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7-16 15:25:36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9高一上·通榆月考)用显微镜观察中文“温州”,看到的物像是(  )
A. B. C. D.
2.(2017高一上·韶关期中)生物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试回答:一个细小物体如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物体 (  )
A.体积 B.表面积 C.像面积 D.长度或宽度
3.(2019高一上·乾安月考)使用显微镜让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的部位是(  )
A.目镜
B.物镜与标本的距离
C.镜筒
D.反光镜
4.(2019高一上·哈尔滨期末)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所示。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  )
A.向右上方 B.向左上方 C.向右下方 D.向左下方
5.(2017高二下·黑龙江期中)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
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
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6.(2019高二下·南宁月考)下列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操作与可能的实验结果不符的是(  )
A.转动反光镜——视野变得更加明亮
B.转动转换器——改变物镜放大倍数
C.转动细准焦螺旋——升降显微镜镜臂
D.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右上方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7.(2018高一上·兰州期末)显微镜的结构中,与调节视野亮度有关的是(  )
A.反光镜与光圈 B.光圈与通光孔
C.目镜与物镜 D.反光镜与粗(细)准焦螺旋
8.(2019高一上·会宁期中)①、②、③、④、⑤是使用操作显微镜的几个步骤。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源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
C.⑤→④→③→② D.④→⑤→①→②
9.(2020·浦东新模拟)在观察和测量保卫细胞长度的实验中,图是细胞在10×10显微镜放大倍数下的实验图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测量图中保卫细胞需要转动物镜
B.图中用于直接测量的测微尺是物镜测微尺
C.细胞实际长度=测得格数×每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D.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表示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无关
10.(2018高二上·赣州期中)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能看到一行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可推算在视野范围内将看到的细胞数目为(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11.(2019高三上·沭阳开学考)用一台光学显微镜前后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观察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A. B.
C. D.
12.(2020高一下·合肥开学考)某位同学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下面对可能的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的中央
B.切片倒置,盖玻片位于载玻片的下方
C.转换高倍镜时未更换目镜镜头
D.以上情况有两种是可能的
13.(2018高一上·包头期中)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调节器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匀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
14.(2017高一上·马山月考)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内容物。为便于观察,此时就(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15.(2019高一上·乾安月考)图为显微镜下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  )
A.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B.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上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C.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上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D.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下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16.(2017高一上·黑龙江期中)如图所示,显微镜观察时,物镜由乙换成甲,调焦清晰后,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视野变暗 B.原来在视野中的物像消失
C.物像变大 D.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多
17.(2018高一上·长春期末)下图是正在观察某种细胞时使用的一些光学显微镜的镜头,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1、2、3是目镜,4、5、6是物镜
B.按1-2-3顺序,放大倍数依次变小
C.由6转换成4后,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D.1与6组合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二、综合题
18.(2019高一上·靖宇月考)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下图中7mm、0.5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表示显微镜的   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实验中,应先用图中   (填“甲”或“乙”)镜观察。
(2)图二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图三表示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请据图回答:
①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   (填字母),此时放大倍数为   倍。
②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相连的96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   个。
③在观察中,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   。
④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填编号)。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①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   。
②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   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将“温州”二字水平旋转180°,观察到的图像即为显微镜下“温州”二字的物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显微镜成的像为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虚像,看到的像相当于将观察物水平旋转180°。
2.【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物体面积或体积。
故答案为:D
【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而且显微镜的放大的是物质的长度或宽度.
3.【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使用显微镜让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的部位是物镜与标本的距离,以防物镜与玻片相互挤压受损。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将低倍镜转至镜筒下方与镜筒成一直线。2.拨动反光镜,调节至视野最亮无阴影。反光镜有平、凹两面,光源强时用平面,较暗时用凹面,需要强光时,将聚光器提高,光圈放大;需要弱光时,将聚光器降低,或光圈适当缩小。3.将待观察的标本置载物台上,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下降至接物镜接近标本。于转动粗调节器的同时,须俯身在镜旁仔细观察接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4.左眼于接目镜观察,同时左手转动粗调节,使镜筒徐徐上升以调节焦距,使视野内的物象看到上时即停,至标本清晰为止。
4.【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视野中淋巴细胞位于右上方,实际上该淋巴细胞位于玻片的左下方,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所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物像上下、左右与玻片上的物体的位置是颠倒的。要想移动装片使物象移至视野中央应该“偏哪儿移哪儿”
5.【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组织装片时,需将物镜对准通光孔形成光线通路,A符合题意;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B不符合题意;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是否在装片上,C不符合题意;使用高倍镜时,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不得使用粗准焦螺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使用的几点提醒: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距离约为0.5 cm)停止下降。
(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4)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6.【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解:转动反光镜,若使凹面镜对准通光孔,则会增加进光量,使视野变得更加明亮,A正确;转动转换器,可以使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对准通光孔,改变物镜的放大倍数,B正确;升降显微镜的镜臂,需转动粗准焦螺旋,C错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即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实物在视野的右上方,所以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将右上方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D正确。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
7.【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A、遮光器上光圈有大小之分,能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的作用是反射光线,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也可调节光线的强弱,A符合题意;
B、通光孔是载物台中央的圆孔,是光线的通道,大小不变,不能调节普通光学显微镜视野亮度,B不符合题意;
C、目镜与物镜不能调节光线强弱,C不符合题意;
D、转换器可调节物镜,粗(细)准焦螺旋调节物象清晰,不能调节光线强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结构中,与调节视野亮度有关的是反光镜和光圈。考生要熟记显微镜的各部位的作用及其正确的操作方法。
8.【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由视野(1)到视野(2)时,是换用高倍镜的过程,所以要移动玻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源,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9.【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解:A、测量图中保卫细胞的长度,不需要转动物镜,要转动目镜,A错误;
B、图中用于直接测量的测微尺在目镜上,在不同放大倍数下,图示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不变,B错误;
C、细胞实际长度=测得格数×每小格所表示的长度,C正确;
D、在不同放大倍数下,图示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不变,但表示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有关,放大倍数越大,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变小,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测微尺在目镜上,在不同放大倍数下,图示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不变,要测量该细胞的长度,不需移动装片,要转动目镜,即使视野中物像清晰,也存在测量误差。
10.【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0×,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是原来4倍,因此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1/4×8=2个。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据此答题。
11.【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解: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最暗,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因此,用高倍显微镜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暗情况依次为:减少、变大、变暗。
12.【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解:A、如果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没有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物镜后可能观察不到或看不清物像,A正确;
B、如果将切片放反,换用高倍物镜后焦点不能调至观察范围内,可能看不到或看不清物像,B正确;
C、是否换用目镜与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无关,C错误;
D、据A,B分析可知,以上情况有两种是可能的,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目标,并移动装片把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央,然后转换高倍镜,光线不足就调节光圈或反光镜,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变大,视野变小、变暗,细胞的数目变少。
13.【答案】B
【知识点】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依题意,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楚,说明物镜完好无损,反光镜和细准焦螺旋也已调节好。而另一部分细胞模糊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切片薄厚不均匀,厚的模糊而薄的则清楚。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时,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若出现 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是切片薄厚不均匀造成的。据此答题。
14.【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载物台下面的遮光器上有直径大小不同的圆孔,叫光圈,转动遮光器,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不同光圈具有不同的进光量.大的进光量多,视野明亮,小的进光量少,视野较暗.要使显微镜的视野变暗,应改用平面镜、缩小光圈
故答案为:D
【分析】“光照明亮”、“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内容物”说明视野太亮,所以要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来降低视野亮度。
15.【答案】B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显微镜成的像为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虚像,视野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实际上位于液泡的左上方;通过左右相反,上下颠倒后细胞质环流方向不变,仍为逆时针,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成的像为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虚像。
16.【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甲和乙均为物镜,乙的镜头长于甲,说明乙的放大倍数高于甲,将物镜由乙换成甲,放大倍数变小,物像变小,视野中的细胞数更多,视野会更明亮,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物像的放大倍数越小,体积变小,视野变得越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物像的放大倍数越大,体积变大,视野变得越暗。由“显微镜观察时,物镜由乙换成甲”,放大倍数变小了。
17.【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镜头1、2、3无螺纹是目镜,4、5、6有螺纹是物镜,A不符合题意;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即放大倍数越大的目镜镜头越短。所以按1-2-3顺序,放大倍数依次变大,B符合题意;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短成正比,即放大倍数越大的目镜镜头越长。所以物镜6的放大倍数比4小,由6转换成4后,即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可调节细准焦螺旋,C不符合题意;由前面分析可知,1是放大倍数最小的目镜,6是放大倍数最小的物镜,因此1与6组合看到的细胞最小,细胞数目最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理清使用低倍镜与高倍镜观察细胞标本时的不同点:
项目 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视野中的细胞数目 物像大小 视野亮度 视野范围
低倍镜 远 多 小 亮 大
高倍镜 近 少 大 暗 小
18.【答案】(1)物;甲
(2)b、c、A;600;6;d;B
(3)气泡;右上方;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1)图一有螺纹,表示显微镜的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在使用显微镜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2)①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应使用高倍镜观察且使放大倍数为最大,所以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b、c、A,此时放大倍数为15×40=600倍。②物镜转换为40×后,则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各放大4倍,因此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96÷4÷4=6(个)。③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因此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d。④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异物存在于目镜上。(3)①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视野中的黑边圆圈是制作装片时产生的气泡。②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气泡位于视野右上方,所以换高倍镜观察前,应向右上方移动标本将气泡移到视野的中央。
【分析】1、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管镜和目镜组成.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象;实象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2、物镜有螺纹口,而目镜无螺纹口,且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呈正相关,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成相反关系,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倍数与装片的距离是相反关系,即距离越大,放大倍数越小。因此图一是物镜,且甲是低倍镜,乙是高倍镜;图二中a和b为目镜,其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因此a是低倍镜,b是高倍镜;cd为物镜,c为高倍镜,d为低倍镜。图三为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即图中A的放大倍数最大,d的放大倍数最小。据此答题。
1 / 1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9高一上·通榆月考)用显微镜观察中文“温州”,看到的物像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将“温州”二字水平旋转180°,观察到的图像即为显微镜下“温州”二字的物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显微镜成的像为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虚像,看到的像相当于将观察物水平旋转180°。
2.(2017高一上·韶关期中)生物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试回答:一个细小物体如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物体 (  )
A.体积 B.表面积 C.像面积 D.长度或宽度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物体面积或体积。
故答案为:D
【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而且显微镜的放大的是物质的长度或宽度.
3.(2019高一上·乾安月考)使用显微镜让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的部位是(  )
A.目镜
B.物镜与标本的距离
C.镜筒
D.反光镜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使用显微镜让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的部位是物镜与标本的距离,以防物镜与玻片相互挤压受损。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将低倍镜转至镜筒下方与镜筒成一直线。2.拨动反光镜,调节至视野最亮无阴影。反光镜有平、凹两面,光源强时用平面,较暗时用凹面,需要强光时,将聚光器提高,光圈放大;需要弱光时,将聚光器降低,或光圈适当缩小。3.将待观察的标本置载物台上,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下降至接物镜接近标本。于转动粗调节器的同时,须俯身在镜旁仔细观察接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4.左眼于接目镜观察,同时左手转动粗调节,使镜筒徐徐上升以调节焦距,使视野内的物象看到上时即停,至标本清晰为止。
4.(2019高一上·哈尔滨期末)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所示。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  )
A.向右上方 B.向左上方 C.向右下方 D.向左下方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视野中淋巴细胞位于右上方,实际上该淋巴细胞位于玻片的左下方,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所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物像上下、左右与玻片上的物体的位置是颠倒的。要想移动装片使物象移至视野中央应该“偏哪儿移哪儿”
5.(2017高二下·黑龙江期中)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
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
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组织装片时,需将物镜对准通光孔形成光线通路,A符合题意;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B不符合题意;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是否在装片上,C不符合题意;使用高倍镜时,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不得使用粗准焦螺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使用的几点提醒: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距离约为0.5 cm)停止下降。
(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4)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6.(2019高二下·南宁月考)下列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操作与可能的实验结果不符的是(  )
A.转动反光镜——视野变得更加明亮
B.转动转换器——改变物镜放大倍数
C.转动细准焦螺旋——升降显微镜镜臂
D.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右上方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解:转动反光镜,若使凹面镜对准通光孔,则会增加进光量,使视野变得更加明亮,A正确;转动转换器,可以使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对准通光孔,改变物镜的放大倍数,B正确;升降显微镜的镜臂,需转动粗准焦螺旋,C错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即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实物在视野的右上方,所以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将右上方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D正确。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
7.(2018高一上·兰州期末)显微镜的结构中,与调节视野亮度有关的是(  )
A.反光镜与光圈 B.光圈与通光孔
C.目镜与物镜 D.反光镜与粗(细)准焦螺旋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A、遮光器上光圈有大小之分,能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的作用是反射光线,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也可调节光线的强弱,A符合题意;
B、通光孔是载物台中央的圆孔,是光线的通道,大小不变,不能调节普通光学显微镜视野亮度,B不符合题意;
C、目镜与物镜不能调节光线强弱,C不符合题意;
D、转换器可调节物镜,粗(细)准焦螺旋调节物象清晰,不能调节光线强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结构中,与调节视野亮度有关的是反光镜和光圈。考生要熟记显微镜的各部位的作用及其正确的操作方法。
8.(2019高一上·会宁期中)①、②、③、④、⑤是使用操作显微镜的几个步骤。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源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
C.⑤→④→③→② D.④→⑤→①→②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由视野(1)到视野(2)时,是换用高倍镜的过程,所以要移动玻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源,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9.(2020·浦东新模拟)在观察和测量保卫细胞长度的实验中,图是细胞在10×10显微镜放大倍数下的实验图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测量图中保卫细胞需要转动物镜
B.图中用于直接测量的测微尺是物镜测微尺
C.细胞实际长度=测得格数×每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D.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表示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无关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解:A、测量图中保卫细胞的长度,不需要转动物镜,要转动目镜,A错误;
B、图中用于直接测量的测微尺在目镜上,在不同放大倍数下,图示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不变,B错误;
C、细胞实际长度=测得格数×每小格所表示的长度,C正确;
D、在不同放大倍数下,图示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不变,但表示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有关,放大倍数越大,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变小,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测微尺在目镜上,在不同放大倍数下,图示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不变,要测量该细胞的长度,不需移动装片,要转动目镜,即使视野中物像清晰,也存在测量误差。
10.(2018高二上·赣州期中)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能看到一行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可推算在视野范围内将看到的细胞数目为(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0×,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是原来4倍,因此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1/4×8=2个。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据此答题。
11.(2019高三上·沭阳开学考)用一台光学显微镜前后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观察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解: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最暗,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因此,用高倍显微镜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暗情况依次为:减少、变大、变暗。
12.(2020高一下·合肥开学考)某位同学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下面对可能的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的中央
B.切片倒置,盖玻片位于载玻片的下方
C.转换高倍镜时未更换目镜镜头
D.以上情况有两种是可能的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解:A、如果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没有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物镜后可能观察不到或看不清物像,A正确;
B、如果将切片放反,换用高倍物镜后焦点不能调至观察范围内,可能看不到或看不清物像,B正确;
C、是否换用目镜与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无关,C错误;
D、据A,B分析可知,以上情况有两种是可能的,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目标,并移动装片把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央,然后转换高倍镜,光线不足就调节光圈或反光镜,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变大,视野变小、变暗,细胞的数目变少。
13.(2018高一上·包头期中)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调节器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匀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
【答案】B
【知识点】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依题意,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楚,说明物镜完好无损,反光镜和细准焦螺旋也已调节好。而另一部分细胞模糊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切片薄厚不均匀,厚的模糊而薄的则清楚。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时,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若出现 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是切片薄厚不均匀造成的。据此答题。
14.(2017高一上·马山月考)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内容物。为便于观察,此时就(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载物台下面的遮光器上有直径大小不同的圆孔,叫光圈,转动遮光器,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不同光圈具有不同的进光量.大的进光量多,视野明亮,小的进光量少,视野较暗.要使显微镜的视野变暗,应改用平面镜、缩小光圈
故答案为:D
【分析】“光照明亮”、“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内容物”说明视野太亮,所以要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来降低视野亮度。
15.(2019高一上·乾安月考)图为显微镜下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  )
A.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B.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上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C.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上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D.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下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答案】B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显微镜成的像为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虚像,视野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实际上位于液泡的左上方;通过左右相反,上下颠倒后细胞质环流方向不变,仍为逆时针,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成的像为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虚像。
16.(2017高一上·黑龙江期中)如图所示,显微镜观察时,物镜由乙换成甲,调焦清晰后,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视野变暗 B.原来在视野中的物像消失
C.物像变大 D.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多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甲和乙均为物镜,乙的镜头长于甲,说明乙的放大倍数高于甲,将物镜由乙换成甲,放大倍数变小,物像变小,视野中的细胞数更多,视野会更明亮,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物像的放大倍数越小,体积变小,视野变得越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物像的放大倍数越大,体积变大,视野变得越暗。由“显微镜观察时,物镜由乙换成甲”,放大倍数变小了。
17.(2018高一上·长春期末)下图是正在观察某种细胞时使用的一些光学显微镜的镜头,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1、2、3是目镜,4、5、6是物镜
B.按1-2-3顺序,放大倍数依次变小
C.由6转换成4后,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D.1与6组合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镜头1、2、3无螺纹是目镜,4、5、6有螺纹是物镜,A不符合题意;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即放大倍数越大的目镜镜头越短。所以按1-2-3顺序,放大倍数依次变大,B符合题意;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短成正比,即放大倍数越大的目镜镜头越长。所以物镜6的放大倍数比4小,由6转换成4后,即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可调节细准焦螺旋,C不符合题意;由前面分析可知,1是放大倍数最小的目镜,6是放大倍数最小的物镜,因此1与6组合看到的细胞最小,细胞数目最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理清使用低倍镜与高倍镜观察细胞标本时的不同点:
项目 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视野中的细胞数目 物像大小 视野亮度 视野范围
低倍镜 远 多 小 亮 大
高倍镜 近 少 大 暗 小
二、综合题
18.(2019高一上·靖宇月考)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下图中7mm、0.5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表示显微镜的   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实验中,应先用图中   (填“甲”或“乙”)镜观察。
(2)图二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图三表示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请据图回答:
①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   (填字母),此时放大倍数为   倍。
②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相连的96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   个。
③在观察中,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   。
④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填编号)。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①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   。
②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   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   。
【答案】(1)物;甲
(2)b、c、A;600;6;d;B
(3)气泡;右上方;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1)图一有螺纹,表示显微镜的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在使用显微镜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2)①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应使用高倍镜观察且使放大倍数为最大,所以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b、c、A,此时放大倍数为15×40=600倍。②物镜转换为40×后,则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各放大4倍,因此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96÷4÷4=6(个)。③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因此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d。④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异物存在于目镜上。(3)①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视野中的黑边圆圈是制作装片时产生的气泡。②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气泡位于视野右上方,所以换高倍镜观察前,应向右上方移动标本将气泡移到视野的中央。
【分析】1、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管镜和目镜组成.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象;实象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2、物镜有螺纹口,而目镜无螺纹口,且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呈正相关,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成相反关系,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倍数与装片的距离是相反关系,即距离越大,放大倍数越小。因此图一是物镜,且甲是低倍镜,乙是高倍镜;图二中a和b为目镜,其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因此a是低倍镜,b是高倍镜;cd为物镜,c为高倍镜,d为低倍镜。图三为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即图中A的放大倍数最大,d的放大倍数最小。据此答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