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一单元 第四节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课件(76张PPT)+学案+课时练(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一单元 第四节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课件(76张PPT)+学案+课时练(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13 09:15:06

文档简介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国家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的不同形式和特点。2.结合实例,分析区域维护海洋空间资源与维护国家安全的措施。
一、海洋空间资源概述
1.概念:海洋空间资源是指海洋水体所占据的空间,也称海域,主要由水体、礁石、海岛、海床(包括海底和底土)和海岸线、潮间滩涂等构成。
2.用途
类型 用途
生产场所 用于海水养殖、海上发电、海洋油气开采等
仓储场所 用于建设海上油库、海底仓库等
交通运输场所 用于建设港口、航道、机场、跨海桥隧等
生活场所 用于观光休闲、建设海上城市等
军事场所 用于潜艇活动、建设海底基地等
3.我国海洋空间资源
类型 组成 海洋权益
内水 渤海、琼州海峡等 拥有完全主权
领海 黄海、东海、南海部分海域,台湾以东太平洋沿岸海域和部分岛屿周围海域
领海以外海域 毗连区 拥有某些管制权
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国际海底等海域 拥有相关权益
判断
1.任何国家都享有海上自由航行权利的是领海和专属经济区。( × )
2.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是指从领海基线起算的 12海里范围内的海域。( × )
二、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1.耕海牧渔
(1)概念:指综合利用人工鱼礁、深水网箱、深水养殖船、海上平台等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实现对海洋空间资源、渔业资源及海洋生物资源的集约式立体开发利用;建立海洋牧场。
(2)意义:将传统的掠夺式海洋捕捞业转型为海洋渔业资源的养护管理;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高效利用海洋空间资源;保护并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维护我国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
2.海洋运输线
运输对象 以货运为主
意义 海洋运输线的畅通以及海港的吞吐能力,对我国资源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都很重要
组成 海上航道 一些海峡是海上航道的“咽喉”,如马六甲海峡被中国、日本等国视作“海上生命线”;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洲际运河大大缩短了海上航行距离
海港 海洋运输线上的枢纽,也是海运物资的集散地,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发展方向 已经从海面向海底和海洋上空拓展,其主要方式有海底隧道、海底管道和跨海大桥等
3.填海造地
(1)概念:是指把原有的海域通过人工技术转变为陆地的开发利用方式。
(2)意义:满足工业化、城市化对空间资源的需求,也可以为军事设施建设提供土地,维护国土安全。
(3)问题:导致滨海湿地消失、自然岸线减少,改变海洋环境,影响海洋生物、鸟类的栖息、繁殖和迁徙。
4.海岛开发
(1)地位:海岛是国家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海洋经济、拓展海洋空间的重要依托,是捍卫国家权益、保障国防安全的战略前沿。
(2)我国海岛开发状况
海岛类型 开发状况
一些面积较大、距离大陆较近且有淡水供应的海岛 能够供人类长久居住,也可依托海岛发展海洋渔业、开发矿产资源、实施海岛旅游
多数面积较小、无居民海岛 因为缺乏淡水,自然环境相对封闭、单一,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因而不适合大规模开发
连线 请将下列海洋空间资源与其所对应的国家安全作用进行连线。
答案
三、维护国家海洋空间资源安全
1.维护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权益
(1)问题:我国主张管辖海域与一些海上邻国存在某些争议;必经的国际海上通道运输存在安全隐患。
(2)措施
①与海岸相向或相邻的国家,通过协商,在国际法基础上,按照公平原则划定各自海洋管辖权的界限。
②保障海洋运输通道安全。
③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手段,确保国家对所属海域的控制和使用。
④与世界沿海国家寻求合作,共同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2.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1)问题
①开发处于粗放型阶段,多以资源开发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
②近岸过度开发与深远海开发不足。
③海岸侵蚀、海洋灾害、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对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措施
①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积极推动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健全海洋保护区网络,对涉及海洋生态安全的敏感区域进行保护。
②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限制或禁止大规模、高强度、影响大的沿岸开发活动。
判断
1.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的根本途径。( × )
2.一些无人居住、条件异常恶劣的孤岛对国家没有意义。( × )
3.对海岸带要适度开发、统一规划、陆海统筹。( √ )
探究点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位于海南省东部沿海,优越的海湾自然环境使之成为鱼虾产卵、索饵、越冬的主要场所。潮间带滩涂养殖、浅海浮筏式养殖和小网箱养殖,是该地近海养殖的传统方式。该类养殖高度集中于养殖条件较好的海湾地区,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以及传统养殖方式逐渐显现的弊端,传统捕捞业收益急剧下降,并逐渐走入困境。近年来,海南省提倡深水网箱养殖,即在水深15米以上的沿海开放性海域设置大型网箱养殖。该地渔民在西沙永乐群岛附近约200公顷海面上投资建设深水网箱,养殖龙胆石斑鱼、龙虾等名贵海产。图1为海南省琼海市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深水网箱养殖景观图。
1.[区域认知]分析海南渔场成为鱼虾产卵、索饵、越冬的主要场所的原因。
答案 位于低纬地区,光热条件好;暖流流经,水温适宜;河流入海口,营养物质丰富,饵料充足;浅海大陆架,生存空间广。
2.[综合思维]深水网箱养殖相较传统海洋养殖方式有何优点?
答案 抗风浪、海流等灾害能力增强;养殖容量大;水质较好,污染小,利于水产品品质的提高;养殖空间充足;减轻近海的环境压力。
3.[综合思维]近年来,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在我国南海不断挑起事端,南海问题不断升级,指出南海争端不断的可能原因。
答案 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历史问题;大国势力的干扰等。
4.[综合思维]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南海的执法力度,维护了我国的海洋权益。阐述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大意义。
答案 有利于缓解对陆地环境的压力;有利于增加渔业、油气资源的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有利于强化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1.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利用方式 形式 利用空间 优点 缺点
生产场所 海水养殖、海上发电、海洋油气开采等 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空间、海岸带 空间范围广阔,便于立体利用;不与农争地,无须移民搬迁;水下温度、压力相对稳定,适于仓储食品和危险品等;海底隐蔽性强,适于建设发射基地等军事设施 海上活动要适应多变的海水运动和海洋气象状况;深海活动要应对黑暗、高压、低温和缺氧等问题。海水的腐蚀性、海洋生物的附着性、海冰的破坏性等,对工程设施结构和材料提出严格要求,并导致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技术复杂、造价高、风险大
仓储场所 海上油库、海底仓库等 海底空间
交通运输场所 建设港口、航道、机场、跨海桥隧等 海面及水体、海岸带
生活场所 观光休闲、建设海上城市等 海面及水体、海底空间
军事场所 潜艇活动、建设海底基地等 海面及水体、海岸带、海底空间
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影响 具体体现
对国家资源安全 拓展陆地生存空间,改善陆地空间的通达性 ①通过围海造地、填海造陆、建造人工岛屿与海上城市,可以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缓解陆上特别是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②在海岸、海上或海底修建桥梁、隧道、机场、港口和管线等设施,可以改善岛屿与陆地的通达性
提供丰富的资源,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的局面 海洋空间是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等海洋资源赋存的场所。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可丰富资源类型,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的局面,保障国家资源安全
提供危险资源储藏场所,减少对陆地的威胁 海底可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场所。海底水温低且变化平缓,压力稳定,用以储存石油、矿石、化工原料、核燃料等,不仅可以节省日益紧缺的陆上土地资源,又可以减少这些资源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
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 维护国家领土安全 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是宣示海洋国土、体现和行使海洋权益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可以提高国家对海洋国土的管控能力,对保障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扩展战略纵深、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引发海洋争端问题 随着各国对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和利用范围的扩大,相关国家之间产生海洋利益争端的几率也相应增加,尤其是在争议海域进行的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可能会导致国家间的冲突和摩擦,进而影响相关各国的国家安全
3.我国海洋空间开发面临严峻形势
严峻形势 具体内容
围填海规模过大 ①大规模围填海导致自然岸线大幅减少,自然岸线保有率不断逼近红线;②工程建设导致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栖息环境因掩埋而丧失或被破坏,对海洋生态系统形成严重威胁;③围填海工程实施后,减弱海湾水体交换能力,降低海水质量
海洋开发不平衡 ①近岸和近海区域开发程度过高,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②一些海洋资源开发薄弱的地区,部分海洋资源却处于闲置状态
海洋开发利用方式粗放 海洋产业以资源开发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结构低质化、布局趋同化问题突出,造成海洋资源浪费
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害严重 ①近岸部分海域污染严重,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水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赤潮等海洋生态灾害频发;②一些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受损严重,部分特殊生态环境系统难以维系
拓展延伸 各类海域的划分
(2021·江苏扬州模拟)荷兰素有“风车之国”的美誉,是典型的沿海低地国家,人口1 733万(2019年),国土面积4.15万平方千米。1920年开始修建的长达30千米的须德海大坝,是荷兰近代最大的围海工程。近年来,荷兰已减慢围海速度,甚至推倒部分堤坝,让一片围海造地生成的300公顷“开拓地”被海水淹没。1996年荷兰在莱茵河河口修建挡潮闸,该闸由两个庞大的支臂组成,闸体平时停靠在河道两岸,需要时合龙以关闭河道。据此完成1~2题。
1.荷兰在20世纪20年代修建须德海大坝的原因不包括(  )
A.建大坝可有效利用波浪能、潮汐能发电
B.全年受西风影响,风暴潮多发
C.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张,利于继续围垦
D.围垦区地势低,防止海水入侵
2.莱茵河河口不修大坝而修挡潮闸是为了(  )
①莱茵河航运繁忙,闸门打开可保持正常通航 ②关闭闸门可减轻风暴潮的危害 ③修闸(不修坝)可减小对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④节省资金,技术难度较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荷兰是典型的沿海低地国家,人口众多,国土面积狭小,土地资源紧张;荷兰地处西风带,全年受西风影响,经常受到风暴潮的侵袭,建大坝可以减少风暴潮的侵害,同时还可以防止海水入侵,而不是利用波浪能、潮汐能来进行发电,故选A。第2题,莱茵河航运繁忙,如果修建大坝,则影响正常通航;修挡潮闸,既可以保证正常通航,关闭闸门又可以减轻风暴潮;对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小。但是修闸比修大坝的技术难度要大,耗费资金量更多,①②③正确,④错,故选A。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由桥梁、海底隧道以及连接隧道和桥梁的人工岛共同构成。下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对我国而言,港珠澳大桥附近伶仃洋水域属于(  )
A.内海 B.毗连区
C.专属经济区 D.公海
4.海上人工岛的建设是利用了海洋的(  )
A.化学资源 B.旅游资源
C.动力资源 D.空间资源
5.港珠澳大桥在中部有相当长一段是海底隧道,这主要是为了(  )
A.方便大型轮船通行
B.缩短通行距离
C.避开台风的威胁
D.使旅客有多种风景体验
答案 3.A 4.D 5.A
解析 第3题,根据“内海”的定义,伶仃洋位于珠江口,周围被岛屿和大陆所环抱,因而伶仃洋属于我国的内海,故选A。第4题,据材料可知,海上人工岛是人工建造而非自然形成的岛屿,是填海造地的一种,利用了海洋的空间资源,故D正确。第5题,港珠澳大桥没有全部采用“大桥”的形式,主要是因为其所处的位置,位于我国珠江入海口,海上运输发达,大型船舶较多,如果全部采用“大桥”的形式,则不利于大型船舶的通行,故A正确。据图可知,采用隧道没有从根本上缩短通行距离,故B错误。采用隧道虽然有利于避开台风,但是港珠澳大桥大部分采用“桥”的形式而不是隧道,说明考虑的不是台风的因素,故C错误。隧道内无法欣赏风景,故D错误。
(2021·广东梅州模拟)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海洋空间利用就是将海上、海中和海底空间用作交通、生产、储藏、军事、居住和娱乐场所的海洋开发活动。据此完成1~3题。
1.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利用具有的优点是(  )
A.能显示先进的技术
B.资金投入大,风险高
C.不需要移民搬迁
D.海水中化学资源丰富
2.下列海洋的空间利用方式中属于对海底空间利用的是(  )
A.海上钻井平台 B.海水淡化工厂
C.潜艇 D.石油储存罐
3.下列各项中属于海上生产空间的是(  )
A.海上机场、海底隧道
B.工业人工岛、海上牧场
C.海上石油城、海上油库
D.海上电站、海底电缆
答案 1.C 2.D 3.B
解析 第1题,A、B、D项所述均不是海洋空间利用具有的优点。海洋中目前尚无常住人口,海洋空间利用不涉及人口搬迁问题。第2题,海上钻井平台开发的资源虽然在海底,但属于海上作业平台。海水淡化工厂是对海洋水体的利用。潜艇为水下交通工具,其航行是对海洋水体的利用。石油储存罐属于对海底空间的利用。第3题,工业人工岛、海上牧场、海上石油城、海上电站属于海上生产空间;海上机场、海底隧道、海底电缆属于海上交通、通信领域;海上油库属于海上仓储领域。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号”科考船于2017年9月6日成功穿越北极西北航道,开辟了大西洋沿岸北美经济圈至东北亚经济圈的海上新通道。下图示意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据此完成4~5题。
4.船舶在北极航线上航行,遇到的最大危险是(  )
A.台风 B.海雾 C.浮冰 D.酷寒
5.北极西北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  )
A.中国—巴西 B.日本—英国
C.中国—法国 D.中国—美国
答案 4.C 5.D 
解析 第4题,北极航线纬度较高,海水温度低,会有大量浮冰威胁航行的船舶,故选C。第5题,从中国到美国东海岸通过北极西北航线比走巴拿马运河航线距离近得多,运输成本会大幅度降低,受益最大,D正确。
2012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下辖西沙、中沙、南沙诸群岛及海域。据此回答6~7题。
6.三沙市下辖的诸群岛,大多数岛屿属于(  )
A.珊瑚岛 B.大陆岛
C.火山岛 D.冲积岛
7.三沙市的成立,其主要意义在于(  )
①加强海岛行政管理 ②加快海南省城镇化进程 ③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④开发南海海洋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6.A 7.C
解析 第6题,珊瑚岛是海中的珊瑚虫遗骸堆筑的岛屿,一般分布在热带海洋中,是由活着的或已死亡的珊瑚虫的礁体构成的一种岛屿,称为珊瑚岛;大陆岛指的是其地质构造与邻近的大陆相似,原属大陆的一部分,由于地壳下沉或海水上升致其与大陆相隔成岛;火山岛,是由火山喷发物(熔岩、火山灰等)堆积而成的;陆地河流挟带泥沙注入宽阔的海洋后,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在河口附近,逐步形成冲积岛。三沙市下辖的岛屿主要包括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岛屿多但面积较小,海拔较低,处于热带海域,南海诸岛中除少数几个岛屿属于大陆岛外,绝大多数为珊瑚礁或珊瑚岛。故选A。第7题,三沙市的成立,其主要意义在于加强海岛行政管理、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开发南海海洋资源;海南省海岛众多,离大陆距离较远,而且又非常分散,三沙市的成立对加快海南省城镇化进程作用不大。故选C。
永暑礁(9°32′N~9°42′N,112°52′E~113°04′E),位于南沙群岛中部,是一个环形珊瑚礁。2013年7月以来,我国在永暑礁大规模“吹沙填海”造陆。珊瑚礁是由死去的珊瑚虫遗骸和在其上继续生长的珊瑚虫构成的。珊瑚虫生长需要进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水中还需要有足够的溶解氧。浮游生物及营养物质需要借助海浪才能被带到海面上。下图为“永暑礁海域等深线图”。读图完成8~9题。
8.推测永暑礁造陆部分位于该礁的(  )
A.北部 B.中部 C.东北部 D.西南部
9.永暑礁延伸方向受下列何种因素影响(  )
A.太阳辐射 B.降水
C.风向 D.板块边界走向
答案 8.D 9.C
解析 第8题,根据等深线的分布可知,该礁西南部海域等深线数值较小,说明西南部水深较浅,加之水浅的区域面积较大,故在此造陆施工难度较小,工程造价低,容易“吹沙填海”造陆,D正确。第9题,南海海域冬半年主要盛行东北季风,风吹动海洋表层的海水自东北往西南流动;夏半年主要盛行西南季风,表层的海水便往相反方向流动。由材料可知,珊瑚虫生长需要进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及营养物质需要借助海浪才能被带到海面上,可推知珊瑚迎着风浪生长,所以珊瑚礁是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椭圆形。综上所述,永暑礁延伸方向受风向影响,C正确。
沿海滩涂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属于土地,又是海域的组成部分。滩涂是中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面积大、分布集中、区位条件好、农牧渔业综合开发潜力大等特点。下图示意江苏沿海局部海岸滩涂面积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示区域滩涂面积不断增大的原因,主要是(  )
A.气候变暖,地壳抬升 B.泥沙沉积,海水顶托
C.河流改道,洋流侵蚀 D.围海垦殖,地壳下沉
11.滩涂改造成的耕地,土地质量一般不高,主要原因是(  )
A.使用频率较高 B.海水污染严重
C.有机质含量低 D.盐碱化程度高
12.围垦滩涂对当地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是(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淡水供应增多
C.河口泄洪不畅
D.海岸防潮能力增强
答案 10.B 11.D 12.C
解析 第10题,图示区域在8年间滩涂面积增大较多,时间较短,与气候变暖及地壳抬升关系不大;江苏沿海为淤泥质海岸,主要是河流挟带泥沙在海水的顶托作用下沉积形成的;波浪侵蚀作用及地壳下沉作用会使滩涂面积缩小。故选B。第11题,滩涂改造后的耕地,形成土地时间较短,使用频率不高,A错;有可能存在海水污染,但并非主要原因,B错;土地本身有机质含量低,但滩涂生物资源丰富,地上和地下均有有机残体进入土壤,C错;沿海滩涂地下水位高,盐碱化严重,D对。第12题,围垦滩涂在获得耕地的同时,致使湿地减少,造成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海岸防潮能力降低,A、D错;围垦滩涂需消耗大量淡水进行洗盐,同时新增耕地扩大后,也需大量淡水灌溉,致使淡水资源供应不足,B错;围垦滩涂,会改变地表径流方向,造成河口泄洪不畅,C对。
我国东部沿海某省区,所辖范围内岛屿众多,自然岸线(包括大陆岸线与岛岸线)曲折绵长。近年来,填海造地等方式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岸线曲折度变小。下图为“1985~2015年该省区岸线长度与海岸人工化强度关系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分别对应海岸人工化强度、自然岸线、人工岸线、整体岸线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14.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该省沿海地区的影响是(  )
A.岛屿岸线变长 B.陆地岸线变长
C.改变地质构造 D.地下水质变差
答案 13.B 14.D
解析 第13题,据材料可知,近年来,填海造地等方式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岸线曲折度变小,结合岸线长度与海岸人工化强度关系分析可知,图中分别对应海岸人工化强度、自然岸线、人工岸线、整体岸线的是②④③①,故B项正确。第14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会导致岛屿岸线变短,陆地岸线变短,故A、B项错误;地质构造与全球气候变暖无关,故C项错误;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海水倒灌,地下水质变差,故D项正确。
15.(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滨海城市局部海岸的变迁,读图回答问题。(15分)
(1)指出图中海岸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9分)
(2)简述该区域合理利用海洋空间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答案 (1)海岸不断向海洋推进,推进速度变快,海岸线变平直。城市建设用地的需要(或填海造陆);港口工程建设;河流泥沙淤积。
(2)因地制宜利用海洋空间;避免无序开发和过度利用;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解析 (1)读图可知,陆地范围逐步扩大,海湾范围逐步减小,且推进速度越来越快。从自然方面看是河流堆积作用加强;从人为方面看是为了缓解人地矛盾,满足城市建设、港口建设的需要。(2)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需要注意因地制宜、防止过度开发,避免海洋环境问题的产生。
16.(2020·山东济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珊瑚礁是珊瑚虫的骨骼经漫长地质时期形成的岛礁。珊瑚生长受水温、盐度、光照等因素影响。在我国南海,珊瑚礁的类型主要有紧密连着大陆或岛屿的岸礁和中部为潟湖、边缘礁坪围封的环礁,而在海南岛的河流入海口处缺失岸礁类型。位于我国南沙群岛北部的渚碧礁,是水深20米左右潟湖的封闭型环礁。低潮时,礁坪基本露出,潟湖水体与外海海水不能交换;高潮时,外海海水能漫入潟湖。潟湖、礁坪分布着不同鱼类与珊瑚。通过吹沙填海,渚碧礁造岛面积达4.3平方千米,在岛上建有机场、灯塔等设施。下图示意渚碧礁的浮游动物丰度空间分布。
(1)推测影响海南岛的河流入海口处缺失岸礁的主要因素。(4分)
(2)分析礁坪浮游动物丰度小的主要原因。(4分)
(3)从自然环境角度,说明在渚碧礁人工造岛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6分)
(4)简述岛上机场与灯塔等设施的地理意义。(8分)
答案 (1)河流入海口处盐度较低;入海泥沙较多,海水透明度差,光照不足,不利于珊瑚生长。
(2)礁坪与外海相连,水体交换非常快,生存环境不稳定;水浅,受太阳辐射影响大,昼夜温差大,不利于浮游动物存活。
(3)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岛礁面积小,淡水缺乏;位于热带海域,高温、高湿、高盐。
(4)机场有利于提供航空服务;便于与我国大陆联系(加强对外联系);利于岛屿旅游开发和海洋管理。灯塔利于保障国际航线通航安全;为海上搜寻救助,防灾减灾提供基础设施支持;有利于降低船舶溢油风险,保护南海海洋生态环境。
解析 (1)珊瑚生长受水温、盐度、光照等因素影响,河流入海口处盐度较低,泥沙较多,海水透明度差,光照不足,不利于珊瑚生长。(2)低潮时,礁坪基本露出,礁坪水浅,且与外海相连,生存环境不稳定,不利于浮游动物存活。(3)渚碧礁位于我国南沙群岛北部,风浪大,位于热带海域,高温、高湿、高盐,海水侵蚀作用强;面积只有4.3平方千米,面积小,淡水缺乏。(4)岛上机场可提供航空服务,方便与我国大陆联系,利于海岛开发。灯塔是位于海岸、港口或河道,用以指引船只方向的建筑物,可提供综合导航助航服务。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人多地少是填海的内在需求,淤泥浅滩是造地的自然条件。澳门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填海造地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随着填海造地工程的推进,海岸生态问题逐渐显现。2018年7月底,我国推出限制围填海政策。珠江水系素有“三江汇流,八口入海”之美誉,珠江口的泥沙淤积状况是陆地径流和海水运动交互作用的结果。2009年澳门大学搬迁至珠海市。下面图甲示意珠江口及澳门位置,图乙示意澳门面积的变化,下表示意珠江三条支流的统计数据。
干流长度(千米) 集水面积(平方千米) 多年平均径流量(亿立方米) 多年平均输沙量(万吨)
西江 2 214 353 120 2 200 6 802
北江 573 52 068 410 515
东江 562 35 340 220 314
(1)与香港相比,说明澳门填海造地的自然优势条件。(6分)
(2)说明澳门填海造地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6分)
(3)填海造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资源的不足,请为澳门走出这一困境献计献策。(6分)
答案 (1)珠江入海口大多处于珠江口西岸,入海泥沙多,沿海泥沙淤积严重;退潮时海流自北向南,加剧了西岸泥沙的沉积;澳门地处珠江口西岸,多淤泥浅滩,利于填海造地。
(2)滨海湿地减少,红树林消失,生物多样性降低;新造陆地海拔低,海岸平直,台风、风暴潮等造成的水患增加;海岸侵蚀严重。
(3)科学规划城市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借助越来越发达的交通条件,与内陆实现跨区域合作等。
解析 (1)填海造地的自然优势条件一般从泥沙淤积、水域浅等角度分析,结合图中香港和澳门的位置及潮流方向等信息回答。(2)填海造地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可从整体性的角度,从水域环境的变化给周围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分析。(3)解决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要从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开拓经济腹地等角度回答。(共76张PPT)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了解国家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的不同形式和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区域维护海洋空间资源与维护国家安全的
措施。
学习目标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课时对点练
内容索引 NEI RONG SUO YIN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类型 用途
生产场所 用于 、海上发电、海洋油气开采等
场所 用于建设海上油库、海底仓库等
交通运输场所 用于建设 、航道、机场、跨海桥隧等
生活场所 用于观光休闲、建设 等
军事场所 用于潜艇活动、建设海底基地等
一、海洋空间资源概述
1.概念:海洋空间资源是指海洋水体所占据的空间,也称 ,主要由水体、礁石、海岛、 (包括海底和底土)和海岸线、潮间滩涂等构成。
2.用途
海域
海床
海水养殖
仓储
港口
海上城市
类型 组成 海洋权益
_____ 渤海、琼州海峡等 拥有完全主权
领海 黄海、东海、南海部分海域,台湾以东太平洋沿岸海域和部分岛屿周围海域 领海以外海域 _______ 拥有某些管制权
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国际海底等海域 拥有相关权益
3.我国海洋空间资源
内水
毗连区
1.任何国家都享有海上自由航行权利的是领海和专属经济区。(  )
2.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是指从领海基线起算的 12海里范围内的海域。
(  )
×
判断
×
二、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1.耕海牧渔
(1)概念:指综合利用 、深水网箱、深水养殖船、海上平台等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实现对海洋空间资源、渔业资源及海洋生物资源的集约式 利用;建立海洋牧场。
(2)意义:将传统的掠夺式海洋捕捞业转型为海洋渔业资源的 ;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高效利用海洋空间资源;保护并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维护我国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
人工鱼礁
立体开发
养护管理
运输对象 以 为主
意义 海洋运输线的畅通以及海港的 ,对我国 、经济安全、军事安全都很重要
组成 海上航道 一些 是海上航道的“咽喉”,如马六甲海峡被中国、日本等国视作“海上生命线”;苏伊士运河、 运河等洲际运河大大缩短了海上航行距离
2.海洋运输线
吞吐能力
海峡
资源安全
巴拿马
货运
组成 _____ 海洋运输线上的枢纽,也是海运物资的集散地,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发展方向 已经从海面向 和海洋上空拓展,其主要方式有海底隧道、海底管道和 等
海港
海底
跨海大桥
3.填海造地
(1)概念:是指把原有的海域通过 转变为陆地的开发利用方式。
(2)意义:满足工业化、城市化对 的需求,也可以为军事设施建设提供土地,维护国土安全。
(3)问题:导致滨海湿地消失、自然岸线减少,改变海洋环境,影响海洋生物、鸟类的栖息、繁殖和迁徙。
人工技术
空间资源
海岛类型 开发状况
一些面积较大、距离大陆较近且有 供应的海岛 能够供人类长久居住,也可依托海岛发展海洋渔业、开发矿产资源、实施海岛_____
多数面积较小、无居民 海岛 因为缺乏淡水,自然环境相对封闭、单一,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因而 大规模开发
4.海岛开发
(1)地位:海岛是国家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海洋经济、拓展海洋空间的重要依托,是捍卫国家权益、保障国防安全的战略前沿。
(2)我国海岛开发状况
淡水
旅游
不适合
请将下列海洋空间资源与其所对应的国家安全作用进行连线。
连线
三、维护国家海洋空间资源安全
1.维护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权益
(1)问题:我国主张管辖海域与一些海上邻国存在 ;必经的国际海上通道运输存在安全隐患。
(2)措施
①与海岸相向或相邻的国家,通过协商,在国际法基础上,按照公平原则划定各自 的界限。
②保障海洋运输通道安全。
某些争议
海洋管辖权
③运用 、经济、外交、 等手段,确保国家对所属海域的控制和使用。
④与世界沿海国家 ,共同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2.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1)问题
①开发处于 阶段,多以 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
②近岸过度开发与深远海开发不足。
③海岸侵蚀、海洋灾害、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对我国_____
构成严重威胁。
政治
粗放型
资源开发
军事
寻求合作
海洋
生态安全
(2)措施
①坚持 与 并重,积极推动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健全海洋保护区网络,对涉及海洋生态安全的敏感区域进行保护。
②建立 制度,限制或禁止大规模、高强度、影响大的沿岸开发活动。
开发
保护
海洋生态红线
1.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的根本途径。(  )
2.一些无人居住、条件异常恶劣的孤岛对国家没有意义。(  )
3.对海岸带要适度开发、统一规划、陆海统筹。(  )
×
判断
返回
×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探究点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位于海南省东部沿海,优越的海湾自然环境使之成为鱼虾产卵、索饵、越冬的主要场所。潮间带滩涂养殖、浅海浮筏式养殖和小网箱养殖,是该地近海养殖的传统方式。该类养殖高度集中于养殖条件较好的海湾地区,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以及传统养殖方式逐渐显现的弊端,传统捕捞业收益急剧下降,并逐渐走入困境。近年来,海南省提倡深水网箱养殖,即在水深15米以上的沿海开放性海域设置大型网箱养殖。该地渔民在西沙永乐群岛附近约200公顷海面上投资建设深水网箱,养殖龙胆石斑鱼、龙虾等名贵海产。
素养培优
图1为海南省琼海市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深水网箱养殖景观图。
1.[区域认知]分析海南渔场成为鱼虾产卵、索饵、越冬的主要场所的原因。
答案 位于低纬地区,光热条件好;暖流流经,水温适宜;河流入海口,营养物质丰富,饵料充足;浅海大陆架,生存空间广。
2.[综合思维]深水网箱养殖相较传统海洋养殖方式有何优点?
答案 抗风浪、海流等灾害能力增强;养殖容量大;水质较好,污染小,利于水产品品质的提高;养殖空间充足;减轻近海的环境压力。
3.[综合思维]近年来,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在我国南海不断挑起事端,南海问题不断升级,指出南海争端不断的可能原因。
答案 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历史问题;大国势力的干扰等。
4.[综合思维]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南海的执法力度,维护了我国的海洋权益。阐述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大意义。
答案 有利于缓解对陆地环境的压力;有利于增加渔业、油气资源的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有利于强化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1.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核心归纳
利用方式 形式 利用空间 优点 缺点
生产场所 海水养殖、海上发电、海洋油气开采等 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空间、海岸带 空间范围广阔,便于立体利用;不与农争地,无须移民搬迁;水下温度、压力相对稳定,适于仓储食品和危险品等;海底隐蔽性强,适于建设发射基地等军事设施 海上活动要适应多变的海水运动和海洋气象状况;深海活动要应对黑暗、高压、低温和缺氧等问题。海水的腐蚀性、海洋生物的附着性、海冰的破坏性等,对工程设施结构和材料提出严格要求,并导致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技术复杂、造价高、风险大
仓储场所 海上油库、海底仓库等 海底空间 空间范围广阔,便于立体利用;不与农争地,无须移民搬迁;水下温度、压力相对稳定,适于仓储食品和危险品等;海底隐蔽性强,适于建设发射基地等军事设施 海上活动要适应多变的海水运动和海洋气象状况;深海活动要应对黑暗、高压、低温和缺氧等问题。海水的腐蚀性、海洋生物的附着性、海冰的破坏性等,对工程设施结构和材料提出严格要求,并导致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技术复杂、造价高、风险大
交通运输场所 建设港口、航道、机场、跨海桥隧等 海面及水体、海岸带 生活场所 观光休闲、建设海上城市等 海面及水体、海底空间 军事场所 潜艇活动、建设海底基地等 海面及水体、海岸带、海底空间 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影响 具体体现
对国家资源安全 拓展陆地生存空间,改善陆地空间的通达性 ①通过围海造地、填海造陆、建造人工岛屿与海上城市,可以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缓解陆上特别是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②在海岸、海上或海底修建桥梁、隧道、机场、港口和管线等设施,可以改善岛屿与陆地的通达性
对国家资源安全 提供丰富的资源,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的局面 海洋空间是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等海洋资源赋存的场所。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可丰富资源类型,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的局面,保障国家资源安全
提供危险资源储藏场所,减少对陆地的威胁 海底可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场所。海底水温低且变化平缓,压力稳定,用以储存石油、矿石、化工原料、核燃料等,不仅可以节省日益紧缺的陆上土地资源,又可以减少这些资源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
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 维护国家领土安全 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是宣示海洋国土、体现和行使海洋权益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可以提高国家对海洋国土的管控能力,对保障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扩展战略纵深、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引发海洋争端问题 随着各国对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和利用范围的扩大,相关国家之间产生海洋利益争端的几率也相应增加,尤其是在争议海域进行的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可能会导致国家间的冲突和摩擦,进而影响相关各国的国家安全
3.我国海洋空间开发面临严峻形势
严峻形势 具体内容
围填海规模过大 ①大规模围填海导致自然岸线大幅减少,自然岸线保有率不断逼近红线;②工程建设导致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栖息环境因掩埋而丧失或被破坏,对海洋生态系统形成严重威胁;③围填海工程实施后,减弱海湾水体交换能力,降低海水质量
海洋开发不平衡 ①近岸和近海区域开发程度过高,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②一些海洋资源开发薄弱的地区,部分海洋资源却处于闲置状态
海洋开发利用方式粗放 海洋产业以资源开发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结构低质化、布局趋同化问题突出,造成海洋资源浪费
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害严重 ①近岸部分海域污染严重,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水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赤潮等海洋生态灾害频发;②一些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受损严重,部分特殊生态环境系统难以维系
拓展延伸 各类海域的划分
(2021·江苏扬州模拟)荷兰素有“风车之国”的美誉,是典型的沿海低地国家,人口1 733万(2019年),国土面积4.15万平方千米。1920年开始修建的长达30千米的须德海大坝,是荷兰近代最大的围海工程。近年来,荷兰已减慢围海速度,甚至推倒部分堤坝,让一片围海造地生成的300公顷“开拓地”被海水淹没。1996年荷兰在莱茵河河口修建挡潮闸,该闸由两个庞大的支臂组成,闸体平时停靠在河道两岸,需要时合龙以关闭河道。据此完成1~2题。
跟踪训练
1.荷兰在20世纪20年代修建须德海大坝的原因不包括
A.建大坝可有效利用波浪能、潮汐能发电
B.全年受西风影响,风暴潮多发
C.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张,利于继续围垦
D.围垦区地势低,防止海水入侵

解析 荷兰是典型的沿海低地国家,人口众多,国土面积狭小,土地资源紧张;荷兰地处西风带,全年受西风影响,经常受到风暴潮的侵袭,建大坝可以减少风暴潮的侵害,同时还可以防止海水入侵,而不是利用波浪能、潮汐能来进行发电,故选A。
2.莱茵河河口不修大坝而修挡潮闸是为了
①莱茵河航运繁忙,闸门打开可保持正常通航 ②关闭闸门可减轻风暴潮的危害 ③修闸(不修坝)可减小对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④节省资金,技术难度较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莱茵河航运繁忙,如果修建大坝,则影响正常通航;修挡潮闸,既可以保证正常通航,关闭闸门又可以减轻风暴潮;对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小。但是修闸比修大坝的技术难度要大,耗费资金量更多,①②③正确,④错,故选A。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由桥梁、海底隧道以及连接隧道和桥梁的人工岛共同构成。下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对我国而言,港珠澳大桥附近伶仃洋水域属于
A.内海 B.毗连区 C.专属经济区 D.公海

解析 根据“内海”的定义,伶仃洋位于珠江口,周围被岛屿和大陆所环抱,因而伶仃洋属于我国的内海,故选A。
4.海上人工岛的建设是利用了海洋的
A.化学资源 B.旅游资源
C.动力资源 D.空间资源

解析 据材料可知,海上人工岛是人工建造而非自然形成的岛屿,是填海造地的一种,利用了海洋的空间资源,故D正确。
5.港珠澳大桥在中部有相当长一段是海底隧道,这主要是为了
A.方便大型轮船通行 B.缩短通行距离
C.避开台风的威胁 D.使旅客有多种风景体验

解析 港珠澳大桥没有全部采用“大桥”的形式,主要是因为其所处的位置,位于我国珠江入海口,海上运输发达,大型船舶较多,如果全部采用“大桥”的形式,则不利于大型船舶的通行,故A正确。
据图可知,采用隧道没有从根本上缩短通行距离,故B错误。
采用隧道虽然有利于避开台风,但是港珠澳大桥大部分采用“桥”的形式而不是隧道,说明考虑的不是台风的因素,故C错误。
隧道内无法欣赏风景,故D错误。
返回
课时对点练
(2021·广东梅州模拟)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海洋空间利用就是将海上、海中和海底空间用作交通、生产、储藏、军事、居住和娱乐场所的海洋开发活动。据此完成1~3题。
1.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利用具有的优点是
A.能显示先进的技术 B.资金投入大,风险高
C.不需要移民搬迁 D.海水中化学资源丰富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A、B、D项所述均不是海洋空间利用具有的优点。海洋中目前尚无常住人口,海洋空间利用不涉及人口搬迁问题。
2.下列海洋的空间利用方式中属于对海底空间利用的是
A.海上钻井平台 B.海水淡化工厂
C.潜艇 D.石油储存罐

解析 海上钻井平台开发的资源虽然在海底,但属于海上作业平台。海水淡化工厂是对海洋水体的利用。潜艇为水下交通工具,其航行是对海洋水体的利用。石油储存罐属于对海底空间的利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下列各项中属于海上生产空间的是
A.海上机场、海底隧道 B.工业人工岛、海上牧场
C.海上石油城、海上油库 D.海上电站、海底电缆

解析 工业人工岛、海上牧场、海上石油城、海上电站属于海上生产空间;海上机场、海底隧道、海底电缆属于海上交通、通信领域;海上油库属于海上仓储领域。
解析 北极航线纬度较高,海水温度低,会有大量浮冰威胁航行的船舶,故选C。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号”科考船于2017年9月6日成功穿越北极西北航道,开辟了大西洋沿岸北美经济圈至东北亚经济圈的海上新通道。右图示意北极航线(包括东北
航线和西北航线)。据此完成4~5题。
4.船舶在北极航线上航行,遇到的最大危险是
A.台风 B.海雾
C.浮冰 D.酷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5.北极西北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
A.中国—巴西 B.日本—英国
C.中国—法国 D.中国—美国

解析 从中国到美国东海岸通过北极西北航线比走巴拿马运河航线距离近得多,运输成本会大幅度降低,受益最大,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12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下辖西沙、中沙、南沙诸群岛及海域。据此回答6~7题。
6.三沙市下辖的诸群岛,大多数岛屿属于
A.珊瑚岛 B.大陆岛
C.火山岛 D.冲积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珊瑚岛是海中的珊瑚虫遗骸堆筑的岛屿,一般分布在热带海洋中,是由活着的或已死亡的珊瑚虫的礁体构成的一种岛屿,称为珊瑚岛;大陆岛指的是其地质构造与邻近的大陆相似,原属大陆的一部分,由于地壳下沉或海水上升致其与大陆相隔成岛;火山岛,是由火山喷发物(熔岩、火山灰等)堆积而成的;陆地河流挟带泥沙注入宽阔的海洋后,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在河口附近,逐步形成冲积岛。三沙市下辖的岛屿主要包括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岛屿多但面积较小,海拔较低,处于热带海域,南海诸岛中除少数几个岛屿属于大陆岛外,绝大多数为珊瑚礁或珊瑚岛。故选A。
7.三沙市的成立,其主要意义在于
①加强海岛行政管理 ②加快海南省城镇化进程 ③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④开发南海海洋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三沙市的成立,其主要意义在于加强海岛行政管理、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开发南海海洋资源;海南省海岛众多,离大陆距离较远,而且又非常分散,三沙市的成立对加快海南省城镇化进程作用不大。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永暑礁(9°32′N~9°42′N,112°52′E~113°04′E),位于南沙群岛中部,是一个环形珊瑚礁。2013年7月以来,我国在永暑礁大规模“吹沙填海”造陆。珊瑚礁是由死去的珊瑚虫遗骸和在其上继续生长的珊瑚虫构成的。珊瑚虫生长需要进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水中还需要有足够的溶解氧。浮游生物及营养物质需要借助海浪才能被带到海面上如图为“永暑礁海域等深线图”。读图完成8~9题。
8.推测永暑礁造陆部分位于该礁的
A.北部 B.中部
C.东北部 D.西南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根据等深线的分布可知,该礁西南部海域等深线数值较小,说明西南部水深较浅,加之水浅的区域面积较大,故在此造陆施工难度较小,工程造价低,容易“吹沙填海”造陆,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南海海域冬半年主要盛行东北季风,风吹动海洋表层的海水自东北往西南流动;夏半年主要盛行西南季风,表层的海水便往相反方向流动。由材料可知,珊瑚虫生长需要进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及营养物质需要借助海浪才能被带到海面上,可推知珊瑚迎着风浪生长,所以珊瑚礁是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椭圆形。综上所述,永暑礁延伸方向受风向影响,C正确。
9.永暑礁延伸方向受下列何种因素影响
A.太阳辐射 B.降水
C.风向 D.板块边界走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沿海滩涂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属于土地,又是海域的组成部分。滩涂是中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面积大、分布集中、区位条件好、农牧渔业综合开发潜力大等特点。右图示意江苏沿海局部海岸滩涂面积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0~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10.图示区域滩涂面积不断增大的原因,主要是
A.气候变暖,地壳抬升 B.泥沙沉积,海水顶托
C.河流改道,洋流侵蚀 D.围海垦殖,地壳下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图示区域在8年间滩涂面积增大较多,时间较短,与气候变暖及地壳抬升关系不大;江苏沿海为淤泥质海岸,主要是河流挟带泥沙在海水的顶托作用下沉积形成的;波浪侵蚀作用及地壳下沉作用会使滩涂面积缩小。故选B。

11.滩涂改造成的耕地,土地质量一般不高,主要原因是
A.使用频率较高 B.海水污染严重
C.有机质含量低 D.盐碱化程度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滩涂改造后的耕地,形成土地时间较短,使用频率不高,A错;
有可能存在海水污染,但并非主要原因,B错;
土地本身有机质含量低,但滩涂生物资源丰富,地上和地下均有有机残体进入土壤,C错;
沿海滩涂地下水位高,盐碱化严重,D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2.围垦滩涂对当地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是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淡水供应增多
C.河口泄洪不畅
D.海岸防潮能力增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围垦滩涂在获得耕地的同时,致使湿地减少,造成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海岸防潮能力降低,A、D错;
围垦滩涂需消耗大量淡水进行洗盐,同时新增耕地扩大后,也需大量淡水灌溉,致使淡水资源供应不足,B错;
围垦滩涂,会改变地表径流方向,造成河口泄洪不畅,C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我国东部沿海某省区,所辖范围内岛屿众多,自然岸线(包括大陆岸线与岛岸线)曲折绵长。近年来,填海造地等方式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岸线曲折度变小。下图为“1985~2015年该省区岸线长度与海岸人工化强度关系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分别对应海岸人工化强度、自然岸线、人工岸线、整体岸线的是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据材料可知,近年来,填海造地等方式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岸线曲折度变小,结合岸线长度与海岸人工化强度关系分析可知,图中分别对应海岸人工化强度、自然岸线、人工岸线、整体岸线的是②④③①,故B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4.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该省沿海地区的影响是
A.岛屿岸线变长 B.陆地岸线变长
C.改变地质构造 D.地下水质变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会导致岛屿岸线变短,陆地岸线变短,故A、B项错误;
地质构造与全球气候变暖无关,故C项错误;
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海水倒灌,地下水质变差,故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5.(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滨海城市局部海岸的变迁,读图回答问题。(1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指出图中海岸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9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海岸不断向海洋推进,推进速度变快,海岸线变平直。城市建设用地的需要(或填海造陆);港口工程建设;河流泥沙淤积。
解析 读图可知,陆地范围逐步扩大,海湾范围逐步减小,且推进速度越来越快。从自然方面看是河流堆积作用加强;从人为方面看是为了缓解人地矛盾,满足城市建设、港口建设的需要。
(2)简述该区域合理利用海洋空间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因地制宜利用海洋空间;避免无序开发和过度利用;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解析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需要注意因地制宜、防止过度开发,避免海洋环境问题的产生。
16.(2020·山东济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珊瑚礁是珊瑚虫的骨骼经漫长地质时期形成的岛礁。珊瑚生长受水温、盐度、光照等因素影响。在我国南海,珊瑚礁的类型主要有紧密连着大陆或岛屿的岸礁和中部为潟湖、边缘礁坪围封的环礁,而在海南岛的河流入海口处缺失岸礁类型。位于我国南沙群岛北部的渚碧礁,是水深20米左右潟湖的封闭型环礁。低潮时,礁坪基本露出,潟湖水体与外海海水不能交换;高潮时,外海海水能漫入潟湖。潟湖、礁坪分布着不同鱼类与珊瑚。通过吹沙填海,渚碧礁造岛面积达4.3平方千米,在岛上建有机场、灯塔等设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图示意渚碧礁的浮游动物丰度空间分布。
(1)推测影响海南岛的河流入海口处缺
失岸礁的主要因素。(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河流入海口处盐度较低;入海泥沙较多,海水透明度差,光照不足,不利于珊瑚生长。
解析 珊瑚生长受水温、盐度、光照等因素影响,河流入海口处盐度较低,泥沙较多,海水透明度差,光照不足,不利于珊瑚生长。
(2)分析礁坪浮游动物丰度小的主要原因。(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礁坪与外海相连,水体交换非常快,生存环境不稳定;水浅,受太阳辐射影响大,昼夜温差大,不利于浮游动物存活。
解析 低潮时,礁坪基本露出,礁坪水浅,且与外海相连,生存环境不稳定,不利于浮游动物存活。
(3)从自然环境角度,说明在渚碧礁人工造岛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岛礁面积小,淡水缺乏;位于热带海域,高温、高湿、高盐。
解析 渚碧礁位于我国南沙群岛北部,风浪大,位于热带海域,高温、高湿、高盐,海水侵蚀作用强;面积只有4.3平方千米,面积小,淡水缺乏。
(4)简述岛上机场与灯塔等设施的地理意义。(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机场有利于提供航空服务;便于与我国大陆联系(加强对外联系);利于岛屿旅游开发和海洋管理。灯塔利于保障国际航线通航安全;为海上搜寻救助,防灾减灾提供基础设施支持;有利于降低船舶溢油风险,保护南海海洋生态环境。
解析 岛上机场可提供航空服务,方便与我国大陆联系,利于海岛开发。灯塔是位于海岸、港口或河道,用以指引船只方向的建筑物,可提供综合导航助航服务。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人多地少是填海的内在需求,淤泥浅滩是造地的自然条件。澳门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填海造地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随着填海造地工程的推进,海岸生态问题逐渐显现。2018年7月底,我国推出限制围填海政策。珠江水系素有“三江汇流,八口入海”之美誉,珠江口的泥沙淤积状况是陆地径流和海水运动交互作用的结果。2009年澳门大学搬迁至珠海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面图甲示意珠江口及澳门位置,图乙示意澳门面积的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表示意珠江三条支流的统计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干流长度 (千米) 集水面积 (平方千米) 多年平均径流量 (亿立方米) 多年平均输沙量
(万吨)
西江 2 214 353 120 2 200 6 802
北江 573 52 068 410 515
东江 562 35 340 220 314
(1)与香港相比,说明澳门填海造地的自然优势条件。(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填海造地的自然优势条件一般从泥沙淤积、水域浅等角度分析,结合图中香港和澳门的位置及潮流方向等信息回答。
答案 珠江入海口大多处于珠江口西岸,入海泥沙多,沿海泥沙淤积严重;退潮时海流自北向南,加剧了西岸泥沙的沉积;澳门地处珠江口西岸,多淤泥浅滩,利于填海造地。
(2)说明澳门填海造地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填海造地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可从整体性的角度,从水域环境的变化给周围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分析。
答案 滨海湿地减少,红树林消失,生物多样性降低;新造陆地海拔低,海岸平直,台风、风暴潮等造成的水患增加;海岸侵蚀严重。
(3)填海造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资源的不足,请为澳门走出这一困境献计献策。(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解决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要从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开拓经济腹地等角度回答。
返回
答案 科学规划城市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借助越来越发达的交通条件,与内陆实现跨区域合作等。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