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
一、积累·运用(22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6分)
窗外的河坝下,草已枯了。夏季时繁星一般闪烁在河畔草滩上的野花,一朵都寻不见了。母亲侍弄的花圃,昨天还花团jǐncù的,一夜的霜冻,就让它们腰肢摧折,花容失色。大自然的花季过去了,而居室的花季还在。母亲摆在我书房南窗前的几盆花,有模有样地开着。蜜蜂在户外没有可采的花蜜了,当我开窗通风的时候,它们就飞进屋子,寻寻觅觅的。不知它们qīngl i的是金黄的秋菊,还是水红的灯笼花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侍弄( ) 有模有样( )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花团jǐncù( ) qīnglài( )
(3)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 )
A.经过不懈努力,我终于把这篇文章背得滚瓜烂熟。
B.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C.今天是周日,妈妈难得抽出时间带我去模型展览馆,这让我喜出望外。
D.听到这个消息,他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5分)( )
A.“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严”,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B.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C.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样式。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莫怀戚的《散步》都是散文。
D.《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由南宋人刘义庆主持编写。
4.孙萌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他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现在甚至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他的好友,将怎样劝说孙萌 引用以下《论语》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60字左右) (6分)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B.事父母几谏。(意思: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阻。)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12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
(2)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
(3)吾今死矣,子可去________________
(4)不忍委之_____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 日 中 不 至 则 是 无 信
8.在主旨方面,甲、乙两文分别侧重强调
和 的重要性。(分别选用两文中的一个字填空)(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26分)
葫芦架下的母亲
李汉荣
①初夏的早晨,我妈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为我们缝补衣服。哥哥的书包带子断了,我妈要给接上;我的裤子膝盖上磨了个小洞,我妈要给修补;爹的衬衣,姐姐的枕巾,妈自己的布鞋,都等着她去连缀。
②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窸窸窣窣,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一高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有几颗刚好掉在我妈的脸上。我妈伸手抹了一下,放进口里:“好甜的天露水哟。”我妈叹了一声,又自言自语:“天意呀,天降甘露,今天怕是个好日子哩。”
③我妈开始穿针走线了。葫芦叶子的影子,掉在妈的身上、手上,掉在针线篮里,掉在哥哥的书包上,掉在那些等待着的衣服上、裤子上、鞋子上、针线上,掉在妈的心思上。
④我妈灵机一动,其实,也不是灵机一动,这在我妈已成习惯了,是仅属于我妈的秘密习惯——取来她的孩子们用的铅笔,将那从各个方向投影下来的葫芦叶子们画下来,就画在那接待影子的布上。若觉得掉在恰好的地方,好看,正合适点缀点什么,就依照那样式,略加放大或缩小,一针一线缝好绣好,她的艺术品就成了。瞧,此时,被我那顽皮的膝盖磨破的裤子上的窟窿,被一片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覆盖了,那本来寒碜的补丁,却成了有趣的、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
⑤快到正午了,一片叶子的影子,定定地守在刚展开的姐姐的枕巾上,好像不愿走了。妈说:这是缘分和天意,咋不早不晚,偏偏就在这时,是这片叶子,来到丫头的枕巾上,怕是要为她送些吉祥好梦 我妈就把这安静清凉的叶子,挽留在姐姐的枕巾上,挽留在她青春的梦边。
⑥我妈爱说缘分、天意,却很少说运气之类。可是我要说,我哥的运气比我好,你看,这时候轮到为他缝书包带子了,一朵正在开着的葫芦花——它正在鼓足劲儿开花瓣儿,那花瓣儿还没开圆哩,它把还没有开完的花影儿匆忙地投在哥的书包上。我妈看见了,花就在她的手边颤呢,花心里还噙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妈抬起头,望了望绿莹莹的葫芦架和蓝莹莹的天,然后把目光停在手边的葫芦花上。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此时,她整个儿被一种比我们后来漫不经心挂在口上的所谓“诗意呀”“禅意呀”等等更为圆融深挚的情感暖流和纯真欢喜给笼罩和充盈了,那是只有上苍能够给予的一种福气和喜气。
⑦我妈就把那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了。你说,我哥的运气多好
⑧我妈几乎不识字,仅认得一二三天地人山水田土木火上中下……总共就三十来个字,也没受过什么美学教育和艺术培训,但是,有很纯正的美感,有她朴素的美学。我妈的美感和艺术灵感来自大自然,来自她劳作和生活的田野、山水、草木和花鸟,来自她对美的事物的直觉领悟。我家门前这菜园,这蓬勃着青藤绿叶白花的葫芦架,就是我妈的美学课堂。就在此刻,在这个早晨,在葫芦架下,我妈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
9.请简要分析本文的标题《葫芦架下的母亲》的作用。(6分)
10.按要求品析语句的表达效果。(8分)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1.简要概括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6分)
12.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写葫芦架下的母亲,写法有何不同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答案
1.(1)shì mú (2)锦簇 青睐 (3)拟人
2. B B项,“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用在这里不合语境。A项,“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用在此处符合语境。C项,“喜出望外”指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用在此处符合语境。D项,“面面相觑”指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3. D 刘义庆是南朝宋人。
4.示例一:孙萌,孔子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即使你要外出,也必须要让妈妈知道,否则你妈妈会担心的。
示例二:孙萌,孔子说过,“事父母几谏”,如果妈妈有不对的地方,你要与她好好沟通,千万不要负气出走。你妈妈管你也是为你好,你说对不对
(1)相约同行。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离开。
(4)舍弃。
6.(1)友人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元方。
(2)贼兵(听了)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竟然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地方。”
7.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8.信 义
[参考译文]
[乙] 荀巨伯从远处来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快要死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怎么是我的行为呢!”贼兵来了以后,对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郡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这里 ”荀巨伯(回答)说:“朋友有疾病,(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贼兵(听了)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竟然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地方。”于是调动军队回去了,全郡因而得以保全。
9. 此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从内容、行文线索、主题等方面思考。如文章中以“葫芦架”为母亲活动的背景,所以起到线索的作用。
[答案] ①点明文章的主要人物和故事发生的地点;②起到线索的作用;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0.(1) 此题考查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解答此题,首先通读全文理解大意,然后结合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深入思考,最后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作答。如句子中有“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的描述,显然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葫芦叶子在风中舞动时叶面上的露珠滴落的情态,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为下文写母亲依照影子在衣服上绣葫芦叶做了铺垫。
[答案]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葫芦叶在风中舞动时叶面上的露珠滴落的情态,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为下文写母亲依照影子在衣服上绣葫芦叶做了铺垫。
(2)句中的“满当当”“漾”等词,形象地描绘出了母亲在为“我”哥绣书包带上的葫芦花时满脸堆笑、心花怒放的样子。同时,“满当当”是叠词,运用叠词,增强了文章的音韵美。
11.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文中的母亲爱孩子、爱家庭,她将自己的这份爱融入对家人的细心照顾中,体现在一针一线里;她爱自然、以苦为乐,心灵手巧,有很纯正的美感,有自己朴素的美学。
[答案] 在一针一线里,可以看出文中的母亲爱孩子、爱家庭;在独特的图案设计灵感里,体现着母亲爱自然,以苦为乐,心灵手巧,有很纯正的美感,有自己朴素的美学。
12. 此题考查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文章开头详尽描述了母亲在葫芦架下为家人缝补衣物的情景,结尾处又回到这一角度,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这样写明显是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点面结合,由浅入深,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答案] 文章开头详尽描述母亲在葫芦架下为家人缝补衣物的情景,结尾概括总结了全文内容。这样写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点面结合,由浅入深,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附:作文(40分)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自由和幸福的港湾。从小到大,家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父母亲人的关爱,一定让你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请你自拟题目,以生活中真实的故事为素材,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思路点拨】
题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应以写人记事为主,主题是表现亲情。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选材要真实。选取家庭生活中的素材,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其次,要以小见大。伟大的亲情大都包含在平凡的琐事之中,我们可以从父母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等细节中,借助议论抒情性的语言,抒发真情实感,表达文章的中心。
【佳作展示】
家若有情爱长吟
张雨薇
家中处处有情,处处有爱。父母呵护我们长大,陪伴我们前行。家中没有凛冽的寒风,只有温暖的气息;没有冷漠的话语,只有慈祥的笑容。
吟教育之章
从小,我就常常口中念念有词,朗诵一些儿歌诗词。我们一家常常坐在庭院中赏月,享受微风的抚摸。这时,爸爸妈妈总会兴致勃勃地出题考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从“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爸爸妈妈一句一句地教导,一声一声地叮咛,没有唠叨的话语,只有深刻的道理;没有严厉的批评,只有温馨的鼓励;没有淡漠的眼神,只有期待的目光;没有“打在女儿身,痛在父母心”,只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不知不觉,皱纹已悄悄爬上了爸妈的额头,我的知识也“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教育之潜移,尽在默化中!
颂亲情之歌
我从一个懵懂的女孩渐渐长大,与爸妈的交流逐渐减少,不再让他们陪伴读书,不再让他们教我识字,不再让他们接我回家,不再……在这么多的“不再”中,我感到自己离他们越来越远,却不知道他们的爱在不言中,在特殊的方式中。为了我的功课,他们给我买了许多资料;为了我的身体,他们给我买了营养品;为了我的快乐,他们给我买了期盼已久的礼物;为了开阔我的视野,他们给我买了许多课外书……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他们无穷的爱,不是吗 他们知道,我已长大。 亲情之美丽,尽在呵护中!
念快乐之篇
七年级,紧张的学习、急促的步伐、繁多的作业让我十分疲惫,可一回到家,我立刻就有了舒适之感。每次回到我的小卧室,都要触到妈妈送我的风铃,“叮叮当”的风铃声,让我觉得全身都要舞动起来,像是听到了海浪声、鸟鸣声、小孩子开心的笑声……我仿佛穿过了时空隧道,来到快乐之都。一有空,爸妈就带我出去散心,给我讲些逸闻趣事。嗯,快乐乃生活之本,我怎么还会有疲倦的感觉呢 快乐之简单,尽在念想中!
有甜蜜的快乐,有温暖的亲情,这就是家。
家若有情,爱长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