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1 22:0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骆驼祥子》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以及创作背景。
2.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及其主题。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4.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5.谈谈作品的阅读感受。
老舍(1899—1966)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早丧,由母亲抚养成人,由远房亲戚资助完成学业。他从小生活在大杂院里,接触到大量小商贩,小手工业者,人力车夫,巡警,旧艺人等下层平民,熟悉他们的生活和心理。为他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老舍先生遭受恶毒攻击和人身迫害。1966年8月23日,老舍在北京文联被批斗,紧接着在孔庙被批斗、被毒打,回到文联又被批斗,一日遭受了三场批斗,还被一群孙辈的中学生毒打,这对一位有地位,有名望,又有着67岁高龄的老舍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第二天,老舍先生离家出走了,后来人们从未名湖中打捞起他的遗体。文革结束后,党中央恢复了他的名誉,他的冤案得到了平反。
2.时代背景及主题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当时正是中国现代史上黑暗、混乱、多灾多难年代。军阀混战,城市买办阶级、乡村豪绅阶级对工农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大批破产农民为了谋求生路纷纷涌入城市。
本书痛斥了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了个人奋斗不能使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
下列人物中,有哪些人不是出自《骆驼祥子》一书的?
杨太太,夏太太,衍太太,曹太太。高妈,张妈,老马,小马,二强子 秦二爷
曹先生,孙侦探,刘四爷, 阮明
祥子 虎妞 小福子
衍太太
走进《骆驼祥子》
分篇简介
一、祥子从农村跑到北平城里做了人力车夫,他年轻、勤奋、自律,苦干三年自己买了一辆新车。充满希望的未来似乎正朝他招手。
二、战争打响以后,为了多赚钱,祥子冒险把车拉到清华,途中连车带人被大兵抓走。
三、祥子趁乱逃出军营,顺手牵走了三匹骆驼。转手卖掉骆驼以后,祥子开始了新生活。
四、祥子生病了,说胡话时讲了骆驼的故事,从此得了“骆驼祥子”的外号。病好以后祥子来到人和车厂,受到了车厂主刘四爷和她女儿的款待,并将剩余的三十元钱寄存到刘四爷那里,希望再买一辆车。
五、祥子为了再买车拼命拉车挣钱,不惜去抢同行的生意。他在杨先生家拉包月时受了气,和杨夫人闹翻以后,没多久就辞工离开
六、心事重重的祥子回到车厂,虎妞请祥子喝酒,醉酒后被虎妞骗上床。醒来后,祥子心情复杂,决定离开车厂。
七、祥子遇到了老主顾曹先生,开始到曹家拉包月。曹先生和曹夫人待人和气,祥子又觉得生活有了希望。
八、祥子认识了高妈,知道她的赚钱方式,同时他也在曹家了解到了许多东西。年关将到,祥子打算买点礼物去探望刘四爷并要回寄存在那里的钱,这时虎妞却找上门来。
九、虎妞把祥子寄存的钱还给他,并说自己有了身孕,还让祥子给刘四爷拜寿,设法让刘四爷招他当女婿。祥子心乱如麻,借酒消愁。
十、祥子在茶馆等曹先生时,发现一个老车夫饿晕在茶馆门口。茶馆掌柜热心救助老车夫,祥子买来包子给老车夫和他的孙子小马儿老车夫的遭遇让祥子开始对自己的未来和理想产生怀疑。
十一、祭灶那晚,祥子拉曹先生回家,被孙侦探抓住,侦探威逼利诱,最后把祥子所有积蓄都敲诈走了。祥子第二次买车的希望成了泡影。
十二、曹先生被自己的学生阮明恶意诬告。曹家大乱,祥子就去隔壁王家找车夫老程凑合了一晚。
十三、祥子第二天找曹先生一家,却发现他们已经逃走,祥子的生活没了着落,只能再次回到刘四爷的车厂。
十四、刘四爷不想让拉车的祥子以女婿的身份继承自己的产业,在大寿当天对祥子和虎妞大发脾气。虎妞与刘四当场撕破脸,并决心跟祥子走。
十五、虎妞和祥子租房成了亲,婚后祥子才知道虎妞并没有怀孕。祥子气愤难当,十分讨厌虎妞。他拒绝虎妞向刘四爷屈服的提议,希望虎妞能拿钱给他买车。
十六、婚后的虎妞市侩至极,令祥子无法忍受。元宵过后,祥子去赁车,十七那天开始拉车,虎妞心中不悦,并与祥子商量买车的事。
十七、刘四卖掉人和车厂,改名为“仁和车厂”,拿钱享福去了。虎妞依靠父亲的希望落了空,买下了同院二强子的一辆二手车。二强子好吃懒做,把女儿小福子卖了换钱。小福子被丈夫抛弃,回来以后和虎妞成为好朋友,为了养家糊口做了暗娼。虎妞则为他提供房子,从中获利。
十八、二强子看着女儿心里矛盾痛苦。虎妞不久就怀孕了,祥子却病倒了。为了生计,祥子硬撑着去拉车,最后身体垮了,只能在家养病。虎妞年纪已大,却总是使唤小福子做事,吃喝也不怠慢,最终难产而死。
十九、为了给虎妞办丧事,祥子被迫卖掉了车。他和小福子互相喜欢,为了帮小福子养家糊口,祥子去夏家拉包月,认识了夏太太。
二十、年轻风骚的夏太太引诱祥子使他染病,后慢慢变得堕落。走投无路的祥子又找到曹先生家,让曹先生指点出路。曹先生承诺给他和小福子提供工作外加一间房。祥子心里有了一丝希望,扭头去找小福子,却杳无音讯。
二十一、祥子在路上遇见小马儿的祖父,与他攀谈中,才知道小马儿已经死了半年多,并且知道小福子可能在白房子,马上便去寻她,却发现小福子早早几个月前就因为不堪忍受屈辱上吊死了。祥子的精神彻底崩溃,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
二十二、祥子为了钱出卖阮明也不拉车靠着给人送殡度过残余的时日,最终堕落。
1、不吸烟,不赌钱,咬牙苦干了3年,终于凑足了100块钱,花了96块,买了一辆新车。并把买车的日子当做自己的生日。(一起)
2、有一天,为多赚点钱,他冒险把车拉到清华,途中连车带人被十来个兵捉了去当劳力使。(一落)
3、一天夜里,远处响起了炮声,军营一遍混乱,祥子趁势溜出了军营,并且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3匹骆驼,卖了35块钱。(二起)
4、去北平的路上,祥子突然病倒了,在一家小店里躺了3天,在说梦话或胡话时道出了他与3匹骆驼的关系,从此,他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
5、回到人和车行租车拉,打算从头再来,攒钱再买一辆新车。车行小姐虎妞喜欢上祥子,虎妞设下“美人计“,”英雄“祥子难过美人关。事后祥子非常后悔,觉得自己特别扭。
6、为躲避虎妞,离开了人和车行去外面拉包月。祥子到曹先生家拉包月。而曹先生因为学生阮明陷害,被迫离开北平。也是因为曹先生的这件事,祥子被孙侦探勒索,积蓄一空。(二落)
7、无奈之余又回到虎妞身边,与虎妞成婚。婚后,刘四爷卖掉车行,离开虎妞。虎妞不让祥子拉车,希望改做买卖。祥子不肯,只好再买一辆二手车。(三起)
9、曹先生要祥子回他那拉包月,答应让小福子来曹家帮忙,还同意让出一间房子给他们住,祥子心里充满了希望和光明。祥子带着重新燃起的希望去找小福子,可小福子两月前因不堪非人的生活而吊死。万念俱灰的祥子从此行尸走肉,走向堕落。
8、虎妞的产期到了,由于她年岁大、不爱活动,又好吃懒做,胎儿过大,难产死去。为了给虎妞办丧事,祥子卖掉了车,他到城里来几年的努力全部落了空。(三落)
回顾小说内容,回答问题
1.书名为“骆驼祥子”的含义
(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
(3)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2)概括了小说中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得来的缘由。
2.请简单介绍小说围绕祥子主要讲述了哪些故事?用四个字概括。
三起三落
⑴奋斗三年买了车→被十几个大兵抢了车。
⑵从军营逃出来卖骆驼又攒钱买车→被孙侦探敲诈一空。
⑶结婚后靠虎妞买了车→最后下葬虎妞卖了车。
3.补充故事情节:
三年攒钱 喜买新车→连人带车 被兵抢走
→逃出兵营 贱卖骆驼→怒辞杨宅 虎妞设诱
→曹府拉车 虎妞施计→茶馆行善 理想蒙尘
→侦探敲诈 丢了现金→父女翻脸 虎妞下嫁
→再次买车 葬妻卖车→夏妾勾引 身染脏病
→小福子死 绝望透顶→彻底堕落 行尸走肉
形象分析
曾经的祥子
是那么的健康阳光,充满朝气,充满活力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祥子
资料卡片
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二十来的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形象分析
曾经的祥子
是那么的勤劳,有着坚定的梦想,朴实敦厚。
祥子是乡下人,口齿没有城里人那么灵便;设若口齿灵利是出于天才,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
祥子
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的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即使人们疑心,也只能怀疑他是新到城里来的乡下老儿,大概不认识路,所以讲不出价钱来。以至人们问到:“认识呀 ”
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
曾经的祥子
是那么勤奋努力,那么善良,富有同情心,有自尊有担当。
祥子
形象分析
曾经的祥子
(转述)当他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把顾主曹先生也给摔伤了;他主动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
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地立在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地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
(转述)他去杨先生家拉包月,杨家太太拼命使唤祥子干家务活,扫地,看孩子,住的差吃的差,仿佛把仆人使唤死了才对得起自己付出的工钱。杨家太太的刻薄小气,祥子受不了。把一毛钱的赏钱扔还给太太,拿了四天的工钱走了。
他变得比先前更拼命了,他拼命和别人抢生意,连老弱病残的都抢,“像只饿疯了的野兽,”每次抢到生意,看到后面被抢的车夫在骂,他都会默默说,对不住,要不是只想早点买上车,……
他曾经青春阳光,他要强,有理想,老实本分,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买到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过上独立自由的生活。为了能实现这个理想,他努力拉车,为多做一单生意,他甚至低价出车。他省吃俭用,从茶里,从饭食里省,不抽烟,不喝酒,与同行保持一定距离,生怕被他们带坏。他有自尊,不愿别人把他当牲口使,他有担当,有同情心。他勤劳,空余时间,在人和车行,总是不停的忙活,连刘四爷都喜欢他的,也因为他的这些优点,虎妞也瞄上了他。


曾经的祥子
祥子
最后的祥子
开始吸烟,喝酒,赌博,懒得出车,管不住自己的嘴,被夏太太引诱染上病……拉车不规规矩矩拉,成了巡警的“刺头儿”,撞伤人,撞坏车,赔五毛给两毛,打架奉陪。雇客催他快点儿走,他马上要加价。不多走一步路。
他凭借原先自己的人品,到处借钱,借了就吃喝,逛窑子,玩天桥。骗不到钱了,就买自己可买的家舍冬衣。占别人便宜,哪怕是半根烟。要面子的他成又脏又瘦的低等车夫。
阮明为了钱出卖思想,祥子为了钱接收思想。阮明知道遇必要时可以牺牲祥子,祥子没有这么想,可他这样做了——出卖了阮明。
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述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岗子死去。
作者眼里的祥子
思考分析
祥子悲剧命运原因所在
客观原因:
一、黑暗的旧社会的逼迫、他人的影响是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客观原因之一。
没有军阀混战,他的第一辆车也不会被抢;如果没有孙侦探的欺压敲诈,他可能买到第二辆车;如果不是刘四爷为富不仁,虎妞也不会死。
二、不幸的婚姻是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客观原因之二
虎妞的骗婚以及难产而死,给祥子造成巨大的打击,小福子的自杀,直接抽掉了祥子心中保有的那点奋斗的信念和生活的勇气。
客观原因:
有没有祥子自身的原因?

主观原因:
祥子第一辆车是怎么丢掉的?
骄傲自大,盲目自信,头脑简单。
高妈还有方太太给祥子提供了几种攒钱的方法:
①“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放个小型的高利贷;
②“一块钱就可以立折子,你怎不立一个呢”——储蓄; ③“起上一个会”——搞小型集资互助。
祥子是怎样想的呢?又是如何做的呢?
①尽管“很佩服高妈的话”,却“觉得钱在自己手里比什么都稳当”:虽然“钱不会下钱,可是丢不了也是真的”。
②“把钱交出去,人家又在折子上画了几个字,打上个小印。他觉得这不是骗局,也得是骗局;白花花的现洋放进去,凭人家三画五画就算完事,祥子不上这个当”;
③“上哪里找这么二十位人去呢?即使能凑上,这是个面子事”;“好汉不求人”!
眼光短浅,盲目自信,不听人劝,极端的个人主义。
虎妞与祥子的一段对话
脑子不活,不会变通,固执己见,目光短浅。
老马在茶馆中对祥子说的:“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 看见过蚂蚱吧 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教个小孩子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净,谁也没法儿治它们!”
祥子听了老马的话,也有所触动,但当他被孙侦探积蓄敲诈一空,曹先生又离开北平时,他又投奔虎妞去了。
懦弱,意志不坚定
客观方面
把人变成鬼的 旧社会的逼迫
车厂主女儿虎妞的诱骗等
主观方面
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眼光,尤其是他的个人奋斗的思想,是造成他悲剧主观因素中最根本的一点。
祥子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 比如在接踵而来的打击面前逐渐滋生的自暴自弃,在把握自己上他也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
悲剧原因
祥子的形象的悲剧意义
祥子的悲剧是强者沉沦的悲剧,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它真切地展现了一个不该毁灭者的灭亡的全过程,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和深沉的悲剧力量。
理清人物关系:
虎妞
刘四爷
曹先生
高妈
孙侦探
杨太太 夏太太
老马 二强子
小福子
祥子
板老和者工打
系关妻夫
互相心仪倾慕
车夫与雇主
同事关系
冤家
同行
车夫雇主
阮明
冤家
冤家
父女
父女
她是一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虎头虎脑,一对虎牙,长的像个大黑塔。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做太太。
她霸道泼辣,心理变态,却有着自己的苦闷和追求幸福的愿望。她敢作敢为,甚至为了和祥子结婚不惜与有钱的父亲——人和车厂的主人刘四爷决裂。她可鄙而又可怜的命运让人感叹不已。
她十九岁,圆脸,眉眼长得很匀调,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可是结结实实并不难看。上唇很短,无论是要生气,还是要笑,就先张了唇,露出些很白而齐整的牙来。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她为家庭牺牲了一切,但也有着对自己幸福生活的追求。假若祥子想再娶,她是个理想的人。
赵四爷:人和车行老板,虎妞的老爸。极端自私,冷酷无情,是一位视金钱财富高于一切的人。
曹先生:知识分子,为人正直,善良,同情弱小,能给祥子带来温暖和希望的人。
认识几个配角
小福子
作者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
主题思想
小说深刻地揭露了旧中国把“人”变成“鬼”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盘剥和压榨,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告诉人们:仅靠个人奋斗去摆脱贫穷是行不通的路。
老舍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他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又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小说的地方特色来。
艺术特色
京味语言
一、北京特有的风土人情描写
老舍被公认为是现代“京味文学”的鼻祖。京味文学” 说北京的事儿,写北京的人,运用地道的北京话。
如小说开头刻画街头各类车夫的形象:“这些专拉洋买卖的讲究一气儿由东交民巷拉到玉泉山,颐和园或西山。气长也还算小事,一般车夫万不能争这项生意的原因,大半还是因为这些吃洋饭的有点与众不同的知识,他们会说外国话。英国兵,法国兵,所说的万寿山,雍和宫,“八大胡同”,他们都晓得。他们自己有一套外国话,不传授给别人。”
玉泉山,颐和园,西山,万寿山,雍和宫,“八大胡同”这些都是北京城里特有的地方,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北京的事,是北京特有的风土人情,浓浓的北京味。
二、北京方言的运用
老舍的作品大都是以北京为背景的,他所用的语言也是地道的北京话。如:
高妈劝祥子放钱:“告诉你,祥子,搁在兜儿里,一个子儿永远是一个子儿!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没错儿,咱们的眼睛是干什么的?瞧准了再放钱,不能放秃尾巴鹰。当巡警的到时候不给利,或是不归本,找他的巡官去!一句话,他的美事得搁下,敢!打听明白他们放饷的日子,堵窝掏;不还钱,新新!将一比十,放给谁,咱都得有个老底;好,放出去!海里摸锅,那还行吗?你听我的,准保没错!”
这番话,干脆利落、生动鲜明,是典型的北京方言。儿化语“没错儿、一个子儿、兜儿”,北京方言“秃尾巴鹰、海里摸锅”,以及北京的方言“搁下”等,大量的北京方言运用,使小说抹上了浓重的北京味。
京味语言
京味语言
三、北京市井生活
老舍用许多大白话写车夫和当时北京生活在底层人民的生活,恰到好处。如:“你这是怎么呢,老妹子!到了我这儿啦,还没个车钱吗!老妹子!坐上啦!”她到这个时候才摸出一毛钱。祥子看得清清楚楚,递过那一毛钱的时候,太的手有点哆嗦,送完了客,帮着张妈把牌桌什么的收拾好,祥子看太太一眼。太太叫张妈去拿开水,等张妈出了屋门,她拿出一毛钱来:“拿去,别拿眼睛扫搭着我!”这就是当时北京市民的生活习惯,在老舍的笔下更是真实可言。通过几句话和动作描写,生动写出来杨太太爱面子和吝啬性格特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时北京的市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