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提优密卷B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7分)
1.huā pǔ( )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些蜜蜂在huā ruǐ( )上辛勤地采蜜。
2.他虽然是一个máng rén( ), 却能用口琴吹奏出qīng cuì( )的音乐,好像夏天的夜晚,xī shuài( )唱着动听的歌。
3.这个令人感到kǒng bù( )的现象被zhèng shí( )是一个恶作剧。
二、根据拼音写同音字。(4分)
biàn ( )论 ( )别 jù 工( ) 与时( )进
yù ( )习 区( ) guàn习 ( ) 全神( )注
三、词语练习。(9分)
1.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词语的意思。
(1)自愧弗如( )
(2)赴汤蹈火( )
2.“追根求源”的意思是 ,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 等。
3. “无独有偶"是由一组反义词组成的词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 、
等
四、选择正确的答案。(18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诞生(dàn)、鸿鹄 (hú)、钵子(bō)、凹陷(āo)”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
B.“锲而不舍、依依不舍、客舍青青柳色新”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
C.“飞度重洋、攀山越岭、鄙夷不屑、过犹不极”中有一个错别字。
D.“搜”字共十二画,第七画是竖。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不如)
B.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认为)
C.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平 ”(这里指天气很热)
D.孔子不能决也。(决心,决定)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科学家对科研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早就无独有偶了。
B.在学习和工作中,专心致志和锲而不含都是迈向成功不可或缺的品质。
C.这里的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狂风怒号。
D.这道数学题我百思不得其解,经老师一点拨才恍然大悟。
4.下列语句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 ③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⑤ 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A.③②④⑤① B. ③②⑤①① C. ⑤③②④① D. ③①②④⑤
5.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中的“鸿鹊”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B.“使弈秋诲二人弈”一句中“悔”是教导的意思。
C.《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宇宙无限的道理。
D.“为是其智/弗若与 ”这句话朗读停顿划分准确无误。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写了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的写法都是相同的,都是先写发现问题,再写研究问题,最后写解决问题。
B.《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是美国的艾萨克·阿西莫夫。
C.边读书边思考,用旁批或笔记把心得写下来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
D.赵孟頫是我国明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代表作之一。
五、照样子,写句子。(11分)
1. 例: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 会是什么关系呢
我想:
2.例:那个机器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她做地理测验,她一次比一次答得槽。
一次又一次地 , 一次比一次 。
3. 例:科学,是人类解开未解之谜的金钥匙;
科学,是人类 的 ;
科学,是人类 的 。
六、积累填空。(17分)
1.《学弈》告诉我们,做事要 ,不能 ;《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要 观察事物,看待问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让我们懂得真理的诞生源于敏锐地 ,坚持不懈地 ,深入地 ;《表里的生物》让我们看到了一个 的孩子;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让我们感受到了 故事的魅力。
2.在下列句子中填入合适的名句。
(1)我的爸爸是围棋教练,但在一次对弈中 ,我胜爸爸一筹,爸爸引用《荀子》中的语句赞叹道:“ , 。”
(2)哥哥是个医学博士,他整日在研究所里做研究。我劝他休息几天,哥哥引用《礼记》中的语句对我说:“ , ,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啊!”
3.习作中引用名言会使表达的观点更具说服力。请根据中心观点的提示,引用名句,完成练习。(1)当我以“读书”为中心观点进行阐述时,我想引用 的名言: 。
(2)当我以“奉献”为中心观点进行阐述时,我想引用 的名言:
。
七、语文实践园。(6 分)
下面是《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与钱学森的颁奖词,请仔细阅读后回答问题。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1.请根据钱学森为相国科学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把下列对联补充完整。(填序号)(3分)
①高风标千古 ②战胜千难万险 ③秉忠心赤胆回国
④冲破重重阻挠 ⑤送两弹一星上天 ⑥功勋载汗青
上联:放弃优厚待遇, , , 。
下联:献身国防科技, , , 。
2.根据语境,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3分)
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道路并不平坦。钱学森告诉我们,这需要执着的信念和坚韧的品格支撑; , 。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8分)
(一)隐姓埋名30年(11分)
佚 名
黄旭华当选“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 ,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为保守国家最高机密,“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研制核潜艇的30多年里,淡化了和家人之间的关系。若干年之后他的工作可以公开了,家里人才知道,他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
1957年列1986年,黄旭华都没有回过广东老家。当他30年后第一次回到家乡时,早已从一个青年变成花甲老人,母亲也已93岁高龄。黄旭华的身份公开后,他把媒体的报道寄给母亲,母亲看了很感动。黄旭华是家里的老三,回到家后,母亲特地把兄弟姐妹聚到一块,她讲的一句话,至今仍让黄旭华铭记于心:“三哥的事情,大家要谅解。”听到这话,黄旭华的声音哽咽了,泪光在眼中闪动。
黄旭华隐姓埋名的30年,也正是家里最需要他的时候一父 亲和二哥去世,他都因为研制工作太忙,没能回去奔丧。“父亲只晓得我在北京工作,一直到去世,他都不晓得我具体在什么单位、在干什么。”
30年中,家里人和黄旭华之间的联系,仅仅只是一个海军的信箱。 他不能回家,只能每月从工资里拿出10块、20块钱寄回去。黄旭华1956年成家后,由于工作忙,妻子、女儿很难跟他在一起。“妻子刚生完孩子,第三天我就到北京去了。我们分居好几年,都是她一个人带小孩,既当爹又当妈。”女儿出生后,也很少见到父亲。有一次,黄旭华从外地回家,女儿说了一句让他哭笑不得的话:“爸爸,你到家里出差了 ”黄旭华是客家人,妻子拿这个跟他开玩笑:“你是真正的‘客家人’。”
1.下列短语中最适合填入第一自然段横线处的是( )。 (2分)
A.参天的大树 B.默默奉献的黄牛 C.深海中的潜艇
2.第三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表明黄旭华的母亲是个 的人。(2分)
3.“你是真正的“客家人’。”黄旭华的妻子说的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
但这句话也反映出黄旭华是一个 的人。(4分)
4.假如黄旭华来到父亲和二哥的坟前,请你联系本文,想象黄旭华会说些什么 (3分)
(二)失败是个未知数(17分)
岑 桑
你尝过失败的滋味吗 测验不及格,升学考试达不到录取分数线,比赛争不到名次…这都叫失败。失败的滋味当然是苦的。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这样或那样的失败,只不过有的人栽跟头载得多些,有的人栽得少些罢了。可以说,人生是不断栽跟头,又不断爬起来前行的漫长过程。
失败的下一站是“痛苦”,但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这岔道口分出两条路:一条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的路,这条路通向彻底的失败;另一条是吸取教训、再接再厉的道路,这条路通向再失败或失败的反面—成功,但只有踏上这条路,才有成功的希望。 因此,一个人遭到了失败,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终的结果。问题在于:站在“痛苦”这个岔道口的时候,自已选择的是哪一条路。
19世纪初,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看见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网一次次被吹断,但蜘蛛一次次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了。将军深受鼓舞,后来重整旗鼓,终于打垮了自己从前的对手。
将军的故事,不正好说明失败并不尽是最终结果的道理吗 失败并不可怕,痛苦并不可怜,只有怯懦才是可悲的。失败是一个未知数。当我们失败之余,勇于化痛苦为动力,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的路。我说的这番话,你认为对吗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1)一蹶不振: (2)重整旗鼓:
2.本文要说明的观点是( )。(3分)
A.失败是个未知数。
B.一个人遭到了失败,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终的结果。
C.失败并不可怕,痛苦并不可怜,只有怯懦才是可悲的。
D.当我们在失败之余,勇于化痛苦为动力,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的路。
3.本文在论述观点时多次运用比喻,如以 来比喻人生受挫折, 以“岔道”分出两条路"来比喻 。(2分)
4.短文用“你认为对吗”这个问句收束全文,其表达作用是( )。(3分)
A.照应开头,引人思考。 B.照应结尾,揭示主旨。
C.设置悬念,拓开话题。 D. 照应开头,完善结构。
5.短文举了什么事例 以此来证明什么道理 (4分)
6.作者为什么说“失败是一个未知数” (3分)
九、习作。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老师、同学情深意长,难舍难分,我们不约而同地唱起了《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让我们畅想下二十年后,我们再相会,再回故乡,再回母校,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请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不少于450字。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提优密卷B
(参考答案)
一、1.花圃 花蕊 2.盲人 清脆 蟋蟀 3.恐怖 证实
二、辩 辨 具 俱 预 域 惯 贯
三、1. (1)不 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2)热水 跳进滚水,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2. 探索事物的根源 示例:追本溯源 刨根问底 3. 示例:凶多吉少 声东击西
四、1.A 2.D 3.A 4.B 5.C 6.D
五、示例:1.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会不会与昆虫活动有关 会是什么关系呢 2. 父亲 教我捏泥人 我也 捏得好 3.化解愚昧 灵丹 驶向未来 航船
六、1.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从不同的角度 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科幻 2. (1)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3. 示例:(1)冰心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2)李商隐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七、1.④ ③ ① ② ⑤ ⑥ 2.示例:居里夫人告诉我们 这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方向作指引
八、(一) 1.C 2.深明大义,支持儿子工作 3. 他很少回家一心为科学事业 ,舍小家为大家4. 示例:父亲、二哥,我对不住你们啊!俗话说“忠孝两难全”,我相信你们会谅解我,理解我所做的一切的。放心吧,我会照顾好母亲和其他兄弟姐妹。 (二)1.(1)比喻一遭到挫折就不能再振作起来。 (2) 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 2.D 3.栽跟头 成功与彻底失败4. A 5. 文中举了一位将军重整旗鼓打垮对手的故事,以此来证明失败并非最终结果,化痛苦为动力,就有可能成功的道理。 6.因为失败后既有彻底失败的可能,也有重获成功的可能。
九、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