4页36【答案】(1)起义:南昌起义(1分)
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2分)
(2)事件:秋收起义(1分)会议:八七会议(1分)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2分)
(3)战役:淞沪会战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1分)旗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
作用:是抗战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2分)
(4)战役;渡江战役(2分)天翻地覆: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2分)关键:中共的正确领导(2分)
37【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2分)
(2)原因:“寻金热”;传统商路受阻;文艺复兴影响。(6分)
(3)理解:各地文明的汇合交融;世界市场初具雏形。(4分)
一、
选择题
题号
2
3
4
5
6
8
9
10
答案
B
D
B
A
B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A
D
A
B
题号
3132
33
34
3536
3738
39
40
答案
A
A
D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