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奇思妙想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学生年级:五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
教材版本:广东版第九册第十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属于“奇思妙想”单元主题,它蕴含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内涵,有很强的趣味性,要求学生大胆想象,通过联想与组合等方式创造事物新形象。
教材体现了三大内容:1.感受现代设计作品的视觉冲击和艺术性;2.通过游戏、探讨活动.学习两种不同物象巧妙组合的设计方法;3.进行有主题的‘‘奇思妙想”作品的创作。
二、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想象力与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善于夸张、敢于冒险的个性也开始显露.这是学习这一课的重要心理基础。尽管想象力不像低年级学生那样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但有更多的生活经验,逐渐学会对事物进行一当理性思考,据了解,怀集的学生美术基础好,见识广,相信能学好本课的。
三、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的特点是通过奇思妙想,学习组合不同的物象,描绘一幅作品。难点是在巧妙组合的基础上突出主题性。基于此,我认为首先要选择有效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是通过游戏法、演示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并且设计合作探究、独立创作等学法,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奇思妙想组合的艺术价值——创造性、视觉合理性和视觉享受。初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描绘一幅奇思妙想的作品。
2.感受奇思妙想作品的美感,探索奇思妙想的艺术性和合理性,提高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
3.激发与培养爱好奇思妙想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组合两种不同的形象,描绘一张奇思妙想的作品。难点:描绘有主题的奇思妙想的绘画作品。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教学意图
我赏想 激趣导入:播放变形金刚的片段,展示“擎天柱”机器人,板书。 学生欣赏,感受与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产生联想。
我猜想 展示奇思妙想的作品,总结各类奇思妙想物品的规律。板书。组合、切割、移位。 欣赏,对作品进行猜测,深入思考,学习设计的方法,汇报自己的感想。 通过欣赏,感受各类物品的奇思妙想,了解各种设计的方法。
我学想 播放大师示范奇思妙想的创作过程。 欣赏、思考与汇报。 通过观摩大师的创作的过程,学习创作的思路。
我试想 布置“接龙”游戏。 通过“接龙”创作的形式,共尝试合作完成一幅简单的作品。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我创想 展示同学的作品,布置创作任务:1.通过奇思妙想创作一幅画。2.通过奇思妙想创作一幅有主题的画。 欣赏同学的作品,进行创作。 通过奇思妙想,创作一幅作品,巩固所学的知识。
我评想 奇思妙想作品展览,师导评。 自评、互评。 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评与互评,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巩固所学的知识。
我拓想 简单展示大师的陶瓷作品,学习大师的奇思妙想。 欣赏,思考。 深入理解奇思妙想的内涵,拓展思维空间。
七、板书设计
切割
移位
组合
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