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专题二第二课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三元里抗英■1、原因:
①英军入侵:1841年,英军到三元里抢劫 。(根本原因)
②腐败的清政府不能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③中国人民自发组织,英勇抗击列强侵略。
2、意义: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三元里前声若蕾,
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
乡民合力强徒摧.”
――张维屏《三元里》左公柳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杨昌竣《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左宗棠收复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
2、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1875年被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②1876年率军西征,收复北疆大部。
③取得收复新疆(除伊犁外)的重大胜利,粉碎了俄英利用阿古柏分裂的阴谋。
④1880年,左宗棠被再次任命为钦差大臣,赴新疆统筹军务,建立抗俄军事基地。曾纪泽在左宗棠的军事支持下,迫使沙俄签订了《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3、新疆设立行省(1884)抬棺出征■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清 政 府仓促应战丰岛之战平壤之战黄海海战辽东半岛之战威海卫战役日本发动侵略
中日双方正式宣战邓世昌等牺牲,双方损失相当。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日 本中国惨败,签订《马关条约》希望调停避战自保1894.7.251894.9.151894.9.17丰岛平壤黄海海战邓世昌林永升 邓世昌之死原来是那么的悲壮:“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并说“吾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东沟海战天如墨,泡轰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史料链接:
一八八一年后北洋海军未增船,舰炮皆旧,而日舰有九艘购造于一八八0年以后,舰炮皆新。
——据《李鸿章奏稿》卷七十八
赫德说:“北洋舰队克虏伯炮有药无弹,阿姆斯特朗炮有弹无药。汉那根想要凑集够打几个钟头的炮弹以备一次海战,迄今无法到手。”
——《中国海关与中日战争》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结合你所掌握的课内外知识,认真地思考一下: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分析中国为什么会败给日本?1、对比:日本的开放与中国的闭关自守;中国政府的腐败与日本政府的进取;日本领导者重视发展军事力量,而中国的皇室则贪图享受;(结合资料: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造颐和园,而日本皇室则把钱省出来购买军舰);日本的战船武器比中国先进。(实力对比有差距)
2、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态度。(主要原因)
3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根本原因)万寿盛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1、材料中“去年今日割台湾”指什么历史事件?2、在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过程中,涌现哪些英雄人物?3、反割台斗争反映了什么?■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丘逢甲愿人人战死而失台
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台民布告》刘永福台湾沦陷原因:力量的悬殊,政府的腐败台湾军民痛击日本侵略军1895年5月---10月抗击日军50000余人
打死打伤32000余人日军主将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山根信成在台被杀台北台中台南 史料链接:
1895年,台湾被割占起,台湾人民一直没有停止过反抗,但这些反抗都被镇压。台湾与祖国处于分割状态。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才回到祖国的怀抱。但不久国共内战爆发,蒋介石政权败退台湾,台湾与大陆又处于分裂状态。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成为中国人心头永远的痛。瓜分豆剖迫人来,
同种沉沦剧可哀.
太息神州今去矣,
劝君猛醒莫徘徊.
--陈天华资料: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民族危机空前危重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过程:1898年秋,山东兴起,袁世凯镇压清政府采取“招抚”政策,利用义和团1900夏,义和团进入京津城,达到高潮转向直隶、京津地区阅读材料——义和团揭贴,回答问题。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语,地焦干,只因鬼子止住天。
天爷恼,仙爷烦,一同下山把道传。
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
掀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鬼,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
洋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第147页还我江山还我权,
刀山火海爷关闯,
哪怕皇上服了外,
不杀洋人誓不完。 好男儿,要灭洋,
好女儿,要保国,
保了国,灭了洋,
我们才能活。全面分析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扶清灭洋”口号的理解1.体现了反帝的爱国性质,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是对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的有力回击。3. “灭洋”始终是第一,但这里“清”不能理解为清政府,应该是中华民族。4.同时它又是朴素的爱国主义,带有笼统的排外主义,这是农民阶级局限决定的。5.“扶清”使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这是它最后失败的一个因素。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此处可设问:如此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呢?)
??? ●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 ●主观原因:“扶清灭洋”口号中的“扶清”使义和团丧失了应有的警惕;
??? ●根本原因: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有其阶级局限,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4、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本课小结★上述斗争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活动的共同特点:①都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
②都表现了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③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最终都没有彻底胜利。★结论: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列强
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第三课◆新闻链接:
2006.8.15,日本首相
小泉纯一郎自2001年就任
首相以来第6次参拜靖国神
社,也是第一次选择在日本
战败日“拜鬼”,这一肆意伤
害亚洲受害国人民感情和
尊严的行经,引起了包括中
国在内的亚洲各国政府和
人民的强烈不满和愤慨。读新闻、思历史: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为什么
会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1、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①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②1931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③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了日本可乘之机。2、日本军事上侵华进程:(大事记)图★日军侵华初期长驱直入的主要原因何在?3、日本在占领区如何进行殖民统治?4、日军侵华过程中主要暴行有哪些?政治:经济:思想文化:(2)在占领区进行残暴的殖民统治:(1)军事侵略过程中:①烧、杀、抢
②蹂躏妇女
③研制、使用生化武器1931.“ 九一八”1935年“华北事变”1937.7.7“卢沟桥事变”1937.8.13“八一三事变”1937.12.13占领南京中国政府态度:材料二: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
材料三:1933年4月10日,蒋介石在部署第五次“围剿”时宣称:“抗日必先‘剿匪’,征诸历代兴亡,安内始能攘外,在匪未清前绝对不能言抗日,违者即予最严历处罚。”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不抵抗政策暴行之一: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百姓日军开设的慰安所的管理规定日军在上海开设的慰安所暴行之二蹂躏妇女—强迫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上图是2003年被日本遗留在齐齐哈尔的化学武器——芥子气中毒致死的河南民工李贵珍暴行之三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进行实验在二十多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抗日救亡第一阶段(局部抗战):1931-1937年二、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九一八后立即发表抗日宣言;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组织抗日义勇军 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十九路军淞沪抗战迫使日军三易主帅;长城抗战——爱德馨营山海关殉国,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爱国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深入工厂农村、军队进行抗日宣传。(1935年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3、1931—1937年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①自发性、形式多样
②局部性、分散性,尚未形成统一的力量
③抗日与反蒋相结合★中国的抗日是如何从局部性、分散性
的抗日走向全民族团结的抗战?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中国抗日第二阶段:1937—1945年)①日本侵略加剧,中日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矛盾
②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迫使国民政府……
③中共的努力争取
④“八一三”事变,日本进攻上海,直接威胁民国政府。思路点拨:
⑴首先要认识到实现全民族抗战的关键在于国共两党能否抛弃前嫌,从分裂对抗转向合作抗日;
⑵其次要认识到国共两党决策的制订是受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动和主流民意的制约和影响的;
⑶要能够明确是哪一政党对两党的合作起到了主导作用。
决定因素:
推动因素:
主导作用:
转折点:
实现标志:
想一想说一说:全民族抗战是如何实现的?国共两党从对抗到合作—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决定因素:
推动因素:
主导作用:
转折点:
实现标志:
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促成2、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过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①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②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初步形成
③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共积极推动……
④“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
⑤ “八一三”事变后,国共两党协议工农红军……
⑥1937.9,国民党公布……标志……正式建立,
此时,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时期。局部抗战与全民族抗战的不同特点和作用政治基础群众基础军事斗争抗战效果没有建立统一战线关内外社会各界爱国军民的自发斗争国共合作(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未能阻挡日寇的侵略广泛动员、全民参与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成为抗战胜利的基础4、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主要会战:(2)总体评价:①消耗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打破了……
②由于片面抗战,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5、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1)1937.8,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2)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3)建立陕甘宁边区-----……
(4)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斗争
①“百团大战” (时间、指挥者、战果)
②少数民族抗日武装:……★你如何看待两个战场的关系?①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抗战胜利的保证
②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相持阶段,中共敌后战场逐步成为抗日主战场。
③两者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摩擦 (如皖南事变)伟大的抗日战争(三)抗战反攻阶段(1944—1945) 1、背景:国内:中共七大召开
内容 ①制定党的任务
②确立指导思想
意义 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奠定基础国际伟大的抗日战争(1)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2)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3)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4)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举行全面反攻2、经过日本投降了 ◆谜语趣闻:1945年抗战胜利后,沉浸在抗战胜
利喜庆氛围中的重庆,某大报副刊刊出一则谜语,谜
面是日本投降,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名人。结果出现
两个针锋相对的谜底: 屈原和苏武。周恩来则认为是
“共工氏”(传说中的水神)。后来,有人又拟了一个新
谜底:华佗。抗战胜利的原因问题一:你能解释“屈原”和“苏武”准确含义吗?
问题二:你知道应该怎样理解“华佗”这一谜底吗?
问题三:你赞同哪一个谜底?请简要说明理由。
问题四:如果以上谜底你都不赞同,试一试自己拟定一个谜底,但要有合理的解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①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建立,实现全
民族抗战,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②国共两党配合,协同作战,这是抗战胜利
军事上基本保证;③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发动和组织了广
大人民群众,使抗战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④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和支援,是加速
日本投降的重要因素。…… (如战争性质)(1)如何理解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作用?----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要的斗争①反侵略斗争第一次完全胜利,彻底改变了近代以
来中国在反侵略斗争中屡战屡败的屈辱史。②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促使了民族
觉醒,增强了民族自信,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重
新走向振兴的转折点。③使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
理事国之一。★罗斯福: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
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
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
印度……★丘吉尔: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
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
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斯大林: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
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
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二战中“三巨头”对中国抗战的评价真心的话:◆在二战任何阶段,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始
终牵制和消耗着日本陆军的绝对主力。直到
抗战末期,日本陆军还有64%被牵制在中国
战场上。◆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
人,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这
样一组数字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
伤亡3500余万人,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真实材料:(2)如何理解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
重要组成部分? ①牵制了日本侵略军的绝大部分主力,是东方抗击
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②是世界反法西斯各大战场中持续时间最长、付出
牺牲最大的战场。③中国是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
和有力推动者。总之,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作出巨大贡献。伟大的抗日战争侵华日军的罪行中华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不断扩大侵略战争烧杀淫掠、无恶不作进行血腥的殖民统治局部抗战全民族的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知识结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 胡锦涛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